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富马酸比索洛尔与茜素的电荷转移反应条件,建立了快速测定富马酸比索洛尔的可见分光光度法。富马酸比索洛尔与茜素反应生成的电荷转移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是54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67×103L·mol-1·cm-1。富马酸比索洛尔质量浓度在12~160mg·L-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相关系数为0.9993。当富马酸比索洛尔浓度为80mg·L-1时,六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2%。测得荷移络合物的组成比和稳定常数分别为1∶1和1.53×104。本方法用于测定胶囊中富马酸比索洛尔的含量结果与文献方法相符,平均回收率在99.0%以上。  相似文献   

2.
采用光度法研究了电子给予体苯妥英钠与电子接受体茜素红之间的荷移反应,据此建立了荷移光度法测定苯妥英钠含量的方法.在水溶液中,苯妥英钠与茜素红荷移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0 nm,该络合物的组成为1:1,表观摩尔吸光率为6.54×103L·mol-1·cm-1,稳定常数为2.26×105.苯妥英钠的质量浓度在4~40 mg·L-1叫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当苯妥英钠质量浓度为20 mg·L-1时,相对标准偏差(n=10)为1.23%.测定了片剂中苯妥英钠的含量,加标回收率在97.7%~101.0%之间.  相似文献   

3.
依诺沙星与茜素红在水-乙醇介质中发生电荷转移反应,其中依诺沙星是电子给予体,茜素红是电子接受体,依据此荷移反应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依诺沙星的荷移分光光度法.荷移络合物在 546 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表观摩尔吸光率为 8.04×103L·mol-1·cm-1,相关系数为0.999 9.该络合物的组成为 1:1,表观稳定常数为 2.84×104.依诺沙星的质量浓度在 0~40 mg·L-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当依诺沙星的质量浓度为 20 mg·L-1时,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 1.2%,回收率在 99%以上.测定了依诺沙星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与文献[1]方法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扑尔敏与铬天青S的电荷转移反应,确定了反应条件,建立了测定扑尔敏的分光光度法。扑尔敏与铬天青S在水溶液中发生电荷转移反应,常温下反应20min后可比色。电荷转移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是53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27×103L·mol-1·cm-1。扑尔敏质量浓度在20~160mg·L-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相关系数为0.9990。当扑尔敏浓度为80mg·L-1时,六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9%。测得荷移络合物的组成为1∶1、稳定常熟为1.48×105,探讨了反应机理。本方法用于测定片剂中扑尔敏的含量,结果与文献方法一致,回收率在99.0%以上。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氯冉酸荷移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非索非那定含量的新方法。结果表明:盐酸非索非那定和氯冉酸在正丙醇介质中形成稳定的1∶1型荷移络合物,并在529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3×103 L·mol-1·cm-1,盐酸非索非那定质量浓度在0.2~100m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相关系数R=0.9974,检出限为0.12mg·L-1。该法用于尿样及药片中盐酸非索非那定含量的测定,其回收率为99.87%~101.2%。  相似文献   

6.
阿莫西林与对苯醌在pH 5.8~6.2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形成1:1荷移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76 nm,表观摩尔吸光率为2.0×103L·mol-1·cm-1,阿莫西林质量浓度在200 mg·L-1以内服从比耳定律.用此方法测定药物制剂中阿莫西林的含量,结果与药典方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1.5%.  相似文献   

7.
在pH 4.2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甲基紫与阿魏酸反应生成具有负吸收峰的紫色络合物。其最大负吸收波长位于565nm,阿魏酸的质量浓度在0.1~3.9mg·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服从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率(ε)为4.36×104L·mol-1·cm-1。方法用于市售药物中阿魏酸钠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在99.5%~103%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3%~1.5%之间。  相似文献   

8.
在 pH 4.3 乙酸-乙酸钠缓冲体系中,对乙酰基偶氮氯膦与铝(Ⅲ)形成 1:1 蓝紫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 604 nm,表观摩尔吸光率ε,604 nm=9.92×103L·mol-1·cm-2,铝(Ⅲ)的质量浓度在 0.60 mg·L-1以内遵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方便面、面包及梨中痕量铝的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7)在 1.03%~2.16%之间,回收率试验的结果在 96.5%~101.0%之间.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微流控芯片非接触式电导法快速测定药物中盐酸异丙嗪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缓冲液、添加剂、分离电压和进样时间等因素对检测的影响,以20 mmol·L-1 MES-20 mmol·L-1 His 的缓冲液为分离介质,分离电压为2.2 kV时可实现较好的分离检测.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盐酸异丙嗪的线性范围为100 ~1 000 mg·L-1;检出限(S/N=3)为10 mg·L-1;线性方程为Y=-502+4.99×103X,相关系数r=0.995 6;0.1 g·L-1盐酸异丙嗪的RSD为2.1%(n=5);3批药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6% ~101%,RSD为1.7% ~3.0%.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以用于盐酸异丙嗪药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在醇-酮(3+7)介质中,富马酸比索洛尔与7,7,8,8-四氰基对二次甲基苯醌于35℃反应30min,形成1比1的络合物。络合物的稳定常数为4.8×103,最大吸收波长为845nm,表观摩尔吸光率为5.37×104L·mol-1·cm-1。富马酸比索洛尔的质量浓度在2.0~14mg·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5%。采用此方法对片剂和胶囊样品中富马酸比索洛尔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与药典法一致,加标回收率在9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阿苯达唑与氯冉酸的荷移反应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并确定了阿苯达唑与氯冉酸的荷移反应条件。在乙醇丙酮介质中形成1∶1络合物,其λmax=525 nm,吸光度与阿苯达唑浓度在0~28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03×103L·mol-1·cm-1;桑德尔灵敏度为0.033 μg·cm-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n=8),回收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氨酪酸与邻硝基酚的荷移反应。由实验得知,用二甲亚砜做溶剂,室温下反应10 min后,可生成稳定的1∶1型的黄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446 nm,氨酪酸的浓度在2~16μg/mL的范围内遵循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7×103L·mol-1·cm-1,桑德尔灵敏度S=0.028μg·cm-2。用拟定的方法测定氨酪酸片的含量,回收率在97.0%~102.7%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1%。  相似文献   

