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题目如图1,已知两个半径不等的圆O1与圆O2相交于M、N两点,且圆O1与圆O2内切于S、T两点,求证:OM上MN的充要条件是S、N、T三点共线(满分50分,命题组供题)这是1997年全国高中联赛第二试中第一大题,命题组为改卷提供的参考答案只有一种证法【’].其实,平面几何问题,常无定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往往可以发现多种途径,有的还是很简捷的证法.本文除了给出几种不同于上述参考答案的新证法以外,还用根轴的知识给出了一个最简证法.2充分性证明的简化在证充分性时,需要先证OO.NOZ是平行四边形原证法是利用面OISN,凸OZ…  相似文献   

2.
证明a=2b型(或a=1/2b型)命题是平面几何中较常见的一类证明题,证法繁多,涉及定理广泛,但众多的证法通常可分别归属于四条思路,掌握这种思路后,再证明此类命题,便会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例如重心定理的证明便可由此找出至少16种证法,下面进行逐一介绍。命题:求证三角形重心与顶点的距离等于它与对边中点的距离的两倍。已知:△ABC的三条中线AD、BE、CF相交于点O,求证:AO=2OD(BO=20E、CO=20F) 思路一利用折半法就是把长线段(AO)二等分,再证明其中一份和短线段(OD)相等。证明时,取AO的中点P,证AP=OD或OP。=OD即可,证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文[1]中题124:设在△ABC内,sin2A sin2B sin2C=1.求证:其外接圆与九点圆正交.本文介绍这道题的一种简单证法.证明 △ABC的外心、垂心、半径、九点圆圆心、半径分别记作O、H、R、O9、R9,○.O∩○.O9=M.要证明○.O与○.O9正交,只要证明R29 R2=O9O2,[2]∵ OM=R,O9M=R9=12R,[3]∴  相似文献   

4.
“设A、B、C为△ABC三内角,则sinA/2·sin(B/2)sin(C/2)≤1/8”。这是一个重要的三角不等式,它的证法多,应用广。本文就其常见的几种典型证法及其应用,简介如下: 证法一 (配方法):sin(A/2)sin(B/2)sin(C/2) =1/2(cos((A-B)/2)-cos  相似文献   

5.
本刊八五年第十期发表的《一常见三角公式的另一证法》,构思新颖,读后深受启发,本文再提供一种新的证法。题:△ASC中,有tgA十tgb+tgC==tgAtgBtgC。证;作△ABC的外接圆。  相似文献   

6.
在平面几何里,求证形如ab±cd=ef的线段二次等式,是常见的但又比较困难的问题。本文归纳出八种基本证法,并用一例说明之。对开拓思路,从多角度联想,或有裨益。题: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求证:AD~2=AB·AC-BD·CD。一拆项、相似法要点:将e(或f)拆为m±n两段,通过造两组相似三角形证得ab=fm,cd=fn即可。本题将AD分成两段之差AD=AE-DE.即需证AD·AE=AB·AC,AD·DE=BD·CD;  相似文献   

7.
<数学通报>2009年4月号数学问题1786题是一道命题:已知锐角△A1A2A3内接于半径为R的圆O,圆心O到△A1A2A3三边的距离分别为d1,d2,d3.证明:R(d12+d22+d32)+2d1d2d3=R3. 原解答利用凸四边形的托勒密定理和齐次线性方程组理论,证明较为繁杂.本文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正弦定理和一个熟知的三角恒等式给出(1)式的一个简证,并将结论拓广至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相似文献   

8.
<正>用面积证题的方法叫面积法.用面积法证题思路新疑、证法灵活,是证题中的巧中之巧,掌握了这个技巧,对提高解题能力大有好处,现举例说明.例1 P为△ABC内任意一点,射线AP、BP、CP分别交BC、CA、AB于点D、E、F.求证:PD/AD+PE/BE+PF/CF=1.证明作AH、PG垂直BC于H、G点,则由面积公式,得S△PBC=1/2BC·PG,S△ABC=1/2BC·AH  相似文献   

9.
BC=a,艺BAC=20。,求证a“ 吞习=3a乙’。 一般书籍多采用三角法证明,本文提供几种纯平几证法。 图1所示,在AC上取点D,使乙C刀D=20“。那么△BCD。△ABC,则有‘BD二。,Dc=髻,’D二吞“一aZ b这些关系式,以下直接引用。L证一:以A为圆心,b为半径作圆(图2),争延长BD、CA分别交圆于E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道常见的代数题砚目.二y’之‘一。:一万 (3)t盆一(a一:)t+z“一az若实数羌’、’满足等式{x+y+之~a,夕2+少,+之名山(z)(s)知二、y是方程o22其中a>“·求证·。《二(争,。‘,蜡‘。‘:、粤。· 本文先从几个不同的方面给出它的五种证法,后再将它推广到一般情形. 证法一(判别式法)然+誓一。的两根.因X、,为实数, ·“△一(口一,,一‘(之“一+誓)》。由此得“啼‘争·同理可证。命蜡“,““夕、号口·(以下各证法中均省略这句话, 证法二,(解析几何法) (1),(2)的几何意义是直线二十y=a一z与圆.由已知得·{x十y=a一二. 尹么‘“十y“一…  相似文献   

