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港口产业转型升级,港口城市的内城港区作为交通枢纽的传统功能被削弱,其空间转型和新空间生产一直是社会和学界关注点.以马赛内城港区空间更新为例,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权力与资本视角构建港口城市空间转型的定性分析框架,结合熵权TOPSIS、效能累加模型以及多元回归等方法,定量分析其空间更新效果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马赛通过设施更新、文化营造等关键措施实现空间更新;1995年至2020年空间更新水平总体提高,在用地面积、城市设施、就业和投资指标方面有所差异.子系统的空间生产总体效率从1995年起稳步提升,但由于空间保护效率增长缓慢,制约了空间更新综合效率的提高.(2)不同尺度的权力和资本主体共同驱动马赛从工业贸易空间到旅游休闲空间的转型.马赛港城空间体现了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空间的三元辩证融合.此案例研究旨在为我国一些历史港城在“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中探讨老港区更新效能和驱动机制等方面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研究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相互关系,构建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指标体系,选取2007~2016年重庆市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指标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GRA),实证分析了重庆市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性.为进一步分析二者协调性,采用极值变换法、熵值赋权法、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二者协同发展水平较高,表明了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选取的有效性.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期为重庆市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浙江海洋经济核心区—–宁波舟山港为研究对象, 构建港口经济、临港产业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复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 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宁波舟山港2005~2017年“三群”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显示: 宁波舟山港的港口经济、临港产业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逐年好转, 其中发展水平与增速最快的是城市经济; 2005~2015年宁波舟山港“三群”的整体动态协调程度处于低位发展阶段, 系统处于轻度失调阶段, 2016年起步入协调阶段; 3个子系统之间的互动逐步向更高程度的耦合协调阶段发展, 且提升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城市职能与外部交通理论,构建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发展耦合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宁波市1997~2016年两系统耦合状态.结果表明:(1)1997年以来,宁波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二者Pearson相关系数高达0.988,相关关系呈显著正相关.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由严重失衡逐步转型至初级协调,1997~2006年处于发展不平衡阶段,2007~2013年为转型发展阶段,2014~2016年为协调发展阶段;(2)对外交通建设对城市发展具有正外部性,随着经济活动向高精尖生产倾斜,未来以港口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模式将逐步退化,港口功能逐渐减弱,空港上升至交通主导地位.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发展需向优质协调转型,优化对外交通结构,放缓港口建设并加快空港发展,以交通引导城市结构与职能模式升级是宁波未来城市发展首选.  相似文献   

5.
港产城协调发展对于提升港口竞争力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耦合协调发展机理,构建了港口、航运服务业与城市经济复合系统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赋予指标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模型与耦合协调评价模型研究了港口、航运服务业与城市经济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以宁波市为例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  相似文献   

6.
基于港口群经济腹地内的海铁联运"低碳"运输服务网络,提出"共享模式"下的海铁协同集装箱空箱调运策略,即港口群及其经济腹地范围内,各铁路货运站资源及空箱资源均为共享的海铁协同空箱调运方案.以满足港口空箱需求为目标,构建空箱调运成本目标函数,建立多周期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对港口群范围内各港口间及港口与铁路货运站间的空箱资源配...  相似文献   

7.
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测算了2010~2018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高技术产业及其细分行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协同度. 结果表明 在研究期内,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协同度总体在低位运行, 大部分处于未协同和较低水平协同, 且技术创新发展在2014年后明显快于产业集聚; 京津冀、长三角均处于初始阶段向成长阶段过渡时期, 珠三角则相对领先, 逐渐向协作阶段跨越; 京津冀在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上最具协同优势, 长三角在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上向协作阶段过渡的优势明显, 珠三角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上有向协作阶段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评价单元,基于公路与经济两大指标体系,集成熵权法、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协调性模型,对研究区2007年―2017年公路指数和经济指数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及协调性.结果表明:从时间上来看,河南省公路指数上升速度较为缓慢,内部差异显著,指数总体增长较少且分布不均衡,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整体不均衡,局部波动"的趋势,各市经济指数差异较大,增长相对较少;从空间上来看,公路指数分为五个等级,郑州市等级最高,其它城市从低到高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和四等,公路指数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的圆环状包围结构.经济指数分为五个等级,位于第三等级的城市数量最多且分布集中,指数较低的城市呈零星分布态势,经济指数呈现出以郑州市为中心的半环状格局.根据协调指数可以把河南省的城市分为三种类型:超前城市、协调城市和滞后城市.  相似文献   

