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创新组织内持续知识共享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创新组织的创新速度。在重点分析微观企业创新组织内知识共享特征的基础之上,采用复制动态的演化博弈来研究创新组织内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轨迹;研究发现:只有当共享主体双方协同收益均大于共享成本时,才有可能演化为双方均知识共享或均知识不共享的两种演化稳定策略,至于最终演化状态为均共享还是均不共享,又受到各模型参数变化的影响,降低共享成本、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知识共享能力、共享知识量和人际关系损失成本概率、并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对于促进创新组织内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知识共享是促进产业技术联盟绩效增长的重要途径。考虑产业技术联盟成员风险偏好的差异性,引入成员风险因子与知识共享收益因素,构建基于风险因子和知识共享收益非线性关系的演化博弈支付矩阵,并求得博弈的均衡解。通过TD产业联盟的案例分析,仿真模拟风险因子、收益分配系数等因素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联盟成员的共享意愿对收益分配系数的变化非常敏感;风险因子和知识共享程度对联盟成员的共享意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徐岩  胡斌  杨永清 《运筹与管理》2013,22(5):240-249
针对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行为建立一个演化博弈模型,模型中引入监督机制和奖罚机制,并引入白噪声反应博弈过程所受到的随机干扰。借助随机突变理论研究关于团队激励机制、成员自身素质和成员之间交互作用属性参数的连续变化对动力学演化的离散变化的影响即突变性,找到了团队行为发生突变的临界集合。指出演化过程中出现的双模态,反映了团队知识共享行为对外界扰动的敏感性,突跳反映了对参数连续变化的敏感性,而滞后现象反映了管理决策中保持共享行为比治理不共享行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林润辉  米捷 《运筹与管理》2017,26(9):157-165
团队中,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回报往往来自第三方而非受助者,而以直接互惠为视角的知识共享研究却不足以解释此类现象。采用基于计算机仿真实验方法,通过赋予Agent记忆、推理、决策和沟通等能力,研究受表型背叛、组织信任氛围及声誉传播机制影响下,间接互惠机制对团队大范围知识共享行为的维系机理。研究发现,由于辨别者的存在,即使无条件共享者会成为绝对多数,隐藏者并不会大量侵入群体。这意味着间接互惠机制维系了团队大范围知识共享行为。在低的组织信任氛围水平下,辨别者和隐藏者虽然能够共存,团队内的知识共享行为却没有出现。即使只有少数成员能观察到周围同事的知识共享行为,只要声誉信息能够有效传播,间接互惠对广泛知识共享行为的维系作用就能够发挥。  相似文献   

5.
虚拟科技创新团队作为一种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机制和从事创新性工作的知识密集型组织,知识的有效转移和持续流动是其成功的关键。本文运用演化博弈论的方法,将转移效应、制度因素、成本损失等影响知识转移的主要因素作为研究问题的关注角度,以知识转移效用函数为切入点,对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条件进行分析,系统研究了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稳定性、持续性以及演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企业创新网络中的跨组织知识共享,成为组织间知识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方式。通过构建有限理性、知识位势条件下主客体组织的跨组织知识共享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分析了创新网络中主客体组织跨组织知识共享的策略选择。结果表明企业跨组织知识共享中的合作意愿、合作利益分配、合作双方的知识存量及知识结构差异、知识保护力度、社会联系等均是影响双方合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其中,最优的利益分配范围、主客体组织的知识存量及知识结构、知识保护力度等对企业创新网络中跨组织知识共享合作的成功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韩莹  陈国宏 《运筹与管理》2018,27(9):139-147
基于不同网络层次嵌入视角,考虑集群内网络和超集群网络嵌入的不同情况,综合运用Hotelling博弈和演化博弈,建立集群企业与集群外部企业间知识共享决策与演化的动态模型,探讨在无政府补贴和有政府补贴条件下高技术与低技术集群企业间的博弈决策。研究发现,高技术集群企业会挤占低技术集群企业与集群外企业的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成本是影响集群内外企业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政府可以引导集群内企业更多地与集群外企业进行知识共享。最后运用数值仿真对研究结论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基于动态网络模型的研发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勇  刘益  谢恩 《运筹与管理》2007,16(6):142-147
隐性知识在研发团队成员中迅速和有效的共享,对于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获取竞争优势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研发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的动态网络模型,探讨了团队成员构成的群体网络的结构特征,对研发团队整体知识水平和知识转移速度产生的影响。并利用系统仿真,对模型的主要参数进行分析。模型为企业有效促进研发团队的隐性知识转移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IT外包知识共享障碍的问题,在已有IT外包知识共享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演化博弈论建立了IT外包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求解复制动态方程与演化稳定策略,分析了影响IT外包知识共享行为的因素,并利用Matlab 7.6软件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可共享量、知识互补程度、信任、知识吸收转化能力、知识共享成本和风险以及激励机制等是影响IT外包知识共享行为的关键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组织内个体之间的知识传播存在不同的模式,传播模式会影响传播效果,反过来传播模式会随着传播的进行而发生演化,反作用于知识传播,进而影响组织绩效和创新。