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空调器的使用逐年增加.空调器在夏季向室内供冷的同时,不仅给室外环境造成了热污染,而且还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因此,很多学者都提出了空调冷凝热回收理论并进行了实验研究.文中分析了在家用空调器回收冷凝热的可行性及研究现状;介绍了家用空调器采用的冷凝热回收系统的形式及其分类;提出了一种带冷凝热回收装置的多...  相似文献   

2.
秦彪  李瑛  王芳  陈敏 《低温与超导》2012,(8):49-53,22
依据国家标准GB/T7725-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协议要求,设计并建造一套可燃制冷剂空调器性能测试实验室。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空气焓值法对空调器进行其性能的测试。为了保护臭氧层及降低温室效应,现代制冷工业以逐渐开始用环境友好型碳氢化合物制冷剂取代传统制冷剂,并已在家用空调器中逐渐开始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空气源热泵蒸发器在低温工况下的结霜问题,利用焓差法空调性能实验室搭建翅片管换热器结霜动态特性测试试验台,单独对翅片管换热器进行霜层生长特性影响研究,获得了翅片管换热器表面霜层厚度、结霜量及制冷剂制热能力等参数在不同迎面风速、空气温度及相对湿度情况下的变化规律。为延缓空气源热泵机组结霜、延长机组在低温工况下稳定运行时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常规空气源冷水机组评价系统无法进行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冷水机组的低环境温度制冷工况测试而设计了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冷水机组评价系统,详细论述了该评价系统的测试原理、调节设备等关键性问题。在对低环境温度制冷工况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后可知: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冷水机组评价系统不仅使常规空气源冷水机组评价系统实现了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冷水机组的低环境温度制冷工况测试,同时采用冷凝热回收技术有效地降低了评价系统的运行费用和能源消耗,而且整个评价系统工况控制稳定、设备运行可靠。较高的调节精度,有效地保证测试时数据的稳定和准确,完全可以为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冷水机组的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换热器是空调器的主要部件,换热器的设计好坏直接反映空调器的性能,也决定了空调器的设计成本。文中对影响换热器换热效率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选择最佳的换热器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液化天然气(LNG)用做优质"绿色"汽车燃料的同时,还具有大量的冷能,该冷能可回收用于冷藏车制冷,LNG冷藏车是一种节能环保型汽车。在LNG冷藏车冷量回收系统中,传统的方式是将LNG在换热器中直接气化,并向空气释放冷量,但这种方式中的换热器表面易结霜,对其性能造成很大危害。文中提出了采用热管技术回收LNG冷量并用于冷藏车制冷的方法;设计了新型的热管式LNG冷量回收换热器,该新型换热器具有高效、紧凑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根据化工行业的环保以及节能要求,提出了一套处理废液回收的新型高效热泵蒸发系统.不同于以往的化学及物理方法,采用了热泵蒸发处理技术.系统以板式换热器作为蒸发器,采用升膜蒸发的方式,实现废液的浓缩回收.系统运行结果表明:设计方案可行,能够实现预期效果,符合环保及节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除湿换热器技术的新型回热型全新风除湿系统(以下简称:回热型除湿系统)通过引入回热装置,一方面可以改善系统的除湿处理能力,在降低处理空气出口温度的同时,提高系统的全热制冷量;另一方面,大幅提高了系统的热力学COP,与不带回热装置的除湿系统相比,在同等工况条件下回热型除湿系统的热力学COP可以由0.5~0.6大幅提高至1.2左右。  相似文献   

9.
针对常用的转轮除湿空调系统能耗高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转轮除湿机与预冷器或热回收装置不同组合下的三种节能型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并建立相应的能耗数学模型。实例能耗分析表明:有预冷的转轮除湿空调系统比无预冷的转轮除湿空调系统总能耗低40.9%~43.8%;有热回收转轮的除湿空调系统比无热回收转轮的除湿空调系统总能耗低16.1%~20.2%;预冷热回收型转轮除湿空调系统能耗最低,比传统冷却除湿空调系统节能12.8%。处理空气先预冷后除湿和增加热回收装置的措施可大大降低转轮除湿空调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10.
换热器性能测试是换热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其结构优化及性能评估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传统的换热器性能测试系统存在试验周期长、组合方案少,自动化水平不高、可重用应用性较差等不足,文章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和C++ Builder软件平台开发了换热器性能试验测控与仿真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试验工况参数的控制与过程仿真、试验数据的采集记录与分析处理等各项操作的自动化。文章在简要介绍换热器性能测试系统硬件设计的基础上,具体结合系统硬件介绍了利用C++ Builder制作的换热器仿真实验测控系统的方法及过程,最后给出换热器性能测试仿真实验用户界面及仿真实验运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测控系统具有交互界面良好、使用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能够较好地满足换热器性能测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根据ANSI/ARI 210/240、ASHRAE37、GB/T 7725的相关要求,设计并建造一套测试最大容量为3HP房间空调器的空气焓值法试验室;同时根据电冰箱试验标准ANSI/AHAM HRF-1、GB/T 8059.1-4等改进成为多功能试验室。该多功能试验室能够模拟制冷产品的实际运行环境,提供一个稳定、精确的模拟环境,从而能对相关制冷产品的性能参数进行测量,同时能够用于不同的产品检测,实现一机多能、一机多用,节约能源,减少了设备投资。  相似文献   

