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测定了单分散正八面体AgBr乳剂中加入不同量CdBr2和KBr以后的介电吸收频谱。发现Cd2+离子的表面掺杂使正八面体AgBr乳剂的介电吸收峰向低频方向位移。这种变化在CdBr2的加入量为0—2×10-2mol/mol AgBr范围内尤为明显。说明掺杂Cd2+使正八面体AgBr乳剂中AgBr微晶的介电电导率σ2显著下降。能进入AgBr微晶表面层晶格中的Cd2+离子的数量不仅与乳剂中Cd2+离子的浓度有关,而且与乳剂中的Br-离子浓度有关。通过简单的水洗,可以将掺杂的Cd2+大部分除去。水洗后,样品的介电吸收峰又向高频方向回移。在本实验条件下,Cd2+离子掺杂的这种“可逆性”表明进入AgBr微晶中的Cd2+离子主要是处在AgBr微晶的表面层内。样品介电吸收峰频率位置的这种可逆变化表明:非均匀电介质中的界面极化效应在保持连续相不变时,受分散相颗粒表面层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了用0.1—2.0mool%的I-进行表面掺杂的单分散立方AgBr乳剂的介电吸收谱。经分析证实,在本实验掺杂浓度范围内,99%以上的I-取代了AgBr微晶表面层晶格上的Br-。随I-掺杂量的增大,样品的介电吸收峰明显向高频方向位移。当掺杂量为1mol%时,样品的介电吸收峰频率已很接近纯AgI乳剂的介电吸收峰频率。继续增大掺杂量,则介电吸收峰不再向高频方向位移。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到,在连续相介质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界面极化效应产生的介电吸收峰的形状和频率位置受分散相颗粒表面层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影响很大。用I-对AgBr微晶进行表面掺杂,可以使AgBr微晶的表面电导率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用1×10-5mol~1×10-2mol Na2S2O3/mol AgBr和1×10-4mol~1×10-2mol Na2S/mol AgBr掺杂的立方AgBr乳剂的介电吸收频谱.发现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当Na2S2O3的加入量小于1×10-4mol/mol AgBr时,Na2S2O3,在AgBr微晶上吸附的影响占主要,样品介电吸收峰的fmax稍向低频方向位移,fmax位移量(△log fmax)的大小与AgBr微晶的表面状况有关.当Na2S2O3的加入量大于1×10-4mol/mol AgBr时,Na2S2O3对AgBr微晶表面的溶蚀的影响逐渐占优势,使AgBr微晶表面的结构不均匀性增加,同时乳剂的pAg上升,结果样品的fmax逐渐向高频方向移动,介电吸收峰亦相应展宽.Na2S的加入量小于1×10-3mol/mol AgBr时,样品的fmax有稍向低频位移的趋势.当将掺Na2S的样品干燥后在75℃和110℃下放置6小时后,fmax明显向高频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介电损耗法测定了(NH4)2IrCl6和(NH4)3IrCl6在不同加入量(10-8~10-3M/MAgX)时对物理成熟后的AgCl(Br、I)乳剂的离子电导的影响。随着铱盐加入量的不断增大,介电吸收峰fmax不断向低频方向偏移。当掺杂量达到10-3M/MAgX时,吸收峰明显变宽。(NH4)2IrCl6和(NH4)3IrCl6的加入量相同时,这两种铱盐所导致的fmax的偏移也相近。 铱盐对于调变已经物理成熟的AgCl(Br,I)乳剂的离子电导率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标题化合物的分子式为[Eu(NO3)6][Eu(NO3)2C12H24O6]3。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m,a=28.772(6),b=11.142(2),c=12.024(2)Å,β=112.63(2)°,Z=2。对1167个可观察反射(I≥3σ(I)),用块矩阵最小二乘法精修所有的结构参数,最后的一致性因子R=0.063。结构分析表明:晶体学上有三个不同的离子,(1)[Eu(NO3)6]3-,(2)[Eu(NO3)2C12H24O6]+(有序)和(3)[Eu(NO3)2C12H24O6]+(无序)。前两个离子都具有C2h对称性。第三个离子是C1对称性,它有一个无序的冠醚环。在Fourier图上二个冠醚环叠加,它们的相互交错角为32°。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用不同量的I~-(1×10~(-3)-4×10~(-2)mol I~-/mol AgBr)进行表面掺杂的正八面体AgBr乳剂的介电吸收频谱,并用强X射线光源相应作了多晶X射线物相分析。当I~-的加入量小于1×10~(-2)mol/mol AgBr时,介电吸收峰随加入I~-量的增加而逐渐向高频方向位移。吸收峰弥散,分布很宽。当I~-的加入量大于1×10~(-2)mol/mol AgBr时,样品的介电吸收峰不再明显向高频方向移动,峰形亦相对比较尖锐。已有证据表明,在掺杂I~-以后,在AgBr微晶的表明层内除生成Ag(Br,I)混晶外,还附生有一薄层β-AgI.