基于此,本文先归纳了六种知识传播模式之间的演化规则,然后对应不同类型的组织,利用复杂网络设置了多组仿真实验,模拟了传播模式不断演化时组织知识传播的动态过程。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专家对组织知识传播至关重要,专家能够大大提高组织知识储量;顺畅的沟通机制不仅能显著提高组织知识储量,还能让知识传播更兼顾公平;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分享习惯是其获取知识的关键,越懂得分享的人越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知识共享是虚拟社区用户学习和传播知识的重要途径。本文考虑到虚拟社区平台对参与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激励作用,引入平台的奖励和不分享知识所产生的机会成本,以及知识共享收益因素,构建考虑虚拟社区平台影响因素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演化博弈支付矩阵,并求得演化均衡解。通过小米社区的案例引入,仿真模拟平台对用户知识共享的奖励、机会成本、收益分配系数以及参与用户共享程度等因素对参与用户知识共享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虚拟社区参与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对因为知识共享所产生新知识的收益系数变化较为敏感;平台的奖励以及不分享知识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对用户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巨大;同时,不同参与用户因为知识水平层次不同,参与知识共享的目的也不相同,这会影响到他们的知识共享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研究质量控制和损失规避背景下供应链网络均衡问题,通过变分不等式原理描述供应链内部成员的最优行为,构建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证实均衡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运用拟牛顿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对损失规避程度、产品合格率和补偿金等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展现质量控制和损失规避等要素对供应链均衡解以及成员利益的作用。研究表明:制造商可以通过提高产品合格率来减少损失规避给其带来的损失;损失规避行为会降低因产品合格率提高给零售商带来的效用的增量;零售商可以通过收取补偿金的方式激励制造商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Firms increasingly use open competitions to extend their innovation process and access new diverse knowledge. The Netflix Prize case we study in this paper is a multi-stage repeat-submission open competition involving the creation of new knowledge from across knowledge domains, a process which benefits from knowledge sharing across competing communities. The extant literature says little abou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and levels of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on the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outcomes of such a competitive system, or what the performance boundaries may be for the system as a result of such differences. Our research explores those boundaries unveiling important tradeoffs involving free revealing behavior—defined as voluntarily giving away codified knowledge and making it into a ‘public good’—and knowledge brokering behavior—defined as using knowledge from one domain to innovate in another—on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of competing communities. The results, analyzing the system-level average and volatility of learning outcomes, lead to three conclusions: (i) greater knowledge sharing, as portrayed by greater free revealing and knowledge brokering, helps achieve better average learning for the system as a whole, however, (ii) achieving the best overall outcome possible from the system actually requires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knowledge brokering activity in the system. The results further suggest that (iii) it should not be possible to simultaneously achieve both the best overall outcome from the system and the best average learning for the system. The tradeoffs that ensue from thes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innovation policy and management. This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practice by showing how it is possible to achieve different learning performance outcomes by managing the types and levels of knowledge sharing in open competitive systems.  相似文献   

14.
