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采用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叶酸(FA)与鲱鱼精DNA(DNA)的相互作用。研究了DNA热变性、离子强度、阴离子猝灭剂KI及金属离子对FA-DNA体系的影响,分析了FA与DNA的相互作用模式,获得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DNA对FA的荧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作用过程为静态猝灭,FA通过沟槽模式和静电作用力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2.
用亲和色谱研究了两种中药小分子阿魏酸(FA)、丹皮酚(PAE)在人体生理条件缓冲溶液(pH7.4)条件下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从药物分子在蛋白质分子上有多种类型相互独立的结合位点的假定出发,应用Langmuir吸附模型和竞争置换分析研究了FA,PAE与HSA的竞争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FA,PAE与HSA之间存在一类位点,且FA与PAE竞争HSA上的indole位点(siteⅡ).根据热力学参数推测出FA,PAE与H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作用.从FA,PAE竞争HSA上同一位点的角度,对中医用药中常将含有FA与含有PAE的中药配伍使用,以提高疗效的临床用药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甲醛(FA)对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例如曝露在环境中的FA被人体吸收后,轻则会引起头痛、喉咙发炎等不适,重则会损害人体重要器官进而引发诸如白血病、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针对环境中FA的快速检测,开发了一个荧光增强性的FA探针HSU-FA.该探针选用萘酰亚胺染料作为荧光平台,以肼基基团作为识别FA的位点,通过肼基基团与羰基缩合成腙的反应达到识别FA的效果.通过测试条件优化得出,在乙酸含量为30%测试条件下探针HSU-FA对FA的识别效果最佳.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知,在FA的作用下探针的吸收光谱发生显著增强现象.通过荧光光谱测试得出,该探针对FA具有突出的识别能力和响应速度.此外,该探针具有较强的抗光漂白能力,能够在溶液状态下稳定存在.在溶液中该探针与FA相互作用可以展示出不同的荧光强度,显示出了较强的浓度依赖性.更重要的是,利用无纺布制备的FA检测卡实现了环境中FA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甲酸(FA)因其H含量较高(4.4%)、易产H2、可经小平台化合物合成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而γ-Mo2N/C对FA沿H2和CO2路径分解具有非常高的选择性,产生CO极少,显示出较高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对苯二胺和钼酸铵水溶液经前驱体制备γ-Mo2N/C催化剂,并对其FA分解性能进行了原位评价,采用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官能团进行了分析,利用DFT对FA在γ-Mo2N (200)晶面的吸附构型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对催化剂性能及FA在其表面的分解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γ-Mo2N/C在较低温度下即可表现出极高的催化活性,提高γ-Mo2N在C载体上的分散性能有效改善FA转化率。对苯二胺与钼酸铵的物质的量比为4∶1时,催化性能最佳,在160℃、100 h的FA分解实验中,催化剂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5.
用固体^1^3C NMR研究了呋喃醇(FA)和FA与三-(2-羟乙基)-异氰酸尿酯(THEIC)缩聚磺化反应及其产物结构, 考察了2-甲基呋喃封端的FA线型齐聚物与甲醛水溶液在相转移催化剂(C~4H~9)~4N^+I^-和与大量硫酸作用下的反应特点, 探讨了主要参数对反应的影响。阐明了缩聚交联磺化反应的规律, 确定了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用固体~(13)C NMR研究了呋喃醇(FA)和FA与三-(2-羟乙基)-异氰酸尿酯(THEIC)缩聚磺化反应及其产物结构,考察了2-甲基呋喃封端的FA线型齐聚物与甲醛水溶液在相转移催化剂(C_4H_9)_4N~+I~-和与大量硫酸作用下的反应特点,探讨了主要参数对反应的影响,阐明了缩聚交联磺化反应的规律,确定了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用荧光光度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金属离子Ca2+、Cu2+和Zn2+对叶酸(F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酸及金属离子均导致BSA的内源荧光猝灭,根据Stern-Volmer方程得到的荧光猝灭常数,可判断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由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参数熵变ΔS和Gibbs自由能ΔG得出:推断无金属离子存在时,FA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为静电作用力;在Ca2+的存在下,FA对BSA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与范德华力;Cu2+和Zn2+存在下,FA对BSA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3种金属离子的参与都使得FA与BSA结合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发生了的变化,但结合位点数仍维持在1左右。