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强  韩春杰 《物理通报》2013,(10):21-22
"补偿法"是指对某些物理量分布的不对称性问题求解时,设法使一些不对称问题假设在一定条件下变为对称并作出推理,从而使一些定理或公式得以直接应用,把原来较复杂的问题简化且方便地求解的方法.文中通过几个案例,分析讨论了"补偿法"在普通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补偿法就是设法使一些不对称分布问题变为对称分布,以便直接应用一些定理或公式方便地求出问题的答案.1 补偿法在力学中的应用 计算刚体的转动惯量. 例1:如图1所示,从一个半径为R的均匀薄板上挖去一个半径为r的  相似文献   

3.
赵春莲 《物理实验》2004,24(10):37-37
“镜像法”是从对称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又叫对称法),它表明物理规律在某种变换下具有不变的性质.如时间反演的不变性,空间反演的不变性等.用这种方法来处理问题可以开拓思路,使复杂问题的解答变得简捷。  相似文献   

4.
从操作的层面,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介绍了高中物理解题中常用的4种构造对称的方法即时间反演、顺势延展、由因索果、对称分割.这些“对称”操作方法有效地简化了运动过程、运算方法和电路结构,使物理问题的求解变得更简单.  相似文献   

5.
对单缝衍射实验中空间非对称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俊林  王社柱 《物理实验》1993,13(4):155-156
一、引言由理论知,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光强分布曲线相对中央主极大两侧应出现对称的极小值和次级极大值,但在学生实验中常出现与理论不符的结果,关于强度不对称问题已有专文讨论。本文讨论衍射光强分布相对中央主极大左右两侧同级次的极小和次级极大值的位置坐标不对称现象,这可称之为“空间不对称”。有关的实验数据如下列表中所示。  相似文献   

6.
物理量的正负号问题一直是困扰同学们的难题 .现在把物理量正负号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及在计算中的使用情况作一归纳总结 ,以便使同学们正确理解应用 .1 矢量的正负号是表示方向的用数学上的正、负来表示矢量的方向 .首先应规定一个方向为“正”,与正方向相同的矢量为“正”,与正  相似文献   

7.
《物理》2008,37(11):808-812
水中月、镜中花,对称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对称与不对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物理学家们长期努力、苦苦探寻的一个基础而又深奥的科学问题.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提出的有关理论就是向我们诠释:因为有了对称性破缺,才有了延续至今的宇宙万物和五彩缤纷的世界,也才有了我们个性各异的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8.
通过一个例子说明对称性原理的含义及应用,并由此得到一个重要结论:球对称分布电流是不产生磁场的  相似文献   

9.
袁晓忠 《工科物理》1998,8(3):47-48
通过一个例子说明对称性原理的含义及应用,并由此得到一个重要结论:球对称分布电流是不产生磁场的。  相似文献   

10.
在非定常输运问题的多步蒙特卡罗模拟中,根据粒子的不同属性进行标识分类可以得到非常细致的系统相关标识物理量.对于某些目标标识物理量,模拟的样本中造成有效贡献的样本相对较少,导致这些物理量模拟结果的涨落较大,而单靠增加总样本数不能高效地使有效样本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标识分类的源偏倚算法,将增加的所有样本定向赋予目标类粒子,从而高效地降低目标标识物理量的统计误差且不影响非目标标识物理量的计算.以一维多层介质非定常输运模型验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1.
徐斌  陈浩 《物理通报》2015,34(10):33-35
: 以对称分布的四电荷系统为例, 研究任意带电粒子在对称的电场分布内的运动性质, 借助椭圆函数和 积分的方法分别推导出粒子的运动学方程, 探讨了该类运动模型在求解物理问题时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定积分在物理上的运用及慎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普通物理的教学中“变量、微元和微积分”的应用几乎贯穿了整个过程.物理学中的定积分问题虽然内容不同,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相同.其总体思路是:先利用化整为零思想分割总体,再计算待求物理量在每一个部分的对应表达式,把每一小部分的各变量看成恒量,最后把它们累加起来,  相似文献   

13.
一个计算微分方程(组)对称群的Mathematica程序包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朝鲁  张鸿庆 《计算物理》1997,14(3):375-379
介绍了一个计算(常和偏)微分方程(组)对称的确定方程的Mathematica符号语言程序包及其应用。在计算方法及其设计方面采取了分部,拆解及反馈等简化策略。避免了符号运算中中间表达式“爆炸”及确定方程组过大等问题。具有通用性好,对计算环境要求宽松等特点。适合国内流行的386系列机及以上规格机上使用。  相似文献   

14.
谈物理量的教学池英剑(福建三明林业学校365001)中等专业学校是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和系统专业理论、较强专业技能及应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这个培养目标就要求中等物理教学内容和方法有自己的特色,不追求严密的数学推导,不提倡从理论...  相似文献   

15.
谈物理量的数量级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克明 《大学物理》1998,17(1):43-45
指出掌握物理量的数量级、进行数量级估计的意义和方法,指出进行物理量的数量级估计可以增强对物理现象的实感,提高解决“原始问题”的能力以及认识事物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16.
临界问题一般出现在相连接的物体有不同的加速度时,或有时某些力发生了变化,使物体在动运中出现一些临界状态,特别是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往往就会有临界现象.其临界点必隐含在运动中.分析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更加细致地分析受力和运动过程.也可配合使用极限法,找出临界点和临界条件.解决临界极限问题方法通常有两种.  相似文献   

17.
从初中进入高一级学校,物理跨了一个高台阶,常使学生感到束手无策,“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是学生经常向老师谈的体会.为什么会产生这一情况呢?原因是他们的习惯思维在作怪,使他们在看问题时总有盲点,怎样才能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为所“框”、不为所“漏”.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运用物理对称美学理念——“均衡比例”,对诗、文“平仄”进行了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9.
曾志旺 《物理实验》2004,24(6):28-30
同学们习惯于求解物理量发生惯常变化(渐变、单调、孤立、确定)的问题,而对物理量发生突发性变化、非单调性变化、联锁反馈性变化、对称性变化、不确定性变化的物理问题,往往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认识物理量“非惯常”变化的类型,掌握相应的求解对策,对于提高解题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0.
普运伟  林辛未 《大学物理》1997,16(12):12-15
应用超对称方法研究了Dirac类氢原子问题,不需繁琐的数学处理,得到和严格解法完全一致的能量本征值谱及相应的本征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