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抗菌涂料是涂料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抗菌涂料是指在涂料中加入抗菌剂,使涂料具有抗菌性能,当用于室内涂装时可以有效降低居室、家具以及电器等表面的细菌密度。常用的抗菌剂包括有机抗菌剂、无机抗菌剂和天然抗菌剂3种。该文对抗菌涂料常用的3种类型抗菌剂进行介绍,并对其抗菌机理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邵帅  董磊  纪宽  李昌诚 《化学通报》2023,86(9):1053-1059
海洋污损生物是海洋资源开发首先要面对的问题。防污涂料是防除海洋污损生物的关键材料。传统的防污涂料虽然发展成熟,但以油性溶剂为介质,存在挥发性有机物(VOC)排放过高、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不释放VOC的水性涂料符合绿色无污染的环保要求,是防污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最重要的四种水性防污涂料(污损释放型水性低表面能防污涂料、自抛光型水性防污涂料、污损阻抗型水凝胶海洋防污涂料、强碱释放型水性硅酸盐防污涂料)从防污机理、制备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水性防污涂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环保理念的日益增长,水性涂料将逐步取代溶剂型涂料.水性聚氨酯涂料由于其综合性能优越,是水性涂料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得到了广泛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水性聚氨酯涂料的性能,通常要对聚氨酯树脂进行改性.对近些年常用的改性技术,如有机树脂改性、无机纳米材料改性和植物油改性的原理与方法进行了综述.这些改性技术可以提高水性聚氨酯的耐热性、耐水性、光泽度、物理机械性能、固含量等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当前我国防火涂料的种类、用途及使用对象,揭示其中的化学知识;对当前我国防火涂料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防火涂料的发展现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膨胀型阻燃涂料的研究进展,从膨胀型阻燃涂料的构成(基料、膨胀阻燃体系、填料颜料、助剂)出发,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基料的研究现况;并对常用的主要膨胀型阻燃剂,包括炭化剂、脱水催化剂和发泡剂进行了总结和分类;结合国外的研究,将常用几种填料对膨胀型阻燃涂料的性能影响作了系统的总结,对阻燃协效剂和其它助剂的影响和使用情况也进行了归纳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膨胀型阻燃涂料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涂料作为舰船舱室及其部件的内部防护装饰材料已广泛地应用于舰船舱室,科技的发展使得涂料更新换代的步伐加快。舰船舱室经常处于全封闭状态,为减少舱室空气污染对船员的身心健康和战术技术发挥的不良影响,故对舰船舱室大气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舰船用涂料的筛选尤为重要。涂料作为常用的一种非金属材料其挥发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尤其是对一些新的、毒性不明的涂料,必须先对其进行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评价,以便确定其可否应用于舰船舱室之中。本实验根据有关标准对舰船用低毒无溶剂环氧涂料常温释放物及高温热解物进行分析,并对其作卫生学评价,从而为舰船设计、建造部门在筛选艇用涂料方面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智能涂料制备方法探索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能涂料是近几年在新型特种功能涂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文主要对其制备方法、类别及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智能涂料的制备可以从聚合物膜、颜料及制作工艺等方面入手,其中创造具有"开关"性质且依赖于外部环境的刺激/响应聚合物膜的设计最为重要,它关系到膜的形成和膜表面性质,是涂料智能化的关键所在.在合成方法上,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技术、表面接枝技术和层层自组装工艺等已经应用于智能聚合物膜的制备;另外,纳米技术应用于涂料,也是智能涂料另一制备方法,因其某些超强性能而被视为智能涂料的初级阶段.目前,整个智能涂料的发展还基本处于以纳米技术为基础的初级阶段,其中进展较大的品种有:自清洁、抗菌、防腐、隐身、发光、磁性等对光、电、磁、温、湿、压敏感的涂料,而以智能聚合物膜为基础的高层次智能涂料还基本处于研究开发阶段.  相似文献   

8.
涂料基料是指涂料中能单独形成有一定强度、连续成膜的物质,也称成膜物质,是由合成树脂或天然树脂、改性树脂构成.涂料基料性能的优劣,决定了涂料的防腐蚀性能.因此,对涂料基料(即树脂)的质量鉴定,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采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测定,适用于各类涂料样品,避免了红外、核磁等需经化学分离、提纯,方可进行定性测定的繁复冗长的分离步骤,具有样品无需前处理、用量少、灵敏度高、谱图直观、分析周期短等特点,不仅可确定涂料基料的大类,还可对每类树脂的具体品种、牌号进行剖析检测,在国内未见公开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9.
以对-甲基苯磺酸为催化剂,用丙烯酸羟乙酯和纳米SiO2进行酯化反应制备改性纳米SiO2用红外光谱仪和热失重分析仪对产物分析表明:纳米SiO2中约70.5%的Si-OH基团和丙烯酸羟乙酯发生了酯化反应。将改性前后的纳米SiO2应用于紫外光固化涂料中,研究了对涂料黏度和固化速率、涂料固化膜的铅笔硬度和耐磨性能等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0.
海洋生物污损给人类海洋生产和运输活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涂覆防污涂料是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办法。近年来大量使用的有机锡和氧化亚铜涂料,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危害。因此,研究高效、低毒、绿色的海洋防污涂料成为目前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当前绿色环保型防污涂料的发展状况及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含氟、含硅低表面能防污涂料、天然产物防污涂料和新型无锡自抛光防污涂料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今后绿色海洋防污涂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白花丹素(Plumbagin,简称PLN)是从传统中药白花丹中提取出来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萘醌类化合物(2-甲基-5-羟基-1,4萘醌),而白花丹素镧(Ⅲ)配合物[PLN-La(Ⅲ)]对MCF-7、BEL7404和NIC-460等肿瘤细胞株具有体外细胞毒活性.采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PLN和PLN-La(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LN和PLN-La(Ⅲ)均可通过静态荧光猝灭的方式减弱BSA的荧光强度;同PLN相比,PLN-La(Ⅲ)与BSA的结合常数较小.  相似文献   

