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我国,关于区域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进展迅速,但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研究仍需完善。本文采用中国2004-2007省际面板数据,验证纺织业集聚的空间依赖性存在,并分别对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行估计,得出以下结论:近些年纺织业集聚的省际分布格局主要呈现"东高西低"的两极化特征,总体变化不大;根据全局Moran I指数和LISA集聚图,纺织业集聚存在空间维度的依赖性和异质性,东部沿海纺织业的扩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原料供给量、平均规模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都对纺织业集聚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而地方保护阻碍产业跨区迁移与形成集聚;与理论假设不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对纺织业集聚没有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是受到基础设施状况和运输条件的限制;制定相关政策的同时,注意从以上这些要素入手,还必须充分考虑空间作用机制对纺织业省域集聚的差异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中非居住性不动产为产业发展和人才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人才知识溢出,提升了城市创新产出水平。本文逻辑推理了不动产消费结构影响城市创新及其经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人才集聚作用于创新产出的理论模型,以2008-2018年中国248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发现:(1)不动产消费结构与创新产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产业结构和人才集聚在不动产消费结构与创新产出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3)高等级不动产消费结构对创新产出存在更强的影响;随创新产出分位点提高,不动产消费结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呈“微笑”型曲线变化;除东北地区外,东部地区的不动产消费结构对创新产出的作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研究期限后期的不动产消费结构对创新产出呈现了更强的影响。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不动产经济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内容,发现了产业结构和人才集聚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对不动产的空间布局,城市不动产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1997年至2015年广东省21个市对外经济发展为研究样本,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了广东省对外经济的空间收敛性和集聚效应.首先基于ESDA方法分析了广东省对外经济空间特征和相关性,然后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广东省对外经济σβ收敛性,最后基于熵的多样性指数实证分析了广东省对外经济总体集聚效应及分组集聚效应变化过程.从实证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虽然广东省对外经济绝对量分布仍以"珠三角"区域为主,但是"珠三角"周边区域增速占据优势地位;2)2005年以前对外经济空间相关性具有明显增强趋势,2005年以后仍保持空间相关性,但是增强趋势放缓;3)广东省对外经济存在条件β收敛性和绝对β收敛性,2005年以后具有σ收敛性,并且考虑空间相关影响效应后σβ收敛性明显增强;4)广东省"珠三角"9市区域对外经济发展存在集聚效应,非"珠三角"区域对外经济发展存在扩散效应,组间熵表明两组之间对外经济发展存在明显集聚效应,广东省对外经济总体存在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4.
研究基于区域差距的视角,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6)》为基础,参照区域创新能力的各项评价指标,从指标量值和名次两个维度,对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同时将河北省与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领先的省市进行横向比较~(*1),结果显示:河北省总体上创新能力较差,在创新主体能力、创新要素配置和创新环境等三方面与其他省份有明显差距.特别是与京津两地对比可见知识创造和知识获取是制约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点所在.通过政策对接,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推动企业创新,不断完善创新环境,寻求区域创新能力突围.  相似文献   

5.
知识溢出是城市群中核心与非核心城市实现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通过构建信息化背景下城市群空间经济增长模型,从要素动态均衡的角度,探究了信息化背景下两类城市互动形成的空间经济格局及增长模式.结果发现:随着知识溢出程度的增强,城市群由内部对称均衡向集聚均衡演变,逐渐形成地理上分散,经济上集聚的态势;知识溢出过程可以减小城市群各主要城市间资本增长率的差异,推进城市群内部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内隐研究方法,以新疆高校师生为调查样本,探究普通人对"创新环境"的认知,研究结果表明:1)人们对"创新环境"的认知以某种特征结构形式存在于头脑中,并呈现出丰富的内涵;2)经过因子分析,发现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创新环境由创新网络、社会保障、组织支持、物质基础、人文氛围、创新资源六个维度35个指标构成;3)不同类型学校、教师与学生对创新环境特征的认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特色小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科学合理地培育、布局特色小镇,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127个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小镇为研究样本,采用Ripley’s K函数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研究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特色小镇分布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均呈现显著的集聚性,并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多核扩散的局部分布特征;②工业发展型和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集聚性,而旅游发展型和农业服务型特色小镇呈现出的聚集特征并不显著;③地形、人口、经济、旅游资源、区位和历史文化是影响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利用信息熵对我国装备产业1987-2004年的时空分异状况进行了测度。计算结果表明,我国装备产业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演化速度和发展规模不尽相同,呈现出显著的时空分异特征。在时间序列上我国装备产业演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演化特征呈现"均衡→非均衡→均衡"格局。在空间布局上我国装备产业呈现较强的地理集中现象,且装备产业地理集中存在地方性行业垄断特征,不同行业集中趋势不同。研究认为:对于装备产业发展均衡性地区,宜形成独具特色的装备行业分工;对于目前装备产业产值份额较低的省市,由于外部环境、地理区位等因素制约,装备产业发展不具有总体竞争优势,应特别重视主导装备产业的培育。装备产业分工的地方化特征是导致装备产业布局与空间距离具有弱相关性的直接原因。装备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应加强增长极的培育和发展,通过专业化分工,优化资源组合,从整体上提升我国装备产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6):951-964
在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背景下,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研究在区域经济与宏观调控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2008-2017年北京市人社局的调查数据,从教育的视角分析了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从劳动报酬的角度分析了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时空演变及成因。研究发现:(1)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门限效应显著,当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下时,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较强;当文化程度高于本科水平时,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会显著下降。(2)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总体上逐年递减,但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与波动性特征。(3)在时空演变的分析中,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表现出空间转移的特性,即通州区向海淀区转移、农村区向主城区转移。