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李夏林  刘雅娟  朱武 《应用声学》2017,36(2):135-141
针对大功率超声应用中,工作频带窄、频率跟踪速度要求快的特点,提出将模糊控制智能算法(Fuzzy Control)和数字频率直接合成技术(DDS)相结合的频率自动跟踪方案,依据经验归纳制定模糊控制器来快速跟踪工作频率,将驱动频率调节至谐振频率附近;随后只采用DDS进行频率的微调节,使得电源频率工作在超声换能器的谐振频率点上。最后,通过在MATLAB软件中对控制算法进行验证,表明本文算法具有可行性,能够实现对大功率超声波电源的频率自动跟踪。  相似文献   

2.
锁相式超声振动系统频率自动跟踪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功率超声的应用中,频率自动跟踪技术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提高超声设备输出功率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超声换能器在谐振频率附近的电抗特性,由此得出了采用锁相技术进行频率自动跟踪的理论基础,文中详细叙述了锁相工频率自动跟踪系统的是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并用压力模拟负载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跟踪性能能够较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3.
韩亚蒙  马健康  张颖 《光子学报》2005,34(12):1918-1920
针对电视跟踪伺服系统提出了一种模糊PID控制方法,该方法结合简单模糊控制与常规PID控制的优点,讨论了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同时利用MATLAB软件中的模糊控制工具箱进行了系统的辅助设计与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可使电视跟踪伺服系统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与超声塑料焊接相比,超声金属焊接负载重且变化剧烈,容易导致换能器出现无阻性点状态或者频率误跟踪。现有的频率跟踪方法往往只能在换能器有阻性点的状态下正常工作,在出现误跟踪时也无法自动复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梅森等效电路,推导出一种能够同时适配于谐振频率与反谐振频率,能够自行判断是否误跟踪频率跟踪算法。当换能器处于无阻性点状态时,算法将自动把跟踪目标变为相位差最小点,实现全状态频率跟踪。算法利用三个不同频率及其发波时换能器的电压电流相位进行计算,以此算出理想的频率跟踪步长和方向。最后通过MATLAB对算法进行仿真,验证算法在目标频率发生非线性变化时频率跟踪的效果。结果表明,新算法能够实现误跟踪的自复位和全状态频率跟踪,同时能在启动后10ms以内完成频率跟踪,跟踪精度达0.1hz。  相似文献   

5.
贺晓巧  王建民  赵晔 《应用声学》2015,23(1):120-122, 156
借鉴生物界的免疫反馈原理和遗传算法,利用模糊控制可以有效地实现对非线性、纯滞后、复杂的对象进行控制的优点,并结合PID与自寻优方法,设计出磨机负荷专家控制系统,用VB编写OPC客户端及控制程序,实现对磨机负荷的动态优化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很好的跟踪被控对象的参数变化,在存在干扰的情况下也能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能够提高磨机台时产量,并提高矿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谢成祥  张健  邓志良 《应用声学》2006,25(4):201-205
对超声波冲击以提高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装置进行了研究,研制出一台可用于实际冲击处理的样机。该样机以单片机为核心,采用自适应带通滤波器提取超声换能器工作的基波信号,在此基础上获得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根据相位差用模糊控制方法来实现自动频率跟踪;通过电流控制执行机构的输出端振幅,使之恒定不变,对超声冲击处理的质量进行控制。该装置能够适应超声冲击这种负载变化十分剧烈的场合,并可实现准确的频率跟踪和保证冲击处理的质量及效率。  相似文献   

7.
首先分析了最大电流法跟踪超声换能器谐振频率的原理及应用范围。研究了基于由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匹配电路下,不同频率时换能器两端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匹配电路下发生谐振时,换能器两端的电压最小而电流并非最大。由此形成了采用最小电压法跟踪谐振频率的自动跟踪策略,并给出了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论文研究结果为换能器谐振频率的自动跟踪方法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功率超声应用中工作频带窄、频率跟踪速度要求快的特点,提出将模糊控制智能算法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相结合的频率自动跟踪方案。依据经验归纳制定模糊控制器来快速跟踪工作频率,将驱动频率调节至谐振频率附近。随后只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进行频率的微调节,使得电源频率工作在超声换能器的谐振频率点上。最后,通过在MATLAB软件以及实验测试对控制算法进行验证,表明本文算法具有可行性,能够实现对大功率超声波电源的频率自动跟踪。  相似文献   

