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浙江沿海风暴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浙江沿海多个气象观测站和潮位观测站近50年的气温、潮位及风暴潮的资料,研究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浙江沿海台风暴潮变化特征.分析表明,随着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的上升,浙江沿海相对海平面、登陆台风、超警戒风暴潮、较大风暴增水、年极值高潮位等都呈现出上升或增多趋势;在此背景下,浙江沿海风暴潮灾害风险也随之增大,特别是2000年以来,登陆浙江沿海的台风个数和最大增水超过300cm的风暴潮次数都显著增多.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浙江沿海风暴潮灾害的影响分析,将为今后风暴潮预警及防灾、减灾的应对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普查1951~2012年台风资料,对期间影响浙江台州的台风年月际变化、生成源地及常见影响路径、降水量地理分布特点及不同台风路径的降水量空间分布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台州的台风有较明显的年、月际变化特征;台风生成源地主要集中在3个区域,主要影响路径类型有5种;复杂的地形地貌,导致台风降水量分布差异较大;降水量分布与台风登陆前后的移动路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全球预测系统(global forecast system,GFS)分析资料,结合统计分析、合成分析、对比分析以及物理量诊断等方法,对5个福建登陆北上并严重影响杭州的台风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福建登陆北上影响杭州的5个台风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福建登陆北上越过30°N(北上台风),另一类是刚进入浙南就减弱为低压(1010号莫兰蒂台风)。北上台风对杭州造成了大风和暴雨双重影响,而1010号莫兰蒂台风主要带来的是暴雨。(2)在北上台风对杭州产生较大影响时,其合成台风中心位于福建中部地区,东南风低空急流和偏南风低空急流显著,杭州处于台风环流第一象限两支急流的交汇处,利于产生暴雨、大风;而在1010号莫兰蒂台风对杭州产生较大影响时已减弱为热带低压环流,其北部倒槽与西风带冷空气相结合是产生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低压环流与副高之间的偏南风急流也有利于暴雨形成。(3)两类台风虽然部分指数和空间热动力结构相近,但北上台风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更好,而1010号莫兰蒂台风在冷空气切入和斜压性增强作用下,具备更高的对流有效位能,出现对流性强降水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全球预测系统(global forecast system,GFS)分析资料,结合统计分析、合成分析、对比分析以及物理量诊断等方法,对5个福建登陆北上并严重影响杭州的台风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福建登陆北上影响杭州的5个台风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福建登陆北上越过30°N(北上台风),另一类是刚进入浙南就减弱为低压(1010号莫兰蒂台风)。北上台风对杭州造成了大风和暴雨双重影响,而1010号莫兰蒂台风主要带来的是暴雨。(2)在北上台风对杭州产生较大影响时,其合成台风中心位于福建中部地区,东南风低空急流和偏南风低空急流显著,杭州处于台风环流第一象限两支急流的交汇处,利于产生暴雨、大风;而在1010号莫兰蒂台风对杭州产生较大影响时已减弱为热带低压环流,其北部倒槽与西风带冷空气相结合是产生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低压环流与副高之间的偏南风急流也有利于暴雨形成。(3)两类台风虽然部分指数和空间热动力结构相近,但北上台风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更好,而1010号莫兰蒂台风在冷空气切入和斜压性增强作用下,具备更高的对流有效位能,出现对流性强降水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西太平洋一九六九年八月份一个西移登陆于中国福建的台风,和一个在海上转向日本登陆的台风在分离点时,从能量场、西风带长波调整、台风的内力和台风外围的风场等几方面进行了物理量的计算及其对比分析.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提供了作台风路径趋势预报时一个判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50多年来浙江省气候变化总趋势在逐渐变暖,80年代中期开始变暖明显,增幅加大.浙江省汛期各月降水量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不同:在季节转换月份5月和9月,降水量明显减小,而在夏季的降水量增加,8月尤甚.在气候变暖期,浙江省汛期旱涝事件的发生频数增加.大气环流时气候变暖的响应是:5月份,高层南亚高压偏弱偏南,中国东南部上空为平直的西风气流,引导冷空气多偏北东移,中层印缅槽的减弱导致向江南水汽输送减少,低层偏南气流远离华东,浙江省主要受单-西北干燥气流影响,降水显著偏少;8月份,青藏高压位置偏西,中国东南部上空西北气流有利引导冷空气南下,低层越赤道气流加强了赤道幅合带的扰动,有利台风的生成和发展,中层副高南侧偏东气流有利于引导台风北上登陆华东,导致影响浙江台风年频数增加,台风与冷空气相互作用有利强降水发生,形成台涝.在气候变暖期海水表层温度距平升高,ENSO事件的多发、增强的倾向影响了浙江省汛期旱涝趋势.  相似文献   

7.
