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多元线性解析理论可达到分辨重叠光谱的目的.研究了用二元线性解析-紫外吸光光度法同时测定NO_3~-和NO_2~-,以导数光度法能消除低频背景和高频噪音干扰及线性解析法分辨能力强的优点.在pH 5~8条件测量192~238nm的光吸收值,用线性解析-导数技术处理,同时测定合成试样中0~3.6mg·L~(-1)的NO_3~-和NO_2~-,7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5%,加标回收率在90.9%~111.1%之间.讨论了干扰离子的影响及消除.方法用于自来水及工业食盐中NO_3~-和NO_2~-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无水乙醇中,合成了除钜以外的十四种镧系元素硝酸盐与缩二脲的固体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DTA—TG、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以及电导等手段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基于元素分析结果,红外光谱中M—O键、配位NO_3~-及游离NO_3~-的伸缩振动的存在,以及摩尔电导值,可建议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 [LnB_3(NO_3)_2]·NO_3 (Ln=La—Sm,B—缩二脲) [LnB_4(NO_3)_2)·NO_3 (Ln=Eu—Lu)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 O_2,并使Ti O_2负载在浮石上制备Ti O_2/浮石光催化剂。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镜扫子显微描(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浮石、Ti O_2及Ti O_2/浮石。在太阳光照射下,用Ti O_2/浮石处理模拟氨氮废水,以废水中氨氮降解率为标准,考察影响氨氮降解因素。结果表明,Ti O_2成功固定在浮石表面,负载率为3.71%;废水中氨氮降解率随太阳光照射时间、废水p H值、催化剂Ti O_2/浮石含量增加而增大。当初始氨氮浓度为500 mg/L、太阳照射180 min、废水p H=11、催化剂Ti O_2/浮石剂量为20 g/L时,氨氮降解率达82.0%,氨氮除去率86.8%,降解产物中未发现污染成分NO_2~-和NO_3~-产生。催化剂再生/催化3次,每次再生后氨氮降解率约下降10.0%。该方法快速、简单、低消耗和产生二次污染少,能有效地降解废水中的氨氮。  相似文献   

4.
极谱法测定NO_3~-离子,人们研究较多的是先将NO_3~-离子还原为NO_2~-,然后借助催化体系通过测定NO_2~-离子来换算NO_3~-的含量。近来,直接测定NO_3~-离子也有报道,在硫酸钾的存在下,利用硝酸根与铀离子的催化反应,以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NO_3~-离子的含量。但NO_2~-,HPO_4~(2-)离子干扰严重,必须预先除去。本文通过实验,发现在醋酸铀酞-尿素体系中,大量的NO_2~-离子存在,不干扰NO_3~-的直接测定。应用该法测定了四种天然水样品,测定结果及回收率均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在碱性介质中,NO_2~-磺胺重氮盐与间莱二酚进行偶联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从而建立了一个灵敏、快速测定痕量NO_2~-离子的分析方法。线性范围为10~100ppb,常见离子对NO_2~-测定没有干扰。用于各种水样中NO_2~-含量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6.
大气颗粒物中总碳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元素分析仪测定大气颗粒物中碳质组分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对总碳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测定咖啡碱标准样品中的碳含量,称样量为1 500~2 500μg时,测定结果为(49.27±0.26)%;测定大气颗粒物样品中的总碳含量,样品面积为3.14 cm2时,测定结果为(106±3)μg/cm2。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采用流动注射技术,以分光光度计为检测器,同时测定水及土壤浸出液中NO_3~-—N和NO_2~-—N的方法。以非致癌性化合物α-萘胺-7-磺酸和磺胺为显色剂,在520nm下比色。流路中装有镀镉锌粒还原柱,把NO_3~--N还原为NO_2~--N。NO_2~--N的检出限是0.005mg/l,NO_3~--N是0.020mg/l。在含量为1mg/l时NO_2~--N的变异系数是1%;在含量为3mg/l时NO_3~--N的变异系数是0.5%。由于引入双通道交替进样旋转定容采样阀,可以交替地对同一样品进行两项测定。分析速度为60样/小时双项测定,即120次/小时。  相似文献   

8.