11.
<正>《中学生数学》2017年3月下刊登了文章《对一道题的另证与补充》,文中"给出一种初中水平的证法,并给出结论成立的条件",较完美地解决了问题.然而构造正方形的内接正三角形的辅助线不易想到,且结论成立的条件不够完整,为此笔者进行了深入探究.原题如图1,矩形ABCD的边AB上有一点E,边AD上有一点F,△CEF是正三角形.猜想S△AEF,S△BCE和S△CDF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2.
去年全国高中联合数学竞赛第二试第二题是这样的:△ABC 和△ADE 是两个不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现固定△ABC,而将△ADE 绕 A 点在平面上旋转,试证:不论△ADE 旋转到什么位置,线段 EC 上必存在点 M,使△BM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图形见本期 P40图7)这道题的解法可分成三类:1°平几证法;2°解几证法;3°复数证法.所运用的知识是紧扣中学现  相似文献   

13.
1991年9月号问题解答 (解答由供题人给出) 7.在Rt△ABC中,AD为斜边BC上的高,在AB、AC上各取一点M、N,满足DM⊥DN。试证:△BDM与△CDN的外接圆外切且直线MN是这两圆的一条公切线。证明易知A、M、D、N四点共圆,可得∠DMN=∠DAN=∠ABC。 (1)若∠BMD=90°,则∠DNC=90°(如图1)。Rt△BDM、Rt△CDN的外心各是BD、DC的中点O_1、O_2,连结O_1M、O_2N,易证MN⊥O_1,M、MN⊥O_2N。此时既易证明△BDM与△CDN的外接圆外切,又不难证得直线MN是这两圆的  相似文献   

14.
主动加强命题─—一种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技巧顾明根在生活中,很少有人将简单的事复杂化,但是,在运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将命题加强却是一种常用手段.这是因为有时候直接证明所给的命题不太容易,而把命题加强,却有利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通常有二种情形:一是把原命题...  相似文献   

15.
勾股定理是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在课本中给出了几种几何面积证法的证明,现在利用圆的性质给出若干证明.已知在Rt△ABC中,∠C=90°,求证AB2=AC2+BC2.证法一利用切割线定理证明  相似文献   

16.
表达一个判断的语句称为命题,命题是由题设和题断构成。证明一个命题成立,有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反证法属于间接证法。一般来说,大多数命题的证明是由直接证法给出的,但是当直接证法不易证明甚至无法证明时,运用反证法,有时可以收到证明既简练又确切的良好效果。因此反证法是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然而多年来,一些人有片面的认识,认为反  相似文献   

17.
<正>贵刊2014年6月(下)课外练习题初三年级第2题是2013年7月(下)课外练习题初三年级第3题的再现,同题异证,各有所长,且同期《别证一个不等式》一文又给出另一种证法,令人耳目一新,三种证法从不同角度给出求解过程,认真研读,很受启迪.下面再给出一种初中生易理解和接受的简单证法,供读者参阅.题目设△ABC的三边长a、b、c,面积为S,求证:a2+b2+c2≥431/2S.证明设三角形半周长p=1/2(a+b+c),由秦九韶—海伦公式,  相似文献   

18.
贵刊1984年第二期所登出的《利用余数定理证一类整除性问题》一文中介绍的证题方法,简单明了,且文中所谈证法较之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显得更加易懂。但文中例4一题在证明过程中,三次用到余数定理,使证题过程过于冗长,这里仅用原文中的方法将例4的证明加以改进。例4 设n为自然数,试证6~(2n)+3~(n+2)+3~n能被11整除。证∵6~(2n)+3~(n+2)+3~n=12~n·3~n+10·3~n  相似文献   

19.
一个不等式的简证543200广西岑溪县第二中学苏进文此题是苏州大学《中学数学)1992年第5朗P.10上的一道习题,原证法是通过构造三角形证明的,但很繁杂.本刊在1993年第6期P.5又介绍了此题一仲较简便的复数证法.这里将再给出一种极为简捷的直接证...  相似文献   

20.
题(1995年全国联赛题)设O是正三棱锥P-ABC底面正△ABC的中心,过O的动平面与三条侧棱或其延长线的交点是Q、R、S,求证:1PQ 1PR 1P S是定值.1昨天的证法古朴而充满理性证法1设PQ、PR、P S的长分别是1λ,图12λ,3λ,VP-QRSVP-ABC=1λ2λ3λa3,设O到三个侧面的距离都为d,正棱锥的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