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振华  沈雷 《高分子通报》2023,(12):1740-1744
“高分子物理”是研究高分子结构与性能之间内在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是材料、化学、化工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物理思维分析和解决高分子相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专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学科基础。不同于小分子,高分子在不同空间和能量上具有多尺度特征。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高阶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均较弱。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痛点”问题,培养具有原创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教深度融合”课堂改革,以科研项目牵引“高分子物理”课堂的“课前思辨”“课堂体验”“课后实践”各环节,使学生在“探究式”“讨论式”“实践式”的“科教深度融合”过程中进行全身心学习,做到“知行”统一与学思结合,有效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育人,本科生在基础研究领域中的原创能力大大增强,教学创新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高分子通报》2021,(4):65-69
《高分子物理实验》是高分子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高分子研究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测定"是《高分子物理实验》中一个重要的实验项目。本文结合新疆的气候特点和新疆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实际情况,把教师的科研成果与本科教学相结合,设计出独具特色的耐候性材料老化综合性实验。学生在实验中,不仅了解了高分子材料温差老化的作用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还拓宽了学生对专业的综合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分子材料近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分子材料近代测试技术》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强且有着重要学科意义的基础课程。本论文以提高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专业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学科人才为目的,针对目前该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及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探讨了实践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分子物理是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橡胶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橡胶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在很多方面综合了高分子物理的知识。在高分子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穿插了橡胶的一些具体实例,通过向学生介绍橡胶的结构、分子运动、性能以及交联,串联与橡胶材料相关的高分子物理知识点,以增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加强其对高分子物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掌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分子材料》课程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学生了解和掌握高分子材料专业知识的基础课程。本文通过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了在课程中引入材料重要性讨论、市场调研、大作业演讲、企业和行业协会人员进教室等方式提高学生服务地方能力。在加入这些实践元素的同时,探索了对考核方式的改进和完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值得在本专业相似的课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化学是材料化学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高分子化学实验是高分子科研和高分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掌握高分子化学的基础上,学习高分子合成的各种实验技术、聚合实施方法,培养学生进行高分子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从市场就业对高分子材料方向的人才需求出发,以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开展实验技术讲座、改进基础性实验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增加研究性实验对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实验内容体现材料的应用性和工程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开放实验教学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满足社会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了验证型、综合型、设计性多层次开放实验体系。论文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放实验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探讨,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开放实验教学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通报》2021,(1):80-83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高分子化学中融入了大量的基础化学理论知识,因此在《高分子化学》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相关基础化学理论知识,将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根据教学实践,介绍了自由基、活化能、过渡态等基础化学理论知识有效融入高分子化学教学的一些实例和心得体会。实践表明,通过以"旧知求新知"可以明显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高分子专业大综合实验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多样化高分子专业大综合实验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合本校该专业实际情况,设计并实施了一例多样化高分子专业大综合实验。案例实施结果表明,多样化高分子专业大综合实验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多种不同的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工艺,以及弹性体、填料对不同聚合物多种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掌握了多种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本改革方案更加全面地强化了学生对各种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毕业环节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此外,根据本文理念和实施案例,以及不同学校该专业的特色和实验课时对高分子专业大综合实验进行多样化改革,在培养优质高分子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同时,可形成各学校特色鲜明的高分子专业大综合实验课程。  相似文献   

10.
实验教学在高分子材料科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进一步突出实验教学内容的专业特色、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创新与科研能力,在原有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以耐烧蚀性酚醛树脂的研究为典型,为高分子方向的四年级本科生增设了一门更具专业特点的高分子树脂合成技术特色实验,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Yanyun Li 《大学化学》2020,35(9):58-63
General cours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and aesthetic and broad basic knowledge. As a central, practical and creative subject, chemistry plays an indispensible role in the general education system to develop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characteristic feature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Chemistry in Our Lives" offered by the author, aiming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  相似文献   

12.
聚合反应工程是一门工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本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将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程教学中。以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强化工程意识培养为重点,培养学生融合各学科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与校外实践平台合作,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深化课程教学评价机制改革。通过对核心素养与已有课程体系的融合,探究了核心素养下高校聚合反应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工科学生培养过程中引入先进的CIDO工程教育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在分析《塑料制品设计》课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将工程实践中广泛应用的CAE/CAE技术引入课程教学,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仅对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促使学生学习和应用CAD/CAE软件。在此基础上,将制造业领域迅速发展的3D打印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先进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分子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分子化学》已经成为了化学、化工、材料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成为了理科和师范院校的选修课程。但由于《高分子化学》涵盖的内容繁杂、抽象,致使学生在学习《高分子化学》课程中感觉非常吃力,常常出现难理解、难消化等问题。笔者在教授《高分子化学》课程中,使用"类比教学"、"实物教学"、"翻转教学""口诀教学"等手段将高分子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丰富化,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高分子化学中的概念知识,牢记知识要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是高分子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对于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业生产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创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当前聚合物材料的发展十分迅速,聚合物合成工艺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因此根据聚合物合成工艺学的课程特点,结合课堂教学的经验,作者对如何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及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不同的方法和改革。  相似文献   

16.
Facing the demand of strengthening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authors based on many years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experience carry out a series of teaching reforms on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an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for the advanced separation engineering course. The project case base is established, case teaching and team cooperation are adopted to integrate multi-fiel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he latest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Professional software is used to solve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the manual calculation and software calculation exercises are combined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The diversified assessment mode is taken to improve the study enthusiasm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teaching reforms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is course obvious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s' comprehensive engineering ability, team communication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相似文献   

17.
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材料专业最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既包含了理论基础知识,又注重实验教学。《高分子化学》作为贵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之一,作者针对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多、概念多、推导多、关联多等问题,对高分子化学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材编写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见解。实践表明,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上已经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全面提升化学专业拔尖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科学素养以及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我们对分子模拟实验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了广泛挖掘,本文主要对课程思政的设计理念和具体案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温鸣  吴庆生 《大学化学》2017,32(3):19-23
基于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了工科特色普通化学课程的多元一体化教学新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是将同济大学普通化学国家资源共享课与基于MOOC/SPOC等在线课程的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的课堂讨论以及相关专业前沿科学拓展相结合,提高了大学生的化学素质修养,开阔了学生认识科技前沿的眼界,培养了学生融会贯通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工程伦理教育的独立设课和跨课程教学模式不足,结合工科专业教学体系重视实践教学的背景,首次提出在综合实验周中融入工程伦理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以"材料回收与资源综合利用实验周"为例,从教学目标、内容设计、教学形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探讨在综合实验周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新教学模式凸显工程伦理教育实践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和工程伦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