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水热法制备出Ca9Y(PO47:Ce3+,Tb3+纳米荧光粉,通过XRD、SEM和荧光光谱等对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在Ca9Y(PO47基质中引入Ce3+,Tb3+离子对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因Tb3+离子自身能量交叉驰豫的存在,使得单掺Tb3+时,通过调节Tb3+离子的浓度可以实现对发光颜色的控制。同时研究了Ce3+-Tb3+之间的能量传递为电多极相互作用的偶极-四极机制,Ce3+-Tb3+之间最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5.6%。Ca9Y(PO47:Ce3+,Tb3+的发光颜色可以通过激活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和共发射得到可控调节。SEM分析表明荧光粉颗粒尺寸在100 nm左右,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具有白磷钙矿结构的磷酸盐作为目标产物,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发光颜色可调的 Ca8MgBi(PO4)7∶Ce3+,Tb3+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其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掺杂少量的 Ce3+、Tb3+并没有改变 Ca8MgBi(PO4)7基质的晶体结构。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曲线确定了 Ce3+-Tb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其能量传递机制为四极-四极相互作用,能量传递效率可达 81%。固定 Ce3+浓度而逐渐增加 Tb3+的掺杂量时,系列Ca8MgBi(PO4)7∶0.08Ce3+,yTb3+荧光粉的发光颜色可由蓝光调至绿光,从而实现发光颜色的可控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优化的高温固相方法制备了稀土离子Eu3+和Tb3+掺杂的La7O6(BO3)(PO42系荧光材料,并对其物相行为、晶体结构、光致发光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La7O6(BO3)(PO42:Eu3+材料在紫外光激发下能够发射出红光,发射光谱中最强发射峰位于616 nm处,为5D07F2特征能级跃迁,Eu3+的最优掺杂浓度为0.08,对应的CIE坐标为(0.610 2,0.382 3);La7O6(BO3)(PO42:Tb3+材料在紫外光激发下能够发射出绿光,发射光谱中最强发射峰位于544 nm处,对应Tb3+5D47F5能级跃迁,Tb3+离子的最优掺杂浓度为0.15,对应的CIE坐标为(0.317 7,0.535 2)。此外,对2种材料的变温光谱分析发现Eu3+和Tb3+掺杂的La7O6(BO3)(PO42荧光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低温凝胶燃烧法合成Y2O3∶Er3+,Yb3+纳米晶上转换发光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柠檬酸和甘氨酸为燃烧剂,采用低温凝胶燃烧法合成了Er3+、Yb3+共掺Y2O3纳米晶粉体。通过TG-DSC、XRD、SEM等分析手段对两种燃烧剂所对应的反应过程及纳米晶粉体的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氨酸法具有更高的反应效率、更好的粉体分散性及粒径均匀性。在980 nm激光二极管(LD)激发下,对甘氨酸法所得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性能分析表明,绿光和红光发射谱带分别来自于Er3+4S3/2/ 2H11/24I15/24F9/24I15/2跃迁。此外,对Er3+和Yb3+掺杂浓度、粉体煅烧温度对纳米晶样品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法以聚乙二醇为分散剂合成了Er3+,Yb3+共掺的ZnWO4纳米棒。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直径约20 nm的ZnWO4纳米棒。在激发波长为980 nm的半导体激光器做光源激发下,确定样品的3个发射峰的发光中心位于532、553和656 nm,分别对应于铒离子 2H11/24I15/2, 4S3/24I15/24F9/24I15/2的跃迁。  相似文献   

6.
Si5P6O25∶Tb3+的结构与荧光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Tb3+ ions were incorporated in P-Si matrix material through a sol-gel process.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Tb3+ as a function of dopant, firing temperatur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matric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gel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P2O5 or H3PO4 with tetraethoxy silane and TbCl3 as dopant were fired in air from the temperature 25~1000℃ to form P-Si crystalline phase. The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Si5O(PO4)6 were the only crystalline phase and belong to hexagonal crystal system. The emission of 5D4-7F5(~545nm) transition of Tb3+ in the P-Si system is composed of two peaks. The amount of doping Tb3+ varied from 0.664% to 1.644%, and no obvious concentration quenching was observed in this doping concentra-tion range. The intensity of Tb3+ emission increased with firing temperature increasing and becomes stable at 800~1000℃.  相似文献   

7.
