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十八届国际噪声控制工程会议(INTER-NOISE 89)于1989年12月4—6日在美国加州桔县Newpoit Beach举行。会议主题是“环境噪声控制问题”,也是会议所在地区存在的主要噪声问题,因为在大洛杉矶地区飞机噪声、交通噪声和户外音乐会噪声都很严重。 任何噪声控制工程必然面对一项关键性问题,即设计的评价标准。大会特邀Beranek博士作此专题的报告,述及噪声评价的各个方面,包括听力保护,响度和响度级,语言交谈,小区评价,振动等等。他的发言带有评论性的,因而受到很大欢迎。报告中对他早期发展的噪声评  相似文献   

2.
<正>INTER-NOISE 2017第46届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大会暨展览会(INTER-NOISE 2017)将于2017年8月27日至30日在中国香港召开,该会议由香港声学学会、香港理工大学及其NVH分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中国声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军研究员担任组委会秘书。国际噪声控制工程联合会(I-INCE)作为涉及噪声控制、声学和振动的全球性国际联盟,每年在世界性大都市组织INTER-NOISE系列会议。本次  相似文献   

3.
王季卿 《应用声学》1990,9(3):45-45
第十八届国际噪声控制工程会议(INTEK-NOISE89)于1989年12月4—6日在美国加州桔县举行。会议主题是“环境噪声控制工程”。 任何噪声控制工程必然面对一项关键性问题,即设计的评价标准。大会特邀Beranek博士作此专题的报告,他的发言带有评论性的,因而受到很大欢迎。工程中另一要考虑的侧面是如何进行分析以对声源定位和降低其噪声。声强是分析噪声问题的现代工具之一,大会特邀的第二个报告就是讨论这一工具的应用,Tichy教授对此作了一个精辟的发言。  相似文献   

4.
声学消息     
INTER-NOISE92即1992年噪声控制工程国际会议将于1992年7月20日至22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噪声控制与公众。欢迎噪声控制工程所有领域,尤其与主题有关的论文提到会议。论文摘要应不迟于1992年1月10日,全文应不迟于1992年4月15日寄达会议秘书处,在会上报告的论文将编辑成会议录出版。四页纸的征文通告可向下列地址索取  相似文献   

5.
任文堂 《应用声学》1996,15(6):49-49
第25届国际噪声控制工程会议于1996年7月30日-8月2日在英国著名海港城市利物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噪声控制──未来的25年”.由于恰值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学会成立25周年和1972年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噪声控制工程会议召开25周年,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学会主席WLaug作了题为“噪声控制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历史的回顾”的特邀报告.他认为,在过去的25年中,噪声控制领域所取得的四大技术突破性进展是:声强测量技术、数值声学(包括模态分析、有限元、边界元和统计能量分析等)、实时测量分析技术和仪器、有源噪声振动控制.上述四项重大…  相似文献   

6.
声学消息     
全国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学术会议简讯 由中国声学学会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共同举办的全国环境噪声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于1982年9月19日至22日在安徽黄山举行。108个单位的161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共发表了128篇论文。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马大猷教授在会上作了国际噪声工作发展的学术报告,他指出,近年将是“从声源来控制噪声的年代”,并对气流噪声、撞击噪声、内燃机噪声以及声强测量等研究进展做了介绍。会议中就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噪声、工业噪声控制等研究工作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7.
声学消息     
第十六届国际噪声控制工程会议inter-noise871987年9月15—17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了第十六届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这次会议也是国际噪声会议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29个国家和地区的631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我国281人,日本95人,美国45人,西德29人,匈牙利24人,瑞典23人,南朝鲜17人,丹麦14人,英国13人,澳大利亚10人,荷兰10人,香港地区9人,挪威8人,加拿大7人,波兰5人,法国5人,意大利4人,比利时4人,其它国家28人。随行人员还有113人。  相似文献   

8.
声学消息     
1991国际噪声控制工程会议 inter-noise 91于1991年12月2-4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有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约450人参加,当地人当然最多135人,其次日本80人,美国40人,新西兰、瑞典和法国各约20人、中国12人。 会上报告的论文约300篇,两篇大会讲演,61篇在噪声控制工程特别专题分组上报告,其余则按国际噪声工程协会I-INCE分类法组织报告。  相似文献   

9.
1988年国际噪声控制工程会议于1988年8月30日至9月1日在法国历史名城阿维农召开。会议的地址在法国国际会议中心。这会议中心是法国中世纪的宫殿内一部分改装而成的,很有特色。来自35个国家的代表,833人参加了会议。 8月30日上午9:30举行开幕式,J.Mattei博士主持了会议。Marin博土代表阿维农市长致欢迎词,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协会主席W.Lang博土致开幕词。开幕式后进行第一个大会报告,由G.Jansen教授作题为“作为公共卫生问题的噪声”的报告。因为时间日程的关系,他的报告未能收入论文集。  相似文献   

