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了簇合物[Ag(MBI)]6(MBI为2-巯基苯并咪唑),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簇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9.2865(8),b=18.1398(5),c=24.8614(10),β=108.698(4)°,V=8238.8(5)3,Dc=1.243g/cm3,Z=4,F(000)=2976.0,μ=1.577mm-1,S=1.010,(Δ/σ)max=0.003,R1=0.0524,wR2=0.1612[I>2σ(I)]。[Ag(MBI)]6的核心配位结构含有6个Ag(I)原子、6个S原子和6个N原子,每个Ag(I)通过2个S原子和1个N原子分别与3个MBI配位,其中Ag(I)原子和S原子皆形成桥键。簇合物核由Ag—S—Ag和S—Ag—S桥键形成2个椅式构型的六元环结构,然后通过Ag…Ag次级作用构成罕见的双层六幅轮毂结构。  相似文献   

2.
用二氰化银盐(Ag(CN)2-)和氮氧自由基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一维配合物[Ag(im2-py)(CN)]n(im2-py=2-(2′-pyridy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212121,晶胞参数:a=9.6074(6),b=9.8668(8),c=14.8589(14),V=1408.5(2)3,Z=4,R1=0.0594,wR2=0.121。配合物晶体结构中,每个Ag(Ⅰ)采用四配位的变形四面体构型,每个氰根阴离子通过单齿配位模式连接两个Ag(Ⅰ)离子形成一维链状结构,一维链状结构通过分子间的C-H…O和C-H…N氢键作用扩展为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1,4-丁二胺和乙酰丙酮进行缩合反应得到N,N'-双(乙酰丙酮)-1,4-丁二胺的Schiff碱配体L,然后将配体L与Ag NO_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_2(L)(NO_3)_2]n,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晶体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体参数:a=0.73776(3)nm,b=1.52774(7)nm,c=0.96552(3)nm,β=106.6370(10),V=1.04269(7)nm~3,Z=2,D_c=1.886 g·cm-3,R_1=0.0443,wR_2=0.1305.在配合物中,每个Ag(Ⅰ)离子的配位模式均为扭曲四面体,分别与相邻配体的烯醇式氧原子,γ-C原子,两个硝酸根的氧原子配位,配体均表现为四齿配体,分别用两端β-酮亚胺单元的烯醇式氧原子,γ-C原子和四个Ag(Ⅰ)离子配位形成一维链,一维链通过硝酸根和Ag(Ⅰ)离子配位扩展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乙酰丙酮与1,2-二(邻氨基苯氧基)乙烷缩合制得Schiff碱配体L;L与CoCl2.6H2O反应合成了席夫碱钴(Ⅱ)配位聚合物[CoLCl2]n(1),其结构经IR,XRD和元素分析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n,晶胞参数a=9.923(8),b=12.362(9),c=11.736(8),β=94.583(12)°,V=1 434.9(17)3,Z=2,Dc=1.246g.cm-3,R1=0.049 5,wR2=0.152 3。1中每个Co(Ⅱ)的配位环境均为扭曲四面体,每个配体L通过其两臂乙酰丙酮亚胺单元的端基氧原子同两个金属离子配位桥联形成一维链结构。  相似文献   

5.
康新平  安哲 《合成化学》2013,(4):465-468
以沙拉沙星为主要配体,对苯二甲酸为桥联配体,镉(Cd)为配位反应中心,利用水热法合成了新型配合物[Cd2(C20H17N3O3F2)2(C8H4O4)2].H2O(1),其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和元素分析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9.994 1(8),b=11.166 6(3),c=22.561 4(8),β=95.826(3)°,V=5 011.2(3)3,Z=4,Dc=1.781 g.cm-3,R1=0.054 6,ωR2=0.099 5。1中每个Cd原子与一个沙拉沙星配体、三个对苯二甲酸以及一个游离的水分子配位,形成了具有无限伸展孔道结构的二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6.
室温下,通过还原反应合成了双核铜(I)配合物[Cu(dppm)(ttfac)]2·(C4H8O)2(1),dppm=双二苯基膦甲烷,ttfac=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研究了配合物的物理化学和光谱性质,并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1)的分子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n,a=1.3000(3),b=1.3730(4),c=2.0372(9)nm,β=94.46(3)°,Dc=1.224gcm3,Z=2,V=3.625nm3,R=0.04493,中心铜离子分别由来自两个不同dppm的P原子和ttfac的两个氧原子形成四面体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7.
由乙酰丙酮和1R,2R-环己二胺缩合得到N,N’-双(乙酰丙酮)-1R,2R-环己二胺的席夫碱配体L,然后与MnCl2.4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配合物[Mn(L)Cl2]n.nH2O,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体学参数:a=9.2719(14),b=18.871(3),c=24.767(4),β=98.346(4),Z=2,Dc=0.854g.cm-3,F(000)=1164,R1=0.1201,wR2=0.2968[Ⅰ>2σ(Ⅰ)]。在配合物中,每个Mn(Ⅱ)的配位环境都是三角双锥,每个Mn(Ⅱ)离子同时与3个配体配位,每个配体L通过其两臂乙酰丙酮亚胺单元的端基氧原子同2个金属离子配位桥连形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牛磺酸和邻香草醛在甲醇中于0℃反应4 h制得牛磺酸缩邻香草醛席夫碱(TMSSB);以TMSSB和邻啡罗啉(phen)为混合配体经水溶液法合成了一个新型配合物{[Co(TMSSB)(phen)2]·5H2O(1)},其结构经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6.478(5),b=20.600(7),c=22.327(7),β=95.775(5)°,V=7538(4)3,Z=8,R1=0.092 9,wR2=0.163 1。1的中心Co(Ⅱ)与两个phen分子的4个氮原子,TMSSB上一个亚氨基氮原子及一个脱质子羟基氧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构型;1分子间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9.
设计合成了一个铜(I)的配合物[Cu(Triphos)(PPh3)](BF4)(1),通过红外、核磁氢谱和磷谱、紫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其进行结构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8072(4),b=14.3693(4),c=25.8438(8),V=4756.0(2)3,Z=4。配合物1中的铜(I)原子同时与单齿配体PPh3和三齿配体Triphos的P原子配位,形成一个扭曲的四面体构型。配合物通过C-H…π、π…π堆积作用力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在室温下,配合物1的乙腈溶液在265 nm有紫外吸收峰,在399 nm有荧光发射峰。CCDC:1017906。  相似文献   

10.
张桂玲  曾加  罗绪强 《合成化学》2012,20(4):490-493,514
设计并合成了一个新型的葫六环联脲(Q6)桥联的双核钆新型配合物———{[Gd(H2O)6]2[Q6(H2O)]}Cl6.4H2O(1),其结构经单晶X-射线衍射,IR和元素分析表征。1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2.179(2),b=19.704(4),c=14.579(3),β=112.79(3)°,V=3 225.5(11)3,Z=2,Mr=1 830.36,Dc=1.885 Mg.m-3,F(000)=1 832,μ=2.39 mm-1,GOF=1.079,R1=0.036,wR2=0.098。在1的分子结构中,Q6起着一个双-双齿配体的作用,每个Gd(Ⅲ)和Q6的两个相邻的羰基氧原子及来自六个水分子的六个氧原子配位,Q6的空腔内有一个无序的客体水分子,氢键使1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热分析研究表明,1的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