用DSPCF光度法测定NO_2~-和NO_3~-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献报道,DSPCF溶于稀盐酸中为红色,当有NO_2~-存在时,可使DSPCF的四氮基转化为无色氧化型,并可破坏除铌以外的其它元素与DSPCF形成的配合物。当加入DSPCF的量一定时,NO_2~-含量逐渐增加,在酸性条件下,佛水浴中加热4—5分钟,红色逐渐减褪。我们利用此褪色反应,探讨了测定NO_2~-的最佳条件,提出了测定NO_2~-的新方法,其摩尔吸光系数ε_(470)=5.8×10~4。若用还原剂将NO_3~-还原为NO_2~-,亦可测定NO_3~-。本法可用来测定饮用水和污水中NO_2~-和NO_3~-。 (一)试剂和仪器  相似文献   

9.
改进了半微量相平衡研究方法,研究了La(NO_3)_3·4H_2O-NO_2B15C5-CH_3CN三元体系在25℃和15℃时的溶解度,测定了25℃各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中只有一种计量配合物La(NO_3)_3·NO_2B15C5·4H_2O生成,该配合物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溶解度曲线覆盖的范围很大。利用不同方法获得了固态配合物La(NO_3)_3·NO_2B15C5·4H_2O。通过化学分析、紫外光度分析、红外光谱和差热与热重分析等研究了它的组成和性质,考查了它的水合度与后处理条件的关系。制得了二水合物La(NO_3)_3·NO_2B15C5·2H_2O及无水物。  相似文献   

10.
王海潮  陈军  陆克定 《化学进展》2015,27(7):963-976
大气硝基(NO3)自由基和五氧化二氮(N2O5)是对流层大气化学反应的核心物种,对于理解大气氧化性、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活性卤素化学和全球硫素循环等对流层大气化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大气NO3自由基和N2O反应活性高、大气寿命短、浓度低,其定量分析非常具有挑战性。本文总结了大气NO3自由基与N2O5的实地测量方法,并对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腔衰荡光谱(CRDS)、腔增强光谱(CEAS)、激光诱导荧光光谱(LIF)、电子顺磁共振谱(MIESR)和化学离子化质谱(CIMS)等六类技术方法的准确度、精确度、时间分辨率、测量干扰、标定方法和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综合分析认为吸收光谱法是对流层NO3自由基与N2O5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其中近期发展起来的腔技术(CRDS和CEAS)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潜力。但是我国实际大气环境中普遍存在高浓度的颗粒物污染,如何在高颗粒物条件下实现NO3自由基与N2O5的精密准确测量具有挑战性。本文进一步归纳了NO3自由基与N2O5在城市、森林、自由大气和海洋海岸等典型大气环境条件下的浓度水平和主要科学发现,探讨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可能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镧系化合物的磁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镧系离子基态光谱项的总量子数和Land’e劈裂因子随原子序数的周期变化,阐明了镧系离子的顺磁磁化率和有效磁矩随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对LnF_3、Ln_2O_3、LnP_5O_4和Ln(NO_3)_3·nDMSO等镧系化合物的有效磁矩进行了测量;分别研究和测定了EuF_3+EuF_2,PrGaO_3、CeP_4O_(12)、KCeP_4O_(12)中铕、镨及铈等离子的价态和硝酸钕二苯亚砜晶体的组成;测定了掺钕的钇铝柘榴石激光晶体中钕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水中无机氮(NO_3~-、NO_2~-NH_4~+)的转化迁移行为十分复杂,含量过高对水生动、植物和人类可产生直接或间接致病作用。自70年代起,河流中氮污染问题已引起国内外的重视,因此,测定水中无机氮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献报道,测定水中 NO_3~-和 NH_4~+含量方法很多,但都是分别取样测定。本文用离子选择电极在同一份水样中直接依次测定 NO_3~-和 NH_4~+含量,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3.
离子色谱法测定乌龙茶叶中的F-、NO2-、NO3-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乌龙茶叶中的F~-、NO_2~-和NO_3~-。测得3种样品中F~-、NO_2~-和NO_3~-的含量分别为1.19~1.75、0.000~0.020和0.024~0.058 mg/g,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9%、96.7%和93.4%。  相似文献   

14.
