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盐酸介质中,铬(Ⅵ)氧化固绿FCF使其褪色导致在最大吸收波长628nm处的吸光度下降;而在相同介质中,铬(Ⅵ)使茜素红氧化而显色,导致在其最大吸收波长520nm处的吸光度增加。上述褪色反应的吸光度下降幅度和显色反应的吸光度增加幅度分别与铬(Ⅵ)的质量浓度在0.2~4.0 mg·L~(-1)和0.5~14 mg·L~(-1)内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s/k)分别为0.014,0.051mg·L~(-1)。据此,分别应用上述两种方法测定了城市土壤中铬(Ⅵ)的含量,测定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得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在乙醇介质中,罗红霉素与2,4-二硝基苯酚发生荷移反应,体系在365nm处产生一个强的吸收峰。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罗红霉素的质量浓度在0.006~0.050g·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8mg·L-1。该法用于市售罗红霉素片剂中罗红霉素的含量测定,测定结果与标示值相符。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Cu~(2 )为催化剂的Mo(V)-SCN~--ERB~ -PVA超高灵敏新显色体系及钼的分光光度测定条件。缔合物的吸收峰在58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6×10~6L·mol~(-1)·cm~(-1)。Mo(Ⅵ)含量在0~0.3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初步研讨了显色反应的机理。结合离子交换分离,本法可成功地用于水样及麦饭石浸出液中痕量钼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用自制的自动化测定仪-流动注射-光纤吸收光谱仪测定了纺织品中甲醛的含量。甲醛与乙酰丙酮的显色反应在流动注射体系完成,乙酰丙酮的体积分数为0.5%,反应温度为80℃,在最大吸收波长414nm处测量体系的吸光度。甲醛的质量浓度在0.025~3.00mg·L-1范围内与其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025mg·L-1。对1.00mg·L-1甲醛标准溶液连续测定10次,相对标准偏差为0.95%。方法应用于纺织品样品的分析,测定结果与国标法测定值相符,回收率在96.5%~117%之间。  相似文献   

5.
在pH 4.2的乙酸盐缓冲介质中并在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存在下,曙红Y试剂分别与5种有机锡化合物,包括三苯基氯化锡(Ⅰ)、三苯基氢氧化锡(Ⅱ)、三环己基氢氧化锡(Ⅲ)、三苄基氯化锡(Ⅳ)及二苄基二氯化锡(Ⅴ)形成紫红色络合物。其中化合物Ⅳ的吸收峰位于549nm处,其余4种化合物的吸收峰均位于544nm处,并测得5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依次在28.9,22.0,23.1,19.2,33.5mg·L-1范围内与其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以曙红Y为显色剂,测定5种有机锡化合物的分光光度法。上述5种化合物的显色体系的表观摩尔吸光率(ε546)依次为(4.63,4.41,5.09,4.87,5.21)×104L·mol-1·cm-1。应用此方法测定了模拟水样中有机锡化合物的含量,结果与加入量基本一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均小于3%。  相似文献   

6.
利用四(对羟基苯基)卟啉(TOPPH_2)为显色剂,在β-环糊精作用下,研究了TOPPH_2与Pb~(2+)的显色反应。结果显示,在pH 10.0,沸水浴加热15 min,Pb~(2+)与TOPPH_2形成稳定的配合物TOPPPb(Ⅱ),在λ_(max)=436 nm检测吸光度,发现该条件下显色剂吸收峰较宽。当显色液冷却至室温,加入一定量β-环糊精,震荡20 min,调节pH为4.6,发现溶液在426 nm处有较窄的吸收峰,显色反应得到增强,当Pb(NO_3)_2质量浓度范围为0~0.15 mg/L,吸收峰强度与溶液中Pb~(2+)的浓度成正比,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7.
孔雀绿-磷(砷)钼杂多酸光度法联测钢铁中磷砷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孔雀绿-磷(砷)钼杂多酸显色体系光度法联测钢铁中磷、砷含量,在国内未见报道。本文对该显色体系的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表明:在0.15~0.27mol/L的硫酸介质中,磷(砷)钼杂多酸与孔雀绿形成的离子缔合物的吸光度恒定。两者的最大吸收波长都位于605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01×10~5和8.80×10~4,而且两者的吸光度具有良好的加和  相似文献   

