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陆瑶  孟东  李璐 《化学通报》2013,(8):698-703
微波辅助下有机反应是否存在"非热效应",是微波化学领域备受争议的研究热点。"非热效应"和"热效应"的支持者都通过大量实验和理论计算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本文总结了微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探讨了准确测定反应温度在验证"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中的重要作用。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微波辐射下有机反应,"热效应"对反应时间、速率和收率作用重大。  相似文献   

2.
绿色实验教学由于其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毒害等特点而日益受到重视。分析了目前有机实验教材和实验课程的现状,指出绿色化研究应该集中于制备实验的改进,建议教学中的制备反应不仅要符合绿色化学的12项原则,还必须具备试剂绿色廉价、反应时间较短和体现有机合成新技术等3个特征,推荐了几类代表性的绿色有机制备反应。  相似文献   

3.
固态有机合成反应进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臧洪俊  李正名  王宝雷 《有机化学》2003,23(10):1058-1063
以绿色合成为主题,综述了近期固相有机合成研究方面的一些新进展和典型反 应类型。由于固相反应的特征,多数固相有机反应表现出较溶液中更高的反应效率 和更好的选择性,并讨论了固态反应中的分子运动及其固态反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微波干介质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尹显洪 《化学通报》2003,66(6):393-403
微波干介质反应是一门新兴的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有机反应。运用微波干介质反应技术进行一步法或多组分反应研究是当前库合成的研究热点。无溶剂反应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选择性好等优点,是绿色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官能团的转化、氧化、还原、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缩合及多组分反应等微波干介质反应。  相似文献   

5.
铜催化的Ullmann类型交叉偶联反应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合成方法.与通常有机反应中采用的有机溶剂相比,利用自然界储量丰富、廉价、绿色环保的水作为有机反应介质更符合当前所倡导的"绿色"化学和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综述了最近几年来水相铜催化的包括C—N,C—O,C—S和C—C等Ullmann类型交叉偶联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具有绿色、高效、安全等优势,已经在有机化学中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基于光催化的偶联/芳构化放氢反应,通过使用光催化剂/催化剂的双催化体系,可用于光催化有机碳-碳和碳-杂原子成键反应,且反应中氢气是唯一的副产物.强调了有机光氧化还原体系的构建与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基于多相纳米金(Au)催化的绿色合成与清洁反应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传统的铂族金属催化剂相比,纳米Au催化剂在控制反应选择性、高收率获得目标产物以及实现高效简约的一锅法串联反应合成等符合"原子经济"及"步骤经济"等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反应及新过程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当前绿色催化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主要综述了我们研究小组在纳米Au催化绿色合成领域,尤其是利用纳米Au催化高效制取含氮精细有机化合物及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各类反应的特点、优势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Angew.Chem.Int.Ed.2014,53,9512~9516尽管C—F…H—X相互作用已通过单晶结构分析和理论计算得以证实,但利用这一弱相互作用来改善有机反应活性的研究才刚起步.最近,华东师范大学周剑课题组设想利用部分氟代的亲核试剂与水分子之间的C—F…H—O相互作用,结合界面水分子对亲电试剂的氢键作用,来实现一些"在水上"的无催化剂反应,为选择性合成含氟化合物提供一些高效方法.基于这一设想,他们发展了"在水上"的无需催化剂的二氟烯醇硅醚1与醛、高活性的酮以  相似文献   

9.
《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技术》分上、下两册,上册(第1~6章)为"绿色催化技术",下册(第7~14章)为"催化合成反应与技术"。本册(下册)在上册叙述精细化学品合成的绿色催化技术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催化剂参与的各种类型有机  相似文献   

10.
金属有机化学中的绿色化学反应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礼成  范洪涛  胡青眉 《有机化学》2001,21(10):713-720
着重综述了金属有机化学领域中所涉及的与绿色化学概念有关的一些化学反应,如水相反应、超临界流体及离子液体中的反应、固态反应、原子经济性及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反应。  相似文献   

