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郭琼  李连之  董建方  刘鸿雁  薛泽春  许涛 《化学学报》2012,70(15):1617-1624
合成了一种新的L-天冬酰胺邻香草醛席夫碱和1,10-邻菲咯啉的氧钒配合物[VO(o-Van-L-Asn)(Phen)]1.5CH3OH(o-Van-L-Asn=邻香草醛与L-天冬酰胺形成的席夫碱,Phen=1,10-邻菲咯啉).利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98990(10)nm,b=1.21591(11)nm,c=1.28349(12)nm,α=66.8180(10)°,β=83.816(2)o,γ=66.4150(10)o,V=1.2992(2)nm3,Dc=1.430 g cm-3,Z=1,F(000)=580,R1=0.0626,wR2=0.1631.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CD)和粘度测定等方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方式与CT-DNA结合.光谱法研究该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表明,它主要以静态猝灭方式使BSA的内源性荧光发生猝灭,可引起蛋白构象的变化.计算得到了其结合常数Kb和结合位点数n.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种新的双核倒反中心的稀土镧配合物{La[o-C6H4(NO2)(CO2)]3.(DMF)2}2.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镧配合物{La[o-C6H4(NO2)(CO2)]3.(DMF)2}2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902(2)nm,b=1.245 0(2)nm,c=1.298 7(2)nm,α=64.555(2),°β=66.348(2),°γ=71.920(2)°,V=1.569 5(5)nm3,Dc=1.658 Mg/m3,Z=2,μ=1.437 mm-1,F(000)=784.配合物中有2个La(Ⅲ)被4个邻硝基苯甲酸的羧酸根的负氧离子桥联,每个La(Ⅲ)的中心离子配位数为9,配位原子分别来自于7个邻硝基苯甲酸的羧酸根的负氧离子和2个DMF的羰基氧原子.化合物中的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使其成为三维立体结构.同时发现了标题化合物固体具有光致发光现象,发光性能测试表明,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3.
以牛磺酸、邻香草醛为原料,合成了配体牛磺酸缩邻香草醛席夫碱,再用所得配体与醋酸镍、邻菲啰啉作用,合成了配合物 [Ni(phen)2(tovsb)]·4H2O(phen=邻菲啰啉,tovsb=牛磺酸缩邻香草醛席夫碱),其结构通过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标题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ī空间群;a=1.04661(16),b=1.2303(2),c=1.4063(2) nm,α=83.714(4),β=88.539(3),γ=69.398(3)°,V=1.6947(5)nm3,Z=2.结构分析表明,两个邻菲啰啉共提供四个配位原子,牛磺酸缩邻香草醛席夫碱提供两个配位原子,中心Ni(II)离子是一个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结构.该聚合物中含有四个结晶水分子,水分子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一个六聚水簇,配合物分子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4.
通过草酸钾(k2ox·H2O)、硝酸镉[Cd(NO3)2·4H2O]和1,10-邻菲咯啉(phen)在甲醇·水溶液中的反应合成了一种双核镉配合物[Cd2(phen)2ox(NO3)2(H2O)2],其结构经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7629(14)nm,b=1.0051(2)nm,c=1.0527(2)nm,α=109.19(3)°,β=92.12(3)°,γ=93.48(3)°,γ=0.6733(2)nm3,Z=1,D=2.055 g/cm3,F(000)=410,μ=1.660mm-1,R=0.0445,wR=0.0877.配合物为草酸根桥联的双核镉配合物,且草酸根C-C键中点为配合物的倒反中心,镉与ox2-,phen,NO3-和水配位.运用晶体场理论计算了其态密度,结果表明NO3-和phen对配合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邻菲哕啉衍生物2-(2-羧基苯基)-1H-咪唑并[4,5-f][1,10]邻菲啰啉(HL)和Pb(NO3)2反应合成了一个配合物[PbL2]n(1),并用红外、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1.345 9(9) nm,b=0.709 4(5) nm,c=3.265 5(2) nm,β=99.6260(10)°,V=3.074 0(4) nm3,Z=4,C40H22N804Pb,Mr=885.85,Dc=1.914 g·cm-3,μ(Mo Kα)=5.551 mm-1,F(000)=1 728,GOOF=1.038,R=0.027 0,wR=0.058 1,其中5 067个可观测点(I>2σ(I)).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二维层状结构.此外,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种新的双核倒反中心的稀土镧配合物{La[o-C6H4(NO2)(CO2)]3·(DMF)2}2. 通过元素分析、 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热重分析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镧配合物{La[o-C6H4(NO2)(CO2)]3·(DMF)2}2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晶胞参数a=1.902(2) nm, b=1.245 0(2) nm, c=1.298 7(2) nm, α=64.555(2)°, β=66.348(2)°, γ=71.920(2)°, V=1.569 5(5) nm3, Dc=1.658 Mg/m3, Z=2, μ=1.437 mm-1, F(000)=784. 配合物中有2个La(Ⅲ)被4个邻硝基苯甲酸的羧酸根的负氧离子桥联, 每个La(Ⅲ)的中心离子配位数为9,  配位原子分别来自于7个邻硝基苯甲酸的羧酸根的负氧离子和2个DMF的羰基氧原子. 化合物中的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使其成为三维立体结构. 同时发现了标题化合物固体具有光致发光现象, 发光性能测试表明, 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7.
