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温胁迫下不同龙须菜品系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龙须菜耐高温新材料07-2、龙须菜良种981及野生型龙须菜3个品系为材料,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24、28、32℃)其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及抗坏血酸(维生素C)、维生素E、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条件下,981和07-2的总抗氧化能力均高于野生型,28℃时981上升幅度比野生型高102.35%,07-2比野生型高18.86%;32℃时981比野生型上升幅度高17.87%,07-2则比野生型高73.52%.高温胁迫条件下,无论是酶促抗氧化系统还是非酶促抗氧化系统981和07-2都不同程度地优于野生型.可见,高温胁迫条件下981和07-2与野生型相比具有更强的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表明抗氧化活性指标与龙须菜耐热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铵态氮胁迫下金鱼藻的过氧化损伤和抗氧化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通过控制pH值(7和9)以区分分子态氨(NH3)和离子态氨(NH4+),研究了不同浓度铵态氮(NH4+-N)对金鱼藻过氧化损伤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水体铵态氮浓度的增加,金鱼藻组织内叶绿素含量下降.在中性pH铵态氮胁迫下,金鱼藻组织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升高,但是在高pH铵态氮胁迫下,金鱼藻组织内SOD活性、POD活性、GSH含量下降.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ASA)和丙二醛(MDA)含量在两个pH环境中随铵态氮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升高.在pH9的条件下,高浓度铵态氮对金鱼藻的生长胁迫尤其明显.结果说明水体铵态氮浓度的升高对金鱼藻具有毒害作用,而且随水体pH升高,植物生理响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藻类高温胁迫分子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抗氧化系统、信号传导系统、热激蛋白及其他功能因子在藻类应对高温胁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①高温胁迫会引起藻体产生活性氧(ROS),产生热激信号,抗氧化系统做出响应,消除ROS的生成、或缓解活性氧引起的损伤等途径来缓解生物体内的氧化胁迫;②藻类依靠信号系统,包括:Ca2+、钙调素(CaM)、热激转录因子(HSF)、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感受并传导热激信号、激活热激基因的表达和诱导耐热性;③经热激信号的传导调控,藻类会新合成或增强合成一组蛋白质--热激蛋白(HSPs),参与生物体内新生肽的运输、折叠、组装、定位以及变性蛋白的复性和降解,缓解高温胁迫造成的伤害,产生抗热性;④其他功能因子,如:泛素、甘氨酸甜菜碱、热激油脂、海藻糖等也对高温胁迫做出应答.  相似文献   

4.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饥饿胁迫对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鳃、肝胰腺、心脏和肌肉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 抗氧化酶研究结果表明: 日本蟳体内SOD和CAT的活性显示出高度的组织特异性, SOD活性在组织间分布大小顺序为心脏>鳃>肌肉>肝胰腺, CAT大小顺序为肝胰腺>心脏>鳃>肌肉. 两种酶在饥饿胁迫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16d内SOD整体表现出刺激作用, 鳃中CAT呈现明显的抑制作用, 肝胰腺中CAT活性先降后增. 细胞超微结构观察显示: 饥饿胁迫下日本蟳4种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鳃细胞的损害表现为鳃丝水肿、角质层变薄、线粒体部分溶解; 肝胰脏细胞的主要损害特征为肝管微绒毛减少、部分线粒体解体、内质网扩张以及少量细胞核不规则; 心脏细胞中部分线粒体溶解、肌原纤维肿胀; 肌肉细胞部分细胞核染色质固缩. 由此可见, 日本蟳机体本身对饥饿胁迫具有有限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低氧环境下真鲷(P.major♀)×黑鲷(S.macrocephalus♂)杂交子一代体内酶活性的变化评价其耐低氧能力.将杂交子一代置于溶氧量为(1.83±0.27)mg.L-1的水体中,胁迫0、6、12和24h后,取其肝脏、鳃和肌肉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显示:低氧胁迫后LDH活性在肌肉和肝脏中分别升高25.7%和17.6%;脏中SOD活性升高20.2%,随胁迫时间延长活性下降至初始水平;CAT活性下降44.3%~62.4%;T-AOC活力也呈先升后降趋势.说明杂交子一代具有一定的低氧耐受能力,但长时间低氧胁迫会对其造成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说明模拟自然界温度渐降低温胁迫的冷害作用的机理,以黄瓜品种“津优1号”为试材,以直降低温胁迫(昼温/夜温=(10±0.5)℃/(5±0.5)℃)为对照CK,常温(昼温/夜温=(25±0.5)℃/(18±0.5)℃)为对照CK1,研究渐降低温胁迫(即以1 ℃·h-1的平均降温速度进行降温处理)对黄瓜幼苗叶绿体膜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Ca2+ATPase和Mg2+ ATPase活性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低温胁迫的进程,渐降低温胁迫下2种酶活性下降的幅度明显低于直降低温胁迫.(2)经过低温胁迫,冷害指数、叶绿体膜蛋白质量浓度和叶绿素质量浓度显著下降.(3)处理T的冷害指数、膜蛋白和叶绿素质量浓度、Ca2+ ATPase和Mg2+ 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CK.