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配体与生物大分子受体相互作用核磁共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竹生  刘买利  胡继明 《分析化学》2004,32(11):1532-1537
药物与生物体内目标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决定药物药理活性和代谢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如何快速高效地识别出能与靶分子相互作用且能抑制其体外活性的药物分子,是制药工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核磁共振已经成为研究小分子配体和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检测小分子配体信号在作用过程中的变化以识别药物分子,是核磁共振进行药物筛选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锐  任海平  孙艳亭  姚英艳  卢奎  马丽 《分析化学》2006,34(12):1801-1806
对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了较详细的评述。重点介绍了光谱、电化学、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在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总结了这些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引用文献56篇。  相似文献   

3.
四环素类药物在体内存在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四环类药物与金属离子、生物大分子、有机小分子的相互作用,模拟体内环境研究了这些物质对药物的竞争作用,初步证明这些药物分子在体内存在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麻锦彪  吴厚铭 《化学进展》1999,11(3):265-274
由于许多药物通过和生物体内的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 的选择性结合发挥效用, 因此快速、有效地发现靶分子的高亲和性配体成为各种药物发现方法的首要目标。在现代生物技术和NMR 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发现生物大分子高亲和性配体的新方法--SAR-by-NMR, 由于采用NMR 技术可以综合多种药物设计方法的优势, 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先导化合物, 从而大大加快了药物发现的速度并能节省大量的费用。本文介绍了SAR-by-NMR 发现高亲和性配体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光谱学数据分析与分子对接计算相结合,在分子层面解释蛋白质、DNA及病毒RNA三类生物大分子与配体相互作用的研究工作。着重介绍了通过光谱分析包括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三维荧光光谱等获得的光谱信号强度及位置的变化,直接或间接获取生物大分子与探针相互作用时大分子结构的改变、对特定基团的影响及热力学参数等信息。同时,分子对接计算可以模拟出配体与受体结合的位置、结合能,以及相互作用类型和距离等,将二者结合,使受体与配体结合机理的分析更加准确可靠。最后,将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评价并对未来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离子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荣昌 《大学化学》1993,8(5):27-32
处理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或离子的结合平衡时必须考虑到生物大分子具有多重结合部位、构象变化等特点。本文介绍了确定生物大分子对小分子或离子的结合部位数、结合常数、协同效应系数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7.
手性药物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本文对手性药物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中对映选择性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重点介绍了分子光谱分析法、等温滴定量热法、手性传感器、原子力显微镜、分子对接模拟等方法在手性药物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间对映选择性相互作用表征方法中的应用与进展。  相似文献   

8.
非支载可回收配体——OsO4催化烯烃的不对称氨羟化反应;催化剂回收;小分子配体;不对称氨羟化反应  相似文献   

9.
卟啉类化合物对生物分子的光敏化氧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就光敏化氧化反应、光敏剂、生物小分子的光敏化氧化机制以及生物大分子的光敏氧化与切割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与评述。同时,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生命分子的光敏化氧化反应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它们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杨麦云  陈鹏 《化学学报》2015,73(8):783-792
对活体生物大分子进行特异性标记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它要求这类化学反应能够在生理条件下高效特异地进行, 不会与生物体系中存在的各种活性物质发生副反应. 最近十几年开发的生物正交反应能够比较好地满足这些要求, 它们在生物分子标记方面的应用拓展了我们对细胞内生物体系的理解. 主要介绍那些应用广泛且可以用于活体细胞标记的生物正交反应. 重点介绍通过位点特异性引入生物正交官能团来进行选择性标记细胞内目标蛋白质的策略. 同时, 我们根据使用催化剂类型对这些生物正交反应进行分类, 并且列表比较它们的差异, 以便于研究者挑选合适的反应. 最后对生物正交反应的开发和进一步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用1,4-二氟蒽醌与奎宁(QN)反应可高收率地得到1,4-双-(9-O-奎宁)蒽醌((QN)2AQN),再经OsO4氧化可得到带有4个羟基的手性配体. 在不对称二羟化反应的2种不同体系中,该配体对6种烯烃的反应表现出很高的对映选择性(80%~97%)和催化活性(80%~94%). 该配体不但具有金鸡纳生物碱衍生物小分子配体优异的立体选择性,同时也能象高聚物负载的大分子配体一样能够回收和重复使用,而且用量少,活性高,后处理简单. 在以反式肉桂酸乙酯为底物的不对称二羟化反应中,在t-BuOH-H2O/K3Fe(CN)6体系中循环使用5次(配体平均回收率93%),在Me2CO-H2O/NMO(N-甲基-N-氧吗啉)体系中循环使用8次,配体的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生物无机化学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频 《化学通报》1999,(12):1-11
叙述了生物无机在我国的发展。着重从金属离子及其配合物与生物大分子的作用、药物中的金属及抗癌活性配合物的作用机理、稀土元素生物无机化学、金属离子与细胞的作用、金属蛋白与金属酶、生物矿化、环境生物无机化学等七个方面综述了我国已取得的进展和成绩。  相似文献   

