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师真正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和问题,是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的保障.传统答疑时学生主要问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某个知识点或某道例题,或者是在做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学生没有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而产生的疑惑,教师回答了这些问题只能保证学生解答对某道习题.实际上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远不至于此.因此我们采用传统的答疑与网上"提问"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在网上提出的"有效"问题是在学习过程中对物理概念的"疑惑"和自己的"看法".把头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学习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对错误的发现、分析和纠正.实际上许多正确的观念和行为是在对错误的观念和行为的否定中得以形成的.钱学森先生曾说过:"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来的;没有大量的错误作阶梯,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宝座."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强调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科学思想.本文主要是笔者针对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这一章的教学以及得到的反馈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1 教学设计思想我在教学过程中 ,常把理论讲授、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样做能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让学生感到物理课并不枯燥乏味 ;体现了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这种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课型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出某个定律或规律 ,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以“电磁感应”一节的教学为例谈谈这种教学模式 .2 教学过程2 .1 引入新课教师讲述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或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特殊…  相似文献   

5.
观察是指人们考察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事物 ,即在人们不对客观事物施加影响的情况下 ,对事物进行研究 .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广泛、深入细致的观察 ,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极为有利的 .1 认识观察的重要性一个人观察能力的强弱将决定他认识客观事物的准确程度和广泛程度 .人们只有准确而广泛地了解了客观世界 ,才有可能进行正确的思维和想象 .物理创造思维的基点在于物理观察 ,创造是从观察开始的 .一个学生如果有较强的观察能力 ,则他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观察 ,在课堂上看演示 ,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以及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发现直观材料的本质特征 …  相似文献   

6.
李茜 《物理通报》2011,(1):19-21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物理课程标准的三维度之一.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了解研究物理学的科学方法,能够应用物理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生活及生产中的物理问题,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什么是科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有哪些?物理教学中又怎样对学生进行科学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非常强调义务教育中的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明确规定了课程的三维目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人文素养内涵和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并列,作为新课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之一,体现了在物理学发展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重要性.作为物理教师,如何在物理课堂物理学发展史教学中融入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本文结合自己任教实践经验,就此作些探讨. 一、物理学发展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股巨大的动力,在物理教学中适当的穿插科学史的介绍,这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十分有效的.当我们在学习浮力时,提一提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是如何攻破皇冠之迷的,原来是他在浴缸洗澡时发现的,并且还赤身裸体的跑到大街上大声喊叫地告诉人们他终于发现了:当我们在学习重力时,想到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被树上熟透的苹果打中了;当我们在学习杠杆时,说一说阿基米德发明的抛石机狠狠的打击了来攻城的敌人,还可以提到他的名言"如果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可以撬起地球.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物理"浮力"一章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我们提前组织了一次造船比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使我们首次体会到创新真的能带来巨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电工电子教学正在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转化.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是否能引起学生对电工电子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之一.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有关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培养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孟拥军 《物理通报》2006,(11):14-17
1问题提出 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错误的前概念,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由于有些错误观念是长年积累形成的,具有广泛性、顽固性、隐蔽性;并且,随着物理教学的不断进行,新的错误又会不断形成和发展.所以如何纠正错误观念以实现物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物理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前期分析(Front—End Analysis)是美国学者哈里斯(J.Harless)于1968年提出的一项技术,旨在教学设计过程的开端就分析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避免后续工作无的放矢,浪费人力物力.在不同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中,前期分析的内容不尽相同,但一般应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习背景分析.  相似文献   

12.
赖瑞彬 《物理通报》2009,(10):14-16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培训者的指导下,以教师自主学习为主,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师实际问题,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通俗地说,它是一种自身业务提高的过程,是教中学、学中教的过程,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现就本人的理解与实践,谈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中外学者所共识.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解决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问题只有在被发现的时候,才能引起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研究表明,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个体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提出问题是学的真知的关键一步,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假如提不出问题,很难  相似文献   

14.
 在全社会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显得越来越重要,双主体教学法、探究式学习等,反映出课堂教学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传统的“满堂灌”呆板教学形式早已受到冲击,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课堂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青睐。那么,究竟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方式?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如何定位?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双主体探究?下面就对这些问题作简单的探讨。一、探究式课堂教学法及其优势“探究”是指对没有确切答案或虽有确切答案却没有将答案直接给出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深入探讨和反复研究;这种探究过程用于课堂教学,就产生了探究式课堂教学法。  相似文献   

15.
习题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教学过程;在现行高中物理教学中,师生对此十分重视.在实施新的课程计划时,如何在习题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探讨在习题教学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恒定电流》在实际应用中极其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有利于深刻理解和系统掌握。  相似文献   

17.
在"电场中的导体"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常遇到这类问题: [问题1]如图1所示,在孤立的正电荷Q的电场中放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棒AB后,将B端接地后又拆去接地线,最后移开Q,问AB棒带何种电荷?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职业学校培养的劳动者必备的素质之一.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往往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指导、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以及恰当的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下面就教学中如何建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问题是学习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学习,其目标就不明确.而问题的提出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有效地实现.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启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体现了主动探索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是体现教学观念、实现教学目的或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 物理作为一门系统而繁博的自然学科,教师应该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将其重组成一个个知识板块然后浅易、生动、高效地落实到每一次课堂教学中去呢?物理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物理课堂的特点,如果我们仅仅只是照本宣科、罗列知识、就题论题,它就会显得严谨、枯燥,甚至于生硬得让学生觉得面目可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