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煤直接液化残渣(Direct Coal Liquefaction Residue,DCLR)改性沥青胶浆的性能,制备不同DCLR掺量和粉胶比(Filler-Asphalt ratio, FA)的DCLR改性沥青胶浆。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与弯曲梁流变仪对胶浆的性能进行测试,并利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了单一因素(DCLR掺量、温度、FA)及因素间耦合作用对胶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CLR和矿粉的加入均能显著提高胶浆的高温性能,但对其低温及疲劳性能会造成较大的损伤。平衡DCLR掺量和FA对胶浆性能的综合影响,得出最佳DCLR掺量为10%,最佳FA为1.0。除此之外,单一因素(DCLR掺量、温度、FA)及因素间耦合作用对胶浆的性能均有着显著的影响,相对来说,因素间耦合作用对胶浆性能的影响明显小于单一因素对胶浆性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天立  陈荣峰 《化学学报》1982,40(9):790-796
为考察风化煤黄腐酸(FA)的溶解机理,提出了一个溶剂体系。通过对巩县风化煤FA溶解能力实验和分级溶解,发现溶剂对FA的溶解能力取决于溶剂形成氢键能力的溶解度参数δa,即FA的溶解度随δa值的增加而增加。用化学分析,IR,13C NMR谱对各级分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芳香度、醌基含量等呈现出的规律性变化与形成氢键为主导因素的溶解机理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采用XPS与接触角法研究氟聚合物表面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接触角和变角XPS方法对FA共聚物的表面能、 表面微相结构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巩县风化煤中提取的黄腐酸(FA)在人体和动物体中显示出较明显的生理和药理作用。为此,我们曾对这种FA进行了较细致的结构表征。从所得的结果来看,它与吐鲁番风化煤FA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差别。本工作采用色谱/质谱(GC/MS)直接  相似文献   

12.
甲酰胺与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序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羧酸钠与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1混合体系的研究表明:常温下各体系在不同比例甲酰胺(FA)/水混合溶剂中,表面张力随浓度变化均有明显的转折点,显示了混合体系中胶团的存在.实验中发现随混合溶剂中FA比例增加,各体系的临界胶团浓度(cmc)增大.在较高温度下发现在甲酰胺中亦存在着因胶团形成而产生的表面张力-浓度对数(γ-logc)曲线的转折点,利用相分离模型对体系胶团热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并探讨了FA对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基于循环流化床的新疆准东煤(ZDC)气化灰渣(FA:飞灰;BA:底渣),获得灰渣的基本性质和官能团种类。结果显示,BA的灰分含量高达99.30%,而FA的固定碳和碳元素含量较高,分别为69.30%和73.78%。进一步采用Raman、XRPES和SEM表征ZDC和FA的碳质形式和表面形貌,利用TG-DTG技术考察ZDC和FA的热解、燃烧和气化反应特性。XRPES结果显示,FA表面C元素含量为89.42%,主要以>C-C<和>C-H的形式存在,而O元素主要以>C=O的形式存在。碱土金属Ca与上述涉碳官能团结合,导致FA无序程度较高。SEM观察到熔融矿物质球形颗粒附着和镶嵌在FA表面和孔道中,导致表面粗糙多孔。热转化特性显示,FA的热解和燃烧最大失重速率峰温度均较ZDC明显升高,表明FA的热解和燃烧性能降低。然而,FA的100%碳转化率所用气化时间仅为ZDC的一半,气化性能显著提高,原因在于FA具有发达的孔道结构、较多的无定形碳及丰富的活性位点,强化了气化剂CO2的扩散过程。因此,FA可直接回收用作循环...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水中黄腐酸(Fulvic Acid简称FA)的含量为0.X-X.10ppm。黄腐酸与重金属离子有鳌合作用,降低了重金属的毒性,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FA对环境容量的研究、地方病病因的探讨等,已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本文选定0.25M硫酸钾、2.0×10~(-2)M硫酸铜、0.8×10~(-3)M磷酸三丁酯(TBP)为底液(pH=4.0-5.0)。用普通极谱仪能简便、灵敏,以良好的选择性测定FA,回收率在94%以上,比Sohr法浓度线性范围增大了一倍。  相似文献   

15.
