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通过坩埚下降法生长出不同物质的量分数Eu2+掺杂的KCa1-xEuxCl3(x=0.005、0.01、0.02、0.03、0.05)单晶,并对晶体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透过率、光致发光光谱、衰减时间、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等测定。通过相图及结构分析,判断出该晶体为一致熔融化合物,并得出其为正交结构,晶胞参数为a=0.75604 nm,b=1.04823 nm,c=0.72657 nm,空间群为Pnma(62)。在紫外光的激发下,晶体在434 nm左右有一个宽的发射峰,对应于Eu2+的4f65d1→4f7跃迁;光致衰减时间1.473μs,晶体在X射线激发下的发光强度随Eu2+离子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Dy3+, Eu3+共掺杂Gd2ZnTiO6白光荧光粉. 通过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光致发光(PL)光谱对荧光粉的物相、 形貌及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双钙钛矿结构, 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 P21/n), 形貌为2~5 μm无规则形状的颗粒. 在392 nm近紫外光的激发下, Gd2ZnTiO6∶Dy3+,Eu3+荧光粉展现出Dy3+的蓝光、 黄光发射以及Eu3+的特征红光发射. 此外, 通过调节Dy3+和Eu3+的掺杂浓度, 可实现低色温的暖白光发射. 基于样品优异的荧光性能, 该荧光粉在近紫外激发白光LED中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以NH3·H2O-NH4HCO3混合溶液为复合沉淀剂,制备了LaAlO3:Eu3+纳米晶体.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度计测试了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前驱沉淀物经800℃焙烧处理2h,制备出球型形貌,颗粒分散性好、尺寸约为40nm的立方相LaAlO3纳米晶.由三维荧光光谱确定了LaAlO3:Eu3+的最佳监测波长和激发波长,在395nm波长光的激发下观察到纳米LaAlO3中Eu3+的591nm(5D0-7F1)和613nm(5D0-7F2)特征发射谱,磁偶极跃迁5D0-7F1的发射峰强度要比电偶极跃迁5D0-7F2更强,而且这种趋势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强,说明由该法制备的纳米LaAlO3中Eu3+离子占据的位置具有高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Pechini法合成了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La1.9-xMoO6:0.10Eu3+,xLi+(x=0,0.10,0.20,0.25),并对样品分别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能谱(EDX)以及荧光光谱(PL)等技术手段分析。 PL光谱显示该荧光粉可被近紫外光(395 nm)和蓝光(466 nm)有效激发,产生616和623 nm强的红光发射,归属于Eu3+5D07F2电偶极跃迁。该荧光粉与近紫外LED芯片(370~410 nm)和蓝光LED芯片(450~470 nm)均匹配良好,具有潜在的商业应用价值。 共掺Li+离子作为敏化剂能显著提高荧光粉的发光强度,且最优掺杂量为x=0.20。  相似文献   

5.
我们合成了六种Eu2+激活的碱土金属氟卤化物MFX:Eu2+(M=Ca、Sr或Ba;X=Cl、Br或I)。研究了它们的荧光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讨论了Eu2+离子的跃迁发射随基质晶体组成和结构变化的规律。根据晶体场理论,按照C4v点对称性,计算得到在MFCl:Eu2+(M=Ca、Sr或Ba)晶体中Eu2+离子的4?65d1激发态能级分裂的数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简单的熔盐法合成了KMnF3单相样品及稀土离子铕掺杂的KMnF3(KMnF3:Eu)荧光样品. 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征结果显示,KMnF3属立方晶系,为AMF3型钙钛矿结构氟化物. 对样品KMnF3:Eu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Mn2+,Eu2+与Eu3+这3个发光中心共存于KMnF3:Eu体系中. 讨论了改变掺入Eu离子的摩尔分数对Mn2+,Eu2+以及Eu3+发光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固相烧结法成功制备了Ba5-3x/2B4O11xEu3+(x=0.02~0.22)荧光粉,利用XRD和SEM等对荧光粉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 在激发波长为393 nm的条件下,发射峰(596、621、657和706 nm)与Eu3+5D0-7FJ(J=1,2,3,4)电子跃迁相对应,其中621 nm最强发射峰由Eu3+离子5D07F2电偶极跃迁造成。 文章还研究了Eu3+掺杂浓度对Ba5-3x/2B4O11xEu3+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荧光粉的发光强度随着Eu3+掺杂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Eu3+最佳掺杂量为0.16。  相似文献   