13.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of the charge transfer complex between chloranilic acid and haloperidol were studied. Haloperidol in pure form and in dosage form was assayed in this study. The method was based on charge transfer complex formation between the drug, which acted as an n-donor, and chloranilic acid, which acted as a pi acceptor in a non aqueous solvent. The complex stoichiometry was found to be 1:2 (haloperidol: chloranilic acid) with the maximum absorption band at a wavelength of 576 nm. The complex obeyed Beer's law.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investigated included stability constant, molar absorptivity, free energy change, enthalpy, and entropy. The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the analysis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haloperidol tablets without interference from its excipients, with good precision and reproducibility, compared with the official assay method (non aqueous titration) described for haloperidol in the compendium.  相似文献   

14.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替米沙坦与茜素的荷移反应,提出了测定替米沙坦的荷移分光光度法。在丙酮溶剂中,替米沙坦和茜素形成的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48nm,两者的组成比为1比2。替米沙坦质量浓度在16~240mg·L-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率为2.34×103L.mol-1.cm-1。采用此法分别测定了替米沙坦胶囊和片剂中替米沙坦的含量,所得测定值与文献报道值相符。用标准加入法做方法的精密度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为99.5%(胶囊)和99.8%(片剂)。  相似文献   

15.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精香料中硼酸和硼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精香料样品中的硼酸经姜黄素的乙酸溶液在室温下进行衍生化,所得硼的衍生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选用Hypersil ODS2色谱柱(4.6mm×250mm,5μm)为固定相,以甲醇与0.012mol·L-1四丁基溴化铵(TBABr)溶液按体积比80比20混合所得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淋洗,于波长550nm处进行检测。根据硼砂在硫酸环境下定量转化成硼酸的原理间接测定硼砂。硼的色谱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在0.004~0.2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为4.0×10-4 mg·L-1。在3个浓度水平下做加标回收试验,所得硼酸和硼砂的平均回收率分别在92.1%~106.6%和92.9%~107.1%之间。  相似文献   

16.
采用碳糊电极作工作电极,阴极溶出伏安法对阿魏酸进行测定。在0.05mol.L-1盐酸溶液中,当有0.04mmol.L-1氯化钠溶液,0.004g.L-1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存在时,1.1V(vs.SCE)富集180s,以100mV.s-1扫描速率从1.0V扫描至0V。阿魏酸在碳糊电极上于0.46V处产生一灵敏的阴极溶出伏安峰,峰电流与阿魏酸浓度在2.2×10-7~1.1×10-5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4.0×10-8 mol.L-1。初步探讨了阿魏酸的电化学性质,此方法用于测定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并以此样品为基体做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104.0%~109.1%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2.6%~5.3%之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玻碳电极上邻仲丁基苯酚(OSBP)的电化学行为.结果显示:在pH=8.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OSBP在玻碳电极上发生的氧化反应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等电子、质子转移过程,且氧化产物部分被还原.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5.0×10~(-6)~2.0×10~(-4)mol·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6.60×10~7mol·L~(-1).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48%(n=7),加标回收率为86.2%~100.5%.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毒湿巾中苯扎氯铵含量的方法。样品经流动相超声提取,以Eclipse XD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为分离柱,以乙腈-70 mmol.L-1乙酸铵(含1%三乙胺,冰乙酸调pH至5.0)按体积比70比30混合液为流动相,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于波长262 nm处测定。苯扎氯铵的质量浓度在100~500 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0.2mg.L-1。应用此法测定消毒湿巾中苯扎氯铵,回收率在95.3%~97.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5)在2.5%~4.0%之间。  相似文献   

19.
木犀草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木犀草素于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在磷酸盐缓冲液中(pH 4.0),-0.2~+0.8V电位区间内,木犀草素于玻碳电极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是吸附控制的准可逆2电子转移过程,电子转移系数α=0.66;建立了检测木犀草素含量的差示脉冲伏安法(DPV).在富集电位+0.4 V下,经富集240 s后,测得木犀草素氧化峰电流Ip与其浓度在1.0×10-8~1.0×10-6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5.0×10-9mol.L-1.本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可为木犀草素药物质量的控制和检测提供一种简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顺、反丁烯二酸在铅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量及电化学阻抗等方法, 研究了顺、反丁烯二酸在铅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行为, 获取了传递系数、表观活化能和扩散系数等动力学参数, 并讨论了电化学还原机理. 结果表明, 顺、反丁烯二酸在铅电极上的电还原过程均为二电子不可逆反应, 扩散过程是速率控制步骤; 反丁烯二酸(FA)的还原电位要比顺丁烯二酸(MA)高约0.1 V, 较顺丁烯二酸难还原; 0.04 mol·L-1顺、反丁烯二酸在0.1 mol·L-1硫酸介质中的扩散系数分别为7.96×10-6和6.72×10-6 cm2·s-1. 电化学阻抗研究表明, 在铅电极上顺丁烯二酸较反丁烯二酸有更好的反应活性, 在较低偏置电压下FA和MA的电化学还原过程受电子转移控制, 随着偏置电压的增加, 逐渐转变为扩散控制. 顺丁烯二酸和反顺丁烯二酸的不同空间结构, 使顺、反丁烯二酸在铅电极表面电还原行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