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制止物理出版物中科学不端行为的行动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寄星 《物理》2004,33(12):865-867
文章及所附附件介绍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召开的“科学不端行为以及物理学刊物在防止与调查此类行为中的作用研讨会”及会后形成的正式文件《科学出版中的道德行为国际准则》.在揭露我国物理学出版物中一些严重科学不端行为后,文章对这一文件的重要性及其对我国物理学界清除和制止科学不端行为的现实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关注科学不端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守胜 《物理与工程》2004,14(1):5-6,10
简要介绍了近期发生在美国贝尔实验室舍恩和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尼诺夫的严重科学不端行为,强调了物理教学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刘寄星 《物理》2004,33(12):867-870
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In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Physics)于今年10月13日至15日在英国伦敦召开了“科学不端行为以及物理学刊物在防止与调查此类行为中的作用研讨会”(IUPAP Workshop on Scientific misconduct and the role of physical journals in its investigation and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4.
教科版<物理>已经在北京地区大面积使用,教科版<物理·必修1>和<物理·必修2>的编写,本刊前面已有专文介绍,本文介绍我们在编写<物理·选修3-1>着重思考过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玉金、元秀华、赵茗、王运河发表在《物理学报》的文章:“环形ZnO薄膜谐振器的横模抑制与测试分析"”(《物理学报》2015,64(22):224601,DOI:10.7498/aps.64.224601),由于当时未能详察,文中图2(a)与山东科技大学韩程章硕士位论文(2012年6月)的图3.12类似,被质疑涉嫌篡改.为避免学术不端,通信作者提出撤稿,特此声明.  相似文献   

6.
光阴荏苒,<物理通报>出版已经整20年了.回首20年历程,我们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要真诚地感谢广大物理教师、物理学工作者对<物理通报>的热情关心和支持;尤其是感谢老一辈物理学家,20世纪80年代初期,<物理通报>刚出版时,我们在工作上遇到很大困难的情况下,及时地给予态度鲜明的、有力的支持,使我们冲破了当时的种种压力,克服了种种困难.现在想起来,当年如果没有周培源、钱三强先生等前辈的支持,真不敢设想<物理通报>的道路将是如何!  相似文献   

7.
余娟平 《大学物理》2008,27(2):58-58
由北京师范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专业实验系列教材,包括普通物理实验、现代物理实验、固体物理实验、计算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等,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尤其是师范院校的物理实验教材或教师教学参考书,现已出版的有<近代物理实验>和<普通物理实验>.  相似文献   

8.
阎康年 《物理》2004,33(11):852-857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世界科学行为的上空出现了三朵乌云,第一朵是科学前沿的原创活动中出现了实验数据的作假和虚构现象,严格地说出现了行为严重的科学不端事件;第二朵是一般科技研究人员中产生了为数不算少的范围不同的抄袭甚至剽窃的严重问题;第三朵是在研究生的习作和学位论文中出现了将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料和国内外披露或发表的论文片断予以摘引、拼凑或连接而构成“论文”的屡见不鲜的情况.这些利用信息技术和设施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以授其奸的科学不端行为,严重违犯了国际科学界长期形成的周知科学准则和科学精神,引起了舆论的普遍贬斥和指责.文章仅就普世关注的、关系到近年来世界科学发展和影响最大的事件——舍恩(J.Hendrick Schōn)博士的不端科学行为,作为一个案例予以分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过这个分析可以从中得出一些对科学不端行为的防范和决策等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物理》2010,39(5)
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校友会成立之际,北京大学出版社相继推出了三本人物图书,它们是:<名师风范——忆黄昆>、<胡宁传>和<严谨与简洁之美——王竹溪一生的物理追求>.  相似文献   

10.
回顾文革后20年来<物理通报>的历史,她的成长和发展,与周培源先生的关怀和支持有着重要的关系,可以说,没有周老的支持也许就没有<物理通报>的今天. 粉粹"四人帮"后,饱受摧残的科教战线百废待兴,物理学界许多人多次呼吁恢复出版<物理通报>,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未能如愿,1982年,在各地同仁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终于挑起了出版<物理通报>的重担.年轻的编辑部不但要克服创业初期经验不足、基础差、底子薄等一系列困难,还要克服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压力.敬爱的周培源先生在中国物理学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态度鲜明的支持,他说:"50年代,我们这些人办<物理通报>都那么困难,现在一个地方学会能把<物理通报>办起来,而且办得还不错,这很不容易,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周老作为中国物理学会老理事长在大会上表态后,接着新当选的理事长钱三强先生也在大会上作了类似的讲话.在广大物理学界朋友们、同志们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物理通报>很快进入发展阶段,第二年我们就改为双月刊,三年后,即1986年又改为月刊,满足了广大读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