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用分析直餾汽油單體烴的綜合分析法分析了玉門汽油85~125℃餾分。共發現有52個單體烴。其中芳烴含量為5.8%,主要為甲苯。環烷烴中以環己烷類佔優勢,對原料油計,甲基環己烷佔12.4%,1,3-二甲基環己烷佔7.6%;環戊烷以二甲基及三甲基環戊烷為主。烷烴中的正烷烴和異構烷烴含量很相近,其中正庚烷最多,佔原料油的11.4%,正辛烷佔5.5%。  相似文献   

2.
通过本工作,初步拟定了适合于頁岩油重油、残油的族組成系統分析的方法流程,同时也是族組份分离方法。本方法是以吸附色譜为主,配合脲素抽提、溶剂处理及元素分析等。試驗結果表明:350~450°重油餾分中,主烴部分占70.5%,非烴部分占29.5%。主烴部分中有正构烷42.1%,异构烷-环烷9.1%,直鏈烯12.5%,异构烯-环烯8.9%,单环芳烴13.59%,双环芳烴7.9%及叁环以上芳烴6.0%。 450°以上残油中主要为非烴,約占63.9%:主烴仅有36.1%,其中有固体蜡41%,为残油的14.9%。本文中并綜合了撫順頁岩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分布情况。同时,也討論了一些族組成分离条件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用分析直餾汽油單體烴的綜合法研究了克拉瑪依原油汽油餾分(~150℃)的單體烴組成。在該餾分中共鑑定出74個單體烴,已定量分析出的烴組成佔汽油的93%(重量)。其中芳烴佔4.6%(重量,對汽油,下同),主要為間-二甲苯(1.8%)和甲苯(1.3%);烷烴佔57.4%,正烷烴和異烷烴的比為1:1.45,主要成分為正戊烷(5.6%)、正庚烷(5.5%)、正辛烷(5.2%)、2-甲基庚烷(6.0%)、2-甲基戊烷(4.9%)和2,6-二甲基庚烷(4.4%);環烷類佔31%,其中環已烷類和环戊烷類的比為3.43:1,環已烷中以1,1,3-三甲基環已烷(7.4%)和甲基環已烷(5.2%)較多,環戊烷中則以甲基環戊烷(1.4%)最多。本方法的重覆性尚令人滿意。  相似文献   

4.
其他     
883.柴油在貯存時生膠的原因(1957,30,11,1653—1660)——作者探討了柴油及其組成的烴族在長期貯存時的生膠過程,以闡明柴油化學性質對生膠傾向的影響。用三種烴族組成不同的柴油及從其中一種柴油分出的芳烴和環烷-異構烷烴在室溫和接觸空氣下分別貯存了2或5年。試驗證明從直餾柴油分出的芳烴最易生膠,貯存2年後生成膠質6.2%。從直餾柴油分出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撫順頁岩油残油的高速裂化。在沸点高于200°的裂化产品参加循环的情况下,可得到49.1%的气体(包括C_4),4.7%的五碳餾分和37.8%的汽油餾分。气体产品中含有70%的烯烴,其中乙烯和丙烯各为26%。五碳餾分基本上由烯烴所組成,其中有約10%的2-甲基丁二烯-1,3,正戊烯-1約33%,2-甲基丁烯約13%。汽油餾分經酸碱洗滌后的性貭为:d_4~(20)0.7728,n_D~(20)1.4444,磺化98%,碘价184,含芳香烴和烯烴各約40%。以硅酸鋁催化精制后的汽油餾分可用作馬达燃料的组分,或經精餾而得到芳香烴。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在不同溫度、不同空間速度的條件下,進行了合成油八碳寬餾分在鉻催化劑(K_2O-Cr_2O_3-Al_2O_3)上的轉化,探索了生成各種二甲苯異構物及乙基苯的較好條件。實驗證明,這種由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用於合成油七碳餾分芳烴化的鉻催化劑對八碳寬餾分芳烴化反應的活性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7.
進行了在MoS_2-活性炭催化劑上撫順頁岩一號輕油及頁岩回收輕質油的中壓和高壓加氫試製航空煤油的研究.一號輕油在70大氣壓下加氫所得的高於220°的餾分可作為10號柴油用;低於220°的餾分與回收輕質油混合再在70大氣壓下加氫一次,則可以得到T-2航空煤油.我們發現50%的沸點範圍為150—182°的加氫生成油可以作為航空煤油的主要組分。在MoS_2催化劑上,一號輕油經200大氣壓一段加氫,可得到T-2航空煤油24.7%;一段加氫所得柴油餾分再進行一次裂解加氫,可得到12.9%的航空煤油和22.9%的航空基油.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兩個物質在熱色譜過程中的分離問題,我們認為可用(C_(max))/(C_0)來代表該物質對的分離效能.並且認為可用指標H代表熱色譜柱選擇性,用指標F代表熱色譜操作效能。此時 以細孔硅膠作吸附劑,用體積熱色譜法分析C_3H_8,C_3H_6,n-C_4H_(10),α-C_H_3的混合物,誤差一般在0.1%以內,最大不超過0.3%。試驗證明在同一操作條件下,對不同氣體,甚至在採用選擇性相差很大的硅膠時,F值仍保持為一常數。由測定不同氣對的H值得到了選擇熱色譜柱吸附劑的原則——即能使氣對中最低的H值為最大的吸附劑是最好的吸附劑。用指標H、F我們可以闡明用不同吸附劑及不同操作條件時各物質分離難易的原因。α愈小,F值愈大,故有利於分離。η、ω對F與H值都無影響,因而不影響熱色譜本身的分離效能。  相似文献   