8.
研究发现在pH 11.02~11.39范围内,紫外吸收光谱中辛基羟肟酸在216 nm处有特征吸收峰,据此建立了测定水溶液中微量辛基羟肟酸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在pH 11.2的Na_2HPO_4-NaOH缓冲溶液中,辛基羟肟酸在216 nm处的吸光度与其浓度在1.0×10~(-5)~2.1×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为1.4×10~(-6)mol·L~(-1)。摩尔吸光率为6.613×10~3 L·mol~(-1)·cm~(-1),是可见分光光度法中铁(Ⅲ)-辛基羟肟酸络合物在535 nm处的摩尔吸光率的10倍。采用此方法测定2个辛基羟肟酸样品,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2.0%。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西咪替丁含量的方法。在西咪替丁样品溶液中加入Cu~(2+)溶液,用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和0.1 mol·L~(-1)盐酸溶液调节溶液至pH 7,并用pH 7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液维持溶液酸度,西咪替丁与Cu~(2+)形成稳定的Cu~(2+)-西咪替丁配合物,该配合物在325 nm处产生明显的特征紫外吸收峰,通过测定其吸光度来间接测定西咪替丁的含量。结果显示:西咪替丁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对应的Cu~(2+)-西咪替丁配合物体系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3.00 mg·L~(-1)。对实际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西咪替丁的回收率为95.3%~10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1.2%~2.9%。  相似文献   

10.
根据碘与淀粉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以及此络合物在574 nm波长处有吸收峰,提出了水样中溶解氧的光度测定法.为固定样品中的溶解氧,于碱性介质中加入硫酸锰与之形成三氧化二锰沉淀物.测定时加入硫酸使与沉淀物反应而释出所固定的氧,并立即与同时由溶液中已加入的碘化钾与硫酸反应而释出碘而使溶液中呈现蓝色.用光度法在574 nm波长处测得其吸光度.从由碘酸钾标准溶液作为溶解氧标准所制作的标准曲线上查得试样中溶解氧的含量,对显色的条件作了系统试验并选定了优化的反应条件,溶解氧的质量浓度在0.027~0.80 mg·L-1之间符合比耳定律.取3种不同来源的水样按此方法测定其溶解氧含量,所得结果与碘量法及溶解氧测定仪所测得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验了直接使钛和铁与二氨替比林甲烷同时显色,利用等吸收点法,在本文的试验条件下,于λ_1=388nm及λ_2=513nm处测定两个波长的吸光度,并以A_(388nm)-A_(513nm)求出两个吸光度差值(△A),即为钛的结果。铁的测定可以用两个方法:一个是在波长560nm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钪(Ⅲ)-5-Br-PADAP-CTMAB显色体系的光度特性,在pH5.2~6.9范围内,本显色体系在595nm处有最大吸收,摩尔吸光系数ε=1.2×10~5L·mol~(-1)·cm~(-1),对比度较高,显色速度快。配合物组成Sc∶5-Br-PADAP=1∶2,形成稳定常数(logβ_1)为4.85。在0~30βg Sc/50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本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氧化镧(或氧化铈)中的微量钪,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新试剂对羧基苯基荧光酮与钼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H3PO4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介质中,新试剂对羧基苯基荧光酮与钼反应形成一个1∶3的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3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3×105L·mol-1·cm-1;0~2μg/mLMo(Ⅵ)符合比耳定律;钼与试剂的显色反应能在室温下迅速完成,配合物吸光度至少可以稳定12h。此外显色体系还有良好的选择性,该方法已用于钢铁中微量的钼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14.
在pH 5的Tris-盐酸缓冲介质中,溴甲酚绿与大观霉素反应生成具有正、负吸收峰的离子缔合物,最大正吸收波长位于580nm处,最大负吸收波长位于449nm处,表观摩尔吸光率(ε)分别为3.41×104,2.86×104L·mol-1·cm-1,大观霉素在0.6~9.2mg·L-1(正吸收)和0.6~11.1mg·L-1(负吸收)范围内遵从比尔定律。当改用双波长法并用双吸收峰法检测时,灵敏度可提高到6.26×104L·mol-1·cm-1。方法用于市售大观霉素药物中大观霉素含量的测定,测定值与标示量相符。  相似文献   