8.
通过高通量实验方法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Ce3+离子掺杂亚磷酸锰(NH4)4[Mn4-xCex(HPO3)6](简称JIS-10∶xCe3+) 无机开放骨架材料. 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PXRD)谱图、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微量元素能谱(EDS)、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光致发光(PL)光谱等手段对该材料进行了表征, 并研究了Ce3+离子掺杂浓度、 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晶体相变和发光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波长260 nm的光激发下, Ce3+离子在500 nm处有1个绿光发射带而Mn2+离子在590 nm处有1个黄光发射带. 调变JIS-10∶xCe3+材料中Ce3+离子的掺杂浓度发现, 当x=0.06时, 即Ce3+离子的掺杂浓度较低时, 样品的发射颜色为黄绿色, 其CIE坐标为(0.38, 0.48); 当Ce3+离子的掺杂浓度增加时, 绿色发光带的增长快于黄色发光带的增长, 从而调整发射颜色; 在x=1.33时观察到最强的发射, 浓度过高发生浓度猝灭.  相似文献   

9.
铕(Ⅲ)和二苯甲酰甲烷(HDBM)形成的有机配合物与聚丙烯酸(PAA)(Mn=5000)、聚(苯乙烯-丙烯酸)(PSAA)(Mn=3000)发生配位反应,分别得到配位聚合物Eu(Ⅲ)-DBM-PAA和NaEu(Ⅲ)-DBM-PSAA,产率分别为89.7%和87.3%.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测试表明,Eu3+分别与PAA,PSAA和DBM-发生配位,元素分析和电导率测定结果证明,1个Eu3+分别与PAA中2个链节或PSAA中3个链节的羧基和1个DBM-发生配位.Eu3+离子在配位聚合物Eu(Ⅲ)-DBM-PAA和Eu(Ⅲ)-DBM-PSAA中的含量分别为28.46%和12.23%.荧光光谱表明,常温下配位聚合物在紫外光下发出强的红光,主要是Eu3+离子的5D0→7F2的能级跃迁.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Eu2+掺杂的Mg Y2Al3Si2O11N(MYASON)青光荧光粉。详细探讨了不同制备方法对荧光粉的物相结构和发光强度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精修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实验证明Si4+-N3-离子对成功掺入石榴石晶格中。通过荧光光谱、寿命衰减曲线和变温光谱研究了发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用365 nm紫外光激发MYASON∶Eu2+荧光粉时,在青光区域呈现不对称宽带发射,峰值为490 nm,可以为紫外芯片激发的白光发光二极管有效提供青光成分。  相似文献   

11.
用交流极谱法比较了Eu+3离子在NH4SCN、EDTA-NaCl、DTPA-NaCl三种底液中的极谱行为,其中以在DTPA-NaCl底液中的极谱可逆性为最好。使用DTPA-NaCl底液测定Eu+3的最宜条件为:pH>6.5,NaCl浓度>0.3M,DTPA浓度略大于溶液中全部可与DTPA络合的金属离子的总浓度。在此条件下,用交流极谱或单扫示波极谱法测定Eu+3的下限为2×10-6M,用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为2×10-7M。其他稀土离子不干扰。还测定了某些稀土氧化物样品中少量的Eu,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Al3+掺杂的YVO4:Eu3+荧光粉。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环境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FL)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了Al3+掺杂对YVO4:Eu样品晶体结构、晶胞参数和荧光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烧结温度对光谱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Eu3+的浓度x(摩尔百分比)为4%,Al3+的浓度为1.5%时,在1100℃下烧结的样品其荧光性能最好,5D0→7F2处的发光强度约为未掺Al3+的2.5倍。由于Eu3+的7F2→5L6跃迁吸收,YVO4:Eu3+,Al3+荧光粉可在395 nm被有效激发。因此,YVO4:Eu3+,Al3+可以作为近紫外激发的白光LED红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13.
以硼酸和碳酸盐为原料,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可被(近)紫外光(369、254 nm)有效激发的Tb3+单掺杂Li Ba1-xBO3∶xTb3+(物质的量分数x=0.02、0.03、0.04、0.05、0.06、0.07)及Bi3+和Tb3+共掺杂LiBa0.95-yBO3∶0.05Tb3+,y Bi3+(物质的量分数y=0.02、0.03、0.04、0.05、0.06、0.07)的2个系列荧光粉,产物的结构和形貌分别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表征。PXRD测定结果表明2个系列的产物均为纯相LiBaBO3。通过对第一系列产物荧光光谱的测定,筛选出发光强度最好的产物,据此确定铽离子的最佳掺杂量;在此基础上制备出铋离子掺杂量不同的第二系列荧光粉。荧光光谱测定的实验结果表明,Tb3+/Bi3+共掺杂的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好于Tb3+单掺杂的荧光粉,这说明Bi3+对Tb3+有敏化作用;而且随着Bi3+掺杂量的增加,产物的荧光强度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Bi3+的掺杂量y=0.03时,产物的荧光强度达到最大。Bi3+和Tb3+之间存在偶极-四极相互作用而进行能量传递。系列荧光粉的CIE坐标显示其发光颜色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由绿色光到白光的渐变趋势。  相似文献   