10.
Internoise 84     
1984年国际噪声控制工程会议于12月3—5日在檀香山召开,出席450人,提出论文报告约300篇,出版会议录二册,1426页,是声学界重要会议,我国有作者和赵松龄同志参加,另外檀香山、香港、新加坡、加拿大等处还有一些华侨学者参加。这次会议是美国和日本噪声控制工程学会联合组织的,美国人和日本人提出论文各近100篇,其余是其它国家学者、工程师提出的,会议的主题是噪声控制与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1.
1991噪声会议(NOISE-CON91)于1991年7月14——16日在纽约州塔里城举行,主题为“噪声控制:20年的进展和未来趋势”,以纪念美国噪声控制工程协会(INCE/USA)成立20周年。论文集包括会议上所有论文,其中包括五篇总结最新发展、展望未来以反映主题的大会报告,其余八十多篇论文组成十个分组,反映在降低声音和利用声音判断的科学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吴佩江 《应用声学》1986,5(4):48-48
1985年国际噪声控制工程会议于9月18日至20日在联邦德国慕尼黑举行.作为主办国的联邦德国参加人数最多,有200人,法国73人,英国64人,日本42人,美国40人,瑞典40人,除此之外还有27个国家代表参加.总参加人数为七百余人.共发表论文三百五十篇. 会议论文分特邀报告和一般论文. 特邀报告三篇:(1)关于噪声控制的条例及其技术标准.A.O.Vogel(西德内务部)(2)噪声对健康的危害.G.Jansen(西德杜塞尔多夫大学劳动卫生研  相似文献   

13.
1986年国际噪声控制会议从7月21日至23日在美国的波斯顿召开,为期三天。会议地点设在风景优美的查里斯河畔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内。来自37个国家518人出席了会议。共有论文261篇。会议录上发表250篇。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噪声控制的进展”。 开幕大会.721日上午在Kresge Auditorium举行。本次会议主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Lyon教授主持开幕式。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协会主席,丹麦技术大学教授Ingerslev作了  相似文献   

14.
王季卿 《应用声学》1988,7(1):46-46
1987年9月15—17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了第十六届国际噪声控制工程会议.这是我国声学界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会议.27个国家和地区的621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我国271人,日本95人,美国45人,西德29人.匈牙利24人,瑞典23人,南朝鲜17人,丹麦14人,英国13人,澳大利亚10人,荷兰10  相似文献   

15.
INTER-NOISE 95会议噪声控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硕贤 《应用声学》1996,15(2):46-48,16
本文介绍了美国加州NEWPORTBEACH召开的1995年国际噪声控制工程会议简况,并根据会议报告及论文集,对当前国际上噪声控制学科的进展作出综述。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光学学会主办、美国光学学会协办召开的1989年国际光学薄膜会议,于1989年5月23日到25日,在我国上海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西德、东德、苏联、波兰、保加利亚、法国、瑞典、日本和香港等1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包括台湾省)近200名中外代表(其中国外代表约60名)出席了这次盛会,进行了学术交流.会议主席(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王大珩教授主持了这次会议.担任这次会议的副主席及节目委员会共主席的国外成员、国际光学薄膜界权威A.J.泰伦;J.A.杜勃罗沃斯基;H.A.麦克劳德等都出席了会议.会议的特邀报告共15篇(其中国外10篇).  相似文献   

17.
噪声控制研究和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1995年7月举行的第24届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学术会议所反映的噪声控制研究和应用的进展。首先介绍社会发展对噪声控制技术的新要求,其次介绍社会发展对噪声控制法规及标准的新要求,最后介绍计算机在噪声控制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启虎 《应用声学》1989,8(6):39-30
1989年5月23日至26日在英国苏格兰的Glasgow召开了第13届声学、语言及信号处理国际会议(ICA-SSP)。这是由美国IEEE ASSP协会主持召开的大型国际会议。在会议举行之前,ASSP理事会的主席Dr.Ackenhusen来函邀请中科院声学所侯朝焕、李启虎二人参加该会的工作。侯朝焕同志因故未能参加,李启虎同志参加了该会的Conference Board,向他们报告中国信号处理协会准备明年召开国际信号处理会议的筹备情况,同时与他们探讨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召开一次ICASSP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Fritz Ingerslev,The Acoustics Laboratory Technical University,DK-2800 Lyngby 开幕词将谈在声学领域里的国际合作,特别是东亚的声学家参加这个合作并从中获益。交流知识经验,讨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促进声学领域的活动,为人类造福。 将介绍下列五个国际声学组织的活动 1.国际声学委员会(ICA):它是国际理论和应用物理学联合会(IUPAP)的一个专门化委员会,于1951年由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建立。2.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学会(INCE):成立于1974年,其主要工作是组织每年一次的国际噪声控制会议。3.国际标准化组织第43技术委员会(声学)(ISO/TC43):它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53年建立,该委员会的工作是“声学领域内的标准化”。4.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第29技术委员会(电声):它由国际电工委员会建立,其工作是“制定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1月16-18日,第27届国际噪声控制工程会议(INTER--NOISE’98)在新西兰“花园城市”Christchurch举行,来自世界34个国家或地区的约800人参加了会议,分38个专题,80个分会,发表文章400余篇。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回静研究员作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代表和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