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研究了Nd(ClO4)3.nH2O-bphsm[双(苯基亚砜)甲烷]体系和Er(ClO4)3.nH2O-bphsm体系的电子光谱。分析了在可见光区内,f-f跃迁的强度和强度参数。并从Nd^3+和Er^3+的超灵敏跃迁的振子强度和强度参数T2与配体bphsm深度的关系,指出了体系中Nd与bphsm形成1:2.5的物种和Er^3+与bphsm形成1:2的物种。  相似文献   

2.
复合卤化物中钐价态的异常变化及其稳定性孙淑清,石春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长春130022)关键词钐,价态,复合卤化物,光谱Sm2+离子在红区和红外区可以产生4f6组态内的f-f跃迁锐线发射和4f55d组态的d-f跃迁...  相似文献   

3.
Nd^3+在不同介质中的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得含辛酸钕的聚人烯酸甲酯固态薄膜样品,并配制了含辛酸钕和聚甲基丙烯酸酯的甲苯溶液和辛酸钕的乙酸溶液。在室浊罡测得它们中Nd^3+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光谱,并对能级进行了归属。结果表明有机介质造成Nd^3+的吸收光谱半移,对Racah参量(E3),Lande参量(ε4f),Nephelauxetic effect参量(β)和共价健因子(d^1/2)进行计算,讨论了各参数与Nd^3+在各  相似文献   

4.
Eu^2+和Mn^2+在Sr3MgSi2O8中的光致发光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Eu^2+和Mn^2+共激活的Sr3MgSi2O8的荧光性质。Eu^2+和Mn^2+在460nm和690nm的发射峰分别由Eu^2+的5d→4f跃迁和Mn^2+的^4T1(^4G)→^6A1g(^6S)跃迁产生。未观察到单掺杂Mn^2+的Sr3MgSi2O8的荧光发射,而掺入Eu^2+后则出现了Mn^2+的690nm光致发光峰,表明Eu^2+对Mn^2+有敏化作用。Eu^2+的荧光寿命也受M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Nd(ClO4)3·nH2O-bphsm[双(苯基亚砜)甲烷1体系(甲醇-氯仿1:2)和Er(ClO4)3·nH2O-bphsm体系(甲醇-氯仿1:2)的电子光谱。分析了在可见光区内,f一f跃迁的强度和强度参数,并从Nd3+和Er3+的超灵敏跃迁的振子强度和强度参数T2与配体bphsm浓度的关系,指出了体系中Nd与bphsm形成1:2.5的物种和Er3+与bphsm形成1:2的物种。  相似文献   

6.
异丙基膦酸单正辛基酯负载树脂分离稀土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吸着有异丙基膦酸单正辛基酯的大孔聚异丁烯酸甲酯的负载树脂分离15种稀土元素,研究基分配系数,分离因素。结果表明采用梯度淋洗,可使La^3+,Ce^4+,Nd^3+;Nd^3+,Sm^3+,Er^3+,Gd^3+;Tb^3+,Dy^3+,Er^3+,Tm^3+,Yb^3+,Lu^3+以不同程度得以分离,并呈现明显的四分组效应。  相似文献   

7.
立方Gd2O3:Eu纳米晶及光谱性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透射电镜拍摄球形C-Gd2O3:Eu纳米晶,并研究了室8温下它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900℃制备的体材料和相应的纳米晶相比,其激发光谱存在明显差异。前者以基质激发带为主导,电荷转移带很弱,而后者以CTB为主。在绝缘体稀土氧化物中,可以忽略纳米效应对Eu^3+离子的4f-4f能级跃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峰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稀土与3-乙酰乙酰基-4-羟基香豆素配合物的合成,其化学组成为Ln(Haac)3.nH2O(Ln为La,Pr,Nd,Gd,Dy,Er,n为1或2),基于H-NMR,IR的结果,提出了稀土离子与配位体4位羟基氧与邻近羰基双齿配位结构,对Nd^3+及Er^3+配合物的超灵敏吸收带的形状和吸收强度等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Eu2+在多相体系中的发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基质结构与离子半径的形成关系和Eu2+在同时形成的多相体系中的发光现象.在MMgAl10O17体系中,当M离子半径小于0.10nm时,体系形成多相共存.首次观察到在磁铅矿、尖晶石和α-Al2O3三相同时共存体系中,Eu2+优先占据离子半径和电荷与之匹配的磁铅矿中的Ca2+离子格位,不进入尖晶石和α-Al2O3晶相中的Mg2+、Al3+离子格位,仅产生Eu2+的d→f跃迁宽带发射,且观察不到Eu3+的特征光谱;在尖晶石和α-Al2O3两相同时共存体系中,Eu2+可进入尖晶石和α-Al2O3晶相中的Mg2+、Al3+离子格位,分别产生Eu2+的d→f和f→f跃迁发射,同时还观察到相当强的Eu3+的特征光谱;在α-Al2O3单一相中,Eu2+产生f→f跃迁发射,并观察到明显的Eu3+的特征光谱,在α-Al2O3与γ-Al2O3同时存在的混合相中,Eu2+的f→f跃迁发射消失,产生新的d→f跃迁宽带发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Eu^2+、Mn^2+共激活的SrMgP2O7的发光性质、浓度与荧光性质的关系,Eu^2+和Mn^2+的发射光谱分别在400nm及670nm附近,它们是Eu^2+的5d-4f跃迁和Mn^2+的^4T1(^4G)-^6A1g(^6S)跃迁发射,实验结果表明,Eu^2+对Mn^2+的荧光发射有较强的敏化作用,Mn^2+对Eu^2+的荧光寿命和强度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SrF2晶体中Ho3+-Ho3+离子对的上转换发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晓 《中国稀土学报》1999,17(2):111-115
研究了在连续调谐以染料激光激发下,掺杂Ho^3+离子的SrF2单晶中Hol^3+-Ho^3+对的上转换发光特性。Ho^3+-Ho^3+离子对的上转换发光主要分布于;强^5F3→^5I8跃迁480nm蓝色发射,较强^5S2,^5F4→^5I8跃迁的540nm绿色发射。  相似文献   