采用共沉淀法及1 200 ℃后续煅烧4 h,成功制备了CaSb2O6:Bi3+,Eu3+荧光粉,并对其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所制备荧光粉颗粒为六边形类圆饼状,平均尺寸在100~600 nm之间。对CaSb2O6:Bi3+,Eu3+发光的机理分析表明,Bi3+对Eu3+的发光存在高效的敏化与能量传递。当Bi3+和Eu3+的掺杂浓度分别为0.5%和8%,Eu3+位于580 nm(5D07F0 )处的荧光发射显著增强,Bi3+,Eu3+共掺样品的荧光强度是CaSb2O6:Eu3+的10倍左右。调节Bi3+/Eu3+离子掺杂比,色坐标呈现了从蓝、白光到红光的变化,表明该荧光粉可分别作为蓝或红色荧光粉使用,甚至可实现从蓝、白光到红光的自由调控,这为白光LED荧光粉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e、Sm共掺Lu3Al5O12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样品的结构、发光特性,并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的临界距离以及能量传递方式。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所制备的荧光粉具有单一的石榴石结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在464 nm蓝光激发下,Sm3+的引入可增加Lu3Al5O12:Ce,Sm发射光谱中红光成分,并且随着Sm3+浓度的增加,Ce3+发光强度逐渐减弱。计算出Ce3+、Sm3+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高达77.42%,确定了Ce3+、Sm3+之间的能量传递机制为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绿色荧光粉Ca3Y2Si3O12:Tb3+.XRD检测结果显示,荧光粉主晶相为Ca3Y2Si3O12,属单斜晶系.荧光光谱分析表明:Ca3Y2Si3O12:Tb3+硅酸盐荧光粉可以被370 nm的近紫外光激发,发射绿光,主发射峰位于490 nm(5D47F6),544 nm(5D47F5),585 nm(5D47F4)和621 nm(5D47F3).用544 nm最强峰监测,得到主激发峰位于370 nm的激发光谱,此光谱覆盖了300~450 nm的波长范围.研究了煅烧条件、掺杂浓度及Ce3+共掺杂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在1 400 ℃下经二次煅烧 6 h得到的样品的发光性能最佳,Tb3+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为20mol%,Ce3+离子共掺杂能够提高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其最佳掺杂量为4mol%,说明存在Ce3+→Tb3+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稀土离子Yb3+/Tm3+共掺杂的钨酸镉纳米晶。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谱分析对制备的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根据XRD图谱可知, 钨酸镉为单斜晶系, 晶粒平均尺寸在28 nm左右。从ESEM图片可明显看出, 钨酸镉呈纳米棒结构, 直径在30 nm左右, 长径比在5~8之间。利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激发钨酸镉纳米晶得到样品的发射光谱, 存在一个较强的蓝光发射, 发光峰位于481 nm,对应于Tm3+1G43H6能级的跃迁, 分析了Tm3+/Yb3+离子共掺体系的发光机制。讨论了发光强度随稀土离子浓度的变化, 当Tm3+离子的掺杂浓度在2%, Yb3+/Tm3+物质的量浓度比为10:1时钨酸镉纳米晶的发光强度最强。根据泵浦功率与发光强度之间的关系, 可知处于481 nm的蓝光发射属于三光子过程, 由发光强度与掺杂浓度之间的双对数衰减曲线可知, 引起蓝光发射源于Tm3+的电偶极跃迁。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空气中合成了Ba1.97-yZn1-xMgxSi2O7:0.03Eu,yCe3+系列荧光粉。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对所合成荧光粉的物相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在紫外光330~360 nm激发下,固溶体荧光粉Ba1.97-yZn1-xMgxSi2O7:0.03Eu的发射光谱在350~725 nm范围内呈现多谱峰发射,360和500 nm处有强的宽带发射属于Eu2+离子的4f65d1-4f7跃迁,590~725 nm红光区窄带谱源于Eu3+5D0-7FJ (J=1,2,3,4)跃迁,这表明,在空气气氛中,部分Eu3+在Ba1.97-yZn1-xMgxSi2O7基质中被还原成了Eu2+;当x=0.1时,荧光粉Ba1.97Zn0.9Mg0.1Si2O7:0.03Eu的绿色发光最强,表明Eu3+被还原成Eu2+离子的程度最大。当共掺入Ce3+离子后,形成Ba1.97-yZn0.9Mg0.1Si2O7:0.03Eu,yCe3+荧光粉体系,其发光随着Ce3+离子浓度的增大由蓝绿区经白光区到达橙红区;发现名义组成为Ba1.96Zn0.9Mg0.1Si2O7:0.01Ce3+,0.03Eu的荧光粉的色坐标为(0.323,0.311),接近理想白光,是一种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白光荧光粉。