总之,渐降低温胁迫可以减少叶绿体膜的损伤,增强抵御低温逆境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草酸预处理对辣椒叶片抗热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 40℃热胁迫下辣椒叶片中膜透性、膜脂过氧化、抗坏血酸 (ascorbate,As A)和还原态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草酸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在热胁迫处理前 3d用草酸溶液 (p H6 .5 )喷洒叶片 .结果表明 :草酸预处理能减轻热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 (以电解质渗漏表示 ) ,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 H2 O2 的产生 ;草酸预处理能使辣椒叶片在 40℃热处理下保持较高水平的 As A、GSH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 (peroxidase,POD) ;在常温下 ,草酸预处理能诱导 POD活性 ,但是对草酸氧化酶活性没有影响 .这些结果提示 ,草酸预处理能增强辣椒叶片的内在抗热性 ,但与草酸氧化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8.
乌药提取物的抗肿瘤及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分离得到了5种(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水)乌药提取物,并采用多种实验方法研究了其抗肿瘤及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乌药石油醚萃取物对供试4种人癌细胞的细胞毒性最强;而HepG2细胞对乌药石油醚部位的细胞毒性最为敏感,半数抑制率(IC50)为(71.9±1.1)mg·L-1;乌药石油醚萃取物是通过诱发细胞凋亡来达到其体外抗HepG2作用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乌药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最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大黄鱼进行模拟台风所致水体动荡胁迫,检测胁迫前(0 h)及胁迫后0.5、1、2、4、8、24 h时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黄鱼血清总蛋白(TP)和总胆固醇(CHOL)在胁迫后0.5~24 h期间浓度均持续降低;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在胁迫后0.5~1 h期间显著升高,之后显著降低,浓度仅为胁迫前的一半,并在2~24 h期间始终处于这一低水平;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在胁迫后持续显著升高,胁迫后24 h时的活性为胁迫前的6.5倍;肌酐(CREA)在胁迫后0.5 h时即显著升高并达到最大值,1~8 h期间基本降至正常水平,但在24 h时显著降低,仅为胁迫前的1/4;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在胁迫后2~24 h期间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在胁迫后2 h时显著升高,并在2~24 h期间都处于较高水平;血清Na~+、C1~-、K~+和Ca~(2+)浓度在胁迫后均出现了显著性升高.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提示水体动荡胁迫引起的应激反应可能导致大黄鱼肝脏、心脏受损以及免疫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瑞士乳杆菌NCUF 210.1为实验对象,对其高温胁迫下生长曲线、细胞膜通透性和流动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海藻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多个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对高温胁迫下瑞士乳杆菌的补偿效应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相比最适生长温度(42℃),瑞士乳杆菌在高温胁迫(47℃)下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细胞膜流动性降低;膜通透性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140.13%(10 h);海藻糖含量提高了17.23%(10 h);SOD活性提高了159.28%(10 h)。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与42℃相比,高温胁迫(47℃)的瑞士乳杆菌可通过促进氨基酸代谢、糖代谢、核苷酸代谢、膜运输和信号传导途径等相关代谢水平,抵抗高温造成的细胞损伤。本研究通过对瑞士乳杆菌进行转录组分析,为研究其在高温胁迫下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除草剂苯噻草胺污染对大肠杆菌抗氧化酶和ATP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暴露于苯噻草胺的大肠杆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ATP酶活性在短期内的变化.结果表明,苯噻草胺对细菌的SOD活性诱导作用明显,尤其对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所产生的影响大于稳定生长期的细菌;苯噻草胺对CAT也有强烈的诱导作用,对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细菌的影响类似于对SOD的影响结果;苯噻草胺能激活ATP酶,但与细菌生长阶段的关系较小.本研究结果表明,抗氧化酶和ATP酶相结合作为该类化合物对土壤污染胁迫的敏感生物指示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以坛紫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强度酸雨(pH值分别为5.6、4.5、4.0、3.5)对坛紫菜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中测定了坛紫菜细胞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以比较适当干出和完全浸泡、黑暗和光照条件下酸雨胁迫对坛紫菜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过不同方式处理的模拟酸雨处理后,适当干出处理的坛紫菜...  相似文献   

13.