铜配合物[Cu(Phen)3]·2ClO4·C2H5OH·0.86H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配合物[Cu(Phen)3].2C lO4.C2H5OH.0.86H2O(phen=邻啡萝啉)的结构由X-射线测定,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ī空间群,晶胞参数:a=1.1359(3)nm,b=1.2955(2)nm,c=1.4495(2)nm,a=82.94(1),°β=76.14(1),°γ=67.52(1),°V=1.9124(6)nm3,Z=2.三个邻啡萝啉与铜配位形成六配位的配位阳离子,由于John-Teller效应形成变形八面体,Cu-N键键长在0.2090(3)nm至0.2208(4)nm之间。配合物由配位阳离子,两个高氯酸根,一个乙醇分子和0.86个水分子组成。配合物由Cu(phen)32 和C l04-之间的静电引力以及它们与乙醇、水之间的范德华力堆积而成。  相似文献   

8.
二维网状银(I)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10-二(邻氨基苯氧基)癸烷和AgNO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配合物[Ag2(L)(NO3)2]η(1).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5649(l)nm,b=3.3426(7)nm,c=0.9375 (2) nm,β=99...  相似文献   

9.
[Zn(phen)3]·2TsTausH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配合物[Zn(phen)3]·2TsTausH(化学式为C54H48N8O11S4Zn), 其结构经X-射线衍射、IR 和元素分析等表征.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2.9246(8) nm, b=1.0375(2) nm, c=2.1361(5) nm, β=126.07(1)°, V=5.242(2) nm3, Z=4, Dc=1.496 g·cm-3, μ=0.699 mm-1, F(000)=2448.配合物中的金属锌离子与三个邻菲咯啉配位,而与对甲苯磺酰牛磺酸中的氧原子没有配位.该配合物是一个变形的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一种新型混价铜配合物[CuⅠCuⅡ(Ophen)2Cl]·H2O(HOphen=2-羟基-1,10′-邻菲咯啉)的水热合成和晶体结构.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1667(18)nm,b=1.0546(2)nm,c=1.1705(2)nm,α=80.50(3)°,β=80.56(3)°,γ=66.87(3)°,V=1.0202(3)nm3,Z=2,Dc=1.872Mg/m3,R1=0.0508,(wR2)=0.1481.标题化合物由一种新型的双核铜配合物和一个结晶水组成.邻菲咯啉在水热反应中发生羟基化,形成新型的羟基化邻菲咯啉.两个这样的配合物通过Cu…Cu间的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形成二聚体.二聚体之间通过Ophen基团的π-π堆积以及C—H…Cl弱相互作用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网络.水分子处于网络的孔穴中.该化合物为邻菲咯啉的羟基化提供又一个新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
用溶液法合成了未见报道的Cu(Ⅱ)邻香草醛缩苯丙氨酸席夫碱-邻菲哕啉配合物,并得到单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和TG对配体及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解析表明,标题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晶胞参数为α=1.147 nm,b=1.914 am,c=1.349 n...  相似文献   

12.
郝允玲  周慧 《化学研究》2010,21(3):11-14
合成了铜(Ⅱ)与3-羧基水杨醛和邻菲咯啉的配合物[Cu(sal)(phen)].4 H2O(sal为3-羧基水杨醛负二价离子,phen为邻菲咯啉),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合成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墿空间群;晶体参数a=0.673 02(10)nm,b=1.102 11(19)nm,c=1.488 3(2)nm,α=109.275(2)°,β=91.991(2)°,γ=103.514(2)°;分子中Cu(Ⅱ)离子处于平面四方场配位环境中.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新的配合物[Ni(H2O)6].[Ni2(phen)2(BTC)2(H2O)4].4H2O(phen=邻菲啰啉;BTC=均苯三甲酸),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及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并用TGA检测了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84038(7)nm,b=0.92048(8)nm,c=1.64793(14)nm,α=97.3850(10)°,β=102.7930(10)°,γ=104.9700(10)°,V=1.17736(17)nm3,F(000)=622,Z=1.标题化合物的不对称结构是由NiO6单元和1个二聚物Ni2N4O12单元组成的,该二聚物单元通过2个邻菲啰啉和2个均苯三甲酸分子构筑了1个八元环.氢键将2个独立的结构单元连接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铋(III)苯乙酸-1,10-邻菲罗啉[Bi2(PPA)6·(Phen)2](HPPA=苯乙酸(C8H7O2),Phen=l,10-邻菲罗啉(C12H8N2))三元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I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100(6)nm,b=1.2617(8)nm,c=1.3324(9)nm,α=89.757(8)°,β=87.277(8)°,γ=81.155(8)°,V=1.5099(17)nm3,Dc=1.748g·cm-3,μ=5.890mm-1,Z=1,F(000)=780,残差因子R1=0.0484,wR2=0.1090[I>2σ(I)],S=1.002.标题化合物为双核铋(III)配合物,金属中心Bi(III)原子与三个苯乙酸根(PPA)中的6个氧原子、一个1,10-邻菲罗啉分子中的两个氮原子和一个桥连氧原子进行配位,形成九配位的扭曲三帽三方柱配位十四面体,围绕铋原子的价键总数VBi(1)=2.897,两个Bi(III)原子通过两个桥连氧原子连结成中心对称的分子,Bi…Bi间距离为0.4469(2)nm.初步抑菌试验结果显示,配合物对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表现出相似且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pH为3的醇水混合溶剂中合成了β-丙氨酸、1,10-邻菲咯林、铜的三元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ī空间群,晶胞参数a=1.0045(2) nm, b=1.2132(2) nm, c=0.71682(14) nm, α= 93.88(3)°, β= 94.31(3)°, γ= 99.81(3)°, V=0.8555(3) nm3, Z=2, Dc=1.669 Mg·m-3, μ=1.326 mm-1, F(000)=442, R=0.0457, Rw=0.1179.配合物中铜离子的配位数为5,分子间通过氢键构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6.