12.
一缩二甘醇酸体系荧光分析法同时测定钆和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岭  黄汉国 《分析化学》1994,22(4):380-382
本文研究了Gd^3^+,Tb^3^+与一缩二甘醇酸形成络合物的荧光性能及发光机理,探讨了Gd^3^+,Tb^3^+同时测定的最佳条件和共存离子的影响。Gd^3^+,Tb^3^+的检测限分别为160和3ng/ml。并将该法成功地应用于稀土氧化物中Gd^3^+,Tb^3^+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KZnF3中Ce^3+→Eu^2+的能量传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KZnF3中Ce^2+和Eu^2+的光谱特性,在共掺Ce^3+和Eu^2+的体系中,观察到了Ce^3+对Eu^2+的能量传递过程,计算了能量传递的量子效率,探讨了能量传递机理,研究发现,Ce^3+的存在有利于Eu^2+的f-f跃迁线状发射。  相似文献   

14.
利用紫外-可见反射光谱对不同粒径的Nd2O3纳米晶进行了光吸收特性研究。对其谱带的认证发现,随着样品粒径的变小,部分f→f跃迁的窄带明显增宽并发生红移;另外,在300~550nm区的边带显著增强。指认这个边带为O2p→Nd4f的荷移跃迁。利用表面光电压谱及场调制表面光电压谱对其光伏响应特性、谱带归属及界面电子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借助于电荷转移和带间跃迁的概念解释了Nd2O3纳米晶谱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用透射电镜拍摄球形CGd2O3∶Eu纳米晶,并研究了室温下它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900℃制备的体材料和相应的纳米晶相比,其激发光谱存在明显差异。前者以基质激发带为主导,电荷转移带(CTB)很弱,而后者以CTB为主。在绝缘体稀土氧化物中,可以忽略纳米效应对Eu3+离子的4f4f能级跃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峰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林君  李彬 《中国稀土学报》1993,11(4):307-310
在紫外光激发下,Eu^3+和Bi^3+在Me2Y8(SiO4)6O2基质(Me=Mg,Zn,Ca,Sr)中分别发射红光(^5D0-^7F2)和蓝光(^3P1-^1S0).Eu^3+发光的红橙比随着激发波长和Me^2+的不同而变化。荧光拉曼光谱表明,Eu^3+在四种基质中同时占据了4f格位和6h格位。依据Bi^3+发光的Stokes位移推断,当Me=Ca,Zn时,Bi^3+主要占据4f格位,而当Me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通式为K15H3〔Ce(P2W16VO61)2〕.61H2O、K15H4〔Ln(P2W16VO61)2〕.xH2O(Ln=La^3+,Pr^3+,Nd^3+,Sm^3+,Eu^3+,Gd^3+,Dy^3+,Yb^3+)的9种镧系元素Dawson结构的钨钒磷四元杂多配合物,并用IR、UV、NMR、ESR、XRD、TG-DTA等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子研究。该类配合物具有与K16〔Ce(P2W17O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镧系元素钨钒杂多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确定其通式为:K7H6「Ln(VW10VO39)2」.xH2O(Ln=La^3+、Ce^3+、Pr^3+、Nd^3+、Sm^3+、Eu^3+、Gd^3+、dY^3+、Yb^3+)。利用红外,喇曼,电子自旋共振,紫外和X射线衍射谱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热解性质研究表明,其分解温度范围为400-450℃,还研究了的氧化还原性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抗坏血酸存在下的6mol/L HBr介质作流动相,以PTFE(聚四氟乙烯)负载的乙醚作固定相,反相萃取层析使微量Ga(Ⅲ),In(Ⅲ)与Fe^3+、Tl^3+、Mo^6+、Au^3+、Ti^4+、Bi^3+、Al^3+、Mg^2+、Ca^2+、Ni^2+、Co^2+、Cd^2+、Zn^2+、Pb^2+、Cu^2+等多种离子分离。留于柱上的铟、镓分别用HCl(4mol/L)-H2O2(3%)  相似文献   

20.
应用INDO/S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对簇合物离子Mo3S和Mo3S4Mn+(M=Fe、Ni,n=4;M=Cu,n=5)分别进行分子轨道计算。根据计算得到的簇离子中的原子表观电荷和成键指标,说明Fe、Ni、Cu+与Mo3S成键作用的相对强度依次是Fe-Mo>Ni-Mo>Cu+-Mo。比较了用含组态作用的INDO/S方法计算得到的电子跃迁能与实验得到的电子吸收光谱值,并讨论了吸收峰归属情况。对于M为Fe、Ni的簇离子Mo3S4M4+,最低能量的电子跃迁吸收峰起源于异金属间电荷转移跃迁(MM’CT);而Mo3S4Cu(5+)簇离子观察到的吸收峰主要是Mo3S芯的局域内电荷转移跃迁。根据理论计算结果,由Cu+离子到Mo3S的电荷转移跃迁谱线,大约在46000cm-1以上才能观察到吸收峰。从Mo3S4Fe4+次低能量吸收峰的实验值16600cm-1和理论值16500cm-1与Mo3S的最低能量吸收峰的实验值16600cm-1和理论值16900cm-1比较,表明无论从理论上或实验上都能证实簇离子Mo3S4Fe4+在能量为16600cm-1处的吸收峰是起因于Mo3S芯的局域内电荷转移跃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