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     
<正>关肇直先生生于1919年,今年是他的百岁诞辰.今年也是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七十年前,关先生欣闻新中国成立,漫卷诗书,义无反顾地从法国束装回国,投身于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事业中来.今年还是中科院系统所成立40周年之时,当年,关先生为了系统科学和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吴文俊先生、许国志老先生一起,开疆拓土,领衔创立了系统所.在这不同寻常的时间结点,我们编辑了这期专辑,用以表达我们对关先生的崇敬和思念.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是关肇直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关先生是我国著名数学家、控制科学家和系统科学家.他在这些领域中都做出过开创性贡献,并取得重要成就.与此同时他还培养和带出了一批中青年科学家,其中有的已成为这些领域中的领军人才.我们都很敬重关先生的学识和人品.可惜的是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1982年关先生因病与世长辞,年仅63岁,令人非常惋惜.关先生学识渊博知识宽广,既有学科和领域的深度,又有跨学科、跨领域的广度.他学术思想敏锐富有前瞻性. 20世纪60年代初,当现代控制理论刚出现的时候,关先生就已意识到  相似文献   

3.
<正>1引言文化革命结束之后,我于1978年从工厂考入中科院研究生院,成为关肇直先生的研究生并获得博士学位.在关先生于1982年去世后不到一年,我就离开中科院到苏州大学任教.虽说在中科院的时间不长,聆听关先生的教诲的机会也不很多,但这一段经历对我却有重大的影响.在我的心目中,关先生就是将数学理论与应用密切结合的最光辉的典范.我在苏州大学的工作期间,除了讲授数学基础课程和编写教材之外,也尽可能做一些科学研究工作.本文是我与生物学有关的工作回忆,并以此纪念关先生的诞辰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4.
面积法是一种常用几何证明方法,本文主要对这个方法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我们的教材上证明勾股定理用的就是刘徽的出入相补法,这个方法是一种面积法,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一个灿烂的篇章.吴文俊先生以为出入相补法是解开中国古代几何中许多疑难问题的一把金钥匙.所以许多几何问题的解决都有出入相补法的帮助.此外,张景中先生在研究几何定理的可读机器证明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几何证明的面积方法,其核心是所谓的共边比例定理.本文对这个方法也做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50年代,现代控制理论在国际上强势登场.认识到其重要性,刚回国不久的钱学森先生就在国内大力倡导控制科学.心有灵犀一点通,同样关注国际学术动向的关肇直对此深有同感.钱先生和关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的科学家,他们对于科学的发展有敏锐深邃的洞察力.在他们的大力倡导和共同努力下,1962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成立"控制理论研究室",关先生亲任首届研究室主任.控制理论研究室的成立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开创了新中国的现代控制学科的研究工作.过去几十年的历史证明,这个方向对于我国及世界科学的发展都具有至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解题的高境界是追求多题归一解,或者说是一法解众题.面积是平面几何的一个重要载体,张景中院士在《平面几何新路》一文中,曾引用过吴文俊先生的话:"对于平面几何,你要想腾飞,除了面积,我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其实吴文俊先生首创的机器证明也是从面积计算入手的.下面以本刊(2016年5月刊17页)一文中的题为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郑英元 《高等数学研究》2011,(3):62-62,F0003
介绍武崇林先生的生平,20世纪30-40年代,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武先生对他的学生有重大影响,其中包括著名数学家吴文俊.  相似文献   

8.
<正>全国计算机数学学术会议是由中国数学会计算机数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系列学术会议,旨在为全国计算机数学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交流与展示其最新科研成果的平台.该会议自2007年创办以来,迄今已走过十年历程.数学机械化领域的创始者——吴文俊先生生前对该领域发展寄予了殷切希望.为纪念吴先生及鼓励该领域青年科研人员继承并发展计算机数学事业,计算机数学专业委员会设立并于2017年全国计算机数学学术会议首次颁发了吴文俊计算机数学青年学者奖.  相似文献   

