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成有  刘彦  马文英 《化学教育》2007,28(10):47-47
通过对2个有机化学实验的常规实验与微型实验加以比较,说明研究和推广微型实验的必要性. 1实验部分 (1)实验内容:乙酸乙酯的制备和苯甲酸的制备. (2)实验方法:常量法,实验方法见文献[1];微量法,实验方法见文献[2].  相似文献   

2.
顾凤 《化学教育》2008,29(5):36-37
针对许多学生在初三化学总复习阶段的复习效率比较低的现象,分别对2个教学班进行了传统复习与反思性复习的实验比较,得出了在复习阶段要重视"反思"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围绕中学化学教材中二氧化碳熄灭阶梯蜡烛的实验设计,从实验原理入手,自制了简便“阶梯蜡烛”,改进了二氧化碳气体的倾倒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在大小一定的反应容器中,实验成功率与蜡烛间距以及储气瓶口径大小有关。研究了影响实验的可能因素,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对数正态分布对物理显影中常用的Au、Ag及Ag_2s胶体催化剂的颗粒大小的实验分布进行了拟合。理论分布与实验分布的比较表明:本实验条件下制备的十二组胶体溶液其颗粒大小都服从了对数正态分布,并且不依赖于胶体的组成、大小及制备方法。因此,它们很可能遵从了同样的成核成长规律。  相似文献   

5.
万忠尧 《化学教育》2001,22(11):38-38
纤维素水解实验比较难做的主要因素有 2个 ;一是水解时间过长 ,二是水解液的碱化终点不好判断。笔者经过反复研究 ,发现了一种仅用 4min就足以完成这一包括水解—中和—检测 3个环节的实验方法。现提供给大家 ,供同行们参考。1 实验方法(1)水解液的制备①取少许药棉 (即脱脂棉 )用水润湿 ,挤出水分并捻成一团后松开约黄豆粒大小 ,装入试管。②向试管中注入 2mL浓H2 SO4 并用力振荡试管使液体呈无色粘稠状。把试管放进沸水中浴热(预先备好沸水浴装置 )。③大约 1min ,液体表层微显亮棕色 (表层以下的液体仍呈无色粘稠状 )。此时…  相似文献   

6.
万寿荣 《化学教育》2013,34(2):63-64
探究实验存在的薄弱环节是提出猜想或假设、根据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这2个步骤。教师要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努力钻研假设或预测的方法和要求、制定计划或设计实验方案的原则和思路,给出样子,加强指导。学生应练习、比较与反思,直至学会探究并准确运用。  相似文献   

7.
将环己酮催化氧化合成ε-己内酯开设成一个绿色化探索的设计性实验。采用清洁的氧化剂H2O2,筛选高效的环保型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的复合金属氧化物MgO/SnO2为催化剂,比较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微型实验和常量实验的比较,确定了以MgO/SnO2(物质的量比7:3)为催化剂的合成工艺条件,测定了目标产物的产率。实验从设计方案到实施过程都渗透了绿色化学的理念和思想,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有效地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接触了学科前沿,受到了科学思维的训练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李涛  张昕  张华蓉  孔凌云  颜克美 《化学教育》2004,25(3):53-53,56
在有机合成中,为防止空气中O2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常常采用氮气作为保护气,但N2密度低于空气密度。随着稀有气体价格的降低,氩气也经常用做保护气。氩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因此效果好于氮气。无论是采用N2气作为保护气,还是采用氩气作为保护气,都要用到钢瓶等配套设备,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9.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微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学分析化学实验中维生素C的碘量法测定进行了微型化设计及可行性研究,与常量法比较,微型实验的精密度与准确度符合分析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环己烯制备、乙酸异戊酯制备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针对2个实验的催化剂、实验装置、终点判据以及所用干燥剂等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阐明了物质性质与实验方法以及操作步骤的对应关系。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结合具体实验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内容,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拓宽知识面,我们总结了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从 1987年开始,在对基础化学实验改革的同时,在二年级第 2学期期末集中 4周的时间为应化系的学生开设了一门新的实验课程———无机大制备实验。该课程经历了 10多年的不断改进,现在已形成一门完整的课程。这门新课程不仅强化了技能训练和操作规范,而且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作用。  对于综合性实验,设计理论及技巧方面是比较难的,大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并不能完全独立地完成综合性实验的设计和实施,但在指导教师的参与下,学生通…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环已烯制备、乙酸异戊酯制备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针对2个实验的催化剂、实验装置、终点判据以及所用干燥剂等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阐明了物质性质与实验方法以及操作步骤的对应关系.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结合具体实验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内容,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陈瑞雪  冯清华 《化学教育》2017,38(17):64-66
从加热方法与钾块大小2个角度对钾燃烧条件与产物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认为开放体系中进行钾燃烧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固体能迅速升温至钾的着火点,减少钾表面氧化膜的厚度,保留较多的金属钾。因此至少预热瓷坩埚2 min,再加入豌豆或更大的金属钾块才可观察到钾燃烧的现象。燃烧的黑色物质冷却后变为橙红色,以超氧化钾为主,燃烧产生的白烟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钾。  相似文献   