1955年等研究了Na(NH_4)_2[Rh(NO_2)_6]盐的生成条件。此后Le Postollec应用红外光谱的方法证明在Rh(Ⅲ)-NaNO_2水溶液中有Rh(NO_2)~(3-)_6配离子存在。目前,在铑的分离和提纯中,还广泛采用NaNO_2作为分离和提纯试剂。但对于铑(Ⅲ)与亚硝酸根的配合物,研究得还不够。我们应用溶解度法重新研究了此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分析试验室》2021,40(8):911-913
开发了一种测定高浓度SO_4~(2-)电解液(0.5 mol/L)中NO_3~-/NO_2~-含量的高效阴离子色谱法。该方法不受催化剂溶出以及其它干扰离子的影响,可以应用于电催化氮气氧化制备NO_3~-/NO_2~-。通过改变流动相的流速、淋洗液浓度以及柱温实现了SO_4~(2-)与NO_3~-/NO_2~-色谱峰的完全分离。优化得到最佳检测条件: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淋洗液浓度25 mmol/L,淋洗液设置为等浓度梯度,冲洗因子:10,此条件下在较宽的检测范围内(0~300 mg/L)实现NO_3~-/NO_2~-的高灵敏度检测。其中,NO_3~-线性关系式为:Y_2=0.0107X_2-0.0255,相关系数R~2为0.9998; NO_2~-线性关系式为:Y_1=0.0127X_1+0.0107,相关系数R~2为0.9997。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钨酸铋/还原氧化石墨烯(Bi_(2)WO_(6)/rGO)复合材料,并基于此材料制备了NO_(2)气体传感器。用X射线衍射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复合材料的晶相、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的表征表明,Bi_(2)WO_(6)和rGO成功复合,且获得了具有花状超结构的Bi_(2)WO_(6)/rGO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负载到叉指电极上制备了NO_(2)气体传感器,利用自制的气敏测试装置对气体传感器的气敏性能进行了系统测试。结果表明,Bi_(2)WO_(6)/rGO复合气体传感器在室温下对NO_(2)气体具有较高选择性、较高响应值和较好长期稳定性,对质量浓度为47.03 mg/m^(3)NO_(2)的响应值为28.35%,是纯rGO气体传感器的3.5倍,响应时间为55 s,恢复时间为549 s,对NO_(2)的检出限为62μg/m^(3)。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细胞壁结构变化研究铈和镧影响大肠杆菌生长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细胞壁结构变化角度研究Ce(NO_3)_3·6H_2O和La(NO_3)_3·6H_2O对大肠杆菌生长影响的机制。以Penicillin和Lysozyme对细菌细胞壁作用靶点为参照,比浊法表征细菌的生长,红外光谱法表征细菌细胞壁肽聚糖(3427和1654 cm~(-1))和β-1,4糖苷键(890 cm~(-1))结构,扫描电镜观察菌体形态。比浊法显示Penicillin和Lysozyme抑制了细菌的繁殖,Ce(NO_3)_3·6H_2O和La(NO_3)_3·6H_2O均可以逆转这一抑制作用,促进细菌繁殖;红外光谱显示Penicillin使大肠杆菌细胞壁相应位点透过率下降,La(NO_3)_3·6H_2O使其透过率增加;Lysozyme使相应位点透过率增加,La(NO_3)_3·6H_2O使其透过率下降或基本不变,表明La(NO_3)_3·6H_2O总是可以逆转Penicillin和Lysozyme对大肠杆菌细胞壁的破坏作用;Ce(NO_3)_3·6H_2O对大肠杆菌细胞壁相应位点的红外光谱透过率影响复杂,没有表现出可逆转Penicillin和Lysozyme对细胞壁的破坏能力。La(NO_3)_3·6H_2O通过使细胞壁中相邻多糖链交联和保护β-1,4糖苷键来保护大肠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促进细菌的生长,与前期研究La(NO_3)_3·6H_2O对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规律一致;Ce(NO_3)_3·6H_2O促进细菌生长的机制与La(NO_3)_3·6H_2O有所不同,具体原因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细胞壁结构变化角度研究Ce(NO_3)_3·6H_2O和La(NO_3)_3·6H_2O对大肠杆菌生长影响的机制。以Penicillin和Lysozyme对细菌细胞壁作用靶点为参照,比浊法表征细菌的生长,红外光谱法表征细菌细胞壁肽聚糖(3427和1654 cm^(-1))和β-1,4糖苷键(890 cm^(-1))结构,扫描电镜观察菌体形态。