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园地     
问:三价金属离子与茜素络合剂如何进行反应?山东读者———张凡答:茜素络合剂(Alizarin Complexan)为羟基蒽醌类显色剂,是茜素(1,2-二羟基蒽醌)的衍生物,其化学名为二羧基甲氨甲基-1,2-二羟基蒽醌,或3-氨基-甲基茜素-N,N-二乙酸。由于其分子中含具有络合作用的亚甲基二乙酸,故俗称为茜素络合剂,其化学结构式如下:其中含4个可电离的H,故在书写时常简写作H4L。在水溶液中随pH值的增加,试剂分子中的4个H可相继脱去而形成不同价态的阴离子。在pH4左右时,首先脱去一个羧基上的H,成为H3L-阴离子,使溶液呈黄色;当pH值增至8左右,在2位上的羟基…  相似文献   

2.
用电化学方法对茜素络合剂-镨(Ⅲ)二元络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在pH 4.9的六次甲基四胺[(CH2)6N4]缓冲液中,茜素络合剂-镨(Ⅲ)络合物能与牛血清白蛋白生成一种非电活性的络合物,导致茜素络合剂-镨(Ⅲ)的峰电流降低,峰电流降低值Δip在一定范围内与BS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5~17.5 mg.L-1,相关系数为0.997,检出限为1.5 mg.L-1,RSD为2.1%,回收率为102%,该法可用于蛋白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利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结合研究三种羟基蒽醌类药物(1,2-二羟基蒽醌、1,4-二羟基蒽醌和1,8-二羟基蒽醌)与溶菌酶(LYSO)相互作用机制,并探讨其构效关系。紫外结果初步显示,三种羟基蒽醌类药物与LYSO发生相互作用。荧光结果进一步证实三种羟基蒽醌类药物均与LYSO发生结合,且对LYSO的荧光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并伴随有非辐射能量转移。三种羟基蒽醌类药物与LYSO均存在一个结合位点,它们与LYSO形成1∶1复合物,在303K下,结合常数K分别为8.47×105、4.88×105和5.43×105L·mol-1,结合距离r分别为5.83、5.12和5.14nm,与溶菌酶作用后焓变分别为-41.2、-87.6和-39.0 kJ·mol-1,熵变分别为-22.4、-180和-19.1 J·mol-1·K-1。三种羟基蒽醌类药物与LYSO的作用力均为范德华力和氢键,且作用强弱不同,其顺序为:1,2-二羟基蒽醌1,8-二羟基蒽醌1,4-二羟基蒽醌。同步荧光法结果表明三种羟基蒽醌类药物与LYSO相互作用后均导致LYSO构象发生改变。研究结果表明,蒽醌环上羟基位置的不同对羟基蒽醌类药物与溶菌酶结合强弱有较大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海南染木树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蒽醌类化合物,采用高分辨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上述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7-羟基-1,2-二甲氧基-6-甲基-9,10-蒽醌(1),1-羟基-3,6-二甲氧基-9,10-蒽醌(2),10,10'-二蒽酮(3),9,10-蒽醌(4),甲基异茜草素(5),虎刺醇(6),2-羟基-3-甲基-9,10-蒽醌(7),3-羟基-1,2-二甲氧基-9,10-蒽醌(8)和3-羟基-1-甲氧基-2-甲酯基-9,10-蒽醌(9).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天然产物,且化合物1的波谱数据迄今未见任何报道.除化合物9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抗菌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2和9对多种菌株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均达到0.078μg/mL;化合物1和6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出与阳性对照环丙沙星相当或者更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
马西赛  图布信 《有机化学》1995,15(5):511-515
2-溴-1, 4-二羟基蒽醌与氨基醇, 缩合可以生成2-取代氨基-1, 4-二羟基蒽醌, 但在较高温度下并延长反应时间, 部分产物可以进行分子内脱水而进一步环化为2, 3-二氢蒽并(1, 2-b)(1, 4)恶嗪-7, 12-二酮的衍生物。用MS和NMR确定其结构。  相似文献   

