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岩土工程文摘》简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刊是当前国际岩土力学与工程文献最广泛、最全面的一份杂志。它每年从全世界与岩土工程有关的500多种杂志、丛书以及会议活动中搜集大量文献加以分类,及时报道。内容涉及土力学、基础工程、岩石力学、工程地质以及其它与岩土工程有关的题录和详细文摘。这是从事岩土工程的设计、施工、科研人员及 ...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岩土力学研究中的几个主要方面作了简要的介绍与讨论,包括岩土介质的本构关系、 岩体断裂性质、节理与层面问题、现场测试、室内试验有待解决的问题、岩土介质与上部结构物的共同作用、环境岩土力学与工程、数值分析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岩土力学与工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文中还对学科发展与工程应用、数值计算与数值模拟、研究方法与技术途径、新领域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及岩土力学与工程当前的有利与不利之处分别作了简要的说明与讨论.  相似文献   

3.
经典弹塑性力学体系下岩土材料的本构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剑桥模型,修正剑桥模型以及近年来出现的适用于砂土和黏土的统一硬化模型在岩土工程中有重要的科研和实用价值.在经典弹塑性力学框架下重新推导了以上这些岩土材料本构方程,对岩土工程中常用的本构模型和经典弹塑性理论框架下的岩土本构模型进行了对比,将两个体系下的相关量建立了联系.  相似文献   

4.
<正> 著名土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及海洋工程力学联合实验室顾问、中国科学院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中心顾问、中国力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名誉理事、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会员兼海洋岩土工程委员会委员、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岩土工程分会土性委员会特邀顾问、《力学学报》编委、《力学进展》编   相似文献   

5.
地震预报的新途径--加卸载响应比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力学角度看,地震的孕育过程实质上是孕震区介质的损伤演化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一个力学过程.但解决与地震预测有关的力学问题与工程中的力学问题有许多不同之处.通常力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知道其本构关系、边界条件、初始条件以及某些力学量的变化历史(如流变).但是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它们却是未知的或不完全知道的.人们知道的只是地壳中某些物理量的变化.由此提出了加卸载响应比作为一种地震预测的新途径,并简述了加卸载响应比的基本概念、实际应用及一些最新结果.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中的若干力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秋Ling 《力学进展》1994,24(4):433-440
简要介绍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概况,工程建设中主要技术难点,以及几个主要工程力学问题,包括流体力学、固体力学、二相流及爆破力学等问题.结合三峡工程侧重叙述岩石(体)力学应考虑的新问题.大型岩土工程是庞大的复杂系统,岩石力学涉及众多学科.建议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岩石(体)力学,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岩石(体)力学研究中还需针对不同的目标、任务考虑各种非线性问题.因此,岩石(体)力学应与工程问题更紧密地结合.  相似文献   

7.
渗流力学在能源、环境、水利、岩土、交通、生物等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渗流力学经过约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成果。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以及生产实践需求的不断提高,渗流力学仍然有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广阔空间。本文简述了水利、环境、能源工程和生物学中的渗流力学问题,扼要概括了渗流力学理论研究的现状,并指出渗流力学在多孔介质描述、裂缝型介质渗流、多相多组分渗流、物理化学渗流、非线性渗流、非饱和渗流、微观渗流、渗流模拟等理论及相关方法和测试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关于土力学理论模型与科研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在研究生教育中加强了理论模型和科研方法方 面的素质教育,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岩土力学与工程的教学与科研的经验,对理论模型的定义、 作用、结构,建模的原则、方法、过程、关键及修正方法,理论模型的评价标准等做了系统 的阐述,并针对岩土力学创新研究提出了10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力学与实践》1982,4(3):75-75
由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倡议,邀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的"岩土力学数值分析和解析方法讨论会"于1982年3月在广西南宁举行。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倡议,邀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的“岩土力学数值分析和解析方法讨论会”于1982年3月在广西南宁举行。  相似文献   

11.
关于工程专业的力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工程专业的力学教育陈立群(鞍山钢铁学院,鞍山114002)中国力学学会在文献[1]中谈到力学与工程结合时明确指出“当务之急是应当加强工程专业的力学教育”.这无疑是很必要的,因为力学对工程技术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大多数工程专业学生不同程度受过力...  相似文献   

12.
关于工程专业的力学教育陈立群(鞍山钢铁学院,鞍山114002)中国力学学会在文献[1]中谈到力学与工程结合时明确指出“当务之急是应当加强工程专业的力学教育”.这无疑是很必要的,因为力学对工程技术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大多数工程专业学生不同程度受过力...  相似文献   