0414号台风登陆过程的诊断与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MM5对0414号台风从2004年8月11日00时~14日00时(UTC)进行模拟,结合浙江省稠密的AWS资料、雷达资料、卫星云图对这次台风登陆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模式对登陆台风的路径、强度、降水具有较强的模拟预报能力.台风登陆前副热带高压呈坝状发展,副高南缘超地转低空急流加强,以及登陆前台风周围的风速呈现东北象限最大,西南象限最小的分布状况,是造成台风登陆前加速西折的原因.高层辐合中心的维持有利于台风强度增强.台风螺旋雨带前沿存在中尺度热力性低压,在海陆间中尺度锋区的热力条件支持下,低压扰动获得发展,降水加强.水汽输送通道维持与内陆水体和饱和湿土的潜热输送是台风登陆后久留不散的原因.台风登陆后水汽源提供由孟加拉湾和南海转变为西太平洋.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1949-199。年的气象、水文和农业资料,从利弊两方面分析了台风对浙江农业的影响,包括对水情旱情的影响;对秋粮产量的影响,对农作物种植业产值的影响和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农业气象角度提出了若干趋利避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赤道平流层线同风的准2年振荡(QBO)和浙江台风的关系,指出:浙江台风多发生在赤道平流层纬向风的东西风转向时期;在赤道平流层QBO为西风年时,浙江发生台风的总天数较多,在赤道平流层QBO的西风时段的内发生台风的总个数和总天数都较多,在东风时段,每个台风的生命史较长,厄尔尼诺和拉尼妇使当年浙江台风的总天数编少,厄尔尼诺年使浙江台风的生命史较长,而拉尼娜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低纬度的经圈环流 、纬圈环流和角动量的输送等的短期变化 ,结合 1979 年 Judy ( 7970 号 ) 台风在 135 。E 以西的路径,进行了一些计算和分析.由于经圈和纬圈环流以及角动量输送等变化,过去多以长期的平均状况来加以研究,因此它们的短期变化对天气系 统,尤其是对台风路径是否有一定影响 ,还是一个新的课题.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台风路径转向点前后,在环流结构上存在明显的不同,经向角动量输送的净值也有显著 的差异. 因此,对台风路径的趋势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  相似文献   

11.