14.
《大学化学》2006,21(6):66-68
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乌氏粘度计测定粘度的方法。(2)测定一未知高聚物的平均分子量。二、实验原理及实验内容1实验原理高聚物是由单体分子经加聚或缩聚过程而合成的,其聚合度不一定相同,一般高聚物是摩尔质量大小不同的大分子混合物,摩尔质量常在103~107之间,通常所测的高聚物摩尔质量是一个统计平均值。高聚物溶液的粘度是它流动过程中内摩擦力的反映。粘度比较大是高分子溶液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其特性粘度与平均摩尔质量有关,可利用这一关系测定其摩尔质量。有关粘度的定义式如下:相对粘度ηr:ηr=ηη0(1)式中,η为高聚物溶液的粘度,…  相似文献   

15.
周燕梅 《化学教育》2002,23(6):38-38
高一化学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 ,广泛吸收了国内外的实验资料和好经验 ,加强了实验教学 ,补充了好几个演示实验和家庭小实验。注意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充分发挥了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不过“碱金属”这一章的几个演示实验本人认为仍有诸多方面值得研讨。教材P2 9页 [实验 2 - 4],本人认为图 2 - 4的第四张图有欠妥之处 ,因为钠的密度比水小 ,大头针上的钠一旦与水接触 ,就会马上窜到瓶底浮于水面反应。如果说课本上的第四张图表示的是把塑料瓶倒置的一瞬间 ,那么最好再补充一个图示说明一下反应情况。实验改进见图 1:教材P32页 [实…  相似文献   

16.
实验在化学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开篇实验的内容选择和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材编写者的课程理念。通过中德初中化学教材开篇实验内容及呈现方式的比较,来分析教材编写者在实验价值观及课程观方面的差异,德国教材注重方法指导和生活物品的开发,中国教材偏重于从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从实验功能定位、实验实施主体、实验选材、实验提供的知识和学习目标定向几方面比较中德教材实验价值取向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等压实验中温度因素的影响和各种单独过程的平衡方程,理论研究得到了实验设备中的温度差和测定的平衡浓度误差的关系以及平衡方程,平衡方程也表明了各单独过程的平衡速度大小顺序为气相中的水蒸气扩散过程<气相中的水蒸气循环流动过程<试样溶液中热传导过程<热传导体中的热传导过程和试样溶液中由搅拌产生的热传递过程<溶质在溶液中的扩散过程<气液相之间的平衡过程和由压强差产生的气相的水蒸气对流过程.同时,研究表明总的平衡方程可以近似由dln|△me,b/m0|/dt=-k·mb2/(ma·wa)描述.此外研究也表明排除等压实验设备中的空气成分可以有效的加快总的平衡速度.并且实验容器与热传导体之间的接触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柏书梅  张正飞 《化学教育》2011,32(10):82-82
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2009年版)第46页,在观察与思考部分设计了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该实验存在以下几点弊端:(1)只做了Cl2置换Br2或I2,而没有做Br2置换I2实验;(2)实验现象不直接,很多学生容易把CCl4看作反应物;(3)Br2或I2单质在CCl4中浓度不同,显示的颜色有很大的差异,学生说法不一;(4)CCl4是有毒的油状物,实验结束不仅清洗麻烦,还造成环境污染。故笔者对该实验做了2种方法的改进,经过多次实验,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玲  李广洲 《化学教育》2013,34(2):45-47
原电池形成条件的系列探究实验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验改进方面的研究都比较成熟,但对探究实验所引发的学习心理历程的审视与解读却相对薄弱。基于认知科学视角,剖析了关于原电池形成条件的实验图式的构成要素,描述了其认知建构历程,并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介绍莫尔法和荧光黄法测定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测定氯含量实验的原理、指示剂、标准溶液、滴定条件及适用范围等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阐明了不同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生根据预习实验,结合具体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充分直观地理解实验内容,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