9.
700.潤滑油化學粗成和不同餾分對其粘-溫性質的影响(1957,№9,11—20)——測定了不同石油的潤滑油、不同精製方法處理的各種潤滑油以及用吸附方法分離的各 種潤滑油的烷、環烷、芳烴部分的-20°~100°的粘度。用粘度此和粘度指數評定了它們的粘-溫性質(Ⅰ)。從不同石油潤滑油分離出來的烷、環烷的(Ⅰ)都很接近,只有含硫石油和恩巴石油的粘度指數更高一些。但是從不同的潤滑油分離出來的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个高分离效率的大型气液色譜与紅外光譜相配合的分析方法,以此法从撫順頁岩油輕貭油~70℃餾分中鑑定出41个单体烃,其中包括苯、噻吩、8个烷烃和31个烯烃,不少烯烃是首次从頁岩油中发現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个新型固定液——正十八烯-1,对分离低沸点的烷、烯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由2-溴代-2,3-二甲基丁烷与溴化苯基鎂在二溴化鈷存在時所起的反應得到如下產物:2,3-二甲基丁烷(35%),2,3-二甲基丁烯-1(31%)及2,3-二甲基丁烯-2(約2%)。由1-氯代-1-甲基環己烷同溴化甲基鎂或溴化異丙基鎂在二溴化鈷存在時的反應得到甲基環己烷,1-甲基環己烯及次甲基環己烷的混合物。此外,還得到少量的高沸點產物,大概为一雙聚合物。在不飽和的單體中,有相當一部分为次甲基環己烷。用鹼處理2-溴代-2,3-二甲基丁烷所得到的烯烴中合有79%的2,3-二甲基丁烯-2和21%的2,3-二甲基丁烯-1。1-氯代-1-甲基環己烷與鹼起消除作用時則只生成1-甲基環己烯。自由烷基在液相中的歧化作用可能为一雙分子反應,烷基分子中的α-碳原子土所具有的氫原子的數目對於烧烴形成的定向表現一定的影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報告測定本所合成研究室用乳液聚合在50°時所製備的丁苯橡膠分子量分佈的結果。我們在1%苯溶液中,加入甲醇作沉澱劑經分級沉澱後,用粘度法測定各級份的分子量。所得分子量分佈曲線,在分子量等於50,000處有一個明顯的高峯,與前人的結果相符合。特性粘數[η]>3的級份,從它們的溶解度和在甲苯溶液中的粘度數據,我們認為有顯著的支鏈和交聯的存在,約佔試樣的25%。甲苯溶液的粘度數據指示在[η]<3時,k′=0.36,與分子量無關,而且k′+β=1/2;當[η]>3時,k′值顯著地增大,而且k′+β>1/2。 這些差異的大小,我們認為可以看作丁苯橡膠分子支鏈或交聯程度的一種量度。 從本實驗所得的丁苯橡膠的分子量分佈曲線,我們建議同時用■和■來做橡膠的品質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