6.
稀土-钴-茜素氨羧络合剂异核络合物极谱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钴-茜素氨羧络合剂异核络合物极谱吸附波的研究崔毅,李南强(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100871)关键词稀土异核络合物,络合吸附波,单扫极谱Leonard[1]曾用光度法初步确定了La(Ⅲ)或Ce(Ⅲ)、Ni(Ⅱ)或Co(Ⅱ)与茜素氨羧络合剂(AL...  相似文献   

7.
红葱中的新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以及高效液相色谱,从红葱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新化合物,利用物理化学和光谱学方法鉴定了其结构,分别为9,9'-二羟基-8,8'-二甲氧基-1,1'-二甲基-1H,1H-['4,4']双[萘并(2,3-c)呋喃]-3,3'-二酮(1),6,8-二羟基-3,4-二甲氧基-1-甲基-蒽醌-2-羧酸甲酯(2),2-乙酰基-3,6,8-三羟基-1-甲基蒽醌(3).这3个化合物均能不同程度地诱导稻瘟霉菌丝变形,其最小变形质量浓度(Mini-mummorphologicaldeformationmassconcentration,MMDC)分别为145.8,50.2和124.8μg/mL.利用MTT法测定了化合物抑制人类红白血细胞株K562细胞生长的活性,化合物2的IC50为49.1μg/mL.  相似文献   

8.
利用过渡金属锌盐与1,5-二(2-甲基咪唑)戊烷(BMIP)、5-羟基(或5-溴)间苯二甲酸(5-OHH2IP或5-BrH2IP)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配合物[Zn(5-OHIP)(BMIP)]n1)和[Zn(5-BrIP)(BMIP)]n2)(BMIP=1,5-二(2-甲基咪唑)戊烷,5-OHIP=5-羟基间苯二甲酸根,5-BrIP=5-溴间苯二甲酸根),对其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其结构。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β角为101.363(10)°。配合物1是由配体5-羟基间苯二甲酸连接锌离子形成一维链状结构,然后由1,5-二(2-甲基咪唑)戊烷将其连接成二维网络结构。配合物2是由配体5-溴间苯二甲酸和1,5-二(2-甲基咪唑)戊烷连接锌离子形成二维层状结构,由另一方向的1,5-二(2-甲基咪唑)戊烷连接成三维层柱状结构,最终形成三重贯穿网络结构。此外,研究了配合物12的荧光和光降解亚甲基蓝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12对亚甲基蓝染料均有较好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经5步反应制得3,3′-二甲基-4,4′-二乙基二吡咯(1);以2-甲基噻吩为原料,经4步反应制得含醛基的二噻吩乙烯中间体(2); 1和2经自缩合反应合成了新型的卟啉分子开关1-(2-甲基-3-噻吩基)-2-[2-甲基-5-(3,7,13,17-四甲基-2,8,12,18-四乙基-15-对碘苯卟啉基苯基)-3-噻吩基]环戊烯(3),其结构经1H NMR和HR-MS(ESI)表征。并研究了3的光致变色和无损读取性能。结果表明:3在波长254 nm和665 nm光照下具有良好的可逆光致变色性能;激发光波长为550 nm时,开、闭环异构体具有强荧光对比,有望实现信息无损写-读-擦过程。  相似文献   

10.
单分散PPE齐聚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PPE的齐聚物{1,4-二[3,5-二(3-甲基-3-羟基-1-丁炔基)苯炔基]苯)(4),通过^1H—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荧光性质做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四个2-甲基-2-羟基-丁炔基作为取代基团后,溶解性提高。取代基的引入导致齐聚物4旋转阻力增大,溶液荧光有明显的精细结构。而4具有较好的荧光单色性,因而是一种潜在的新型荧光发射材料。  相似文献   

