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DDQ为氧化剂,对3-溴-1-(3-氯-2-吡啶基)-4,5-二氢-1H-吡唑-5-甲酸酯类化合物进行氧化研究,合成了一系列3-溴-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甲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分析确证,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产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以1-苯基-3-甲基-5-氯-4-吡唑甲醛为原料,和对苯二酚反应生成1,4-二(1-苯基-3-甲基-4-甲酰基吡唑-5-基)氧苯.采用超声波催化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与常规加热法进行了对比.超声波催化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条件温和、产率高、副反应少等优点.标题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1H NM R谱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3.
2-氯-1-(6-氟-3,4-二氢-2H-1-苯并吡喃-2-基)乙醇(CLA)是合成心血管药物盐酸奈必洛尔的一个前体,有四种构型,即(S,S)-CLA、(S,R)-CLA、(R,S)-CLA和(R,R)-CLA。开发了一种新颖的羰基还原酶专一性地还原2-氯-1-(6-氟-3,4-二氢-2H-1-苯并吡喃-2-基)乙酮(CLK)的酶不对称还原方法制备手性CLA。对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缓冲溶液的pH值进行了条件优化。在25℃~30℃时,在pH为7.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和路易斯酸(氯化镁)存在下,以异丙醇为供氢体,R构型2-氯-1-(6-氟-3,4-二氢-2H-1-苯并吡喃-2-基)乙酮[(R)-CLK]在R构型羰基还原酶/辅酶(β-NAD)体系的作用下,反应24h后专一性地得到(R,R)-CLA产物;(R)-CLK在S构型羰基还原酶/辅酶(β-NAD)体系的作用下,专一性地得到(R,S)-CLA产物;(S)-CLK在(R)-羰基还原酶/辅酶(β-NAD)体系的作用下,专一性地得到(S,R)--CLA产物;和(S)-CLK在(S)-羰基还原酶/辅酶(β-NAD)体系的作用下,专一性地得到(S,S)-CLA产物。所得到的上述四种构型的产物CLA,纯度≥98%,ee(enantiomeric excess,不对映过量)值≥99%,得率≥95%。通过气相色谱与标准样品对照和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确证了这四种手性产物结构的正确性。方法简单易操作,避免了使用化学还原方法所需要的复杂分离工序,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以对羟基苯丙酸甲酯和对氯邻硝基苯胺为原料经过烷基化、重氮化、偶合、还原环化和酯化反应合成了2-[2-羟基-3-叔丁基-5-(3-甲氧羰乙基)苯基]-5-氯-2H-苯并三唑紫外线吸收剂,反应总收率为36.83%。用质谱(MS)和核磁共振(1H—NMR)谱图表征了产物的结构,测定了产物的透光率和紫外吸收,表明产物是-类性能优良的新型苯并三唑紫外线吸收剂。  相似文献   

5.
2-氨基-9-(3-乙酰氧甲基丁基)嘌呤(1)是美国药典USP39-NF34版本所收载的抗病毒药物泛昔洛韦(Famciclovir)的一个有关物质(也称为杂质)。目前还没有文献报道过该有关物质的合成。以甲基丙二酸二乙酯和1,2-二溴乙烷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首先制备得到侧链2-甲基-2-(2-溴乙基)丙二酸二乙酯(4)。4接着和2-氨基-6-氯嘌呤缩合生成关键前体2-氨基-6-氯-9-[3,3-二(乙氧羰基)丁基]嘌呤(6),然后依次通过脱酯反应、还原反应、酯化反应和还原脱氯反应首次合成得到目标产物1。六步合成路线的总产率为24%。提供了一种新的合成方法用于合成1。制备的样品可用于生产中泛昔洛韦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1,3-二(4-吡啶基)丙烷用硫酸二甲酯甲基化生成双吡啶盐(2),该吡啶盐(2)和α-二酮在碱性条件下缩合生成1-(N-甲基-4-吡啶基)-3-(N-甲基-4-吡啶亚基)-4,5-二取代-1,4-环戊二烯甲基硫酸盐(3),得率良好。1,3-二(4-吡啶基)丙烷用不同的卤代烷分步烷基化得不对称的双吡啶盐(5),(5)用上述方法和α-二酮反应得不对称桥环菁染料(6)。本工作还测定了桥环菁染料的可见和荧光光谱,并讨论了染料(3)的质子化过程和pK_b值。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1—苯基-3-甲基-4-(对硝苯甲酰基)吡唑啉酮及其与 Fe(Ⅰ)、Fe(Ⅲ)、Cc(Ⅱ)、Ni(Ⅱ)的固体配合物,对配合物的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溶解性、摩尔电导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8.
以1-溴-3-氯丙烷和二甲亚砜为原料,四氢呋喃为溶齐,在氢化钠的作用下成功合成了1-氯-4-甲基亚磺酰基丁烷,其工艺条件为:氢化钠与1-溴-3-氯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3,反应温度为-40 ℃,反应时间1 h,产率为63.5%.经红外、核磁共振表征确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苯乙腈与环氧氯丙烷在叔丁醇钠的作用下得到2-羟甲基-1-苯基环丙腈,然后在氢氧化钾和盐酸的作用下水解环合得到内酯,再经溴化得到米那普仑中间体2-溴甲基-1-苯基环丙甲酸,总产率为40%。  相似文献   

