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等离子体聚丁醛和聚丙醛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学恕  张光华 《化学通报》1991,(2):44-45,22
迄今为止,文献上报道的各种等离子体聚合物都被认为是完全无定形的交联结构。我们最近聚合等离子体聚丁醛和聚丙醛时发现,这两个等离子体聚合物不仅有部分结晶而且有单晶体的存在。这种新的发现对研究等离子体聚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外部电容耦合式等离子体聚合方法,首次得到了丁醛聚合物,研究了其聚合规律,找到了较好的聚合条件。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丁醛等离子体聚合物为交联结构;电子衍射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聚合物中存在部分结晶,而且部分以单晶形式存在;表面能测定表明丁醛等离子体聚合物为疏水性。并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与常规自由基聚合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本文从等离子体引发聚合物一些现象,如较强的溶剂效应、极高的单体选择性、主成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等方面,系统介绍了等离子体引发聚合的机理研究成果,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 文献[1—3]曾报导过应用等离子体聚合方法制备有机聚合物薄膜,为掌握等离子体聚合物的性能,进而扩展其用途,对其结构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Kobayashi等研究了用内部电极等离子体装置制备的聚乙烯的结构,并指出其为交联结构,他们用同样装置研究了单体流量对丙烯聚合膜淀积速率的影响。我们用较简单的外部电容耦合式聚合装置,研究了在辉光区中乙烯和丙烯的聚合规律,并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聚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外部电容耦合式聚合装置,研究了吡咯等离子体聚合规律,找到了较好的聚合条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研究了聚合物的结构,电导率测定表明等离子体聚吡咯具有半导体性质。  相似文献   

6.
二甲基苯胺等离子体聚合及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外部电容耦合式等离子体聚合装置,研究了二甲基苯胺等离子体聚合规律,找到了最佳的聚合条件。通过热失重,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和接触角测定等,研究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电导率测定表明二甲基苯胺等离子体聚合物具有半导体性质。  相似文献   

7.
应用外部电容耦合式等离子体聚合装置,研究了苯胺等离子体聚合规律,找到了最佳的聚合条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和接触角测定等研究了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电导率测定表明苯胺等离子体聚合物具有半导体性质。  相似文献   

8.
乙烯基三甲基硅烷等离子体聚合物膜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外部电极电容耦合高频等离子体装置对乙烯基三甲基硅烷(VTMS)进行等离子体聚合。用IR、XPS、PGC/MS、X-ray、ES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并推断聚合反应历程。应用TG研究聚合物的热性能。通过X-ray证实聚合物为非晶结构。在无添加气体存在时聚合,XPS测试结果表明产物中有氧嵌入,且聚合物的C/Si比总的说来比单体的C/Si比低。TG的测试结果表明聚合物膜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苯胺等离子体聚合物及其聚合物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外部电容耦合式等离子体聚合装置,研究了苯胺等离子体聚合规律,找到了最佳的聚合条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和接触角测定等研究了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电导率测定表明苯胺等离子体聚合物具有半导体性质。  相似文献   

10.
等离子体聚苯胺结晶形态结构的研究刘倩,刘学恕,陈英林,朱育芬,张光华(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50)通常认为,等离子体聚合物为高度交联的非晶态结构 ̄[1]。但我们曾发现等离子体聚丙醛和聚丁醛,不仅有结晶,而且有单晶存在 ̄[2]。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外部电容耦合式聚合装置,研究了α—蒎烯等离子体聚合规律。通过元素分析,裂解色谱-质谱、红外光谱和接触角测定等方法测定了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  相似文献   

12.
应用外部电容耦合式聚合装置,研究了六氟丙烯(HFP)的聚合规律,找到了较好的聚合条件。实验中发现在聚合过程中,随功率增加脱氢作用增大,这可利用氢等离子气体加以控制。X-射线衍射法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在辉光区中形成的PHFP具有高度支化和交联的结构。从性能研究中看出,等离子体PHFP膜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疏水性和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芳香族二胺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导电性有机固体研究领域中导电聚合物的研究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特别是70年代以来聚苯胺及其掺杂物导电性的发现更加引起了人们对有机导体的极大兴趣,人们从聚合物的合成到性能的表征展开了广泛研究,主要工作集中在聚苯胺、聚吡咯等各种合成方法及电性能表征方面。有关芳香族多胺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却很少见文献报道,Tsuchida等人曾报道了在铁盐与含氮化合物形成的络合物存在下对苯二胺及对苯二酚氧化聚合得到具有顺磁性、电导率为10~(-10)Scm~(-1)的聚合物。80年代末期Torrance报道了在较缓和的条件下均苯三胺聚合可以得到铁磁性聚合物,本文对三种苯二胺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电性能、热稳定性能等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The polybutylaldehyde obtained by plasma polymeriza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IR, X-ray diffraction, GC-MS, elementary analysis, TEM, electron diffraction and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et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lymer formed in plasma is amorphous crosslinked polymer, and its backbone is made of carbon atoms. The surface energy of the polymer film is independent of the polymerization conditions. No addition reaction has taken place in the carbonyl group of butylaldehyde in the plasma condition. The result of the wettability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the polymer film is generally hydrophobic and the surface energy of the film is about 41 dyn/cm, in which the dispersion force contribution is the majority. The electron diffraction proved that some crystal substance, even the single crystals were present in the polymer. X-ray diffraction also proved the presence of crystal and showed about 15% crystaUinity fraction.  相似文献   

15.
<正> 在以前的工作中,我们曾应用色谱-质谱(GC-MS)及顺磁共振(ESR)等方法研究了四氟乙烯和三氟氯乙烯等离子体聚合过程中气体冷凝物的组成及结构,提出自由基引发聚合反应机理。本文用类似方法研究六氟丙烯(HFP)等离子体气体冷凝物的组成与结构和冷凝物的ESR信号及其从低温到高温的变化规律,证实了自由基的稳定性并提出气相聚合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由外部电容式聚合装置制备的等离子体聚四氟乙烯和聚三氟氟乙烯的结构,结果表明,在辉光区中所制得的二种等离子体聚合物的结构中,—CF_2—基的浓度减少,从而生成交联的产物。另外,应用红外光谱研究了二种等离子体聚合膜的某些光学性质,在4000—200cm~(-1)范围内只出现一个明显的吸收峰,聚合膜在较广的光谱波段有不同的增透作用,聚合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正> 甲烷是典型的饱和烃,不能采用一般化学方法进行聚合。因此采用等离子体聚合方法研究甲烷的聚合规律及产物结构具有一定的意义。Kobayashi等应用内极聚合装置对烃类聚合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曾指出,饱和烃的沉积速率较慢,添加有机卤化物可加快沉积速率。借此证明烃类的等离子体聚合按游离基历程进行。本文应用外部电容耦合式  相似文献   

18.
Plasma polymerization of acetonitrile was carried out by a capacitively coupled RF plasma apparatus with external electrodes under some different reaction conditions such as discharge power. By investigating the informations provided by the polymer deposition regularities, IR spectra and elementary analysis results, the polymerization mechanism of acetonitrile in glow discharg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cetonitrile polymerized in glow discharge mainly through hydrogen detachment for initiation at lower energy levels and the role that opening C≡N triple bond played in polymerization became more important at higher energy lev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