11.
冯超  刘赛文  彭圣明  易兵  邓国军 《化学进展》2010,22(7):1403-1413
羧酸和羧基功能基团广泛存在于各类有机化合物中。活泼的羧酸衍生物在功能团转换和构建C-C键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含羧基的化合物具有价廉且易制备的特点,通过脱羧反应形成新的C-C键为有机合成反应提供了一条新的反应途径。脱羧反应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并且主要副产物为二氧化碳,因此通过脱羧反应来构筑新的化学键的方法是一种廉价﹑环境友好的合成路线。关于脱羧反应的文献综述已经有很多,本文仅对过去几年中基于脱羧法的C-C键生成反应的研究进展做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无溶剂条件下进行的一些不对称催化反应的进展, 着重介绍了无溶剂条件下的不对称Aldol反应、环氧化合物不对称开环反应、外消旋环氧化合物的拆分、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金属有机试剂对醛酮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不对称氢化反应、不对称氢甲酰化反应、不对称烯烃复分解反应、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不对称氧化反应、不对称Friedel-Crafts反应等, 同时展望了无溶剂不对称催化反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3.
绿色化学是化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有效利用绿色溶剂是绿色化学的重要内容。CO2和H2O混合体系是具有很多特点的绿色反应介质,可以用于不同化学反应,特别是弱酸催化的反应,从而替代传统的有机酸和无机酸。本文讨论了CO2/H2O体系的酸性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综述了在CO2/H2O混合绿色介质中有机化学反应研究进展,这些反应包括脱水反应、烷基化反应、香茅醛环化反应、重氮化反应、多元醇转化成环醚的反应、溴氧化反应、芳硝基化合物选择性还原、多糖水解反应、生物质转化反应、环氧丙烷水解反应、脱羧反应、醇氧化反应、对映选择氧化反应以及酮不对称还原;最后对CO2/H2O体系在化学反应中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超临界近5年来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有机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加氢反应、氧化反应、羰基化反应、碳碳键形成反应、酯化反应和酶催化反应的研究现状;同时,还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反应底物用于合成碳酸酯和氨基甲酸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对价格昂贵的手性催化剂进行回收和重复利用是目前不对称催化领域面临的难题之一,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共同关注。化学家们已经尝试了许多方法,其中使用离子液体来替代常规有机溶剂使催化剂得到分离和重新使用已经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离子液体中进行不对称催化反应的研究进展,对离子液体中过渡金属和有机小分子催化的各种反应进行重点介绍,强调了离子液体不但在催化剂回收方面有独特优势,而且在许多反应中能够提高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6.
汪海明  王正  丁奎岭 《化学进展》2010,22(7):1471-1481
催化剂的负载和回收再利用是提高其使用效率、降低反应成本和减少金属离子对产物污染的一条有效途径。与传统的负载模式不同, 手性自负载催化剂通过含双或多官能团的手性配体与金属通过自组装形成一类有机-无机聚合物,因此无需使用任何载体,即能够有效地实现手性催化剂的回收和再利用。近年来,手性自负载催化剂作为一种新的负载模式,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一些非均相催化的不对称反应中。本文概述了手性自负载催化剂的在一些不对称催化反应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肖卫涛  张治军 《化学进展》2009,21(6):1299-1303
聚合物孔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研究已经成为聚合物科学和材料科学热点,制备聚合物孔材料的方法发展很快。本文综述了聚合物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胶体晶模版法、水模版法、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法、自组装法等。其中本课题组首次提出的无模版自组装法操作简单、无需模版、环境友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交叉脱氢偶联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现高效高选择性的有机合成反应是有机合成化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传统的有机合成化学是建立在官能团相互转化基础上的,又称官能团化学。非活泼化学键(如C-H键)的直接官能团化省去了一步甚至多步制备官能团化的反应底物,因此,非活泼化学键活化是提高有机合成反应效率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交叉脱氢偶联(Cross-Dehydrogenative-Coupling,CDC)反应就是直接利用不同反应底物中的C-H键,在氧化条件下,进行脱氢偶联反应形成C-C键。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实现了更短的合成路线和更高的原子利用效率,为直接利用简单的原料进行高效的复杂的有机合成任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郑昌武  柴卓赵刚 《化学进展》2010,22(7):1442-1456
发展可回收和可重复利用的催化剂是过去几十年研究的一个热点,在这篇综述中,我们简要介绍了高分子负载催化剂的设计和合成策略以及这些催化剂在各种不同有机反应中的深入应用。在很多情况下,这一策略显示了它在产物的分离以及昂贵的催化剂的回收和再利用上的显著优点。与没有负载的同类催化剂相比,高分子负载的催化剂可以保持了同样的催化活性。另一方面,发展可控结构,尺寸,外观以及可溶性的线性聚合或树枝状的手性催化剂对于它们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有机,高分子,以及材料化学家的共同努力,这一方法在跨学科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一发展对于决定载体的选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发展高活性和高对映选择性的催化剂将仍然是这一领域的重要目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唐远富  邓金根 《化学进展》2010,22(7):1242-1253
手性醇和胺是重要的精细化学品,不对称转移氢化是获得这类手性化合物有效、实用的途径之一。在众多的催化剂中,Noyori等发展的手性二胺与过渡金属钌TsDPEN-Ru(TsDPEN = 1,2-二苯基乙二胺)络合物是最有效的催化剂。近年来,随着化学家对绿色化学的日益重视,水作为绿色溶剂被广泛地用作为不对称催化转移氢化的反应介质,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对映选择性和化学选择性。本文综述近年来应用未经修饰和修饰的手性二胺配体与过渡金属钌[(cymene)RuCl2]2、铑[(Cp*)RhCl2]2和铱[(Cp*)IrCl2]2的络合物催化的水相中酮、亚胺和活化烯烃的不对称转移氢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