9.
运用1990~2015年浙江省6期土地利用数据, 使用扩展速率、扩展强度、分形维数等指标分析浙江省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格局. 结果表明 (1)1990~2015年, 浙江省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在5个时期呈现“W”趋势, 从不同行政等级来看, 扩展速度的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 2000~2005年是浙江省不同行政等级的城市城镇用地扩展速度的最快阶段. (2)从扩展强度来看, 浙江省在2000~ 2005年对城镇用地扩展最大, 其他时期基本维持稳定. 地势平缓的城市往往开发强度大, 丘陵地区的城市处于缓慢扩展阶段. (3)浙江省城镇用地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特征存在波动性. 城镇用地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城镇用地增长过程和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联系. (4)浙江省城镇用地重心受到地形限制明显. 西南地区受到丘陵地形影响, 重心移动方向大多数与斜长的峡谷平行; 北部平原区域的城镇用地的重心变化往往受到经济等社会因素影响较大. (5)浙江省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影响因素上存在一定规律, 可看出1995年、2010年、2015年主要倾向于社会经济的影响, 在2000年、2005年则倾向于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良好耦合有利于乡村资源要素的整合,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带动乡村经济健康发展. 本文构建了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平均法得出浙江省整体及11个地级市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 借助耦合协调模型, 分析两大系统耦合协调程度. 结果表明 (1)2011—2020年浙江省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处于波动上升状态, 耦合协调水平由低水平协调逐步过渡到良好协调; (2)浙江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属于乡村振兴主导型发展模式; (3)浙江省各地级市两大系统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水平都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4)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各地级市旅游资源丰度、旅游文化服务功能以及人才引入等是影响浙江省各地级市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05~2015年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旅游发展效率的DEA测度, 再运用空间自相关及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结果发现: (1)2005~2015年长三角地区城市旅游发展综合效率呈上升趋 势; (2)长三角地区城市旅游效率空间分异为规模效率主导型、纯技术效率主导型和规模技术双作用型, 城市旅游效率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性; (3)长三角旅游发展效率影响因素排序为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居民消费水平, 影响程度在浙、苏、皖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及PSR模型, 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分析框架, 测算中国31个省域单元2006~2018年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2大系统的综合水平、耦合度及协调度, 并从发展趋向、耦合协调空间分异和空间类型3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1)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共经历高速发展和稳定发展2个阶段; 各省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程度总体较高, 协调程度总体中等, 耦合及协调程度省域差异明显. (2)中度协调生态环境滞后区和中度协调新型城镇化滞后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低度协调区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低度耦合区则多分布在西南及西北地区; 新型城镇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大系统耦合协调的强弱, 因此,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依然是多数省域需要持续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去工业化、郊区化、老龄化等冲击下的城市收缩现象在世界范围内爆发, 引起了城市规划、地理学和社会学各界的关注. 中国岛屿众多, 岛屿城镇的收缩认知及其成因分析对于实现国家海洋战略与海疆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价值. 以中国舟山市岱山岛(辖高亭镇、东沙镇、岱西镇和岱东镇)为例, 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人口、经济视阈城镇收缩现象, 解析动因及其机理. 研究发现 (1)岱山岛2006~2016年人口年均增长为-2.65%, 是典型的城镇隐性收缩; 经济核心指标(产业产值、人均GDP、建成区面积)持续正增长, 这与西方学界以城市衰退为判据的“收缩城市”存在本质差异; 与中国大陆城市收缩相比, 存在人口、经济变化率小等特征. (2)岱山岛城市收缩的二元特征集中体现在人口负增长与经济、土地利用快速正增长悖论, 经济增长与城市扩张受工农业结构调整和城市集中建设、国家政策影响深远, 工农业生产总值及其变化率对城市收缩正向影响最大, 工业生产总值及其变化率对城市收缩负向影响最大. (3)海岛城市收缩动力源于海岛人口与产业间的资源竞争, 海岛资源短缺导致产业与居民期望脱钩, 海岛的自身短板与高速发展的教育拉升了年轻人与家庭的就业期望.  相似文献   

14.
减小区际基本公共服务差异是消除区域发展鸿沟、实现中国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 分析城际公共服务差异,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提升中国东部地区城市群发展水平面临的重要难题. 以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3个基本公共服务一级指标构建了城际基本公共服务测度体系, 运用泰尔指数和熵值法测量1985年、1995年、2010年、2015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88个城市间总体水平差异及不同指标差异. 结果表明: (1)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总体不高, 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明显, 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公共服务总体水平高于珠三角地区; (2)东部沿海地区城际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水平区域差异程度相当; (3)东部沿海地区城际基本公共服务各指标差异程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且高水平城市与低水平城市差距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5.
立足新发展阶段,统筹平安和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文明城市。以昆明市呈贡区为例,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法、犯罪集中度、空间自相关分析、标准差椭圆法等GIS方法,分析2015、2017、2019年的犯罪数量与犯罪危害程度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犯罪数量的空间格局以城市核心区集聚为主,高密度和较高密度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交通便捷、经济活动频繁、人员密集的老城区、商业中心及大学城周围居住区。犯罪危害程度在空间上形成龙城片区“单核心”的格局并未被打破,且高密度集聚区的空间分布与犯罪数量的空间分布相似,较高密度集聚区相对分散,较低密度集聚区渐呈“散点状”分布。(2)犯罪数量和犯罪危害程度均表现出显著的集中分布和空间集聚格局。二者空间集中差异逐渐加大,犯罪危害日趋集中的态势更强烈;空间集聚差异变化明显。(3)犯罪数量与犯罪危害程度热点区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随新区建设的发展,各犯罪热点区逐渐破碎化。犯罪数量与犯罪危害程度热点重合区位于呈贡区中部,沿城市主干道和地铁线路分布;犯罪数量热点区分布于学校、医院及商业中心附近;犯罪危害程度热点区分布于城郊乡镇、城中村、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施工工地等区域。(4)犯罪数量和犯罪危害程度的扩散方向与城市空间扩展方向密切相关,且随城市发展逐渐趋于一致,其中,犯罪危害程度扩散更明显,更易随城市空间结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6.
随着集装箱港口竞争的日趋激烈, 港口柔性服务需求明显, 对柔性服务效率的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型DEA模型对我国沿海14个集装箱港口柔性服务效率进行分析, 对比找出非DEA有效港, 进行敏感度分析, 并进一步对影响各港口柔性服务效率的敏感因素进行排序, 最终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