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立了叶下珠药材中黄酮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以硼砂和十二烷基磺酸钠(pH9.0)为背景电解质溶液,运行电压15kV,紫外检测波长245nm,流体静压力进样15s(高度12cm),对不同产地叶下珠药材进样检测。按电泳峰共有率fi≥70%为依据,确定10个不同产地叶下珠药材中黄酮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峰为8个,各产地叶下珠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与标准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较好。在制备供试液后不同时间进样测定,各指纹峰的相对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相对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在3.0%~7.8%之间,结果表明样品在48h内稳定。  相似文献   

2.
连翘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孙国祥  慕善学  侯志飞  孙毓庆 《色谱》2006,24(2):196-200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以75 mmol/L硼砂溶液(用0.1 m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 9.7)为背景电解质,运行电压14 kV,检测波长228 nm,重力进样15 s(高度9 cm),建立了连翘药材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CEFP)。将10个不同产地的连翘药材进行比较,按各电泳峰共有率fi≥70%作为选择电泳指纹峰的依据,确定连翘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峰为29个。在方法的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中,各指纹峰的相对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5%,相对峰面积的RSD约为2%~15%。10个产地的连翘药材的CEFP与其对照CEFP的相似度均不低于0.94。同时,采用指纹图谱信息量指数I和相对信息量指数Ir评价了10个产地连翘药材的质量差异。  相似文献   

3.
复方丹参滴丸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国祥  宋宇晴 《色谱》2009,27(4):494-498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建立了复方丹参滴丸(Compound Danshen Dropping Pill,CDDP)的指纹图谱。以50 mmol/L硼砂-200 mmol/L硼酸(体积比为1:1,含1.1%(体积分数)三乙胺)为背景电解质溶液,采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75 cm×75 μm,有效分离长度63 cm),运行电压18 kV,紫外检测波长290 nm,以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PAH)峰为参照物峰确定8个共有峰,建立了CDDP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fingerprint,CEFP)。用系统指纹定量法评价CEFP所反映的CDDP质量,依据系统指纹定量法划分10批CDDP的质量级别,仅有1批含量偏低。系统指纹定量法可以对中药及其制剂进行较好的全质量控制,所建立的CEFP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为CDDP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的新疆紫草指纹图谱的质量控制方法.优化后的电泳条件:分离柱为50μm×40 cm未涂层毛细管柱,运行缓冲液为pH 8.0、100 mmol/L硼酸盐缓冲液(含25 mmol/L SDS及20%(V/V)无水乙醇),进样量0.5 psi×5 s,分离电压25 kV,检测波长214 nm.应用此条件,35 min内可实现新疆紫草有效成分的高效分离.在方法学验证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疆紫草指纹图谱.以新疆紫草对照药材指纹图谱为对照图谱,通过特征指纹峰、SFˊ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对不同购买地的新疆紫草进行质量评价和鉴别.此研究结果与其它中药鉴定方法对照结果一致.本方法准确、可靠、用时短,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为新疆紫草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快速有效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5.
应用移动反应界面富集技术进行毛细管电泳尿液指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进  樊柳荫  张薇  王秋玲  曹成喜 《色谱》2008,26(5):622-625
快速灵敏的尿液指纹图谱分析对于临床诊断中发现新的生物标记至关重要。该文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移动反应界面(MRB)介导的富集技术进行毛细管电泳尿液指纹图谱分析。MRB由25 mmol/L甘氨酸(Gly)-HCl(pH 2.5)作为样品缓冲液和50 mmol/L Gly-NaOH(pH 12.3)作为电泳缓冲液形成。与常规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只能观察到尿液中不到10个峰相比,采用MRB可以观察到超过80个峰并将检测灵敏度提高了至少十几倍,显示该方法对于代谢组学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启  张婷  方群 《分析化学》2013,(5):650-657
概述了基于短毛细管的高速毛细管电泳系统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适用于基于短毛细管的高速毛细管电泳系统的各种进样方法及其在生物分离分析领域的应用,包括光门进样、流动门进样、电动进样、自发进样、流体动力进样和扩散进样等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挺  张新祥  常文保 《分析化学》2004,32(12):1631-1634
以西洋参干品的7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液为模型样品,研究获取西洋参的中药指纹图谱,应用均匀设计法安排实验,使用变量扩维-筛选方法优化其毛细管区带电泳的实验条件,得出了分离度较好的谱图。主要峰的面积与西洋参重量的线性相关系数都大于0.930。  相似文献   

8.