舟山群岛药用海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舟山群岛海藻的调查和分析,对72种藻类进行了药用研究,并对其中有代表性的17种海藻作详细的药用描述.  相似文献   

14.
采用鉴定培养基初步筛选产淀粉酶的菌株,利用YOO改良法测定其酶活力,复筛产酶能力强的菌株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热、超声波及紫外线等多种物理诱变选育高产淀粉酶菌株;采用单因子及正交试验优化菌株产酶培养条件.通过形态鉴定、生理生化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16S rDNA进行测序,建立系统发育树,进行系统学分析.结果从浙江舟山沿海海泥、海藻中分离到产淀粉酶的放线菌菌株43株,其中产淀粉酶能力较高的3株.放线菌A24产淀粉酶能力经选育后有较大提高:从初始酶活力111.5 U.mL-1经紫外诱变增至282.7 U.mL-1,再经培养优化后提高到353.67 U.mL-1.经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A24菌株为Streptomycessp.A24,GenBank登录号GU184337.  相似文献   

15.
微藻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是确定微藻遗传转化体系中筛选标记的基础. 监测不同琼脂浓度下雨生红球藻的生长状况, 确定该藻藻落生长的最优琼脂浓度; 依据不同质量浓度庆大霉素、博莱霉素、氯霉素和壮观霉素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的影响, 确定该藻对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每种抗生素均设置固体和液体培养实验. 研究结果表明: (1)固体平板培养基上雨生红球藻生长的最佳琼脂浓度为0.8%. (2)实验浓度下, 雨生红球藻对庆大霉素、博莱霉素敏感性高, 可作为雨生红球藻遗传转化的选择抗生素, 其对应的抗性基因可作为选择标记基因, 所需质量浓度分别为5?g?mL-1和0.5 ?g?mL-1. 雨生红球藻对氯霉素不敏感, 可用于藻种无菌化处理. (3)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 雨生红球藻对同一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稍有不同, 研究及应用需根据培养方式选择适宜的抗生素浓度.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剧毒卡罗藻GM5株中标志性毒素4,5-dihydro-KmTx2的分离纯化体系,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对其纯化效果进行评价. 过滤后的培养液经大型固相萃取柱(YMC-GEL ODS-A-HG, 80 cm×10 cm, 12 nm, S-50 μm)进行富集, 依次用体积分数为10%、40%和60%的甲醇溶液进行淋洗, 体积分数为80%的甲醇溶液进行洗脱, 得到目标化合物粗提液(纯度为51.3%). 采用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一步分离纯化, 使得目标化合物纯度高达93.2%. 该方法提取及纯化效率高, 可操作性强, 可以为4,5-dihydro- KmTx2的规模化生产及功能活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因海水养殖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得到人们的重视,联合养殖系统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养殖方法,成为目前海水养殖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联合养殖系统中"藻塘"和"食藻动物塘"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陆生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和绿萝(Scindapsus aureum)在修复富营养化水体过程中对不同质量浓度Cr(Ⅵ)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Cr(Ⅵ)胁迫影响植物生长,Cr(Ⅵ)质量浓度为10 mg·L-1时两种植物生长明显受到抑制.Cr(Ⅵ)质量浓度为2 mg·L-1时促进美人蕉及绿萝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提高了美人蕉及绿萝SOD、CAT、POD活性,对两种植物MDA积累无明显影响;当Cr(Ⅵ)质量浓度5 mg·L-1时抑制美人蕉和绿萝可溶性蛋白质合成及绿萝CAT活性,提高美人蕉SOD、CAT、POD及绿萝SOD、POD活性,对美人蕉MDA积累影响不大,增加绿萝MDA积累;当Cr(Ⅵ)质量浓度达到10 mg·L-1时,明显抑制两种植物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且抑制美人蕉CAT、POD活性和绿萝CAT活性,提高美人蕉和绿萝SOD活性及绿萝POD活性,显著增加两种植物MDA积累.本试验条件下,美人蕉生长速度大于绿萝,对铬胁迫的耐受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9.
藻类中EPA、DHA的含量及其在水产养殖等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藻类中EPA、DHA的研究现状。藻类中廿碳五烯酸(EPA)和廿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在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不同品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培养液的配方、温度、光照强度、盐度、通气及培养时间等许多因子都能不同程度地影响藻类中EPA和DHA的合成和积累,但不同种类的影响效果不尽一致。富含EPA和DHA的藻类在水产养殖、人体保健和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