14.
铕(Ⅲ)激活的磷酸镧发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aPO4:Eu3+的发射光谱包含较强的Eu3+5Do7F1跃迁发射和较弱的6D17F1跃迁发射。主发射峰583nm,对应于Eu3+5Do7F1跃迁.通过对Eu3+的两种跃迁发射强度及荧光寿命和Eu3+浓度关系的测定和理论分析,探讨了发光中心Eu3+离子同的交叉弛豫和能量迁移机理。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1,3,5-苯三甲酸(H3BTC)、苯六甲酸(H6MTA)和1,2,3,4,5,6-环己六甲酸(H6CCA)为配体合成了Eu(III)的二元发光配合物Eu(BTC)·2H2O, Eu2(MTA)·4H2O 和Eu2(CCA)·4H2O.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对其化学组成进行了结构表征, 表征结果与理论吻合良好. 利用荧光分度计, 研究了所制备配合物室温条件下的荧光性能(荧光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寿命和量子效率), 结果表明: 该三种配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 均发射Eu(III)离子的特征红光, 其中Eu2(MTA)·4H2O(量子效率=10.25%, 荧光寿命=0.36 ms)的荧光性能最好, 这说明配体H6MTA 的能级与Eu3+离子能级匹配程度很好. 另外, 通过热分析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该三种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主要分解温度远高于其他β-二酮配合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邻菲啉中性配体上引入萘酰亚胺发色团,合成了新型含有萘酰亚胺单元的铕配合物Eu(DBM)3(PNI-phen).通过控制激发,可以得到具有萘酰亚胺和Eu3+特征发射的荧光光谱.通过荧光光谱和激发光谱研究了铕配合物的能量传递及发光机制.  相似文献   

17.
采用尿素沉淀法制备一系列Bi3+/La3+共掺Lu2O3和Bi3+/Lu3+共掺La2O3微米晶。在掺杂Bi3+离子的Lu2O3微米晶中,C2位点的Bi3+离子可以将吸收的能量转移给S6位点的Bi3+离子。同时,在Lu2O3:1%Bi3+,0~5%(摩尔分数,下同)La3+微米晶中,372和337 nm(C2和S6位点的Bi3+离子)紫外光的激发下,Bi3+离子的发射峰强度随着La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掺杂5%La3+时与不掺杂La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氮化镓的白光发光二极管(LED)是目前一项崭新的背光源技术,广泛应用于宽色域、高光效的液晶显示屏。 在此项技术中,作为关键材料的荧光粉决定着背光单元的色域范围、发光效率和可靠性,因而要求它应具合适的发射波长和窄带发射。 β-sialon:Eu2+(sialon:silicon aluminum oxynitride(赛龙))就是一款非常适合背光应用的绿色荧光粉,这得益于其位于525~545 nm发射峰和只有55 nm狭窄的峰宽。 此文回顾和综述了β-sialon:Eu2+的合成方法、光谱特性、电子结构、晶体结构、可靠性和它的具体应用。 计算模拟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Eu2+位于沿c轴方向的大孔道之中,并与6个最紧邻的(O,N)原子等距离配位。 因而,Eu2+的狭窄发射峰源自于Eu2+局域结构的高度对称性。 β-sialon:Eu2+的发射波长和带宽都能通过组成裁剪,即z值,进行调控;低z值组成能够实现更短波长发射和更窄带宽。 与传统的基于钇铝石榴石(YAG)荧光粉的背光源相比,β-sialon:Eu2+再搭配红色荧光粉制备的背光源具有更宽的色域,色域范围可提高15%以上。 其优异的发光性能和高可靠性使得β-sialon:Eu2+成为应用于先进显示屏的极其重要的绿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9.
掺铥硫氧化钇的特殊余辉性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迄今为止,稀土长余辉磷光体已见文献或专利公开报道的激活离子主要有适于紫外光激发的三价铈离子(Ce3+)和三价镨离子(Pr3+)、适于可见光激发的铕离子(Eu3+和Eu2+)及钐离子(Sm3+,Sm2+),尚未涉及到铥离子Tm3+或Tm2+.我们在Tm3+离子激活的硫氧化钇体系Y2O2S:Tm3+中发现了长余辉荧光特性.特别是在该磷光体中还发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余辉现象.  相似文献   

20.
KSrBP2O8:RE(RE=Eu2+,Tb3+,Eu3+)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KSrBP2O8:RE(RE=Eu2+,Tb3+,Eu3+)系列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的物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稀土离子的掺入没有改变荧光粉的主晶相。利用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发光性能进行了测试,发现在近紫外光激发下掺杂Eu2+离子的样品具有宽带发射峰,最强发射位于450 nm左右,对应于Eu2+离子的4f65d1→4f7辐射跃迁。随着Eu2+掺杂量的增加,发射光从蓝光逐渐转变到蓝白光。另外,KSrBP2O8:Tb3+和KSrBP2O8:Eu3+能够在近紫外光激发下分别发射出绿光和红光,其最佳掺杂浓度分别为0.04%和0.08%(摩尔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