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型光学综合口径望远镜的新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品仲 《光学学报》1994,14(4):03-407
建议一台4.3m光学红外新技术望远镜,并与北京天文台2.16m望远镜用真空管道联机集像作CCD照相和光干涉测量,提高焦光能力达4.8m口径,分辨率可接近10余米口径。  相似文献   

2.
天文光学望远镜的调校与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扼要叙述了天文光学望远镜的通用调校步骤与方法,适用于诸如卡氏(Cassegrain)、葛氏(Gregory)、奈氏(Nasmyth)、折轴(Coudé)、施密特(Schmidt)、牛顿(Newton)望远镜、…等的光学元件及系统的调校。对极轴的高度与方位的调整,也给以简要介绍。本文还概述了对成像质量的检测。文中以通光口径2.16m天文望远镜为例,给出了光路调整图。  相似文献   

3.
根据多碱光电阴极制备过程中的光谱响应在0.4~0.5μm之间光电流减少这一事实,分析了Cs处理多碱光电阴极的厚度。结果表明,经第一次CS处理,0.4μm处的光电流由6mA/W下降到3.8mA/W,第二次处理又进一步降低至1.6mA/W。其主要原因是CS处理形成的K2CSb具有一定厚度,光电子在输运过程中由于厚度增加导致散射几率增加,逸出几率下降,从而使光电发射下降。  相似文献   

4.
利用“闪光二号”相对论电子束加速器研制了百焦耳级XeCl和KrF准分子激光器,激光器激活体积24l,输出口径20×20cm2,泵浦功率密度1.5~2.0MW/cm3。XeCl激光器最大能量136J,波长308nm,脉宽50~100ns,峰值功率1.5GW,采用虚共焦非稳腔技术,束散角达1.3mrad;KrF激光最大能量157J,波长248nm,脉宽80~100ns,峰值功率2GW。  相似文献   

5.
差频激光器产生宽调谐中红外输出CREOL的研究人员在1.3μm对二极管泵浦内腔差频激光器的输出波长进行了调谐。CREOL的D.J.Dixon报导了室温下CW光源的输出可从3.1μm调到4.4μm。该光谱区对很多光谱学应用是很重要的,过去只有铅盐二极管...  相似文献   

6.
白华 《物理》2012,41(5):330-331
1608年,Hans Lippershey发明了望远镜,Galileo将其运用于天文观测中,由此开启了现代天文学的历史.今天的最大光学望远镜口径超过10m,10年之后,将会有多个新一代极大望远镜(ELTs)观测星空.望远镜收集的光束在会聚到望远镜焦庐之后,将重聚焦进入终端仪器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7.
激光产生等离子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强激光(≈10^8-10^9W.cm^-^2)轰击固体靶产生等离子体,用4kV电势引出,得到最高总束流峰值为4.5mA,观察到离子最高电荷态为C^3^+,Al^3^+,Cu^4^+,Ta^5^+,Pb^4^+。另外,还详细研究了激光能数对等离子体的影响及激光等离子体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用产中分熔化法制备Tl-1223超导体的工艺。样品的名义组成为(Tl0.5Pb0.5)(Sr0.8Ba0.2)Ca2Cu3Oy。经熔化退火的样品,其磁化电流的77K和1T下大于2×10^4/cm^2。用熔化-退火的超导粉作原料制得的复Ag带短样,Jc达1.6-1.7×10^4A/cm^2(77k,0T)。采用烧结后的超导粉作原料,在制备复Ag带的工艺中,如用熔化-退火的热处理制度,可以免除…  相似文献   

9.
胡文涛  周复正 《光学学报》1995,15(8):83-986
报道准连续60W激光二极管列阵侧面泵浦Nd:YLF固体激光器的研究结果,当器件的动转重复频率为30Hz时,得到4.4mJ的1.047μm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达到18.3%,斜率效率达24.4%。声光和电光调Q,得到能量为2.2mJ,脉宽分别为50ns和30ns的脉冲输出。  相似文献   

10.
测量了Cr4+YAG材料的可饱和吸收特性,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处理了实验结果,Cr4+YAG的基态吸收截面σgs=11×10-19cm2,激发态吸收截面σes=1.2×10-19cm2。  相似文献   

11.
二元光学反/衍混合Schmidt望远系统光学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空间光学系统轻型的特点,采用衍射光学元件取代Schmidt校正板来校正系统像差,设计了一个二元光学反/衍混合Schmidt望远系统。光学系统的通光孔径为=200mm,相对孔径F/#=1.9,波长λ=4.3μm,视场2ω=10°。光学设计采用OSLOsix软件。光学设计结果:空间频率ν≤60cycles/mm时,调制传递函数MTF≥0.4。  相似文献   

12.
3.5 m口径空间望远镜单块式主镜技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宗轩  金光  张雷  孔林 《中国光学》2014,7(4):532-541
主反射镜的口径大小与结构形式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空间望远镜的技术难度与经济成本。为了实现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与更强的信息收集能力,各国研制的空间望远镜主反射镜的口径朝着越来越大的趋势发展,从“哈勃空间望远镜”(HST)的2.4 m,到“新世界观测者空间望远镜”(NWO)的4 m,甚至到“先进技术大口径空间望远镜”(ATLAST)的8 m,无不体现了对超大口径空间观测能力的追求。而单块式主镜凭借其支撑技术的可靠性与经济性,正成为超大口径空间望远镜的首选。通过对国外研制的超大口径空间望远镜的论述与分析,探讨了目前空间望远镜中超大口径主反射镜的关键技术与发展方向。针对目前国内运载能力与光学制造加工能力的极限,提出了建造基于3.5 m口径主镜的空间望远镜设想。  相似文献   