11.
以2,6-二甲基-4-羟基吡啶为原料,经取代和水解反应合成了稀土穴状双功能螯合剂2-【2,6-{N,N′,N,N′-[二(2,2′-联吡啶-6,6′-二甲基)]二氨甲基}-吡啶-4-氧基】乙酸-Eu3+,其结构和性能经荧光光谱、 1H NMR、 IR和MS(ESI)表征。结果表明:螯合物的激发光谱范围为258~356 nm,最佳激发波长为331 nm;其荧光光谱中铕的特征峰位于581 nm(5D0→7F0)、 594 nm(5D0→7F1)、 616 nm(5D0→7F2),荧光寿命为512 μs。  相似文献   

12.
KF-Al_2O_3催化下达米酮与查尔酮的麦克尔加成反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王苏惠  王香善  史达清  屠树江 《有机化学》2003,23(10):1146-1148
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达米酮)、1,3-二芳基-2-丙烯-1-酮(查尔酮 )在KF-Al_2O_3催化下,在DMF中进行麦克尔加成反应,生成产物为1,3-二芳基- 3-(5,5-二甲基-3-羟基-2-环己烯-1-酮-2-基)-1-丙酮,产率良好。  相似文献   

13.
以1,4-二羟基蒽醌为荧光团,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新型氟离子探针分子1,4-二-(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 蒽醌(AQTB1),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ESI)表征。采用FL和UV-Vis详细研究了响应时间、溶液pH值、干扰离子、氟离子浓度对探针AQTB1检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探针AQTB1在pH=3~12的缓冲溶液中,实现了对氟离子的高效检测,并不受干扰离子影响。通过FL, IR和MS(ESI)对探针AQTB1检测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氟离子后,探针分子中的Si-O键断裂,荧光较弱的AQTB1转化为荧光较强的1,4-二羟基蒽醌,实现氟离子的精确定量。实际样品分析实验中,3种不同水样中氟离子的加标回收率为88.0%~109.5%,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8.5%。  相似文献   

14.
马丽锋  陈韶蕊  李丽娟  张静  马吉海 《合成化学》2013,21(5):547-549,560
以6,7-十二烷二酮(或1,2-环烷基二酮)和3-碘-2-碘甲基-1-丙烯为原料,铟粉为催化剂,在水相中经烯丙基化反应合成了4个新型的单烯丙基化产物[7-羟基-7-(2-碘甲基-烯丙基)-十二烷-6-酮和2-羟基-2-(2-碘甲基-烯丙基)-环烷酮]和3个新型的双烯丙基化产物{4-亚甲基-1,2-二戊基-1,2-环戊二醇,2-羟基-2-[2-(1-羟基-2-羰基-环癸基甲基)-烯丙基]-环癸酮和2-羟基-2-[2-(1-羟基-2-羰基-环十二基甲基)-烯丙基]-环十二烷酮},其结构经1H NMR,IR和HR-MS表征。  相似文献   

15.
天然双环及三环多羟基醌类化合物与亲核试剂的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双环多羟基醌类化合物,如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与仲胺的亲核 反应;以及三环多羟基醌类化合物,如茜素与亲核试剂的氧化-迈克尔加成反应  相似文献   