15.
在室温下,于pH 2.5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存在下,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偶氮胂-DBS的复合物的最大吸收在514 nm波长处,但显色复合物与试剂空白吸光度之差在370 nm处最大,选择在370 nm处测定,反应迅速完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可提高反应灵敏度及复合物稳定性。乙醇可提高体系灵敏度。BSA的质量范围在0~60.0 m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表观摩尔吸光率3ε70 nm=8.58×105L.mol-1.cm-1。方法用于测定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的总量,5次测定值的RSD为0.60%,回收率为98.0%。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微乳液分光光度法测定铝合金中铁含量的方法。在比色管中,先后加入0.5 mol·L-1硫酸溶液3.00 mL、铁(Ⅲ)标准溶液,2 mol·L-1硫氰酸钾溶液3.00 mL、5 g·L-1阿拉伯树胶溶液0.8 mL、微乳液0.70 mL及1×10-3 mol·L-1乙基罗丹明B溶液3.00 mL使反应生成铁与硫氰酸盐的络阴离子和乙基罗丹明B的缔合物。微乳液和阿拉伯树胶对此显色体系具有显著的增溶作用。铁(Ⅲ)的质量浓度在0.026~0.36 mg·L-1范围内与其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反应体系的吸收峰位于波长620 nm处,在此波长条件下测定其表观摩尔吸光率为1.08×105 L·mol-1·cm-1。方法用于测定铝合金试样中铁量,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2%。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F),并制备了与钼(Ⅵ)所形成的结合比为[n5′-NSF∶n钼(Ⅵ)]1比1的配合物作为新型的光度探针。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5′-NSF-钼(Ⅵ)配合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3.6盐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5′-NSF-钼(Ⅵ)配合物的吸收峰位于532 nm波长处,且其吸光度因加入适量的OP而得到增加。但因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吸收强度降低。且其吸光度的降低值ΔA与蛋白质浓度,以BSA和HSA为例,分别在1.0~35.0,1.0~40.0 mg.L-1之间呈线性关系;表观摩尔吸光率依次为1.02×106,1.03×106L.mol-1.cm-1。该方法用于尿液、奶粉和人血清中蛋白质的测定,回收率在92.8%~96.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2.0%。  相似文献   

18.
杨季冬  邓世星  周尚 《分析化学》2007,35(11):1619-1624
在pH6.5的B-R缓冲溶液中,壳聚糖与血清白蛋白作用,体系的共振散射光谱较弱;当加入Cu2 后,使Cu2 与血清蛋白的浓度比为10∶1时,反应形成三元配合物。三元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RRS)光谱显著增强,并形成新的RRS光谱,其光谱增强程度与壳聚糖含量呈线性关系。实验考察了BSA和HSA分别与Cu(和壳聚糖形成的三元体系,以及反应条件和机理,对于BSA体系,其最大RRS峰位于350nm和480nm两处,而HSA体系的最大RRS峰位于340nm处,两个体系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是0.01~4.0mg/L和3.7μg/L、0.01~6.0mg/L和11μg/L,其RSD均小于4.0%。显然,BSA体系有较高的灵敏度。据此可建立起RRS技术分析测定痕量壳聚糖的简便、快速和高灵敏度的新方法。同时,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将此法用于测定保健胶囊和自制壳聚糖粗品中壳聚糖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在pH 7.8~ 9.5的硼砂缓冲溶液中 ,在CTMAB的存在下 ,钴 (Ⅱ )与新显色剂 (2 胂酸基苯基偶氮 ) 8 氨基喹啉 (o APAQ)反应生成蓝绿色络合物 ,在 610nm处有吸收峰。显色剂本身在此条件下的吸收峰位于 4 5 0nm处 ,对比度 (Δλ)达 160nm。显色反应须在 70~ 80℃的水浴中加热 10min完成 ,可稳定至少 12h ,对常见的共存离子作了干扰试验 ,将此反应用于维生素V12 注射液及废水中微量钴的光度测定。经试验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新显色剂2-(5-碘-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I-PADMA),并研究了其与铑(Ⅲ)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6.2的乙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铑(Ⅲ)与5-I-PADMA可形成稳定的1∶2配合物,该配合物呈现2个吸收峰,分别位于557、597 nm处。配合物形成后,以适量HClO4(0.24~5.57 mol.L-1)酸化,可转变为另一种具有较高吸收特性的质子化形体,其吸收峰分别红移至564、613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ε613=1.86×105L.mol-1.cm-1,铑的质量浓度在0~0.56 mg.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法是目前测定痕量铑的高灵敏显色体系之一,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应用于催化剂中微量铑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