9.
胡作玄 《高等数学研究》2009,12(4):M0002-M0002,3-7
对吴文俊的数学工作进行初步的历史分析,首先论述吴文俊工作的时代背景,包括中国科研环境及国际数学态势,其次对吴文俊三个时期的工作的特点作了简要评述,最后简述吴文俊工作的影响与国际评价.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崛起,中国应用数学不能无动于衷.可怎么体现出来呢?作者首先想到的是"根".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历史文化,每年要公祭炎帝、黄帝等祖先;炎黄文化或华夏文化嚒.近代发展的数学是从希腊传承下来的,Euclid(欧几里得)几何等.教育部指导的大学工科数学教材,其中只提西方人的成就,而看不到中国的,太泄气了.中华5000多年的光辉文明,难道在数学方面竟然一无所成?当然不是.中国传统称数学为算术,是讲究应用的,是要实实在在地算出数值来的.此即中国数学之根.以吴文俊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数学家努力接续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在机械化证明方面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先生指出:“数学问题的机械化,就要求在运算或证明过程中,每前进一步之后,都有一个确定的,必须选择的下一步,这样沿着一条有规律的、刻板的道路,一直达到结论。”“我国古代数学的精髓是一种机械化的思想和机械化的方法,正好符合现时代的要求和状况。因此,我觉得对中国古代数学要特别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胡勇 《数学通讯》2003,(12):48-48,F003
2002年8月20日.至8月28日,第二十四届世界数学家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中国正在从一个数学大国逐步向一个数学强国转变.这届大会的主席吴文俊院士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主持人采访时谈到,数学是充满活力的,数学是很美的.的确,吴文俊院士同许多其他的数学家一样,都认为数学是很美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先生指出:“数学问题的机械化,就要求在运算或证明过程中,每前进一步之后,都有一个确定的,必须选择的下一步,这样沿着一条有规律的、刻板的道路,一直达到结论.”“我国古代数学的精髓是一种机械化的思想和机械化的方法,正好符合现时代的要求和状况.因此,我觉得对中国古代数学要特别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和蒋硕民先生的交往,是从“学点数学”开始的.“文革”中后期,那时已经复课招学生,物理系喀兴林先生和我讲授《近代物理讲座》.我们都感到业务生疏,需要补充些东西.喀先生向我提议,“找蒋硕民先生学点数学怎么样?”我欣然同意,于是就开始了与蒋硕民先生一段学术上的交往.喀先生和我的业务方向都是理论物理,北师大的理论物理有着不错的学术背景,那是由张宗燧先生主导的,告诉我们理论物理的学术前沿,包括介绍李政道、杨振宁的工作,指导我们如何看最重要的物理期刊《Physical Review》,做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理论基础和选题等.张先生特别注重数学,让我们通读Smirnov的《高等数学教程》.尽管喀兴林和我都喜欢数学,也学了张宗燧先生所给出的那些书籍,但是对数学始终有一种迷雾的感觉,总觉得有一层窗户没有打开.对于搞理论物理的人来说,如何掌握数学的精髓,这是我们决心找蒋硕民先生去请教的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15.
数学机械化中心的成立,是我们科技界的一件大事,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科学院对吴文俊教授和他领导的小组这十年来在新的领域里面所做的卓越贡献,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吴文俊教授和他领导的小组这些年所做出来的工作,在国内外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刚才我们已经听到了介绍.同时,对今后的科学事业和应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刚才我们也听到了介绍.特别是在计算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上,90年代的一个重大任务是  相似文献   

16.
<正>他,37岁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38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耳顺之年登顶数学机械化的高峰;他,世纪之交获颁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他,就是我国数学界的战略科学家——吴文俊.吴文俊(1919-2017),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嘉兴.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赴法国留学并于1949年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51年学成归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1 课本内容的简述 第10章:"算法初步"的开篇.课本从中国古代的筹算、珠算、<九章算术>到吴文俊院士的机械化证明,简略阐述了中国对算法的研究与运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综合法”,“代数法”谁优谁劣?──对中学几何教改的一点看法王申怀(北京师范大学100875)数学通报1995年第2期刊登了吴文俊先生的《数学教育现代化问题》一文,这对当今我国的数学教育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文中指出数学教育现代化问题就是数学机械化的...  相似文献   

19.
1.引言 Massey利用Steenrod平方运算的性质求得了某维流形的某维数的模2对偶Stiefel-Whitney示性类是零。在[2]中吴文俊求得了关于Stiefel-Whitney示性类的最基本的公式,这就是利用流形的Steenrod平方运算来确定流形的Stiefel-Whitney示性类。后来他在[3]中定义了一些新的类,这就是流形的吴文俊示性类。 Haefliger以及岳景中证明了流形的某模p示嵌类为零的充要条件是:某些Stiefel-Whitney-吴文俊示性类为零。因此,讨论哪些流形的吴文俊示性类为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数学家传》首卷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程民德、吴文俊、丁石孙、陈佳珥、张恭庆、姜伯驹、路见可等著名学者出席《中国现代数学家传》首卷出版座谈会,于94年10月8日上午在北京大学燕园现代物理研究中心举行,吴文俊、丁石孙、陈佳珥、张恭庆、姜伯驹、应隆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