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比较在大水油比下的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悬浮均聚的实验数据以及本体聚合实验结果 ,发现单体的水溶性对其聚合动力学有影响 ,不能用本体聚合动力学代替其悬浮聚合动力学 .为了能更好了解单体的水溶性对其悬浮聚合动力学的影响以及影响动力学的原因 ,在MMA本体聚合动力学模型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 3个假设 :扣除溶于水相部分的单体量、增长和终止速率参数降低、少部分的油溶性引发剂被带到水相中 ,得到改进的悬浮聚合动力学模型 .运用该模型能很好预测水油比、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等对MMA悬浮聚合动力学的影响 ,且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研究了偏氯乙烯悬浮聚合反应动力学,比较了偏氯乙烯与氯乙烯聚合动力学行为的异同.在假定偏氯乙烯聚合反应发生在单体相和液固界面两个区域的基础上,提出了偏氯乙烯沉淀聚合反应速率模型.模型预测的转化率值几乎在全转化率范围内都与本文的偏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选用氢氧化镁为分散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进行悬浮聚合反应,研究了分散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水和单体比、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聚合物珠粒大小、均匀程度和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目前高分子实验教材普遍选用的以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的悬浮聚合反应相比,以氢氧化镁为分散剂,具有操作简单、聚合时间短、体系稳定性高等优点,可代替原有的悬浮聚合反应实验,作为高分子化学实验的教学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共聚物结晶的两种模型出发,总结了共聚物的熔点、熔化热与组成的关系,提出了从熔化曲线得到组成分布的方法。然后以全氟乙丙烯共聚物作为研究对象,用实验方法对上述关系进行了验证,再用来测定乳液及悬浮聚合试样的组成分布,得到了初步结果。发现乳液聚合试样的组成分布要比悬浮聚合为窄;对于平均组成相近的试样,组成分布宽的,其应力开裂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丙烯腈/苯乙烯(AN/St)悬浮共聚体系中AN在水/油两相间的分配及其对AN/St共聚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AN分配于水/油两相间,使油相AN的含量低于相同单体配料比的本体聚合,导致生成的AN/St共聚物组成偏离本体共聚.为了准确预测进而控制AN/St悬浮共聚物的组成,提出了在考虑AN相分配的基础上计算AN/St悬浮共聚物组成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一致,计算中用到的油相实际竞聚率与本体聚合相同,但该悬浮聚合的表观竞聚率随水/油比的变化而发生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6.
悬浮态乳液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种新的聚合方法--悬浮态乳液聚合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比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和悬浮态乳液聚合方法的异同,突出了悬浮态乳液聚合的优点。讨论了悬浮态微液聚合的机理,以及分散剂,表面活性剂,水油比等对聚合物颗粒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丙烯酸钠反相乳液聚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阴离子乳化剂制备丙烯酸钠反相乳液,用γ射线引发其聚合,用扫描电镜观测了聚合前后粒径的变化;并在聚合过程中改变剂量率观测了聚合速率的变化.这两个实验结果都显示聚合以液滴成核为主,即聚合机理类似于悬浮聚合.与以司盘80为乳化剂的丙烯酸钠反相乳液聚合相比,体系与司盘体系的聚合动力学基本相似;但是体系中的分散液滴比司盘体系要大,结果使得在动力学上体系更类似于悬浮聚合的动力学.从聚合机理看,反相乳液聚合实际上就是粒子分散得比较小的反相悬浮聚合.  相似文献   