13.
无机小分子与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单元,是一个复杂的、能真实反映生物体系的活体.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开展无机小分子与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可能真正理解生命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化学本质.无机小分子与细胞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目前应着重研究那些对人类有严重威胁的一些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肿瘤、神经退行性病变等有关的细胞无机化学中无机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问题.这对于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对于疾病预防和治疗,了解小分子对生命过程的调控机制,对于药物作用新靶点的发现、药物的分子设计、作用机理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还就开展无机小分子与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多效价树枝状糖苷配体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多生命过程如细胞间的识别、信号传递等通常依赖于细胞表面的多个配体和受体的协同作用.多效价树枝状糖基配体的合成是研究生物体内蛋白质与糖类、糖类与糖类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多效价树枝状糖基配体这类合成配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以树枝状聚合物、环糊精、糖环、芳烃和大环等为框架的多效价树枝状糖基配体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生物大分子印迹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印迹传感器在有机小分子分析检测方面的应用已趋近成熟,在生物大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近年来也逐渐增多.本文就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在大分子生物传感器中的构建及应用进行综述,包括光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质量型传感器等,并对目前分子印迹传感器在生物大分子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生物大分子印迹传感器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金属-配体间的配位作用是超分子化学中最重要的相互作用之一, 寡聚吡啶配体可以与许多过渡金属离子配位, 形成具有独特磁、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的过渡金属络合物, 因此联三吡啶配体的合成及其过渡金属络合物性能研究引起化学家的广泛关注. 综述了联三吡啶配体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主要包括成环缩合反应、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以及其它方法, 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对联三吡啶配体的结构和合成方法进行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17.
邻苯二胺(OPD)易被多种氧化剂氧化生成黄色荧光物质2, 3-二氨基吩嗪(OPDox),这一独特响应机制为反应型比色/荧光探针的设计提供了思路。基于OPD氧化反应的比色/荧光探针已被广泛应用于金属离子和有机小分子的检测中。近年来,由于该类探针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在对细胞和组织内生物分子的识别方面备受青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2014~2021年)基于OPD氧化反应的比色/荧光探针对生物硫醇、活性氧、尿酸、酶、抗原等重要生物分子检测的研究进展,并对此类探针的应用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金属有机配体分析方法及金属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红云  杨肖娥 《分析化学》2006,34(8):1190-1196
环境和生物样品中金属与有机酸、氨基酸、多糖、蛋白质、DNA等形成的金属有机物是一系列生物金属。生物金属中参与金属离子配位的有机配基主要是含氧、硫、氮及磷的功能团。金属组学是整合生物金属中金属有机配体的结合形态及其生理功能活性的新概念。文中介绍了目前常用的金属有机配体的分析方法以及金属组学领域的研究技术,并展望了重金属富集和超积累植物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金属-配体间的配位作用是超分子化学中最重要的相互作用之一,寡聚吡啶配体可以与许多过渡金属离子配位,形成具有独特磁、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因此联三吡啶配体过渡金属配合物性能研究引起化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综述了联三吡啶配体及其衍生物的组装策略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光化学与光物理性能,包括单极、二极及多极配体以及由这类配体组装得到的各种拓扑结构的单核、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如线型金属寡聚物、金属聚合物、金属大环化合物、有机金属树枝状化合物等,并介绍这些配合物在该领域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利用变温^13C,^1H-NMR研究了过量配体存在下,氨三乙酸稀土络合物Ln(NTA)2(Ln=Ce,Pr和Nd)配体交换反应。在中必不溶液中,分子间的配体交换过程按中下机制进行:Ln(NTA)2^3-+HNTA^2-=Ln(NTA)(NTA)^3++NHTA^2-由溶液中溶液中自由NTA信号线宽分析了交换速率、确定了反应的活化能。结果表明,分子间配体交换反应化能与相应稀土络合物热力学稳定性有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