胡坤  赵书林 《分析化学》2007,35(6):857-860
采用非水毛细管电泳(NACE)法,以pH5.8的醋酸盐-甲醇为背景电解质溶液,运行电压25kV,温度20℃,检测波长210nm,正极压力(5kPa×10s)进样,建立了黄柏药材的NACE指纹图谱。以氯化两面针碱为内标,确定黄柏的NACE指纹峰为13个。测定了10个产地黄柏的NACE指纹图谱,与对照NACE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718~0.982。本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各指纹峰相对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1.5%,相对峰面积的RSD≤5%。方法可用于黄柏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大青叶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紫外检测波长228nm,电压12.5kV,以硼酸(100mmol/L):硼砂(50mmol/L)=11:10(调pH11)为背景电解质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建立了大青叶药材的电泳指纹图谱(CEFP)。以胞苷峰为参照物峰,确定了18个共有峰,测定了10个产地大青叶的CEFP与共有模式间具有良好的相似性,用色谱指纹图谱指数对其进行评价。所建立的CEFP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可用于大青叶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Sun G  Ding G 《色谱》2011,29(10):1020-1026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建立了逍遥丸(Xiaoyao Pill, XYP)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CEFP)。运用正方形优化法,以色谱指纹图谱分离量指数(RF)为优化的目标函数,对建立指纹图谱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背景电解质(BGE)溶液50 mmol/L硼砂-50 mmol/L磷酸氢二钠-150 mmol/L磷酸二氢钠-50 mmol/L碳酸氢钠(1:1:1:5, v/v/v/v; pH 7.40)、紫外检测波长228 nm、运行电压12 kV、重力进样25 s (高度14 cm)的分离检测条件。采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70 cm×75 μm,有效分离长度57 cm)分离,以咖啡酸色谱峰为参照,确定13批逍遥丸样品的21个共有指纹峰。通过聚类分析确定用其中10批样品生成对照CEFP,以此为标准用系统指纹定量法鉴别13批逍遥丸的质量,结果显示: S3号样品的化学成分数量和分布比例不合格,S10和S12号样品含量明显偏高,其余批次质量均合格。所建立的正方形优化法操作简便,适用于中药的毛细管区带电泳BGE的选择;所建立的逍遥丸CEFP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可以为逍遥丸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吴漪  王彦  谷雪  闫超 《中国科学B辑》2009,39(8):767-773
以加压毛细管电色谱(pCEC)为技术平台,对其在建立中药黄柏指纹图谱中的方法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提取溶剂、流动相中有机相种类、盐溶液等条件的优化,发现1%盐酸的甲醇溶液为提取溶液,20mmol/LNH4C1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为230nm时对其分离效果最好.并通过在色谱柱上施加不同的电压,详细地阐明了pCEC的双重分离机制对分离选择性的影响,发现黄柏中的主要成分药根碱、巴马汀和小檗碱在pCEC模式中随电压的不同,有不同的出峰顺序.当电压为0—4kV时出峰顺序为药根碱、巴马汀和小檗碱,当电压为8—14kV时出峰顺序为药根碱、小檗碱和巴马汀.对此原因进行了详细讨论,同时与微径液相色谱模式进行了比较,说明pCEC可以为复杂样品的分离提供更多更好的分离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红医  盖丽娟  陈辉  景聪  石志红 《色谱》2009,27(4):489-493
探讨了迁移时间归一化法改善中药毛细管电泳分析迁移时间重现性的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迁移时间归一化法认为,在相同的操作电压、缓冲液组成和温度条件下,多次电泳实验中迁移时间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多次电泳实验中电渗流产生了差异。迁移时间归一化法就是通过选择电泳谱图中的一个或两个峰作为标记峰,将各次电泳实验的迁移时间都归一到第一次电泳实验中的迁移时间。比较多次电泳实验中迁移时间(t)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经单峰归一化处理的迁移时间(t′)的RSD、经双峰归一化处理的迁移时间(t″)的RSD、迁移时间比(t/tistd,istd代表所选择的标记物)的RSD,发现RSD(t″)相似文献   

13.