分散相颗粒表面层大约20范围内的组成与结构对非均匀电介质中的界面极化效应有重要影响,此外,对界面极化效应应用的可能性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用不同量的I~-(1×10~(-3)-4×10~(-2)mol I~-/mol AgBr)进行表面掺杂的正八面体AgBr乳剂的介电吸收频谱, 并用强X射线光源相应作了多晶X射线物相分析。当I~-的加入量小于1×10~(-2)mol/mol AgBr时, 介电吸收峰随加入I~-量的增加而逐渐向高频方向位移。吸收峰弥散, 分布很宽。当I~-的加入量大于1×10~(-2)mol/mol AgBr时, 样品的介电吸收峰不再明显向高频方向移动, 峰形亦相对比较尖锐。已有证据表明, 在掺杂I~-以后, 在AgBr微晶的表明层内除生成Ag(Br, I)混晶外, 还附生有一薄层β-AgI。分散相颗粒表面层大约2.0 nm范围内的组成与结构对非均匀电介质中的界面极化效应有重要影响, 此外, 对界面极化效应应用的可能性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用氯甲基化的苯乙烯系的树脂和四-(对-氨基苯)卟啉及其Mg2+、Cd2+、Ni2+、Cu2+的络合物,合成了一组高分子的金属卟啉敏化剂。并用9,10-二甲基蒽作为1O2受体,测定了它们光敏化产生1O2的相对能力,分别为1.0、1.56、0.73、0.25、0.21。表明高分子卟啉镁具有较强的敏化能力,是一种良好的敏化剂,其他三种过渡金属元素,特别是具有顺磁性的Ni和Cu,对卟啉光敏化能力起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常规感光测定法、电镜法、介电损耗仪和微波光导仪研究了Pb2+对卤化银乳剂微晶的掺杂效应。结果表明:Pb2+使乳剂的感光度降低,灰雾明显升高,而反差变化不大。由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Pb2+对乳剂微晶大小和形状影响不大,但是离子电导和微波光导数据显示出,Pb2+的掺杂使离子电导率降低0.15个对数单位,电子电导成倍降低。上述结果暗示:Pb2+对照相性能的影响不是由于乳剂微晶大小和形状的变化,可能由以下两个原因引起:(1)Pb2+起了深的电子陷阱作用,使光电子徙动路程缩短,影响潜影的形成效率,(2)Pb2+(或PbBr2)成为复合中心,加速光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催化显影过程。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13种由稀土离子(La3+、Pr3+、Nd3+、Sm3+-Yb3+和Y3+)与马来酸(C4H4O4)和邻菲咯啉(Phen)形成的三元配合物。元素分析和微量水分测定确定其组成为Ln2(C4H2O4)3(Phen)2·4H2O.研究了它们的紫外,红外吸收光谱,探讨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我们曾用自己设计的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La(NO3)3•4H2O-B15C5-CH3CN三元体系在25℃时的溶解度,发现同生成它的母液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固态络合物的组成为La(NO3)3•B15C5•4H2O,在一般条件下的相对稳定形式为La(NO3)3B15C5•2H2O。说明了Cassol和King等人所得无水络合物La(NO3)3•B15C5是由于后处理条件不当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用(NH4)3IrCl6(Ⅲ)和(NH4)IrCl6(Ⅳ)分别对立方体AgBr乳剂颗粒表面和内部进行敏化,用表面显影和内部显影的方法,对铱盐在乳剂颗粒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经铱表敏的AgBr乳剂表面感光度增加,而铱内敏的AgBr乳剂表面感光度降低,内部感光度增加;铱内敏并经灰化的乳剂在曝光后能形成直接正像。这是因为经化学灰化的铱内敏乳剂在曝光后,光生电子被乳剂颗粒内部的铱中心捕获而形成内潜影,光空穴则破坏颗粒表面的灰化中心,使其不能显影。因此,我们认为铱在乳剂颗粒内部起着电子陷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无水乙醇溶剂中合成出硝酸铀酰与缩二脲的固体配合物UO2(BuH2)4(NO3)2,并对其红外光谱、热谱、x-射线粉末衍射及电导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硝酸铕与含氮冠醚(2,2)配合物的分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硝酸铕与含氮冠醚(2,2)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16.2745(81):b=11.5237(25),c=12.5658(60)Å,β=112.180(34)°,Z=4.强度数据由四圆衍射仪收集到独立的可观察反射点数为2892条,采用MoKa辐射。结构参数的修正采用方块矩阵最小二乘法,R=0.042.得出铕离子位于环的平均平面,两个硝酸根分别位于环的两侧。铕的配位数为10。铕离子与四个氧原子和二个氮原子以及二个双齿NO3-键合,构成配合物的阳离子部分,晶体的另一部分为阴离子NO3-。  相似文献   

15.
