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对静止电荷之间的库仑力,是沿联线方向的.从另一“运动”参照系来看,每个电荷除受电场力作用外,还受到磁场力作用,其合力就不再沿它们联线方向了.根据经典理论,它们将会受到电磁场的力矩作用,并且会统质心“旋转”起来.然而从“静止”参照系或角动量守恒来看,“旋转”是不可能的.利用相对论电磁学和力学观点,就可以解决这个“佯谬”问题.一“运动”参照系中的电磁场 在“静止”参照系S中,有两个静止电荷 ql和 q2,如图一所示.另有一“运动”参照系S′,以v速运动.固定在两参照系的空间坐标系,分别为(x-y-z)和(。’,/,Z’).同时取“出/和“…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在给学生讲“洛仑兹力”时,学生反映,从理论上讲我明白,但“洛仑兹力”真有吗?老师是否也可以给我做一个演示实验。我校没有电子射线管,经过深入研究教材从中悟出:真空中的电子流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那么用液体导电来代替真空中电流不是具有同样道理吗?我们参考了《福利斯普通物理学》对有关部分的简单叙述,从中得到一定启发,于1981年下半学期就制做了下面这套简单仪器,没花一分钱,就达到了“洛仑兹力”演示实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人类对力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力的概念,起先可能是从原始人类在狩猎活动中需要用力投掷石块等以击倒野兽的体验中得来的.公元前4 世纪,我国思想家墨翟就对“力”做出了正确的表述,他在《墨经》中写到:“力,形之所以奋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应当从运动的角度来认识力的本质.本讲座,首先在第一、二部分通过讨论天上星星的运动和地上物体的运动分别引入天上力和地上力,然后在第三部分讨论天上力和地上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什麼是力     
“什么是力?”这個問题的答案,从不同的观点出发,有幾种形式上不同的說法。从一個物体要得到加速度必须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这一事实出發,(註:这一事实只有在慣性系统中才成立。)可以把力定義為:“力是物体產生加速度的原因”,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陈同新等三同志所编著的高中物理学課本就是这样定义的。採用这种說法,我們就可以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而以这個标准物体所得到的加速度的大小来度量力的大小。可是固体發生形变時必須受到力这一事实,使我們还可以把力定义为:“力是固体發生形變的原因”,而与此說法相联系,我們也可以选取一個标準固体,而以这個標準固体所產生的形變的大小來度量力的大小,例如彈簧秤就是以彈簧的伸長  相似文献   

5.
我们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带着问题学,同样在教学工作中也要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也带着问题学。问题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1.从课文中选出适当的问题。例如在初中二年级讲“力”时,在指出推动一辆车、提起一桶水的时候,我们都要用力之后,就提出一个问题:什么叫“力”?怎样才能产生“力”?学生虽然熟悉力,但对力的确切意义并不清楚。这时,指定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就积极了。2.从习题中找出典型问题。如初中三年级讲蒸发有冷却作用时,我把习题八第二题提出来问学生。学生虽有亲身体验,但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激起了他们探求其中道理的渴望。  相似文献   

6.
初步认识、理解力的概念十分重要,这是学好初二物理课程力学部分重要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起点.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理学中力这个概念,来源于实际生活中,例如:人推车,人施了力,车受到了力.不但人能够对物体施力,其他物体也能够对别的物体施力,例如:马拉犁,马对犁施加了力;磁铁吸引铁块,磁铁对铁块施加了力.由此可见,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穿着旱冰鞋的甲、乙两个小孩,当甲用力推乙时,会感到乙也在…  相似文献   

7.
有的教科书在“安培力、磁感应强度”一节中,为了说明安培力现象和安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介绍用4根导线把1根直导线悬吊在3个并列的蹄形磁铁两极间来进行实验演示,导线通电后,根据导线摆动的角度来比较安培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关于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现行中专物理教材提到:“(磁场)作用在通电导线上的安培力,只不过是作用在运动电荷上的力(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甲种本上说“安培力可以看成是这一段通电导体中所有定向运动的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总和”.那么定向运动的电子所受到的洛伦兹力是怎样成为载流导体的安培力的?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 磁场中静止的载流导体如图所示的载流导体,电流强度为I,处在方向向左的匀强磁场B中,因为载流导体中每个定向运动的电子,都要受到一个洛伦兹力f_L的作用,其大小F_L=evB,方向沿 Z,这导致导体A侧出现负电荷的堆积,B侧出现正电荷的堆积,结果在载流导体上下两侧产生一个U_(BA)的电位差,形成一个沿 Z的横向电场E,故每个定向运动的电子受到一个沿—Z  相似文献   