讨论了稀土离子在Ba2Zn0.9Mg0.1Si2O7基质中的能量传递与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均匀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通过XRD、TEM、荧光光谱、热释光谱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XRD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rAl2O4∶Eu2+,Dy3+纳米发光材料为单相,属单斜晶系。TEM测试表明纳米SrAl2O4∶Eu2+,Dy3+发光材料为规则的球状粒子,粒径为50~80 nm,且分散性良好。激发和发射光谱测试表明,样品的激发光谱是峰值在356 nm的连续宽带谱,发射光谱是峰值位于512 nm的宽带谱,与SrAl2O4∶Eu2+,Dy3+粗晶材料相比,激发和发射光谱都出现了“蓝移”现象。样品的热释光峰值位于358 K,适合于产生长余辉。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Er3+-Yb3+共掺杂Gd2Ti2O7纳米晶粉末,通过试验优化设计的理论建立了Er3+-Yb3+掺杂浓度与发光强度的回归方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计算出方程的最优解Er3+、Yb3+掺杂浓度分别为5.60%(物质的量分数)和13.43%。Er3+-Yb3+共掺杂Gd2Ti2O7纳米晶粉末为单一面心立方Gd2Ti2O7相结构,随Yb3+共掺杂浓度增加,X射线衍射峰逐渐向高角偏移。在976 nm激光激发下,Er3+-Yb3+共掺杂Gd2Ti2O7获得了分别对应于Er3+2H11/2/4S3/24I15/24F9/24I15/2跃迁的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且绿色和红色发光均为双光子吸收过程。研究了最优样品上转换发光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发现绿色上转换发光具有优良的温度传感特性,对红色上转换发光的温度猝灭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VP/[Y(NO3)3+Eu(NO3)3]复合纳米带,将其进行热处理,获得了Y2O3∶Eu3+纳米带。采用XRD、FTIR、SEM、TEM、荧光光谱等技术对焙烧后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600 ℃焙烧即可获得Y2O3∶Eu3+纳米带,800 ℃时结晶更为良好,产物属于立方晶系。纳米带表面光滑,由平均直径为30 nm的小颗粒紧密排列而成,为多晶结构。随着温度升高,纳米带宽度减小。焙烧800 ℃获得的Y2O3∶Eu3+纳米带的发光性质优于焙烧600 ℃的Y2O3∶Eu3+纳米带。与体材料相比,该纳米带的激发光谱Eu3+-O2-电荷迁移态(CTB)发生红移,发射光谱发生蓝移。  相似文献   

15.
综合ZnO-Al2O3-SiO2系和锗酸盐玻璃陶瓷的优点,采用熔融-晶化法首次制备了Ho3+/Yb3+共掺以ZnAl2O4为主晶相的ZnO-Al2O3-GeO2-SiO2系玻璃陶瓷。因[GeO4]四面体和[SiO4]四面体都是玻璃网络形成体,讨论了GeO2取代SiO2对玻璃陶瓷样品硬度及发光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GeO2的取代量为10.55%(w/w)时,玻璃陶瓷综合性能最佳。在980 nm泵浦光的激发下,发现强的绿色(546 nm)和弱的红色(650 nm)上转换发光,并研究了不同Ho3+/Yb3+掺杂比对样品上转换发光的影响,最终结果表明当Ho3+/Yb3+掺杂比为1:11(n/n)时样品荧光强度最强,在绿色上转换发光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高纯的B2O3-CaO∶Eu3+荧光粉。用XRD、IR对不同退火温度下所得样品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发现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能形成不同结构的硼酸盐基质。通过对以不同结构硼酸盐为基质荧光粉的激发、发射谱图及荧光衰减曲线的分析,探讨了材料的发光性能和发光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结构硼酸盐基质中,Eu3+都处于无反演对称中心格位,以(5D0F2)电偶极跃迁为主,所以材料主要发红光;且900℃退火所得高纯相的CaB2O4基质最有利于发光、对应的荧光衰减时间最长,这都因在此荧光粉中Eu3+更易取代Ca2+,并形成相对较多的p-n结和陷阱所致。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2个系列的荧光粉样品:Ba2-xZnGe2O7∶xBi3+(系列Ⅰ)和Ba1.994-yKyZnGe2O7∶0.006Bi3+(系列Ⅱ)。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少量Bi3+、K+的掺杂不会明显改变材料的物相结构。样品的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虽然2个系列样品的发光光谱都随组成成分变化有少量变化,但发光颜色基本上均为黄绿色。在358 nm的激发下,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呈现一个峰值在 500 nm 的宽发射带,归属于 3P11S0能级跃迁。在 500 nm 监测下,荧光粉的最强激发峰位于 358 nm,归属于1S03P1能级跃迁,此外还有一个位于320 nm的肩峰归属于O2--Bi3+电荷转移带。系列Ⅰ样品的光谱数据结果指出,Bi3+的最佳掺杂量x为0.006。在该基质中,Bi3+掺杂取代Ba2+属于不等价取代,会在晶格中产生Ba2+空位或间隙O2-,对材料的发光强度产生负面影响。对此,采用K+与Bi3+协同掺杂起到电荷补偿的作用,填补Ba2+空位或捕获间隙O2-缺陷。空位被填补或间隙被捕获均减少了晶格畸变,从而使发光强度明显提高。系列Ⅱ样品的光谱数据表明,完全电荷补偿的荧光粉样品相比于没有掺K+的样品,其发光强度提高了约2.5倍。  相似文献   

18.