13.
弹性杆基因模型的力学问题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概述弹性杆静力学与刚体动力学之间相似性的Kirchhoff理论.讨论其在分子生物学的弹性杆基因模型中的应用,以及与分析力学和运动稳定性理论有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4.
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结构分析计算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钧 《力学季刊》2005,26(3):329-338
本文扼要介绍了岩土力学和地下工程结构分析计算方面近年来的若干进展,主要只对作者在课题研究中所接触到的一些工作进行综合性阐述,而未求涉猎该一子学科领域中所有问题。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岩土力学学科的若干进展;几种有前景的数值方法;计算机科学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中的采用和地下结构的抗震动力分析计算研究。  相似文献   

15.
董教社  成利民 《力学学报》2000,8(3):357-360
合理子样数应随土的性质、指标特征、土样质量和工程要求而异。本文在分析了沿海平原各主要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变异性的基础上 ,运用概率统计方法 ,针对不同土层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出了岩土工程勘察合理子样数确定原则。  相似文献   

16.
范文田 《爆炸与冲击》1993,13(3):287-287
据我国第一部具有较高权威性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一书(1992年9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刊载,经过有关部门以较为科学的方法对爆炸与冲击杂志进行筛选、鉴定后,已将其列为力学学科和武器工业学科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是指刊载某一学科(或专业)的有关信息较多,且水平较高,并能够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受到该专业读者特别关注的那些期刊。由于本刊主要刊载爆炸力学,工程爆炸等学科领域内的国内外科研成果。主要内容包括:爆轰、燃烧、冲击波、空中爆炸、水中爆炸、岩土爆炸、爆炸驱动、高速碰撞、动高压技术、材料动态性能研究、爆炸加工、工程爆破、抗爆炸结构与设计、激光与粒子束高能密度动。  相似文献   

17.
关于环境岩土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斌 《力学学报》2002,10(4):349-355
回顾了环境岩土工程的发展历史 ,讨论了其定义、与传统岩土工程的区别以及研究内涵 ,介绍了国际上的发展现状和活动 ,指出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中的差距 ,最后列出了环境岩土工程的一些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下隧道施工重型盾构装备,提出了一种刀盘系统界面载荷的力学表征与近似计算方法.在刀盘系统与掘进界面岩土间相互作用的解耦分析基础上,引入岩土屈服破坏效应的影响,修正了掘进界面边缘区域应力集中的问题,给出了刀盘系统界面载荷沿半径方向非线性分布的规律.考虑到实际施工中的地质条件、掘进进尺、刀盘拓扑结构,以及地下埋深等因素对掘进载荷的影响,建立了刀盘系统推力与扭矩的综合分析与计算模型,实现了地质力学性能、装备掘进状态、装备结构特征3类关键因素与掘进载荷间相互影响规律的力学描述;结合天津地铁工程实例,分析与验证了界面载荷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岩土力学参数概率分布的切比雪夫多项式推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较大样本岩土力学参数概率分布的切比雪夫多项式逼近法。基于数值逼近原理,直接根据试验样本矩,运用切比雪夫多项式推断岩土力学参数的概率密度函数,并用精度较高的K—S检验法,从理论上证明所求密度函数的正确性和实用性。该方法直接根据试验样本信息和统计方法推断,而不是事先假定成经典的理论概率分布,因此数学和物理意义更加充分。通过对各种经典分布曲线(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等)数值检验,结果表明所得到的逼近表达式有很好的拟合性能。根据样本数据得出的某岩石抗压强度概率密度函数,与实际统计所得分布频率非常接近,可以满足岩土工程可靠性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伍法权 《力学学报》2002,10(4):440-442
主席、各位代表 :“2 0 0 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经过三天的交流 ,现在已经接近尾声。我受这次学术会议的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大会学术委员会委托作会议的学术总结 ,并借此机会向以长安大学为首的 18家承办单位及协办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大会共收到来自全国生产、教学和科研部门 ,以及日本等国家学者的研究论文 145篇 ,其中涉及区域稳定与重大工程环境效应的论文 2 0篇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 30篇 ,边坡与滑坡 31篇 ,岩土力学与工程 2 2篇 ,岩土工程与技术方法 4 2篇。大会论文集以《工程地质学报》第 10卷增刊的形式 ,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