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有LED车灯模块的荧光粉自发热现象严重,且散热条件恶劣,致使荧光粉硅胶温度过高,降低了LED模块的热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双层基板LED车灯模块,旨在增加荧光粉硅胶的导热途径,从而降低荧光粉硅胶的温度。针对该结构进行了传热数值模拟,结果发现;与现存的LED车灯模块相比,双层基板LED车灯模块荧光粉硅胶的最高温度降低52.7℃。该模块强化了荧光粉硅胶的散热能力,可有效解决荧光粉自发热问题,并降低芯片结温。  相似文献   

2.
汽车车灯的气密性是车灯生产过程中必需检测的质量指标。本文合理选用了二氧化碳为示踪气体,发展了三种测量车灯气密性的方法和设备。其中,光学法是基于二氧化碳与空气的折射率有差别,利用彩色纹影法和阴影法原理来判断泄漏;浓度分析法利用二氧化碳与空气的热导率有差别,在车灯内充有一定气压的二氧化碳后,用热传导型气体传感器来检测二氧化碳气的泄漏来判断车灯的气密性;气压检测法利用压力传感器测量车灯内充气后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来判断泄漏的程度。由此,实现了从粗到细地检测车灯的泄漏情况,并能确定泄漏缝隙的具体位置和大小,帮助了解制造和装配工艺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汽车灯具色度性能测试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汽车灯具色度测试系统是检测车灯光学性能的专用仪器,它能给出车灯的各种色度值。本文主要介绍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软件程序和误差分析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图像去雾是计算机视觉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传统图像去雾算法存在去雾不彻底、去雾图像对比度低、halo效应、色彩失真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非局部先验的图像去雾算法。该算法使用基于中智学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和一种混合暗通道先验的透射率优化方法,改进了传统非局部先验的图像去雾算法在大气光估计、雾线定位和透射率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与几种常用的图像去雾算法相比,提出的算法在去雾图像的大气光估计、客观分析和主观分析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常见的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汽车车灯灯罩进行了红外光谱测定。对得到的红外光谱图进行解析分析后, 发现可以将汽车车灯灯罩材料分为三大类, 分别为聚碳酸酯、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实验结果能够为相关案件的检验鉴定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光学零件生雾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与分类,并进行了实际的观察与统计,对各类生雾的防止提出了具体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智能化车辆光度测试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动测试汽车车灯配光性能仪器的设计原理、结构框图和精度分析。仪器采用微机控制、自动完成定位、数据采集、标准判别和表格打印。经实际使用表明:仪器具有较高精度,其转动定位精度达到0.01°,照度测试精度不大于2%,完全满足国标对车灯性能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自由曲面反射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波  王涌天 《光学学报》2004,24(6):21-724
多曲面反射体车灯是目前高档轿车前照灯普遍采用形式。这种车灯具有很多优点,但其设计难度很大,必须依赖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手段,目前我国车灯企业不具备自主开发设计能力。为此研究了自由曲面反射式照明系统的设计理论和算法,采用多块均匀B样条曲面拼和构成的多曲面反射体,根据使用者提出的测试屏上不同位置的光型分布要求,从几何光学出发通过光路追迹确定曲面型值点的坐标,然后反算出控制顶点,得到满足复杂配光要求的自由曲面的结构参量,通过设置边界条件解决了分块式自由曲面反射器设计中棘手的区块间光滑连接的问题。研制的软件已能够从点光源出发自动设计出满足照明光型的多曲面反射体面型。  相似文献   

9.
CCD汽车车灯色度测试及其光谱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一种新型测色系统依据色度学理论和光谱反射比原理 ,采用CCD作为光电转换元件 ,可一次接收汽车车灯光谱对应的电信号 ,实现了光谱的快速分析 ,给出了CCD对汽车车灯颜色测量的光谱分析方法。并通过计算机控制 ,采用高级VB语言编程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 ,给出了数据采集程序段。使用该系统将标准色卡的测量色度值与其标准色度值比较所得偏差Δx≤ 0 .0 1;Δy≤ 0 .0 1。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单幅图像去雾算法容易受到雾图先验信息制约而导致颜色失真,以及现有深度学习去雾算法受网络模型限制而存在去雾残留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域分解的多尺度深度学习单幅图像去雾方法,设计了一个包含低频去雾子网和高频去雾子网的多尺度深度学习网络模型。首先采用双边滤波器对有雾图像进行分解,得到雾图的高、低频子图,然后通过设计的网络模型分别学习雾图高、低频子图与高、低频透射率之间的映射关系,再将模型学习得到的高、低频透射率进行融合,得到原始雾图对应的场景透射率图,最后根据大气散射模型实现有雾图像到无雾图像的恢复,采用雾图数据集对该模型进行训练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合成有雾图像和真实自然雾图的实验中均能取得良好的去雾效果,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方面均优于其他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11.
丛晓峰  章军  胡强 《应用光学》2020,41(1):94-99
针对光学成像设备在雾天搜集到的图像存在的降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对偶学习的从源域到目标域转换的对偶去雾网络以实现图像去雾功能。网络首先采用对偶生成对抗网络直接学习有雾图像与无雾图像之间的双向映射关系,并将有雾到无雾图像的映射作为初步的去雾结果,随后采用预训练模型在特征空间计算去雾图像与真实无雾图像的特征向量,运用欧式距离作为损失函数最小化特征向量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去雾图像在特征层面与真实无雾图像接近。实验结果表明,对偶去雾网络得到的去雾结果具有较高的峰值信噪比和较低的色差值,并能够有效保留图像的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偏振去雾算法鲁棒性不强和图像增强效果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奇异值分解的图像融合去雾算法.首先,利用偏振测量信息的冗余特性,采用最小二乘法,提高了传统偏振图像去雾算法中偏振信息的准确度;然后,从传统偏振图像去雾算法的局限性出发,定性分析了偏振图像融合去雾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奇异值分解的偏振图像...  相似文献   