离子液体萃取阿魏酸和咖啡酸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燕影  张玮  曹树稳 《分析化学》2007,35(12):1726-1730
以1-甲基-3-丁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4mim][PF6])和1-甲基-3-己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6mim][PF6])离子液体为萃取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溶液pH值、温度、相比率及盐的种类和浓度对其萃取阿魏酸和咖啡酸效率的影响,考察了被萃取物的回收及离子液体的循环使用,探讨了两种离子液体替代传统有机溶剂阿魏酸和咖啡酸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萃取温度和无机盐的种类及浓度对FA和CA萃取效率的影响较小;水相pH值对萃取效率有较大的影响,萃取FA适宜pH应小于3.67,萃取CA适宜pH应小于3.71;被萃取物浓度增大,萃取效率降低,而相体积比增大其萃取效率升高;两种离子液体对FA和CA的萃取效率[C4mim][PF6]大于[C6mim][PF6],同种离子液体对FA的萃取效率大于CA;在萃取相中的FA和CA可定量回收,且被萃取物中离子液体的残留[C6mim][PF6]小于[C4mim][PF6],离子液体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6.
陈国强  邢铁玲  黄才荣  周翔 《化学学报》2002,60(6):1106-1110
研究了一缩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在空气存在下,用过硫酸钾(KPS)在水液 中对真丝的接枝。对接枝的条件,如单体、引发剂、甲酸(FA)和乳化剂OP的浓度以 及温度和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进行了测试。发现了较佳的接枝条件是:温度 = 80 ℃,时间 = 30 min,[KPS] = 1.85% (owm),[OP] = 1% (owf),[FA] = 0.2%。 接枝率的大小可以用单体浓度来调节,接枝活化能是86.94 kJ/mol。  相似文献   

17.
有机铅卤钙钛矿APbX_3的稳定性是制约其应用的重要因素,对APbX_3钙钛矿中A和X采用不同种类离子混合的化学组分调控是改进其稳定性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其中,A位点采用不同比例的甲脒离子(FA)和甲胺离子(MA)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方向。本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研究了FA_(1-x)MA_xPbI_3体系的结构和光电性质。研究发现FA与MA的混合增加体系的稳定性,其中FA_(0.5)MA_(0.5)PbI_3最稳定。通过分析不同混合比例的结构,揭示了晶格常数随x的增加线性减小;以及带隙随x减小而线性增加。此外,计算结果发现MA所占比例增加时吸收光谱蓝移。研究表明通过FA和MA离子的混合能有效调控钙钛矿的光电性质,从而获得更有效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相似文献   

18.
利用荧光光谱、 同步荧光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以及分子对接模拟方法研究了黄腐酸(FA)与胃蛋白酶(PEP)之间的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分析表明, FA-PEP荧光猝灭的类型为静态猝灭. 根据Stern-Volmer方程和静态猝灭双对数公式计算得到猝灭常数Ksv和结合位点数n. 根据Vant’t Hoff方程计算得到热力学常数ΔH=-59.86 kJ/mol, ΔS=-98.13 J·mol -1·K -1, ΔG=-30.62 kJ/mol(298 K). 热力学分析表明, 氢键和范德华力是PEP与FA之间的主要结合力, 其反应为自发过程. 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 计算得到PEP和F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2.436 nm, 表明在FA与PEP之间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 在FA存在下PEP的肽链骨架结构发生了改变. 此外,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同步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 FA使PEP的二级构象发生变化. 分子对接模拟结果表明, FA引起PEP荧光猝灭的结合作用力不仅有氢键和范德华力, 还有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基于轴手性配体2,2′-dinitro-4,4′-biphenyldicarboxylic acid(H_2nbpdc)的配位聚合物[La(nbpdc)(phen)(FA)]n(1),[Eu(nbpdc)(phen)(FA)]n(2)(phen=菲咯啉,FA=甲酸根),并且对2个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单晶X射线衍射、热重、荧光、CD谱及介电性质的研究。晶体结构测试表明,2个化合物结晶在正交晶系P2_12_12_1手性空间群,且具有相同的三维拓扑结构。荧光性质测定表明化合物1和2分别在606和615.5 nm处有强的发射光谱。与此同时,固体CD谱测试进一步证实2个化合物具有手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简单、快速的电化学预处理的方法制备了用于同时测定左旋多巴(LD)和叶酸(FA)的预阳极化碳糊电极(PACPE),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LD和FA在PACPE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6.0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LD和FA的浓度分别在5.0×10~(-7)~1.50×10~(-4)mol·L~(-1)和1.0×10~(-6)~1.50×10~(-4)mol·L~(-1)的范围内与它们的氧化峰电流具有良好线性关系。LD和FA的检出限(3σ/k)分别为为6.7×10~(-8)mol·L~(-1)和8.3×10~(-8)mol·L~(-1)。该电极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该方法可用于药物制剂中LD和FA的测定,回收率分别为98.4~103.2%和97.2~10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