以相对净收益为标准设计代理人薪酬契约,同时考虑代理人过度自信及长短期努力水平,并区分长短期努力的冲突性与非冲突性,分别建立非货币效用计量模型和代理人最优激励模型,探索各项因素对代理人努力水平及业绩分享比例的影响。研究发现如下几点主要结论:第一,垄断行业代理人努力水平远远低于竞争性行业,且行业垄断程度越高,代理人努力水平越低。第二,行业垄断盈余比例与业绩分享比例之间的关系受委托人与代理人过度自信程度影响,当代理人过度自信系数高于委托人时,行业垄断程度越高,业绩分享比例越大,反之结论相反。第三,代理人对有利状态过度自信程度越高,对不利状态过度自信程度越低,代理人努力水平与业绩分享比例越高;委托人对有利状态过度自信程度越高,对不利状态过度自信程度越低,代理人努力水平与业绩分享比例越低。第四,代理人努力水平与边际非货币收益正相关,与边际非货币成本呈负向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和企业组成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共享体系中,考虑成员的知识共享策略均存在延迟效应时的影响,构建了基于双延迟效应的动态微分模型。运用极大值原理,得到了协同创新主体在集中和分散两种决策下的最优知识共享策略、最优收益和体系的知识水平。研究发现:延迟时间的存在对高校和企业的知识共享策略具有负面效应,且均低于发生即时效应的情形;集中式决策并不总是优于分散式决策,两个延迟时间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选择集中式决策为最优,否则双方企业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选择分散式决策;分散决策下,利润分配比例达到一定条件时,企业才愿意为高校提供补贴。且高校的知识共享延迟时间增加时,企业将提高该补贴比例。补贴比例越大,高校的知识共享水平越高,但对企业的知识共享策略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和征  张志钊  李勃 《运筹与管理》2020,29(9):232-239
在服务型制造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的过程中, 为了激励合作企业参与服务创新, 将公平理论引入到声誉激励机制设计中, 考虑合作企业的公平偏好程度、服务创新能力系数、知识转移能力系数、耐心系数等参数,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 建立声誉激励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求解和数值仿真, 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和管理启示。研究表明:当合作企业是风险规避的, 在完全信息情况下, 合作企业的公平偏好程度系数与声誉激励系数正相关;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 合作企业的公平偏好程度系数对声誉激励系数的影响不显著;无论是否考虑合作企业的公平偏好, 合作企业的努力水平、服务创新能力系数、知识转移能力系数、耐心系数与声誉激励系数正相关;合作企业的努力成本系数、风险规避系数、产出分享系数、外部环境变量的方差与声誉激励系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研究收益共享契约下供应链成员具有公平关切时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协调问题。基于鲜活农产品的新鲜度和运输损耗因素,考虑供应链成员的公平关切特性,建立二级鲜活农产品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模型。进而分析了仅有零售商或供应商一方考虑公平关切,以及双方都考虑公平关切等不同情形下的供应链协调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供应链成员公平关切特性的情况下,当批发价满足一定条件时,收益共享契约能够使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实现协调,且公平关切对供应链成员的效用有一定影响。最后运用算例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变革型领导理论、知识共享理论、团队创造力理论及团队异质性理论,研究变革型领导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影响,及知识共享在这一作用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并提出带倒U型调节的混合模型,探索团队成员异质性的倒U型调节效应。通过对162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变革型领导对研发团队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共享在变革型领导与研发团队创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团队成员异质性在变革型领导与知识共享之间起倒U型调节作用,在知识共享与研发团队创造力之间起倒U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磊  但斌 《运筹与管理》2015,24(5):44-51
针对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新鲜度要求更高但零售商单独保鲜能力有限的问题,从提高消费效用角度出发,构建了受生鲜农产品新鲜度和价格影响的消费者时变效用函数,建立了由零售商和供应商组成的两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利润模型,采用Stackberg博弈方法分析了分散式决策下供应商的最优保鲜努力和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并同集中式决策下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决策进行比较。由于分散式决策下零售商的保鲜努力较小,因此给出了能够实现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的“保鲜成本分担+收益共享”契约。在此基础上,以同时实现供应链协调和提高消费者整体效用为目标,进一步确定了协调契约所在的区间范围。最后通过算例证明了协调契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