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 《力学与实践》1990,12(2):63-63
<正> 边远地区的非重点院校在环境条件和人员素质方面的劣势是明显的.例如,任务单一而繁重,力学教师被长期束缚于基础课教学,知识老化很快;学生水平相对较低,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来自学生和经济建设的对教师业务方面的压力较小;因经费少造成的信息闭塞、  相似文献   

2.
从虚功原理出发,重点讨论了在求解无约束反对称静不定刚架截面相对位移时,单位载 荷状态的构造方法与原则,可以启发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该部分内容的讲授与练习时,从本质 上理解并灵活运用单位载荷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理论力学教学的当前形势,结合教学体会,分析出影响教学效率的几 大主要因素. 并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互动``教'``学'关系三方面提 出一些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4.
课堂实时反馈系统是通过移动网络将教师电脑终端和学生智能设备有效联通,使授课者实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学生个体与教师间的交互为目的的教学系统。本文借助课堂实时反馈系统,对力学课程课堂教学开展教学实践。教师根据实时反馈的教学数据,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为学生构建互动、合作的课堂环境,赋予学生更完整、深入的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5.
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决定性作用,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这无疑是积极的.但在实践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包办代替太多.此外,在力学等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将过多的精力用在计算及其方法、技巧上.因此不利于补充新的知识,影响学生智力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 《力学与实践》1993,15(5):60-61
<正> 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决定性作用,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这无疑是积极的.但在实践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包办代替太多.此外,在力学等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将过多的精力用在计算及其方法、技巧上.因此不利于补充新的知识,影响学生智力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课堂实时反馈系统是通过移动网络将教师电脑终端和学生智能设备有效联通,使授课者实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学生个体与教师间的交互为目的的教学系统。本文借助课堂实时反馈系统,对力学课程课堂教学开展教学实践。教师根据实时反馈的教学数据,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为学生构建互动、合作的课堂环境,赋予学生更完整、深入的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来国内各高校有关的力学教师为力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试探着开展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工作.这项工作已涉及到大部分的力学课程,各种模式的软件已在教学实践中初步使用.主要用在:教师备课或出题;课堂上的教学演示;部分学生课外复习、课外小组活动或有关的选修课等.实践说明了 CAI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积极性、辅助课堂的教学具有积极作用,颇受学生的欢迎.值得 ...  相似文献   

9.
现有文献中关于杆系变形协调条件的求解相对比较复杂.本文通过对杆系的几何方程采取微分运算,相对简单地得到了平面汇交二力杆系的变形协调条件.本文的工作可供大学生和教师们在材料力学的学习和教学中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成为共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兴趣和方法是这一理念的重要部分。而要实现从传统的被动式的“教师教”到主动式的“学生学”,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挑战。同济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和教师发展中心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以探寻实现“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可行方法。部分学生习惯了“灌输式”教学固然是“学生主动学”难以实施的原因之一,课堂教学没有吸引力也是教师们应该特别注意改进的。设计以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为基准的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积极性、适当引进“同伴教”以取代全面“灌输式”教学、设计更具挑战性的无标准答案问题等都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深化工程力学课程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大部分学生认为工程力学课程抽象和所学知识与实践应用脱节的现象,介绍了 通过转变教师角色,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 合,注重实践教学和改革考核机制等措施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成为共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兴趣和方法是这一理念的重要部分。而要实现从传统的被动式的"教师教"到主动式的"学生学",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挑战。同济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和教师发展中心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以探寻实现"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可行方法。部分学生习惯了"灌输式"教学固然是"学生主动学"难以实施的原因之一,课堂教学没有吸引力也是教师们应该特别注意改进的。设计以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为基准的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积极性、适当引进"同伴教"以取代全面"灌输式"教学、设计更具挑战性的无标准答案问题等都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大多高校的工科专业本科生的基础力学课程由力学系教师承担,后续专业课则由各工科专业学院教师承担。基础力学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繁重,课程学时紧张,基础力学课程不得不采用教师全堂讲述式的大班制,讲授也并不区分学生专业。基础力学教学任务繁重、基础力学和专业课程教师分属不同学院、力学教师本身对工程专业不见得了解深入等客观因素都制约着基础力学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学生对力学概念理解不够准确、记忆不够深是基础力学学习较为普遍的问题。作者基于近十年的为工程力学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授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的教学实践,结合在担任学校教学督导四年的时间里在听土木、机械等工科专业的各门专业课时与学生和教师交流得到的教学一线信息,对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如何服务好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了思考,并对以学生专业为导向的基础力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实践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大多高校的工科专业本科生的基础力学课程由力学系教师承担,后续专业课则由各工科专业学院教师承担。基础力学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繁重,课程学时紧张,基础力学课程不得不采用教师全堂讲述式的大班制,讲授也并不区分学生专业。基础力学教学任务繁重、基础力学和专业课程教师分属不同学院、力学教师本身对工程专业不见得了解深入等客观因素都制约着基础力学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学生对力学概念理解不够准确、记忆不够深是基础力学学习较为普遍的问题。作者基于近十年的为工程力学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授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的教学实践,结合在担任学校教学督导四年的时间里在听土木、机械等工科专业的各门专业课时与学生和教师交流得到的教学一线信息,对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如何服务好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了思考,并对以学生专业为导向的基础力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实践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卞煜  杨昌棋  唐亮 《力学与实践》2010,32(2):137-138
提出建设以机器编号为标识,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为支撑的柔性力学实验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而教师在后台监控学生实验,既提高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使实验设备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参赛各学校情况以及各校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课时等方面数据进行相关性数据分析,初步揭示了教师、学生与其教学情况之间的关联度等问题.希望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对基础力学教学的未来、教学质量的监控及其改革等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叶志明  黄兴 《力学与实践》2018,40(2):202-206
通过对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参赛各学校情况以及各校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课时等方面数据进行相关性数据分析,初步揭示了教师、学生与其教学情况之间的关联度等问题. 希望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对基础力学教学的未来、教学质量的监控及其改革等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流体力学实验助手'课件为例,介绍了数据输入与处理课件在流体 力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该课件作为流体力学实验课程的辅助教学工具,用于学生在实验结 束后当场输入和保存实验数据,教师对学生实验报告的批阅和讲评,以及学生对发回实验报告 的检查和核对. 该课件的使用,节省了教师批阅和讲评学生实验报告所费时间和精力,并为 学生核查实验报告计算或作图是否正确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9.
本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了基于INTERNET技术的,以大型数据库为基础的基础力学无纸考试系统,该系统融试题库管理,教师组卷,学生考试,自动改卷,成绩查询和统计分析,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于一体,进行客观考试,大大提高了考试的可信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20.
材料力学的传统课堂教学着力于公式的理论推导,内容相对枯燥;而实验课难以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且无法直观给出除变形以外的其他信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ANSYS引入材料力学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动画和云图的方式生动形象地给出材料力学各类变形问题中变形和应力情况,结合理论公式同步讲解,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类力学概念、知识点以及公式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性思维,有助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