16.
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宗昆 《广州化学》2013,(4):71-78,26
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是一种低感度高能量的新型含能材料.现有的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的合成包括以2-甲基咪唑、盐酸乙脒与乙二酸二乙酯、2-甲基-4,6-二羟基嘧啶为前体的三条合成路线.使用硫酸/硝酸体系硝化2-甲基-4,6-二羟基嘧啶可得到2-二硝基亚甲基-5,5-二硝基嘧啶-4,6-二酮,然后水解可得到FOX-7,正相硅胶薄层色谱可对该反应进行监测.使用曲拉通X-100/正己烷体系的反相微乳法可制备FOX-7球形纳米晶;FOX-7球形纳米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其合成工艺与路线进行探索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硫、硒杯[4]芳烃萃取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朗星  居红芳  何锡文 《分析化学》2001,29(12):1443-1446
以5,11,17,23-四(1,1-二甲基乙基)-25,27-二羟基-26,28-二[(2-乙基硫)乙氧基]杯[4]芳烃(1)和5,11,17,23-四(1,1-二甲基乙基)-25,27-二羟-26,28-二[(2-乙基硒)]乙氧基杯[4]芳烃(2)为萃取剂,研究了在弱酸性条件下杯芳烃衍生物与银的络合行为。杯芳烃衍生物与银形成1:1萃取络合物,在大量碱金属、碱土金属、常见过渡金属离子存在下,对银离子有很高的萃取率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对莽吉柿(Pericarpium Garciniae Mangostanae)85%乙醇提取物进一步分离,得到8个双苯吡酮类化合物和1个蒽酮类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NMR及MS谱学数据鉴定分别为α-倒捻子素-3,6-二乙酸酯(α-mangostin-3,6-diyl diacetate,Ⅰ)、1,5,8-三羟基-3-甲氧基-2,4-双-(3-甲基丁-2-烯)双苯吡酮(8-hydroxycudraxanthone G,Ⅱ)、1,3-二羟基-6,7-二甲氧基-2,8-双-(3-甲基丁-2-烯基)双苯吡酮(Cowaxanthone B,Ⅲ)、1,6-二羟基-3,5-二甲氧基-2-(3-甲基丁-2-烯基)双苯吡酮(Cowaxanthone A,Ⅳ)、1,5-二羟基-4-(3-甲基丁-2-烯基)-6′,6′-二甲基吡喃[2′,3′:3,2]双苯吡酮(trapezifolixanthone,Ⅴ)、1,6-二羟基-6′,6′-二甲基吡喃[2′,3′:7,8]-6″,6″-二甲基吡喃[2″,3″:3,2-]双苯吡酮(brasilixanthone B,Ⅵ)、1,3,5-三羟基-2-(3-甲基丁-2-烯)-4-(1,1-二甲基-2-烯丙基)双苯吡酮(Allanxanthone A,Ⅶ)、1,3,8-三羟基-5-甲氧基-2,4-双-(3-甲基丁-2-烯)双苯吡酮(2,4-di-(3-methylbut-2-enyl)-1,3,8-trihydroxy-5-methoxyxanthone,Ⅷ)、1,4,8-三羟基-6-甲基-3-甲氧基-9,10-蒽酮(1,4,8-trihydroxy-6-methyl-3-methoxy- 9,10-anthraquinone, Ⅸ)。 其中化合物Ⅰ、Ⅴ、Ⅵ、Ⅶ、Ⅸ为首次从藤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Ⅲ、Ⅳ、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茜素络合剂测水中氟 ,文献 [1]采用了混合显色剂的方式 ,比文献 [2 ]采用的分别加入各种试剂的方式更简捷 ,也减少了茜素络合剂加入量的误差 ,但事先配制茜素络合剂、缓冲液、硝酸镧三种试剂都需调节pH分别为 5 .0 ,4 .1及 4 .1,且所配混合显色剂不甚稳定 ,必须临用配制 ,造成试剂浪费。本文将茜素络合混合显色剂加以改良配制 ,在文献 [1]基础上简化三次调节pH为一次 ,且一次性配成混合显色剂 ,又增加了显色剂的稳定性和使用时间 ,配一次可使用近一年。此法经试验验证结果满意。1 改良配法乙酸钠缓冲溶液 :称取乙酸钠 (三结晶水 ) 82g…  相似文献   

20.
以乙醇(或甲醇为溶剂),冰醋酸为催化剂,去氢表雄酮、孕烯醇酮、雌酮和3,5-二羟基-6-甲酰基-B-降胆甾烷分别与N,N-二甲基硫代氨基脲经缩合反应,合成了4个新型的具有不同甾核结构特征的甾体N,N-二甲基缩氨硫腙类化合物(1~4),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HR-EI-MS表征。采用MTT法测定了1~4对肝癌细胞(HepG)、人鼻咽癌细胞(CNE-2)和人肾上皮细胞(HEK-293T)的体外抑制细胞生长增殖活性。结果表明:1~3对HepG和CNE-2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