魏波  马遥  田文哲  赵新颖  屈锋 《色谱》2021,39(6):559-566
该文为2020年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技术年度回顾。归纳总结了以“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mass spectrometry”或“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或“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或“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为关键词在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进行主题检索得到的2020年CE技术相关研究论文222篇,以及中文期刊《分析化学》和《色谱》中CE技术相关的研究论文37篇。对2020年影响因子(IF)≥5.0的Analytical Chemistry, Food Chemistry, Analytica Chimica ActaTalanta等13本期刊的38篇文章报道的科研工作作了逐一介绍;对IF<5.0的期刊中CE技术报道较为集中的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Electrophoresis两本分析化学类期刊发表40篇文章中的代表性内容作了综合介绍;对重要的中文期刊《分析化学》出版的“核酸适配体专刊”和《色谱》出版的2期CE技术专刊所收录的37篇文章中的工作作了总体介绍。总体来说,2020年CE技术发展趋势仍以毛细管电泳-质谱(CE-MS)的新方法和新应用最为突出,主要集中在CE-MS与电化学检测、固相萃取以及多种毛细管电泳模式的联用方面,CE-MS接口相关的报道较前几年有所减少;常规CE技术则以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在复杂样本分析、浓缩富集应用为主,尤其在食品和药品等复杂基质样本分析方面的报道较为集中;此外,我国CE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涵盖了CE在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医药研发、环境科学、天然产物、食品分析等领域的应用,代表了国内CE科研应用水平和现状。  相似文献   

14.
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林振宇  黄露  陈国南 《色谱》2009,27(1):9-18
由于毛细管电泳(CE)和毛细管电色谱(CEC)具有所需样品体积小、分离效率高等特点,越来越多的学者已将它们应用到农药残留(简称农残)检测中,并将它们同各种不同的检测器以及样品浓缩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本文对CE和CEC两种方法中所涉及的常见的样品预浓缩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器(如紫外检测、荧光检测、电化学检测以及质谱检测等)的优缺点及其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评述;同时对手性农药的CE和CEC分离检测情况进行了特别介绍;并对CE和CEC在农残分析与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马遥  胡洋洋  郑李婷  陈莉  赵新颖  屈锋 《色谱》2022,40(7):591-599
该文为2021年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技术年度回顾。归纳总结了以“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mass spectrometry”或“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或“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或“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为关键词在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进行主题检索(排除“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microchip”和“capillary monolithic column”)得到的2021年CE技术相关研究论文291篇,以及中文期刊《色谱》和《分析化学》中相关研究论文9篇。重点介绍了影响因子(IF)≥10.0的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Nature Protocols, TrAC-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的7篇论文;以及影响因子5~10之间的代表性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 Analytica Chimica Acta, TalantaFood Chemistry的42篇论文;对影响因子小于5但CE技术报道较为集中的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Electrophoresis,国内重要的中文期刊《色谱》和《分析化学》中的代表性工作进行了概述。该文根据国际通用学术水平评价指标之一的影响因子选择期刊,结合期刊发表CE论文代表性工作进行介绍,便于读者快速了解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过去一年的重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在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CE-AD)具有高的分离效率和低的检测限的优势,现已在分析科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药物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中草药的研究在我国医药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采用CE-AD分离并检测中草药中有效成分对于促进中草药的药理药效研究及中草药的定量分析和质量监测等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CE-AD在中草药及中药复方制剂中有效成分分析中的应用,评述了该法与其他分离分析方法相比在中草药分析中的优越性,并对CE-AD在中草药分析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许旭  陈钢  刘浩 《色谱》2020,38(10):1154-1169