比浊法显示Penicillin和Lysozyme抑制了细菌的繁殖,Ce(NO_3)_3·6H_2O和La(NO_3)_3·6H_2O均可以逆转这一抑制作用,促进细菌繁殖;红外光谱显示Penicillin使大肠杆菌细胞壁相应位点透过率下降,La(NO_3)_3·6H_2O使其透过率增加;Lysozyme使相应位点透过率增加,La(NO_3)_3·6H_2O使其透过率下降或基本不变,表明La(NO_3)_3·6H_2O总是可以逆转Penicillin和Lysozyme对大肠杆菌细胞壁的破坏作用;Ce(NO_3)_3·6H_2O对大肠杆菌细胞壁相应位点的红外光谱透过率影响复杂,没有表现出可逆转Penicillin和Lysozyme对细胞壁的破坏能力。La(NO_3)_3·6H_2O通过使细胞壁中相邻多糖链交联和保护β-1,4糖苷键来保护大肠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促进细菌的生长,与前期研究La(NO_3)_3·6H_2O对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规律一致;Ce(NO_3)_3·6H_2O促进细菌生长的机制与La(NO_3)_3·6H_2O有所不同,具体原因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铈钛基NH_3-SCR催化材料中,改性元素对催化材料的酸性位和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较大。本文采用过量浸渍法分别制备了CeO_2-TiO_2(CeTi)和CeO_2/WO_3-TiO_2(CeWTi)催化剂,研究了CeWTi催化材料结构、酸性位及氧化还原性能对NH_3-NO/NO_2 SCR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CeTi和CeWTi样品均有较优异的NH_3-NO/NO_2 SCR催化性能,后者略高.WO_3的加入增加了催化材料的表面酸性,对其氧化还原性能影响不大.通过对反应中间物种NH_4NO_3的研究,发现NH_4NO_3的分解主要与氧化还原性能相关,而NO还原NH_4NO_3的反应需要氧化还原能力和酸性位共同作用,即在氧化还原性能差异不大的条件下,酸性对该反应起到重要作用.而该反应也是NH_3-NO/NO_2 SCR的限速步骤,这是CeWTi催化材料活性高于CeTi催化材料的原因.同时,为了获得NH_3-NO/NO_2 SCR反应的高活性,NO_2:NO比例宜为1:1.然而现实情况中,预氧化催化材料的氧化活性、NO_x浓度、温度等变量使得准确控制NO_2的比例较难,因此,深入了解NO_2浓度对NH_3–NO/NO_2 SCR反应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探讨NO_2:NO的比例、O_2浓度等对NH_3-NO/NO_2 SCR反应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NO_2含量条件下NH_3-NO/NO_2 SCR反应网络.通过分析CeWTi材料上NH_3-NO/NO_2 SCR反应网络可知,当NO与NO_2比例为1:1时,NH_3-SCR催化活性最高,并以快速SCR形式进行;当NO与NO_2比例为1:1消耗完全之后,剩余的NO或NO_2各自独立以标准或慢速SCR进行,不影响其本来的反应活性.催化材料的标准SCR、快速SCR和慢速SCR均取决于材料表面酸度和氧化还原性能,但快速SCR和慢速SCR对材料这两方面性能的要求相对较低.同时O_2并不参与快速和慢速SCR,而NO_2可以取代O_2作为SCR反应中主要的氧化剂,氧化Ce~(4+)为Ce~(3+),甚至比O_2和NO再氧化活性位的能力更强,保持催化材料的高催化活性.低温条件时,慢速SCR和快速SCR反应均在材料表面生成硝酸铵中间物种,但由于慢速SCR气氛中缺乏NO将硝酸铵还原,进而引发快速SCR反应,因此材料表面快速SCR的NO_x转化率要高于慢速SCR反应;高温条件下,由于硝酸铵容易热分解,导致硝酸铵的抑制效应不太明显.NH_4NO_3分解是NO_2含量升高后N2O的形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液法,在室温条件下合成了2种结构不同的金属铅配合物[Pb(phen)(NO_3)(H_2O)]NO_3(1),[Pb(phen)_2(NO_3)]NO_3(2)(phen=1,10-菲咯啉),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配合物1和2进行了表征。在配合物1中,中心金属Pb(Ⅱ)为四配位,为扭曲的四面体几何构型;在配合物2中,中心金属Pb(Ⅱ)为六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1D链状超分子结构,而2通过分子间氢键连接形成3D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1和2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配合物2的抑制作用优于配合物1,而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