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组态混合及原子核表面振动计算了Pb~(208)附近原子核的一些E2,E3跃迁。在选用的参数为C_2=1000Mev,C_3=350Mev,hw_3=2.6Mev,hw_2=5Mev,的情况下,除Pb~(206)中二个E3跃迁外,其他都得到了理论与实验相符合的结果。结果说明了组态混合主要是由剩余相互作用力引起的,而表面振动硬度和频率决定了E2,E3跃迁几率。  相似文献   

2.
董宇兵 《中国物理 C》1998,22(3):277-282
相对论组态混合效应对重子共振态的纵向跃迁振幅S1/2(Q2)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研究表明这种组态混合效应会对纵向跃迁振幅S1/2(Q2)起着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组态混合的方法,对原子核Pb205的M1γ跃迁进行比较仔细的分析,结论是在定性上与实验完全没有矛盾,可以解释全部理论上存在、而实验上尚未观察到的能级;在定量上,也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一种以QCD为基础的势模型,计算了cc态的各种E1跃迁宽度.结果表明相对论修正效应相当重要.所得ψ(2s)→γχcJ和χcJ→γψ(1S)(J=0,1,2)的跃迁宽度与实验符合,但ψ(3770)→γχcJ跃迁宽度要比MarkⅢ实验组的新近结果小2倍左右.改善理论结果的一个可能性是考虑23S1—13D1混合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用玻色子组态混合和玻色子表面δ相互作用研究核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玻色子组态混合波函数和玻色子表面δ相互作用研究了三玻色子核46Ti和54Cr的sdgIBMI的能谱和E2跃迁概率,理论计算结果令人满意,比sdIBMI能拟合出更多的能级和E2跃迁概率,而且它们的误差更小. 说明g玻色子在振动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证明了这种玻色子组态混合模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有实验证据表明,6Li核的基态和第一、三激发态主要是d-a集团结构态.本文采用单道共振群方法(RGM)计算了6Li的这些集团态之间的电四极跃迁,算得的电四极约化跃迁几率B(E2;E1→E0)=21.06fm4,比用含P态激发的双中心集团模型算得的12.14,13.11和18.14fm4以及和用LCCO算得的13.88fm4更符合于实验值25.1±2.0fm4.算得的B(E2;E3→E0)=9.67fm4,亦在实验值6.483±3.360fm4的误差范围内符合:这些符合说明了所用的RGM波函数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7.
在壳模型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146Gd区A=147-153核的Gamow-Teller跃迁.这些相对146Gd核心为粒子态的核唯一的β允许衰变道为π1h11/2→v1h9/2的Gamow-Teller跃迁.计算结果表明,实验的约化几率B(GT)与计算的B(GT)比较,存在一个阻塞因子γ2,即γ2=Bexp(GT)/Bcal(GT)=0.17±0.05.  相似文献   

8.
 利用全相对论性多组态Dirac-Fock平均能级方法系统地计算了高剥离类钠离子3s2S—3d2D(Z=14~103)电四极矩E2光谱跃迁的能级间隔,跃迁几率和振子强度,计算中考虑了核的有限体积效应,Breit修正和QED修正,所得结果和最近的实验数据及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高原子序数的高荷电离子的电四极矩E2光谱跃迁的跃迁几率和中性原子的电偶极E1的相当,在ICF和MCF高温高密度激光等离子体中,电四极矩E2光谱跃迁过程不容被忽视。  相似文献   