药物分析是毛细管电泳(CE)的重要应用领域,所有CE分离模式与检测方法都在各种药物及其不同形式样品的分离分析中显示出特色和应用能力。该文从药品分析领域中的小分子药物(包括手性药物)及其有关物质、中药与天然产物、体内药物分析、生物制品药物分析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几年CE在这些传统药物分析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限于篇幅,未包括现代药物分析研究比较活跃的理化常数测定、亲和毛细管电泳与结合常数研究(药物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等)、临床生物标志物分析、代谢组学和微流控芯片CE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根据目前传统药物分析领域的发展,该文关注到近期CE在顺应药物分析的法规需求、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CE-C4 D)、改进检测灵敏度与精密度、CE-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毛细管电泳、全柱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icIEF)、抗体分析等方面的新进展。该文结合文献,讨论了目前传统药物分析领域的需求,以及CE在其中的地位、挑战和机遇。对目前CE主要作为互补分析方法在化学药和中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期待CE在生物制品分析中的特色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同时提出CE-MS和对CE分析重复性改进等新进展可能对未来CE应用领域的大幅度扩展。该综述主要涉及近3年(2017年1月到2020年2月)及部分2016年的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8.
《Analytical letters》2012,45(6):911-922
As increasing numbers of people worldwide are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heir characteriz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ritical.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 facile and reproducibl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based method to obtain the fingerprin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uhuanglian. First, similarity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were investigated to interpret differences in the chromatograms of samples from different groups. Seven fingerprint peaks were identified b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ESI-MS/MS), including magnolforine, coptisine, berberin, epiberberin, dehydroevodiamine, 12α-hydroxylimonin, and 12α-hydroxyevodol. The established fingerprint method was then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Evodiae Fructus, Coptis Rhizoma, Yuhuanglian, and analogs of Yuhuanglian, which reflected their chemical constituent properties. The proposed method provides a technical platform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Yuhuanglian, which will ensure the safe and effective use of th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相似文献   

19.
易高圯  纪柏安  夏之宁  付琦峰 《色谱》2020,38(9):1057-1068
毛细管电泳(CE)具有分离时间短、分离效率高、样品消耗量低等优点,在分离分析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原始的未修饰熔融石英毛细管只能提供阴极流向的电渗流和单一的电泳分离机制,分离性能有限,重复性较差,不能满足各类复杂样品体系尤其是中性和手性样品的分离需求。因此,有必要在CE中引入各类毛细管修饰策略,以拓展其实际应用潜力。贻贝仿生聚多巴胺(PDA)及其衍生材料因其简便易行的制备过程、优异的表面黏附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强的二次反应活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在催化、传感、水处理、样品前处理、生物医药以及CE分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PDA涂层的制备过程与物理吸附涂层一样简便,而表面黏附涂层的稳定性又可与共价键合涂层相媲美,因此非常适用于石英毛细管柱的修饰。更重要的是,PDA涂层较强的二次反应活性使其可作为反应平台进行灵活多样的二次表面修饰,便于构建多功能PDA涂层毛细管电色谱(CEC)固定相。基于这些突出优点,PDA涂层材料在CEC中的巨大应用价值逐渐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该文首先对近3年有关PDA形成机理及PDA快速沉积表面化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近10年PDA涂层材料在开管毛细管电色谱(OT-CEC)和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中的最新应用。此外,还对PDA涂层材料在CEC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