以浙江沿海港口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地调查所取得的大量具体资料的分析,系统地探讨了浙江沿海港口城市发展的区域背景条件、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了浙江沿海港口城市总体布局特征,内部结构形态和外部形态的演变发展规律,提出了浙江沿海港口城市形态与布局变化趋势,为港口城市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沿海港口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地调查所取得的大量具体资料的分析,系统地探讨了浙江沿海港口城市发展的区域背景条件、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了浙江沿海港口城市总体布局特征,内部结构形态和外部形态的演变发展规律,提出了浙江沿海港口城市形态与布局变化趋势,为港口城市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浙江休闲体育消费与产品供给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法对浙江休闲体育消费与产品供给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浙江省休闲体育消费有较大的潜在市场,消费结构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引导体育场消费结构提供多样化的体育产品,成为浙江休闲体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压能场与台风移行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台风移行公式分析了它的物理意义,并对四个台风个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与实况相当一致.此公式可供气象台站台风路径预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不仅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而且会引发很多复杂的社会问题, 成为地理学人地关系综合研究热点领域. 本文运用1990、2000和2014年的遥感影像数据, 在标准假彩色分类基础上, 计算景观指数并构建景观稳定性模型, 解析土地利用视角下浙中城市群区域的景观稳定性变化. 研究发现: (1)1990~2014年的24a间, 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逐年递增, 其中1990~2000年增长较少, 2000~2014年增长较多; 水域占比逐年下降, 1990~2000年从4.94%降到2.90%; 随着建设用地的逐年上涨, 耕地和未利用地的占比逐年下降; 浙中城市群东北方向微量的湿地, 24a间面积占比下降了近一半, 从0.31%降到0.16%. (2)景观结构及其变化表明, 城市的斑块形状从简单化向复杂化发展, 这与城市的发展由无序到有序, 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相一致; 耕地、林地和湿地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逐渐加剧, 抗干扰能力减弱. (3)浙中城市群的景观稳定性从1990年到2000年大幅度下降, 2000年到2014年增强; 类型尺度上, 除未利用地外的其他5类景观的稳定性都经历了先降低后增强的过程, 而未利用地的稳定性从1990年开始持续增强, 2000年到2014年间虽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是人地关系最为显性的自然事件.通过检索《中国基本古籍库》及《爱如生数据库·中国方志库》,整理了中国古文献记载中自然灾害导致的"死者万计"事件的发生频次,利用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和M-K检验等方法,分析其时空特征及发生原因.结果表明:历史时期"死者万计"事件频发,共有217a,主要类型为疫灾、饥灾、飓风、水灾.魏晋南北朝为第1个小活跃期,明清集中了总年数的60.8%,为第2个活跃期,并且秋季和夏季出现次数最多.10a频次呈极显著的波动上升趋势,最大值在1580~1589年,分为频次最少-缓慢上升-频次平缓-快速上升4个阶段,1820年发生增多突变.灾害演化过程中存在26,7和4a共3个周期.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以江苏、浙江为主的长江中下游和以河南为主的黄河中下游是2个高频中心,且各省灾害结构不同.气候的寒冷与异常、季节变化、灾害结构、人口规模、社会动荡、朝代更替等是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滨海湿地是自然界最具保护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 加强对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滨海湿地演化研究是实现滨海湿地综合管理的前提. 基于1990、2000、2008、2017年盐城、杭州湾南岸及象山港湿地的土地利用数据, 对滨海湿地的时空演化特征和环境质量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1)除1990~2000年象山港自然湿地增加了60.54 km2以外, 27年间3个研究区自然湿地面积持续减少, 人工湿地面积和非湿地面积持续增加; (2)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的影响强度为杭州湾南岸湿地>象山港湿地>盐城湿地, 相比于1990~2000年与2000~2008年阶段, 3个研究区人类围垦活动的强度在2008~2017年阶段有所下降; (3)湿地环境质量从优到劣依次为盐城湿地、杭州湾南岸湿地、象山港湿地, 3个研究区湿地环境质量的总体水平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不同性别间的运动学参数差异, 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检验确定了下肢动力学和运动学参数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女性受试者在整个落地阶段膝、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前后方向上摩擦力峰值、膝关节屈伸力矩峰值出现了显著性的减小. 落地阶段髋关节屈曲角度与前后方向上的摩擦力峰值呈现显著相关. 落地初期膝关节屈曲角度与前后方向上摩擦力峰值和垂直方向上地面反作用力均呈现显著相关. 落地初期膝、髋关节的屈曲角度不一定会降低落地阶段的冲击力, 但是积极的髋、膝关节活动可以降低落地阶段的冲击力. 落地初期髋、膝关节的活动度是影响膝关节前十字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制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依据.文章以宁波为例,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沿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系统,并对宁波市1995~2004年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宁波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上表现为不断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状态也相应地由较差变为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