K2Co[Fe(CN)6〕•H2O和Co3〔Fe(CN)6]2•7H2O的热分解经过脱水、放出(CN)2和HCN或C≡N-键断裂,最终固相产物中有铁钴合金生成。CN-的多重键在加氢时断裂,生成NH3和CH4。以CN-作为加氢反应的探针,考察了C≡N-键在金属双端基间的配位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常规感光测定法、电镜法、介电损耗仪和微波光导仪研究了Fe3+对卤化根乳剂微晶的掺杂效应,结果表明:Fe3+使卤化银乳剂的感光度降低,灰雾降低,而反差变化不大。电镜观察和介电损耗测量表明:Fe3+在物理成熟过程中对乳剂颗粒大小和离子电导率的影响不大,而微波光导数据表明,掺杂对电子电导的影响是明显的。上述结果表明:在AgBr中,Fe3+起了深的电子陷阱作用,使光电子徙动路程缩短,影响潜影的形成效率。  相似文献   

17.
用恒电流充电曲线法研究了CKOH、CAl以及电流密度对铝电极惰化的影响,得到i~τ-1/2之间符合如下的不稳定扩散方程: 曲线由不同斜率的两条直线组成,iL系铝腐蚀产生H2搅拌的影响。同时,还求得了几种KOH溶液中CAlS和DAl的值。 实验结果表明:低电流密度区,惰化过程受Al(OH)4-扩散控制,由过饱和Al(OH)4-溶液中析出成相的Al(OH)3或Al2O3膜,引起电极惰化。高电流密度区,除扩散外,还可能由电化学反应直接形成表面惰化层。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Pt(1,3-DACH)X2](其中1,3-DACH为1,3-环己二胺,X=Cl-、Br-、(1/2)Ox2-、(1/2)mal2-、AC-CL-、(1/2)SO42-、NO3-)等七种二价铂配合物,并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抑制小鼠L-1210白血病及S-180的活性,发现[Pt(1,3-DACH)(AC-Cl)2〕在此系列中抗癌活性最高,并讨论了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二茂铁衍生物——硬脂酸二茂铁酯L-B膜修饰SnO2电极在Fe(CN)63-/4-溶液中的阻抗性能,用单纯形法求出了等效电路中的元件参数值,计算了电极反应速度常数Ks。从分析SnO2电极修饰不同层的硬脂酸二茂铁酯L-B膜的界面阻抗和电极反应的动力学性能,表明与在固相中研究的硬脂酸二茂铁酯L-B膜的阻抗性能明显不同,在Fe(CN)63-/4-溶液中表现了电活性分子修饰电极的界面阻抗行为,进一步证实了修饰在SnO2电极上的硬脂酸二茂铁酯L-B膜在Fe(CN)63-/4-的氧化还原电极反应过程中,起电荷传递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合成出除Pm以外的全部稀土硝酸盐的二甲亚砜晶体,并生长出大尺寸的La和Nd的晶体(分别为60×28×25和80×28×28mm)。从La至Gd的组成为RE(NO3)3·4DMSO,从Tb至Lu(包括Y)的组成为为RE(NO3)3·3DMSO,由于镧系收缩引起的空间位阻,使结合的DMSO的数目从4减为3。测定了一些稀土的光谱和发光性质。比较Nd3+在水溶液中和在DMSO中的吸收光谱,观察到在DMSO中Nd3+的谱带向长波位移,表明了在DMSO中,RE—O键具有一定程度的共价性。当晶体在850℃的空气中进行热分解时,三价稀土的热分解产物的组成为RE202SO4。测定了全部稀土硝酸盐的二甲亚砜晶体的磁化率,它们随原子序的增大呈现具有双峰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