12.
虞婷婷  王仪 《低温与超导》2012,(11):41-44,48
随着空调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低温送风空调系统逐渐兴起。文中利用fluent 6.3,通过对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末端装置——诱导混合箱进行内部空气流动及传热模拟,研究内部其气体流动规律及诱导性能,对诱导混合箱的性能优化及选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同一房间空调器系统往往会采用不同类型的压缩机,由此带来系统的状态参数会发生相应变化。文中借助系统仿真计算,分析了不同压缩机配置对制热循环、制冷循环中性能特征影响及毛细管、R22的需求关系的变化;提出了针对不同配置的房间空调器的热泵性能最佳匹配的原则和方法;并在3200W热泵系统设计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小型节能风冷绝热吸收制冷循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电压缩空调器广泛使用所带来电力供应问题及其所用工质对环境潜在影响已成为推动燃气风冷空调器发展的强大动力。为解决传统风冷管内降膜吸收燃气空调所存在的高温、高压、高浓度、结晶、腐蚀、效率偏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回收冷剂水余热、将吸收传质过程与溶液冷却传热过程分阶段进行的风冷绝热吸收制冷循环,分析室外温度、蒸发温度和高发流量比等对循环特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循环是切实可行的,既节能,又能保证环境温度较高时系统稳定运行和较高能效比。  相似文献   

15.
热管喷射式空调系统中喷射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管和喷射器复合所组成的空调系统是一种可利用太阳能和备类余热的无泵型新型空调系统。该系统利用喷射器代替压缩机,利用热管内的毛细芯实现工质循环。本文分析了喷射器的流动特性,采用一个简化的一维模型计算了喷射器的喷射系数。设计了一种专用的小型内置式喷射器,对一太阳能热管喷射式空调系统的制冷特性和性能系数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计算表明,喷射器的结构和运行特性对热管喷射式制冷系统的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空气调节过程中,冷凝除湿方式要求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限制了空调器效率的提高.本文在传统的热泵空调机组的基础上,添加一个溶液除湿循环,利用吸湿性溶液调节空气的含湿量,此时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吸湿后的溶液用冷凝器的排热再生。文章计算了复合式空调机组在两种工作模式下的性能,研究了内部冷却流体温度、回热器效能和室外空气状态等因素对机组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溶液式复合空调机组具有较大的温、湿度调节范围,且机组效率较冷凝除湿机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提高低温制热量是小型家用空调器技术的一个难点,除霜带来的热量损失是低温制热量损失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小型家用空调器的除霜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小型家用空调器提出了一些新的除霜方式,对提高空调器的低温制热量、使用性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双热源空调-热水器一体机冬季制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室外温度低时,空气源热泵系统的蒸发器会结霜,使系统COP降低。所设计的空调-热水器一体机可以制冷、制热、一年四季提供生活用热水。冬季室外温度低时,用太阳能加热后的水作为热泵的低温热源,可以提高热泵的效率。分别用空气源蒸发器和水源蒸发器独立工作使系统给房间制热,实验结果发现水源蒸发器工作时系统的COP平均值为3.56,空气源蒸发器工作时的COP平均值为2.51。  相似文献   

19.
环保制冷剂表面张力的预估方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表面张力是有沸腾和凝结的换热计算必不可少的物性参数,作为制冷剂替代物,HFC和HCFC物质的表面张力数据对于制冷空调设备的设计十分重要。本文应用对比态原理和重正化群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HFC和HCFC物质表面张力的预估方程,可以在广阔的温度范围内高精度地再现实验数据,计算精度可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并与国际上现有的关联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