9.
球形核振动中非简谐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宗烨 《物理学报》1964,20(2):159-163
本文在β,γ表象中考虑了非简谐项的影响,对四极表面振动的能量,E2跃迁及21+态的电四极矩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刘尚宗  颉录有  丁晓彬  董晨钟 《物理学报》2012,61(9):93106-093106
利用基于多组态Dirac-Hartree-Fock(MCDHF) 理论方法的相对论原子结构计算程序包GRASP2K, 细致计算了中性锂原子、类锂Be+, C3+, O5+, Ne7+, Ar15+, Fe23+, Mo39+, W71+及U89 + 离子基组态及较低的激发组态1s2nl (n = 2---4, l =s,p,d,f) 的精细结构能级, 以及各能级间发生电偶极(E1) 自发辐射跃迁的能量、概率及振子强度. 同时, 在非相对论极限下, 计算了其相关原子参数. 通过对相对论及非相对论计算结果的比较, 系统研究了相对论效应对类锂等电子系列离子能级结构及E1跃迁性质的影响, 揭示了随原子核电荷数Z变化时, 跃迁能、振子强度强烈依赖于量子数n, l, j变化的规律; 同时, 目前的计算结果与其他已有的理论计算及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金星南 《物理学报》1959,15(1):25-31
In this paper, we have calculated the elastic scattering of high energy electrons with nuclei C12 by phase shift calculation.We take the charge distribution of the nucleus C12 as following:(1)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ρ(x)=ρ0θ-x/a, (2) gaussian distribution:ρ(x)=ρ0e(-x2/a2),(3) uniform distribution: ρ(x) ={ρ0 when 0kR, where a and b are the parameters, and the constant R is the radius of the nucleus C12. The energy of the electrons is 187 Mev.The result of the calculation shows that the gaussian distribution confirm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better than the other two kinds of distributions, and gives R=(12)1/3r0, where r0=1.35×10-13 cm.  相似文献   

12.
杨善德 《物理学报》1965,21(8):1522-1532
本文对2s1/2-1d3/2壳层原子核(A=30—40)能谱作了系统分析,计算仅限于由2s1/2和1d3/2支壳层产生的情态,但考虑了它们之间的全部组态混合效应。计算是采用多粒子壳模型的Talmi方法,将二体矩阵元当作参数,其值由实验确定。文中详细分析了Si30,Si31,P30,P31,P32,S32,Ar37,Ar38,K38等原子核能谱,理论与实验符合颇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结合理论计算研究环戊酮单分子的光电离解离过程. 在9.0∽15.5 eV能量范围内,测量了环戊酮离子及其碎片离子的光电离效率曲线. 通过光电离效率曲线,将环戊酮分子的电离能确定为9.23±0.03 eV,并确认碎片离子为:C5H7O+,C4H5O+,C4H8+,C3H3O+,C4H6+,C2H4O+,C3H6+,C3H5+,C3H4+,C3H3+,C2H5+, C2H4+. 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ωB97X-D/6-31+G(d,p)理论水平基础上,提出了C5H8O+的解离机制. 通过对环戊酮解离路径的分析,发现开环和氢迁移过程为环戊酮离子解离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粲偶素势模型的框架内,讨论了ψ(3770)与ψ(3686)之间的23S1-13D1混合对ψ(3770)与ψ(3686)电偶极跃迁的影响.结论是混合角θ=30°应予排除,而θ=-10°虽然可以对ψ(3770)→χ0γ和ψ(3686)→χ0γ给出改善的结果,但仍不能解决ψ(3770)→χ1γ与实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对气态氮化钒(VN)分子在光子总能量为56900~59020 cm-13∏0, v'=0)的单转动态, 然后再被紫外激光电离.这样的双色激光模式可以测量电子态、振动态和转动态都被选择和解析的氮化钒阳离子VN+(X2△; v+=0, 1, 2)光谱. 通过对转动解析的PFI-PE光谱模拟分析, 确定J+=3/2为基态离子态的最低转动能级, 从而确认VN+的基态电子态为23/2.通过对VN+(PFI-PE)光谱的分析得到如下物理量的精确数值:VN+(X23/2)的绝热电离能为IE(VN)=56909.5±0.8 cm-1(7.05588±0.00010 eV),振动常数ωe+=1068.0±0.8 cm-1,反常振动常数ωe+χe+=5.8±0.8 cm-1;VN+(X23/2)的转动常数Be+=0.6563±0.0005 cm-1e+=0.0069±0.0004 cm-1,平衡键长为1.529 ?;VN+(X25/2)的转动常数Be+=0.6578±0.0028 cm-1e+=0.0085±0.0028 cm-1,平衡键长为1.527 ?;X25/2,3/2自旋轨道耦合常数A=153.3±0.8 cm-1  相似文献   