(4)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研究结论具有耦合性,即区域间不平衡是造成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然而,与现有研究结果不同,本文发现区域内部的不平衡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中的占比逐年提升,区域间差异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知识溢出的地方化(localization)特性为前提条件,从空间视点切入,首次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通过最大似然估计得出的结果表明,制造业区域集聚之技术创新效应非常显著。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对高创新行业和高集聚行业拓展回归分析的支持。研究还显示,FDI对高创新行业的技术创新作用并不显著,反而出现了内资企业向外资企业逆向技术扩散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运用区位商相对差异指数和熵权TOPSIS法分别测算其产业协同集聚度和区域创新水平,研究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集聚通过"知识技术、劳动力、物力"等外部规模经济增加创新产出;2009-2018年,两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由中西部向东部递减,区域创新水平东部明显高于中西部,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两产业协同集聚对创新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最后基于计量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现状,以共生为视角,基于共生单元、共生基质、共生平台、共生网络、共生环境五大生态特征建立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2007~2015年我国30个省市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TOPSIS生态位评估投影集成模型及二次加权算法,对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整体及各生态特征的发展状况进行静态和动态综合评价,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地区差异及关键因素变迁。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整体呈趋好态势,东部地区发展趋缓且存在极化现象,中西部地区普遍抬升,地区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但随时间推移呈缩小趋势;(2)创新生态系统各生态特征均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地区间非均衡现象,但其时空特征具有显著异质性;(3)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长远发展的助力优先来自于共生平台和共生网络,而共生单元、共生基质和共生环境的重要性程度呈相对弱化态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房价和地价在内的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利用2009~2016年中国286个地市的数据,构建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以研究房价和地价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房价与地价之间的空间互动作用明显,房价不但受到当地地价的影响还会受到周边城市房价的影响;而城市地价也会受到当地房价引起的引致需求影响,并且受到周边城市地价的影响。分区域来看,地价对房价的作用强度在东、中、西部地区依次下降,房价对地价作用强度呈现出相反的趋势。而从价格的溢出效应来看,无论是房价还是地价,西部地区的价格溢出效应都最为明显,表明相对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城市在房价和地价上都更会受到周围城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骆康  郭庆宾  刘耀彬  陈霄 《运筹与管理》2022,31(10):154-160
文章构建StoNED模型测度2005~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值,并引入动态SPDM模型从收敛速度的角度探究绿色创新效率时空分异的驱动机制,其目的在于解决传统效率测度模型无法兼顾多产出及投入产出松弛性、难以合理量化绿色创新效率分异趋势及其作用机制的问题。研究发现:(1)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形成了以武汉、长沙、南昌、宜昌、襄阳等城市为多中心的空间格局,省域内绿色创新效率值的绝对差异基本固化、相对差异有较大程度缩小,东西地区和南北地区绿色创新效率的分异度呈现缩小趋势。(2)绿色创新效率分异趋势的差异性是通过收敛速度不同表现出来,江西省域收敛速度最快,湖南省域次之,湖北省域最慢,而这种差异主要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科技支出、环境规制、教育水平、产业结构、金融支持水平等因素和影响机制共同作用驱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农业科技资源错配与农业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利用2005-2017年所选取的25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①农业科技人力、财力资源错配与农业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且分别呈现负向的区域内和区域间空间溢出效应.②农业科技财力资源错配程度每提升1%,农业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就会下降0.264%,其中直接效应贡献0.255%,空间溢出效应贡献0.009%;农业科技人力资源错配对于农业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间接效应起主要作用.③农业科技资源错配对于农业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6.
运用2005-2014年我国18个高技术行业中大中型内资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RD经费内部支出、RD人员全时当量、政府资金、技术改造费用支出以及新增固定资产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从全部行业来看,RD经费内部支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和政府资金对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新增固定资产和RD人员全时当量对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但不显著.从细分行业来看,这些因素对各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综合考虑财政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产生的直接作用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财政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影响的空间计量模型,并运用2009~201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估计,定量测度了财政金融支持对我国科技创新的直接效应以及在省份间表现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财政和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金融支持的影响更为显著;财政和金融支持对邻近省份的科技创新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杨威 《经济数学》2016,(4):22-26
基于物流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分析物流产业发展动因机制.结合试点城市特点,构建试点城市物流产业影响因素模型,运用回归分析对长沙市物流产业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的市场需求、服务业的开放度、信息技术水平和市场反映能力,对长沙市物流产业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分析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出发,探索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演化的阶段特征,基于对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演化阶段特征的假设,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模拟验证。研究得出:技术创新在创新型企业整个成长过程中起持续及关键作用,管理创新及市场创新在企业成长期作用显著,组织创新在壮大期具有特有价值,强调各创新活动协同对持续创新期中企业成长的必然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房价波动的空间效应:估计方法与我国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提出处理房价波动差异性的方法,并利用CCE估计法探讨了35个大中城市房价波动的空间效应。我国房价波动存在明显的空间效应,不同城市的房价波动具有较强的趋同性和横截面相关;同时,不同城市房价波动存在一定的差异和明显的领先滞后关系。房价均值、收入均值、贷款均值,均对房价波动有显著影响,在共同因素作用下,不同城市房价具有很强的截面相关、房价波动表现出趋同性。经济越发达的城市,不仅房价高、增长快,而且房价运行的独立性越强;而经济落后的城市,其房价容易受到外部地区房价的影响。房价高增长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贷款对房价的拉动作用大于房价低增长城市、波动性也更大。贷款在短期内是驱动我国房价波动的主要因素,但长期内,贷款对房价的拉动力比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