9.
风干扰下基于变船长比的无人水面艇路径跟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针对无人水面艇在路径跟踪过程中易受风环境干扰的问题,建立了风环境下无人水面艇的运动数学模型,提出一种用于抵抗风干扰的直线路径跟踪方法。首先,基于视距导航原理,设计了跟踪期望航向角的PD控制器,通过融合路径方向,距离偏差及船长比等信息,实时调整左右两侧推进电机的控制电压,实现无人水面艇直线路径跟踪。然后,针对不同船长比对直线路径跟踪的影响,采用模糊控制方法,设计了以跟踪过程中的距离偏差和距离偏差变化率为输入,以船长比为输出的模糊控制模块,对船长比进行自适应调整,以提高控制器的抗风干扰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减小风干扰作用下的跟踪静差,较之传统单纯PD控制方法,抵抗风干扰的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用锁相环电路跟踪压电换能器并联谐振频率区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在介绍用PLL(Phase-Locked Loop锁相环)电路进行频率跟踪的原理和实质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够跟踪压电换能器并联频率fP区间的具体电路,并通过实验研究了匹配电感和负载等对电路跟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个电路具有很好的频跟踪和功率自动调节性能。  相似文献   

11.
功率超声治疗的机理及其频率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酆惠芬  徐宝森 《应用声学》2001,20(3):38-41,37
由于超声治疗的对象,目的不同,所应用的超声生物物理性-治疗机理也不同,不同的物理特性与工作频率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必须正确地选择工作频率,解决好频率自动跟踪中遇到的一系列有关频率问题,才能使超声治疗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  相似文献   

12.
超声换能器并联谐振频率的复合式跟踪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使超声换能器适应变化比较剧烈的负载,本文通过分析超声换能器在并联谐振频率附近工作时的频率特性和实际需求特点,利用变压器初级匹配方法得到了更好的频率特性,并对比了换能器空载和带负荷情况下的阻抗特性曲线,提出了复合式自动频率跟踪方法,空载时找到超声换能器最小电流的对应的频率点,加载过程中利用比例积分微分算法实现频率的快速跟踪。并对超声换能器在不同负载时的功率输出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式频率跟踪方法可以稳定地跟踪到超声换能器的并联谐振频率,能实现超声换能器的功率自调节,对提高换能器的工作效率和负荷适应能力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朱武  张佳民  许立衡 《应用声学》2008,27(4):299-304
功率超声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日益广泛应用,越来越需要一种通用型智能化大功率超声电源。控制器是大功率超声电源的核心,它应具有根据大功率超声应用的具体情况自动跟踪振动系统的谐振频率和进行功率大小自动控制的功能。本文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FPGA)作为控制器核心,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控制信号输出频率,用改变输出信号占空比的方式实现功率调整,用振动系统的电流和电压相位差信息自动跟踪频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不仅对信号频率稳定性高,便于功率调整,而且易于实现频率自动跟踪。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无人船安全目标追踪算法和双回路追踪以及自动避障控制策略,内回路是控制无人船安全目标追踪并与目标保持一定安全距离,通过Lyapunov函数证明了该控制算法的渐近稳定性。外回路是无人船在安全距离内发现障碍,将目标点虚拟化,运用模糊控制原理,实现自动避障。优化传统的Dijkstra算法,设计了无人船实时最短路径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综合算法能够实现无人船以合理速度通过最短距离,兼顾了时间效率,并能顺利避障。  相似文献   

15.
陈鹏  覃庆良  冯宇平 《应用声学》2017,36(6):533-439
针对超声波电源工作时负载状态改变,换能系统产生谐振漂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的频率自动跟踪超声波电源的设计。电源逆变电路采用带辅助网络的全桥结构,阻抗匹配电路选择了一种改进型的T型匹配网络,应用PWM移相调功技术控制电源的输出功率,通过数字鉴相技术得到电压电流的相位差作为电路谐振状态的反馈信号,结合STM32主控制器进行PI控制,调节PWM波的输出频率使电路始终工作于谐振状态,实现了谐振频率的自动跟踪。最后基于该设计方案,实际制作了一款应用于超声波清洗仪的电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电源具有输出功率稳定,负载适应性强,输出频率自动跟踪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A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measuring accuracy of ultrasonic wave velocities in a liquid sample is given. This utilizes the Bragg diffraction angle. Continuous recording of the ultrasonic velocity for a continuously varying sample temperature is also described. An analogue of the Czerny-Turner mount in the grating monochromater is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ngle of diffraction. A frequency modulated ultrasonic wave produces an oscillating photo-electric signal from a diffracted light component incident on a photo-multiplier tube. Using this signal, the peak point in th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the component is determined with extremely high accuracy. Applying the phase-sensitively detected output of this signal to a servo motor which drives the angle of a plane mirror (replacing the grating in the Czerny-Turner mount), gives automatic tracking of the angle of diffraction. This in turn allows the possibility of continuous recording of the velocity dispersion as a function of sample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