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0.06mol/L柠檬酸钠-0.003mol/L HCl(pH6.5)介质中,2,3,4-三羟基-4'-磺基-偶氮苯和铋产生灵敏的单扫描极谱导数峰,铋含量在0~6.7×10^-6mol/L范围内与波高成线性关系,检测限2.4×10^-8mol/L。用提出的方法测定了锡中的铋,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潘富友  张孙玮 《分析化学》1998,26(4):443-446
首次合成了新显色剂2-(5-羧基-1,3,4-三氮唑偶氮)-5-二乙氨基酚,研究了它的性质及其与铋是色反应的条件。结果表明:试剂的分子式C18H16N6O3,分子量304.32,m.p.252℃,各级酸离解常数为pKa1=3.1,pKa2=7.5,pKa3=9.6;在pH7的NH4Ac介质中,试剂与铋形成紫红色络合物,λmax为540nm,对比度Δγ为120nm,络合物的NH4A介质中,试剂与铋形  相似文献   

3.
Bi(Ⅲ)—TAR络合吸附波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铋-4-2(-噻唑偶氮)-间苯二酚络合物吸附波。试验发现,碱性条件下,络合物在单扫描示波极谱上有一个灵敏的铋还原波,峰电位-0.60V(vs.SCE)。方法用于纯铅中的微量铋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铅-铋-三溴偶氮胂络合物的显色反应条件。试验表明,显色反应帅于形成混合多核络合物所致,铅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在638nm。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5.
碱性体系在线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痕量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碱性体系在线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痕量铋的分析方法。设计了在线氢化物发生系统流路及操作程序,研究了碱性体系氢化物发生的各项最佳条件。方法操作简便快速,能有效地消除过渡元素的严重化学干扰。应用于黄铜标样中痕量铋的直接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研究了铋化氢与汞离子反应条件,建立了一个氢化物发生-冷原子荧光法间接痕量铋的新方法,此法用于测定水及铜合金中的痕量铋、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水中铋的检测限为0.5ng/mL,回收率为95%-105%。  相似文献   

7.
在0.06mol/L柠檬醚钠-0.003mol/LHC1(pH6.5)介质中,2,3,4-三羟基-4′-磺基-偶氮苯和铋产生灵敏的单扫描极谱导数峰,铋含量在0~6.7×10 ̄(-6)mol/L范围内与波高成线性关系,检测限2.4×10 ̄(-8)mol/L。用提出的方法测定了锡中的铋,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铋(Ⅲ)-溴邻苯三酚红配合物吸附波及其应用*刘家欣段友构黄诚朱苗力(吉首大学化学系湖南吉首416000)匡向阳(永州市水文站湖南永州425000)关键词铋溴邻苯三酚红配合物吸附波中图分类号O657.14近年来,在某些有机试剂存在下用极谱法测定铋已有一...  相似文献   

9.
新显色剂间碘偶氮氯膦与铋的显色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较系统地研究了新显色剂2-(4-氯-2-膦酸基苯偶氮)-7-(3-碘苯偶氮)-1,8二羟基-3,6-萘二磺酸与铋的显色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铋。在硝酸和磷酸酸的混介质中,间碘偶氮氯磷与铋形成2:1的深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680nm,摩尔系数为1.48×10^5L.mol^-1.cm^-1,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Bi(Ⅲ)在0-18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的方法测定了可锻铸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研究了铋化氢与汞离子反应条件,建立了一个氢化物发生-冷原子荧光法间接测定痕量铋的新方法。此法用于测定水及铜合金中的痕量铋,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水中铋的检测限为0.5ng/mL,回收率为95%~105%。  相似文献   

11.
3.5次微分循环示波计时电位法测定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3。5次微分循环示波计时电位法应用于铋的示波特性的研究和合成样品中微量铋的测定。铋在0.1mol/L NaOH支持电解质中,于示波图阴极支上产生一灵敏切口,灵敏度为2×10^-7mol/L,线性范围为4×10^-7-2×10^-6mol/L。  相似文献   

12.
铋—槲皮素极谱络合吸附波及微量铋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成志 《分析化学》1997,25(4):427-430
在pH=3.8,0.4mol/L的HCOOH-HCOONa缓冲溶液中,铋与槲皮素的络合物在单扫极谱仪上能形成灵敏的络合物吸附波。该波在Bi^3+离子浓度为4×10^-8-6×10^-6mol/L范围内与波高hp成正比关系,检出限达到1×10^-8mol/L。对电极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平台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高温镍基合金中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文兵  姚金玉 《分析试验室》1995,14(2):64-67,75
本文用1mg/mL镍和0.2mg/mL钯作混合基体改进剂,提高了测定铋的灰化温度和抗干扰能力,且灵敏度几乎不变。可不经分离样品基体,直接用平台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高温镍基合金中铋。方法特征量为18pg,检出限为0.081μg/g。对含0.3-0.7μg/g铋的镍基样品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3.0%-5.9%,回收率在85%-119%之间。  相似文献   