以B2O3为助熔剂,在1 350 ℃、还原性气氛下成功制备了SrAl2O4单相粉末样品。用同样的方法制备了系列单相Sr1-x-yAl2O4:Eu2+x,Dy3+y·nB2O3(0.005≤x≤0.07, 0.01≤y≤0.05,0.05≤n≤0.25)样品并表征了其长余辉发光特性。结果表明,最佳的Eu2+含量为0.02。辅助激活离子Dy3+在Sr0.98Al2O4:Eu2+0.02中的掺杂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显著提高亮度和余辉时间,最佳Dy3+含量为0.03。研究不同B2O3含量对Sr0.95Al2O4:Eu2+0.02,Dy3+0.03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说明最佳的B2O3含量为n=0.1,余辉肉眼可见(≥0.32 mcd·m-2)时间达4 000 min。利用正电子湮灭技术和热释光技术,研究和讨论了B2O3对Sr0.95Al2O4:Eu2+0.02,Dy3+0.03的发光和余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2O3的添加有助于Dy3+在晶格中形成深度合适、有益于余辉的空位缺陷。  相似文献   

19.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Y2-xSiO5∶Eux纳米发光材料,使用XRD、FTIR和T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相结构、煅烧温度和Eu3+掺杂浓度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及规律。结果显示煅烧温度在900 ℃以下,材料主要呈非晶相结构,900 ℃以上材料主要呈晶态结构;颗粒随煅烧温度升高而增大,在非晶态时颗粒大小在15~45 nm,在晶态时颗粒大小为60~80 nm。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受材料晶相结构以及Eu3+掺杂浓度的影响,在晶态结构中Y2-xSiO5∶Eux纳米材料呈现更精细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在激发光谱中,电荷转移态吸收(CST)随煅烧温度升高呈现兰移现象,晶态时CST同非晶态相比明显红移;在发射光谱中,非晶态时 5D07F2跃迁呈现强的发光峰,随材料制备温度升高而增强,在晶态时该发光峰强度减弱,在长波波段呈现两个新的发光尖峰,并随煅烧温度升高而增强; 5D07F1发射峰从非晶态转变为晶态后,光谱裂分为三重尖峰;而 5D07F0跃迁发光光谱受结构和颗粒大小影响较小。同时在60~80 nm的Y2-xSiO5∶Eux晶体中,发现材料 5D07F25D07F1跃迁发光强度,均受Eu3+掺杂浓度的影响,当掺杂浓度x=0.4时,材料发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20.
SrAl2O4∶Eu2+,Dy3+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rAl2O4∶Eu2+,Dy3+ 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了pH值、反应温度和络合剂等对溶胶-凝胶形成的影响,研究了灼烧温度对SrAl2O4∶Eu2+,Dy3+ 晶相、颗粒尺度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RD, SEM,光谱分析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800 ℃时SrAl2O4晶相开始形成但没有发光,而在1 100 ℃烧结的样品则具有很好的发光性能。样品平均晶粒尺寸随灼烧温度升高而增加,平均晶粒尺寸为20~40 nm。样品的激发光谱是峰值在240,330,378和425 nm的连续宽带谱,发光光谱是峰值在523nm的宽带谱,与SrAl2O4∶Eu2+,Dy3+ 粗晶材料相比,发光光谱发生了“红移”现象。样品的热释光峰值位于157 ℃,与SrAl2O4∶Eu2+,Dy3+ 粗晶材料相比,峰值向低温移动了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