8.
采用在苯乙烯 (St)悬浮聚合过程中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乳液聚合组分的悬浮 乳液复合聚合方法 ,制备大粒径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S PMMA)复合粒子 .研究聚合物粒径分布和颗粒形态的变化发现 ,在St悬浮反应中期滴加MMA乳液聚合组分后 ,聚合体系逐渐由悬浮粒子与乳胶粒子并存向形成单峰分布复合粒子转变 ,最终形成核 壳结构完整的大粒径PS PMMA复合粒子 ;在St悬浮反应初期滴加MMA乳液聚合组分 ,St与MMA一起分散成更小液滴 ,反应后期凝并成非核 壳结构复合粒子 ;在St悬浮反应后期滴加MMA乳液聚合组分 ,PMMA乳胶粒子与PS悬浮粒子基本独立存在 .根据以上结果 ,提出了St MMA悬浮 乳液复合聚合的成粒机理 .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酰胺固定化糖化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丙烯酰胺单体通过反向悬浮聚合技术合成聚丙烯酰胺作为载体材料,采用包埋—交联法固定化葡萄糖淀粉酶,并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固定化酶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为55~58℃,而且具有较好的贮存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8个月后该固定化酶的残余活力仍保持在94%左右,可重复使用43批次,此固定化酶酶活回收率达到56%.实验表明丙烯酰胺悬浮聚合固定化糖化酶的方法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华慢  龚元元  梁晖  卢江 《高分子学报》2013,(9):1165-1171
以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作为引发剂,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Span60)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EG-7磷酸酯为复合分散剂,蔗糖烯丙基醚和三甲基丙基聚氧乙烯(15)醚三丙烯酸酯为复合交联剂,丙烯酸为单体,正已烷为反应介质,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方法制备了球状卡波树脂.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别对聚合反应的成粒过程和产物的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体系呈现典型的悬浮聚合相态特征,并获得了堆积密度较高(0.65 g/cm3)的球状卡波树脂.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反相悬浮聚合的聚合速率对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的反应级数分别约为1.36和0.70;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78.0 kJ/mol.交联剂对卡波树脂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通过适度交联可提高产物的增稠效率及其抗剪切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均聚和共聚制备珠体的途径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针对极性单体的新的悬浮聚合方法;并探讨了聚合物珠体粒度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二乙烯基苯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反应中的用量会影响聚合反应的成败。  相似文献   

12.
《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探讨。在高分子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实验的内容首先要体现高分子化学理论课程的核心内容——高分子合成;其次实验项目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应用性;再次实验时间要与理论课程相协调,实验项目的安排顺序要...  相似文献   

13.
The dispers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and its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were used as models to elaborate the evolution of particle size average and size distribution in the course of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dynamic and static steady states in the population of drops were defined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evolution of drop/particle size average and size distributions were examined. The characteristic intervals of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s (transition, steady-state, growth, and identification) were elaborated. The formation of satellite droplets and their evolution in the course of polymerization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以“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理论课和实验课为例,探索了将高分子化学理论和实验课程进行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互动和融合的整体安排,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理论课和实验课相互分离、缺乏相互支撑的缺点。在融合教学模式中,理论课和实验课实行团队协同教学;在同一个实验中设置必修内容和扩展性内容,更好地培养学有余力的学生;将理论课和实验课进行综合考核;对比了实验课前置、实验课居中和实验课后置教学方式,其中实验课居中的融合教学适合于大部分学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采用多媒体和仿真模拟技术研制了高分子物理实验多媒体教学软件。介绍了软件的设计思想、实现方法和特点 ,并讨论了在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Under the case of novel coronavirus (COVID 19), and in response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call for "postponement of school without suspension of learning", online teaching should be equivalent to the real class teaching. Based on Chinese University MOOC platform, this paper establishes SPOC on campus with the open online course Organic Chemistry as the online learning resource. Before class, students learn online video and self-testing. The teacher will answer questions and interact with students through live broadcasting. The student will practice and consolidate after school. "One-stop" solves the learning needs of the three stages of online flipped classroom and demonstrates onlin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相似文献   

17.
基于高分子合成工艺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体会,探讨了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知识运用能力培养以及教学过程实施三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同时,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原理-工艺-应用-设备的逻辑关系优化教学内容。针对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更新。另外,在采用翻转课堂与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和统筹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也提出了一些见解,并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配位聚合是高分子化学课程中的经典内容。本文基于配位聚合领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从聚合机理、引发剂性能指标和聚合物结构指标三方面对其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