12.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等光谱手段,以及黏度测定等流体力学方法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缓冲溶液和磷酸缓冲溶液中研究了含季铵盐联吡啶配体的钌(Ⅱ)配合物[Ru(L)(phen)2](PF6)4(L=5,5′-二(三甲铵基甲基)-2,2′-联吡啶离子,phen=邻菲咯啉)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合成的配合物与CT-DNA之间存在一定的亲和作用,拟合得到的结合常数可达105;与此同时,该配合物能够稳定CT-DNA的结构,并对CT-DNA有较好的立体选择性(右旋异构体优先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萘酰亚胺衍生物2-[2-(二甲基氨基)乙基]-6-2-(2-羟乙胺基)乙胺基-1H-苯并异喹啉-1,3(2H)-二酮;利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及质谱分析了其组成和结构;利用MTT法测定了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体外活性.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优于对照品氨萘非特.  相似文献   

14.
秋水仙碱分析方法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洪涛  尤楠  唐世军 《化学研究》2010,21(4):96-101
针对秋水仙碱作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药物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秋水仙碱测量方法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伏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5.
将N-(4-甲基苯基)-N′-甲基脲与中间体三氨三羰基合铬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红外化学传感器分子——N-(4-甲基苯基)-N′-甲基脲三羰基铬;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及电子轰击质谱分析了其组成和结构;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初步研究了该金属羰基化合物对氟离子的红外识别与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在质子型介质乙醇中,随着氟离子的加入,该金属羰基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显著偏移;其对氟离子的红外识别检测下限可达10-6 mol.L-1.  相似文献   

16.
李艳  孙绍发  刘碧 《化学研究》2010,21(5):18-20
以4,5-二甲基-3-腈基-2-呋喃胺与水杨醛为原料,合成了4,5-二甲基-3-腈基-2-呋喃胺水杨醛Schiff碱化合物,再与醋酸铜反应得到一种新型的呋喃胺水杨醛Schiff碱铜(Ⅱ)配合物.目标化合物通过IR、UV,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分析等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该配合物能强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  相似文献   

17.
于丽  万榕  马鹏涛 《化学研究》2014,25(6):579-584
以三缺位型Dawson结构的钨磷酸盐前驱体Na12[α-P2W15O56]·24H2O与CuCl2·6H2O和Na3PO4为原料、水为溶剂,经溶液合成法合成了四核夹心型多金属氧酸盐化合物Na3H13[Cu4(H2O)2(P2W15O56)2]·72H2O(1);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分析了合成产物的结构,采用变温红外光谱测定了其热性质.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晶胞参数为:a=1.318 1(2)nm,b=1.345 1(2)nm,c=2.497 3(4)nm,α=78.149(3)°,β=88.242(3)°,γ=62.087(2)°.该化合物的骨架结构由两个三缺位的Dawson结构单元{P2W15O56}通过一个{Cu4O16}簇连接而成;其在350℃以下表现出一定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极限氧指数仪和锥形量热仪测试了以六苯氧基环三磷腈(HPCP)阻燃环氧树脂的燃烧性能,结果显示,与纯环氧树脂相比,阻燃环氧树脂的极限氧指数值(LOI)明显提高、热释放速率峰值(pk-HRR)和总热释放量(THR)明显下降、环氧树脂的点燃时间提前以及分解速度加快.采用热失重(TGA)、热重红外联用(TGA-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研究了HPCP及其阻燃环氧树脂的热解路线和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在阻燃环氧树脂过程中,一方面,HPCP分子中的苯氧基团首先解离并发生歧化反应,由此产生的苯氧基及其歧化产物的焠灭效应在环氧树脂中发挥气相阻燃作用,剩余的磷腈环和苯环基团会进一步裂解产生小分子碎片;另一方面,环氧树脂基体在HPCP的作用下提前分解,产生了基于双酚A结构的大分子碎片并在HPCP裂解产物作用下加速炭化,从而使更多的基体组分以残炭的形式被固定在凝聚相中,提高了阻燃环氧树脂的残炭产率,发挥了凝聚相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19.
谭昌会  杨磊 《化学研究》2014,(2):161-166
以对苯二甲酸作为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了含二维(2D)铅无机层的三维(3D)无机-有机杂化材料[Pb2Cl(1,4-BDC)1.5]n(1);利用红外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利用热重分析测定了其热稳定性.结果表明,[Pb2Cl(1,4-BDC)1.5]n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其晶格参数为:a=0.599 000(10)nm,b=1.185 29(2)nm,c=1.847 37(3)nm,β=91.778 0(10)°,V=1.310 98(4)nm3,Z=4,R1=0.032 0,wR2=0.089 4,Rint=0.043 6.就化合物1的分子结构而言,由Pb—X—Pb(X=O或Cl)链接形成的2D无机层通过对苯二甲酸配体连接,构筑成具有3D骨架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相似文献   

20.
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有机质谱(MS)、紫外光谱(UV)对乙嘧酚磺酸酯进行了波谱表征,对其化学结构中官能团特征红外吸收、核磁共振1H的化学位移、质谱准分子离子、紫外吸收进行解析,并获得了相关波谱图,为乙嘧酚磺酸酯的合成及其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