10.
格氏法合成7-氯-2-氧代庚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合成西司他丁(一种肾脱氢二肽酶抑制剂)的中间体7-氯-2-氧代庚酸的新工艺.以1-溴-5-氯-戊烷为起始原料,制成单格氏试剂后与草酸二乙酯加成生成7-氯-2-氧代庚酸乙酯,酯水解制得7-氯-2-氧代庚酸.工艺总收率达46%,产品经质谱证实结构正确.  相似文献   

11.
以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经保护,缩合,成环,水解,缩合5步反应,得到了反式1-(4氟苯基)-3-[3-氧代-3-(4-氟苯基)丙基]-4-(4-苄氧苯基)-2-氮杂环丁酮,总产牢23.3%,该化合物为合成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替米贝的药物中间体,经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确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12.
鉴于噻唑丙烯腈和吡啶两类化合物的优点,本文以丙二腈、2,6-二氟苯乙酮、2-氯吡啶酸为起始原料,经五步反应,设计合成了3个新的3-(2氯吡啶-3-基)-2EE4(2,6-二氟苯基)噻唑-2-基]3取代丙烯腈类化合物;并利用^1HNMR、IR、MS,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个化合物在测试浓度下均具有一定杀菌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作者最近提出的适用于射极藕合逻辑电路(ECL)设计的代数系统进行了3-2译码器及2-3编码器的ECL电路设计.它们不仅结构简单,而且适用于做成全译码电路及通用编码电路.  相似文献   

14.
15.
3-溴苯甲醛乙二醇缩醛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3-溴苯甲醛与乙二醇在酸性催化剂中进行缩醛化反应。结果表明,当用HCl为催化剂。乙二醇:3-溴苯甲醛为1.29(mol),反应时间5h,溶剂为CHCl3,回流,产物收率为90%。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Fe(acac)3-Al(i-Bu)3(acac=乙酰丙酮)催化体系催化苯基环氧乙烷(SO)的均聚反应,考察了溶剂、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该聚合反应的影响及该反应的反应动力学.实验表明Fe(acac)3-Al(i-Bu)3催化体系催化苯基环氧乙烷(SO)均聚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时间11 h,反应温度80℃,催化剂浓度3.6×10-2mol/L,最佳溶剂为石油醚.动力学研究表明,苯基环氧乙烷的聚合速率与单体的浓度呈一级关系,且该聚合反应的活化能为25.6 kJ/mo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新疆家蚕抗菌肽(cecropin—XJ)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cecropin—XJ(pEGFP—cec),检测其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抗菌肽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和抗菌肽抑瘤作用效果.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新疆家蚕抗菌肽(cecropin—XJ)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通过酶切和测序的方法鉴定重组质粒pEGFP—cec的正确性.将pEGFP—cec经脂质体法转染到胃癌细胞MGc80—3,48h后观察EGFP瞬时表达情况;72h后,应用RT—PCR,检测抗菌肽cecropin—XJ基因的表达;96h后,消化细胞,经台盼蓝染色,检测重组质粒pEGFP—cec表达产物对肿瘤细胞的影响.结果细胞转染48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EGFP的表达,发出绿色荧光;转染72h后,RT—PCR检测到胞内有抗菌肽cecropin—XJ基因的表达;表达产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cec,并在肿瘤细胞中可见抗菌肽cecropin—XJ和EGFP基因的有效表达以及表达产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为深入开展抗菌肽抑制肿瘤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WO3掺杂的La2/3Ba1/3MnO3电输运与磁电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a2/3Ba1/3MnO3(LBMO)微粉中掺入WO3,制备了La2/3Ba1/3MnO3+xWO3(x=0~0.20)多晶陶瓷样品.实验发现,随x增加,样品的电阻率增加,金属-绝缘相变温度(Tp)由340K下降到26lK,在1T的磁场下,当0〈x≤0.05时,样品的室温磁电阻迅速上升,从4%增加到10.5%,当0.05〈x≤0.10时,样品的室温磁电阻从10.5%增加到11.5%,上升速度明显放缓,当0.10〈x≤0.20时,样品的室温磁电阻从11.5%降低到2%,这为磁电阻器件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2/3Sr1/3MnO3+xWO3(x=0~25%)系列多晶陶瓷样品.结果表明。随着WO3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电阻率增大,金属-绝缘体相变温度(Tp)值下降.在1.4T磁场下,当0≤x≤12.5%时,样品的室温磁电阻值从5%增大到15%,提高了200%.当12.5%〈x≤25%时,室温磁电阻值从15%降低到0.这对磁电阻材料在室温下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