配合物[Cu(H2O)(C12H8N2)2].2ClO4的合成、性质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1,13(5):506-508
合成了配合物[Cu(H2O)(C12H8N2)2]*2ClO4(C12H8N2为1,10-邻菲咯啉),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及电子光谱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晶胞参数a=1.9177(2)nm,b=0.81994(0)nm,c=1.62458(14)nm,β=100.104(6)°;V=2.5419(4)nm3,Z=4,F(000)=1300,DC=1.693g/cm3,R=0.0430,wR=0.1195.中心铜(Ⅱ)离子与两个1,10-邻菲咯啉的四个N原子和一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了一个变形的三角双锥结构.  相似文献   

17.
孙亚光  魏德洲  高恩君  丁茯 《化学学报》2004,62(14):1362-1366,J006
用Zn(NO3 ) 2 ,phen(邻菲咯啉 )和phth(邻苯二甲酸 )混合反应得到了配位聚合物 {[Zn2 (phen) 2 (phth) 2 (H2 O) 2 ]·2H2 O}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配合物为单斜晶系 ,P2 ( 1) /n空间群 .晶胞参数a =0 964 3 ( 3 )nm ,b =0 8976( 3 )nm ,c =2 14 10 ( 7)nm ,β =90 776( 5 )° ,Z =4,V =1 85 3 1( 10 )nm3 ,Dc=1 5 98g/cm3 ,μ =1 3 67mm-1,F( 0 0 0 ) =912 ,R1=0 0 40 9,wR2 =0 0 818,锌原子为五配位 ,呈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通过邻苯二甲酸根的桥联作用形成了一维螺旋链状结构 ,相邻的螺旋链之间靠π π堆积形成二维网状超分子结构 .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三元混配配合物[Cu(L-Ile)(Phen)(H20)(ClO4)](L-Ile=L-异亮氨酸,phen=1,10-邻菲咯啉),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704(5)nm,b=0.8090(5)nm,c=2.1822(5)nm,β=98.061(5)°,Z=2,Dx=1.60Mg·m-3,R1=0.0462,wR2=0.1225.每个配合物分子中Cu(Ⅱ)离子与一个L-Ile(N,O)配体、一个Phen(N,N)配体、一个H2O(O)配体及一个ClO4-(O)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本文还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二正丁基氧化锡和邻甲基水杨酸按物质的量比1∶1反应,合成了二正丁基锡邻甲基水杨酸酯配合物{[n-Bu2Sn(O2CC6H3OHCH3)]2O}2。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体学参数a=2.436 89(10)nm,b=1.909 58(8)nm,c=1.632 04(7)nm,β=107.467 0(10)°,V=7.244 4(5)nm3,Z=4,Dc=1.438 g.cm-3,μ(Mo Kα)=14.19 cm-1,F(000)=3 184,R1=0.034 7,wR2=0.084 7。晶体中每一个结构基元包含了2个结构相同而空间取向不同的以Sn2O2构成的平面四元环为中心环的双核结构分子,锡原子均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部分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 3,4-二甲氧基苯乙酸邻菲啰啉镱(Ⅲ)配合物(C84H82Yb2N4O24):[Yb2(DMPA)6(phen)2](HDMPA=3,4-二甲氧基苯乙酸(C12H12O4),phen=1,10-邻菲哕啉)(CCDC:75754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IR)光谱、热重分析(TG-DTG)对其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C84H82Yb2N4O24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品胞参数:a=1.22877(14)nm,b=1.23235(16)nm,c=1.45234(19)nm,α=91.726(7)°,β=103.321(7)°,γ=113.885(6)°,品胞体积:V=1.9379(4)nm3,品胞内分子数Z=1,相对分子质量M,=1877.62,电子数F(000)=946,密度Dc=1.609 g·cm-3,吸收系数μ(Mo Kα)=2.481 mm-1.测定了铕和铽掺杂(2.5%,5.0%,10.0%,摩尔分数)的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单独的配体没有荧光,在形成配合物后,依然显示铕(Ⅲ)离子和铽(Ⅲ)离子的特征发射峰,这表明配体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转移给了中心离子,配体起到了很好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