9.
胡爱和 《物理通报》2016,35(2):71-73
“ 探究加速度与力、 质量关系”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力学实验, 以往学生采用分组实验耗时过长, 教学 中教师宁愿用动画、 视频代替实验, 谈“ 画”说理. 本文从该实验的操作、 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探索了它的改 良方法  相似文献   

10.
Fischbach等人对Eotvos实验资料进行了重新分析,并根据Stacey等人在深井中对重力加速度测量的结果,提出了存在“第五种力”的可能性1).Fischbach等人提出的这种力比引力更弱且具有宏观有限的力程,并且被认为可能与物体重子数密度有关. 自那以来,物理学家进行了一系列新实验来检验这种力是否存在以及它的性质.这些实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 Stacey等人的实验类似的地球物理测量.它们主要探测物体间的引力与经典的平方反比定律的偏离,并由此确定是否存在这种新的力.另一类实验着重检测物体间的引力是否和它们的成分有关.因为牛顿-爱因斯…  相似文献   

11.
高中人教版物理教材必修1中的“ 探究加速度和力、 质量关系”实验, 存在某些缺陷. 我们从高中教学实 际出发, 对教材上的教学仪器进行了一些改进, 来探究加速度和力、 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从而能够做到简单、 易操 作, 实验数据好记录  相似文献   

12.
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和“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教学中,阴极射线偏转演示实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生已知磁场对电流有作用力后,自然地提出磁场力是否直接作用于运动电荷?将阴极射线管放在马蹄形磁铁的两极间,从荧光屏上可以观察到:电子束的运动径迹发生弯曲.证明了我们的推想:运动电荷确实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同时可以推论,不载电流的物体是不会使电子束发生偏转的.但是,当我们把一只手靠近射线管时,出乎意料的是电子束也发生了偏转!它偏离了手的方向.而用书本代替手做同样的实验时,却没有明显的偏离现象.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和改进中学物理实验, 以促进学生对实验中物理知识及规律的掌握. 通 过“ 探究加速度与质量、 力的关系”和“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两个实验为例分析了其改进过程, 总结了建构主义 理论改进中学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时如果除了受洛伦兹力外还受到重力或者电场力时, 粒子如何运动, 隐含 的规律是怎样的. 从多个角度来深度分析、 探讨, 找到它们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在致力于“高效课堂”“解放学生学习力”的活动中,“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当堂训练”六步课堂导学教学模式,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容量、高效率”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果 《物理通报》2021,(4):51-54
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高度、深度和内涵的提升,是学科教学对人的真正的回归.基于核心素养的“递进式活动导学”,是以核心素养为主导,以“递进式活动”为抓手,将教学目标细化为行为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文章以“上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3节“机械能”第一课时为例,从教学目标细化和“递进式活动”的设计两个方面,讲述基于核心素养的“递进式活动导学”的教学思路,以期对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赵斌 《物理通报》2009,(9):23-25
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所以,功在机械能的教学中十分重要.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如果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能量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从运动的角度看,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则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相似文献   

18.
在较早一些的物理教科书中关于“功”的定义是“力对物体的功等于力在作用点位移的分量和作用点位移大小的乘积”,中专《物理》教材陕西三版的教材也是这样定义.但“力的作用点的位移”是一个不确切的概念,如果力作用对象是一个物体,则应该用研究一个质点系的方法来对...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新课程模式下的“三五”课堂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构建,提出了课堂中要遵循“五项原则”,把每节课分成“五大环节”,在课堂上进行“五步导学”.还对“三五”课堂从教师与课堂师生的关系提出一些要求.最后用一节教学设计的实例来说明“三五”课堂的过程与教学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0.
磁秤     
磁感应强度B是电磁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中学物理教材引入磁感应强度概念时均指出“实验表明:通电导体受到的磁场力跟电流强度I和导体的长度l成正比”,强调了实验的基础性。用我们制作的“磁秤”进行教学,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对深刻理解B的物理意义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