13.
温度变化对1.23 m望远镜光机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1.23 m望远镜在环境温度从-35℃~+55 ℃变化范围内,光机系统的成像质量的指标要求,本文从原理上分析了温度变化对光机系统中光学元件面形准确度及相对位置关系的影响,推导出了主次镜间光学间隔变化与像面离焦量的比例关系.通过对1.23 m望远镜光学结构的像质分析,结合光机结构设计,搭建了适合环境温度变化的光机系统,从方案设计上满足了望远镜系统的成像要求.通过实际的成像实验,验证了温度变化导致的主次镜光学间隔变化对望远镜系统成像带来的离焦的影响,并给出了具体的温度补偿措施,即采取次镜调焦的方式,可满足具体观测实验的要求.同时,为今后1.23 m望远镜以及类似的大口径望远镜系统的实验和技术改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李德培 《光学技术》2001,27(6):551-553
2 16m光学望远镜是目前我国研制的口径最大的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主镜通光口径为 2 16m ,边厚为330mm ,重量约 2 2 0 0kg ,顶点曲率半径R0 =12 960mm ,偏心率平方e2 =1 0 95 134 7[1] ,相对口径为 1/3,最大非球面度δ0max≈ 2 1μm。由于所用玻璃毛坯为原苏联制造 ,质量极差 ,通体充满气泡、结石、折叠 ,是块等外品。更致命的是磨出的表面各处硬度不均匀 ,出现大面积、形状不规则的高、低区 ,不得不用手持小抛光盘进行手修 ,像雕刻一样去掉那些不规则形状的硬的局部高 ,保留不规则的软的局部低 (所谓修光程 ) ,并把它拼凑成一个较为接近的理想双曲面。可以想像得出 ,这样做会遇到多麽大的困难。在大家的努力下 ,终于用手把它磨修到尽可能完善。最后望远镜在由该主镜、凸双曲面副镜及熔石英像场改正镜组成的R C卡塞格林 (Ritchey ChretienCassegrain)光学系统的焦面上拍摄了星团底片。经鉴定委员会测试组专家测量后认为 ,在全视场 ( 30 0mm× 30 0mm )内 ,不管是边、角还是中心像均很圆 ,暗星像直径达0 18mm。说明主镜的加工工艺是成功的 ,同时也说明凸双曲面副镜的加工、检验[2 ] ,熔石英像场改正镜的设计[1] 、选料、加工[3] 及光学系统的调整[4] 也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红外干涉成像现状和难点,介绍了激光本振红外相干探测的原理,阐述了基于电子学的红外光谱细分和干涉成像原理,讨论了激光本振红外阵列探测器形式.激光本振和相干探测器的设置,可保证两个望远镜的红外信号相位的正确传递,在电子学实施窄带滤波形成的窄带红外信号有利于实现长基线干涉成像.在此基础上,类似微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  相似文献   

16.
张弛  朱永田  张凯 《应用光学》2014,35(5):868-872
介绍国际上地面极大光学/红外望远镜的研制概况,分析高分辨率光谱仪与极大口径望远镜耦合中的难题,结果表明极大口径望远镜需要超大面积阶梯光栅和超快焦比相机。根据光谱仪与望远镜的匹配关系,30 m级极大口径望远镜的高分辨率光谱仪的准直光束将大于70 cm,主色散阶梯光栅的面积大于2 m2,照相机的焦比F/0.5,按照目前的制造技术无法提供上述光栅和相机,因此,提出高分辨率光谱仪与极大望远镜进行耦合的技术。针对耦合问题给出了相应解决方案,即采用像切分器、拼接光栅以及白瞳设计等技术将是极大口径望远镜与高分辨率光谱仪耦合的主要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在外场环境下对大口径望远镜进行系统波像差的检验,研制了一套具有高探测能力的Shack-Hartmann波前传感器.利用恒星作为光源,对口径1 m、焦距11 m的大口径望远镜进行了波像差检验实验,测量结果为系统波像差在0.39λ~ 0.46λ RMS之间,且随着俯仰角的增加而增大,主要像差形式为3阶0°像散,与星点检验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国外先进地基空间监视系统的发展现状,从地基光电系统观测空间目标的角度描述了星火光学靶场35 m口径望远镜系统及367 m口径高级光电(AEOS)望远镜系统,给出了这两种望远镜系统的工作性能和所开展的工作。通过对这两套系统的设计理念和先进单元技术的研究,对构造“用于卫星成像的地基光电系统”的相关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针对目前提出的“对卫星成像的大口径地基光电观测设备”的总体研制方案,提出了建造应用自适应光学技术的18 m地平式望远镜的观点,提出该系统应设计为一个功能可扩展的光学平台。  相似文献   

19.
Φ2.16m望远镜新副镜的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Φ2.16m望远镜新副镜加工中的一些工艺难点及所采取的方法,定性分析了选择合适的工具形状,使镜面面形平滑过渡的可能性。对磨制过程中产生不对称像散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望远镜系统最终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