14.
夏熙  门传玲 《应用化学》1998,15(1):13-16
用溶胶凝胶法制得掺铋二氧化锰。经XRD、TEM、ICP、化学分析等测定,确定了所得样品的主要晶型为α-MnO2,所掺铋的晶态为Bi2O3,为纳米级颗粒(记为nm-Bi-CMD)。用它与掺铋电解二氧化锰(记为Ci-EMD)以最佳配比混合,可大大提高充放电容量。通过循环伏安、交流电导率、交流电阻等测试所测得的电导率、电极表面的分形维数,初步解释了充入电性能改善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提高了最佳配比样品的导电率  相似文献   

15.
在与小功率全Ar-ICP类似的条件下,用空气作冷却气的ICP-AES测定硅,锗,锡,铅,磷,砷,锑,铋八种元素58条谱线的检出限,并与全Ar-ICP相比较。结果表明,所测原子线的检出限与波长和激发电位有关,波长较长,激发电位较低的原子线有较好的检出限。测定了常见10种共存元素对这八种元素灵敏线的谱线干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在聚乙烯醇存在下,铋(Ⅲ)-溴邻苯三酚红-乙基紫体系产生的协同显色反应,在pH2.5的醋酸溶液中,形成[EV]·[Bi(BPR)]型离子缔合物,最大吸收波长600nm,摩尔吸光系数为4.76×10 ̄5L·mol ̄-1·cm ̄-1,铋含量在0~8.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采用巯基棉分离干扰离子,可显著提高体系的选择性。用拟定的方法测定了铜合金中的微量铋,并根据缔合物的组成,探讨了显色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新显色剂2-(4-安替比林偶氮)-4,5-二羧甲氧基苯甲酸(AADCB),并发现其与铋能发生高灵敏显色反应,且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用光电化学电流法研究了铅、铅砷、铅锑和铅铋合金在4.5mol·L-1H2SO4溶液(22℃)中,以0.9V(vs.Hg/Hg2SO4)极化7h而形成的阳极膜中的氧化铅的半导体性质,合金添加剂砷、锑和铋对t-PbO(四方氧化铝)和o-PbO(斜方氧化铝)的禁带宽度没有影响,从量子效率和电位的关系可求Pb,Pb-lat%As(at%表示原子百分比,全文同),Pb-lat%Sb和Sb-lat%Bi上膜中t-Pbo的施主密度(ND)分别为9.3×1015,1.0×1016,3.1×1016和1.3×1017cm-3,平带位分别为-0.20,-0.22,-0.28和-0.08V(vs.Hg/Hg2SO4).比较VA元素砷、锑和铋对上述膜中t-Pbo的ND(从而自由电子密度)和膜中t-Pbo的生长速率的影响,可认为法添加剂砷、锑和铋对阳极膜中t-Pbo的作用符合Hauffe规则.  相似文献   

19.
首次合成了新显色剂2-(5-羧基-1,3,4-三氮唑偶氮)-5-二乙氨基酚(简称CTZAPN),研究了它的性质及其与铋显色反应的条件。结果表明:试剂的分子式C13H16N6O3分子量304.32,m.p. 252℃,各级酸离解常数为PKa1=3.1,PKa2=7.5,PKa=9.6;在PH 7的 NH4Ac介质中,试剂与铋形成紫红色络合物,λmax为 540 nm,对比度△λ为 120 nm,络合比Bi3+:R=1:2,摩尔吸光系数5.13 ×104L·mol-1·cm-1,Bi3+在0~1.8 mg/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在掩蔽剂的作用下,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合金样品及合成工业废水中微量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邻苯三酚红修饰碳糊电极吸附伏安法测定痕量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会时  李益恒 《分析化学》2000,28(12):1527-1530
报道了采用邻苯三酚红修饰碳糊电极测定痕量铋的方法。在0.30mol/L的HCl溶液中,于-0.10V搅拌富集3min,然后在-0.35V静止还原60s,再进行阳极化扫描,在-0.10V左右获得灵敏的铋溶出峰,二次导数民流与铋浓度在1.0*10^-9-6.0*10^-7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同限为5*10^-10mol/L。对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