13.
针对山区容易积聚云雾不利于遥感影像解译,且遥感影像因包含大量信息数据计算速率慢,在去雾过程中遇到雾量过多的情况去除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曲率滤波优化与非局部去雾方法相结合的光学遥感影像去雾算法。首先通过曲率滤波降低了图像的总能量,从而减少了图像占用的内存,提高了计算效率。然后通过霍夫变换表决机制筛选出符合的大气光值,再根据大气散射模型估算透射率。最后,通过图像重建获得无雾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计算速率上显著快于未经高斯曲率滤波优化的方法,在去雾效果方面,雾量很多情况下所恢复图像细节清晰,亮度适宜,改善了去雾时雾量很多去除效果差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叠层结构是提高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效率和稳定性的有效方法,其中子电池的电流匹配是提高叠层电池效率的关键,而中间层技术能有效地改善子电池电流的匹配情况。介绍了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的中间反射层和隧道结的结构、特性及材料种类,结合两者的理论基础提出隧穿反射层的概念,分析其工作原理并给出了薄膜材料的选择原则和范围。隧穿反射层在叠层结构中不仅起到常规中间反射层的作用,解决电池内部的陷光问题,还可优化叠层太阳电池的隧道结,解决子电池对光生载流子的有效收集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光学仪器为什么会生霉起雾?大家根据观察到的多种现象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多种解释。但是,我们认为,光学仪器之所以发生霉雾,主要是由于光学玻璃受到空气中水份和酸性物质的侵蚀而引起的,这种侵蚀作用又和光学玻璃材料的化学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各种光学玻璃的成分,几乎所有  相似文献   

16.
本征Josephson结的表面结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用Bi2Sr2CaCu2O8 δ(BSCCO)单晶制备本征结时,最上面的Cu-O层由于受到所沉积的金属层的影响,其超导性能将发生退化,从而使得表面上两个邻近的Cu-O层形成的表面结具有不同于内部本征结的性质.我们对表面结的I~V、Ic'~T、R~T等电运输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表面结的临界温度Tc通常都比较低,而且临界电流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也不同于正常本征结.并且利用旁路电阻的方法,成功观察到了被旁路后表面结的ac Josephson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Mixture模型,以油雾-空气混合物为研究对象,运用Fluent软件数值计算重载机车齿轮箱径向迷宫密封的内部流场和泄漏量,研究径向迷宫的密封机理,分析节流齿啮合深度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对比研究不同的油雾参数(油雾颗粒直径、体积分数)和密封结构参数(径向间隙、节流齿厚度)对介质高速通道的形成和迷宫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径向迷宫密封在节流齿相对啮合深度为0.5时形成与迷宫结构相适应的介质高速通道,径向间隙和节流齿厚度对介质高速通道的形成无影响,介质高速通道的形成仅取决于空腔宽度(即节流齿相对啮合深度),最佳相对啮合深度为0。径向间隙增大、节流齿厚度减小,高速通道效果更明显。随着油雾颗粒直径或径向间隙的增大,油雾体积分数或节流齿厚度的减小,迷宫泄漏量增加,密封性能减弱。  相似文献   

18.
丛晓峰  章军  胡强 《应用光学》2020,41(6):1207-1213
雾天拍摄的图像存在颜色失真、图像细节模糊的问题,对成像设备采集到的图像质量造成了负面印象。针对雾天搜集图像存在的降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空洞卷积的对抗去雾网络。去雾网络的生成器由不同空洞率的卷积模块组成,结合多尺度的策略增加感受野并增强去雾效果;判别器采用多个卷积模块构成,用于区分生成的去雾图像与真实无雾图像;通过计算去雾图像和真实无雾图像之间的感知距离,优化图像的纹理结构并减少噪声信号。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算法在公开数据集上获得的峰值信噪比值为22.410 dB,结构相似性值为0.844,色差值为10.545。定量和定性评估表明,采用空洞卷积和感知损失技术设计的去雾网络能够有效地恢复图像的颜色信息和纹理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空气冷凝换热器简化动态模型及凝结液膜厚度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膜状凝结时液膜厚度和速度沿流程的分布,结果表明在计算时可以忽略液膜的导热热阻;通过对简化模型的分析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冷凝换热器通道内的湿空气可能达到过饱和状态,但分析表明不会产生结雾,计算时不需要考虑;通过分析及计算发现冷凝换热器存在最佳去湿流量,使得去湿量最大,在对载人飞船进行湿度和温度控制时要考虑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20.
改进液体进样技术降低ICP直读光谱仪检出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旋流雾室系统和原来使用的双管雾室系统,在相同条件下,对ICPQ-1015直读光谱仪的有关分析特性,进行了测试比较,当使用旋雾室系统时,对于所测三十元素的检出限,相对于双管雾室系统降低了二至三倍,因此,使用旋流雾室技术技术,可以降低了分析下限和样品的取样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