16.
 用多组态HXR理论方法对KrIV-CdXVI离子4s24p3和4s4p4组态的精细结构能级进行了分析计算。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4s24p3和4s4p4组态能级的实验观测值与HXR计算结果之差ΔE沿等电子序列变化规律的分析,找出了ΔE随有效核电荷数Zc变化的规律,预言并计算了PdXIV-CdXVI离子4s24p3和4s4p4组态能级,大部分预言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的偏差小于100 cm-1。由此还进一步计算了PdXIV-CdXVI子4s24p3-4s4p4跃迁的谱线波长、振子强度和跃迁概率。结果表明:除了4s24p3 2D5/2-4s4p4 2D5/2跃迁的谱线波长(29.992 nm)与实验值相差0.018 nm外,对于其余5条谱线,预言值与实验值的偏差均不超过0.005 nm。  相似文献   

17.
通过融合蒸发反应144Nd(19F,5n)E=108, 112MeV对双奇核158Tm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 扩展了原已建立的带结构, 并建立了2条新转动带. 获得了γ射线的相对强度和耦合带的B(M1)/B(E2)比值.观测到了πh11/2⊙νi13/2组态带的旋称反转点. 对新建立的转动带进行了自旋-宇称以及组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时间切片离子速度成像技术在134∽140 nm波段研究了OCS分子经由F 31Π里德堡态的真空紫外光解离动力学. 在选取的5个分别对应OCS(F 31Π, v1=0∽4)的伸缩振动激发的光解波长,实验测得了来自CO(X1Σ+)+S(1D2)产物通道的SS(1D2))实验影像,并获得了总平动能谱和CO(X1Σ+, v)共生产物的振动布居及角分布. 结果分析表明OCS分子解离生成CO(X1Σ+)+S(1D2)产物的过程经历了上态F 31Π 与C?v和Cs构型的下电子态间非绝热耦合过程. 实验结果显示了很强的波长相关性:OCS (F 31Π, v1)的较低转动激发态(v1=0∽2)和较高转动激发态(v1=3, 4)的CO(X1Σ+)产物的振动布居和角分布具有显著差异,表明该解离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解离机理. 本结果提供了振动耦合可能对真空紫外光解离动力学产生关键作用的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19.
翟晓东  丁艳军  彭志敏  罗锐 《物理学报》2012,61(12):123301-123301
本文利用分子光谱理论系统的计算和分析N2第二正带系(C3u→B3g)的发射光谱, 以研究光谱强度的分布规律与不同温度条件和气体条件的关系. 基于N2的三重态能级结构特性, 重点计算和讨论了发射光谱的概个重要参数: 通过求解高、低电子态的哈密顿矩阵得到了振转能级特性; 利用r质心近似法求取了能级间跃迁的电偶极矩函数和爱因斯坦跃迁概率; 进而计算了不同振动和转动温度条件下谱线的强度分布. 进行了N2和Ar的混合放电实验, 利用实验光谱数据同理论结果进行拟合分析, 确定了N2分子的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分别约为4300 K和800 K. 另外由于潘宁离化效应, N2浓度减小时谱线强度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 实验结果很好的验证了N2第二正带系光谱理论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应用群论及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方法推导了SiO2分子的电子态及其离解极限,采用B3P86方法,在6-311G**水平上,优化出SiO2基态分子稳定构型为单重态的C2V构型,其平衡核间距Re=RSi—O=0.1587 nm,∠OSiO=111.2°,能量为-440.4392 a.u..同时计算出基态的简正振动频率:对称伸缩振动频率ν(B2)=945.4cm-1,弯曲振动频率ν(A1)=273.5 cm-1和反对称伸缩振动频率ν(A1)=1362.9cm-1.在此基础上,使用多体项展式理论方法,导出了基态SiO2分子的全空间解析势能函数,该势能函数准确再现了SiO2(C2V)平衡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