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龙信  路昆 《低温与超导》2021,49(1):96-101
基于空气源热泵在低温寒冷地区运行中遇到的结霜问题,对不同风速工况下,结霜过程中设备性能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换热量、换热系数为指标对不同翅型换热器的换热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换热器结霜过程中,换热过程主要分为初始增加段、换热平稳段、缓慢衰减段、后期平稳等四段,结晶体在增加空气湍流度强化换热的同时,也增加了换热热阻使换热效果变差,因此换热效果本质而言是两种换热效果的综合体现;空气阻力随风速的增大、结霜量的增加而增大,而蒸发压力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升高、随结霜量的增大而减小;百叶窗翅片表面结霜量大于平翅片,因此平翅片翅型当量换热系数更大,翅片结霜量、当量换热系数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大,风速由1 m/s增至4 m/s时,结霜量、当量换热系数增加约三倍。  相似文献   

2.
耦合欧拉模型和相变传质速率模型,建立强制对流深冷工况下空浴式翅片管表面霜层生长的热质传递模型,利用CFD模拟研究强制对流深冷翅片管表面霜层生长行为,分析空气流速、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对翅片管表面结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翅片管表面温度143 K的深冷工况下,常温湿空气强制横掠深冷翅片管时,迎风面翅片上的霜层生长速率大于背风面。结霜60分钟时,空气流速每提高1 m/s,则翅片管表面霜层平均厚度增加12.8%;空气温度每提高5 K,则翅片管表面霜层平均厚度减少5.47%;空气相对湿度每提高20%,则翅片管表面平均霜层厚度增加18.63%。  相似文献   

3.
符号表G流量密度,kg/m‘·s人阻力系数,N/mZg气相M质量流量,kg/S6修正系数i,j组分w速度,m/s下角标l液相长度,me临界状态印两相1前言毛细管的设计是小型制冷装置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毛细管的管径和壁厚已标准化,所以毛细管的设计是长度的设计。毛细管内流体为一典型汽一液两相流动过程,机理复杂,目前人们对毛细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纯质方面K叫。由于制冷**C替代工质现多为二元或三元混合工质,与纯质系统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混合工质在毛细管内两相流动规律进行研究,为毛细管的设计提供依据。2理论模型2.1基…  相似文献   

4.
垂直套管环隙内汽液固三相流动沸腾传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号表C。固体颗粒在液q热通量kw/mZu。固体颗粒与液体中的含量voL%,液体汽化游热kJ/kg体的滑移速度m/s小固体颗粒直径mm或mTi流体温度”CP;液体的密度kg/m’D实验段当量直径mm或mTw加热壁面温度“CP。固体颗粒的密度kg/m’h传热膜系数kw/m’K。1循环液速m/sH液相粘度mPa。k液体导热系数W/inK1前言自MatchL.P.等人首次将固体颗粒引入换热器应用于地热利用山后,对这种流化床换热器的研究开始增多【‘-‘]。研究结果均表明,固体颗粒的引入,可显著强化传热,并有较好的防垢抗垢性能。本文的研究是在液体在垂直套管环…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溅射功率和溅射时间下,使用磁控溅射设备制备了系列薄膜Si/Fe(P1W,T1s)和Si/[Fe(P2W,T2s)/NiO(P3w,T3s)]10。利用小角X射线衍射测量了样品的衍射强度分布,并分别计算出了Fe和NiO在不同溅射功率下的沉积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测量范围内沉积速率与溅射功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急冻设备工作过程中蒸发器表面结霜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冷凝器余热回收的蓄热-气动式除霜系统。采用CFD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设计蓄热器,搭建除霜传动机构实现喷气管上下运动。研究结果表明,正六边型蓄热体蓄热效果好、压降低。蓄热器加热到44℃时与冷空气进行热交换,蓄热器出口处空气温度在5.5 min内能够保持在25℃以上。蒸发器表面开始融霜时,传动机构停留5 s后以100 mm/min的速度运行130 s,蒸发器表面融霜区域达660×100 mm。研究结果为急冻间内蒸发器除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的调节白光干涉彩纹方法给出TM1/M2的判据及等光程差IO大致位置的估计方法,大大缩短了调节时间.一、MI//M。‘的调节白光相于长度仅数微米,故要获得白光干涉基本应做到M;//M。附图为观察激光点光源非定域干涉田的等效光路图,cd为丝杆的轴线,点光源S’在M。‘中的像为S。’;在MI的两个不同位置xl、x,的像为511’、s12’.显然,若MI川M。’,夹角为a.当MI远离M;’而移动时,干涉囵中心将由PI移向P:.且愈在靠近M。’的区域移动MI,引起的囵中心的位移愈大.若MIVM:’,则移动M;时,圈中心总不动.故…  相似文献   

8.
强激光反射镜热畸变对光束传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等效净吸收功率密度方法获取了强激光反射镜热畸变的干涉图像,提出了热畸变反射镜在平面波照射下近场波面畸变与远场光斑的计算方法,探讨了强激光远场光斑测试的一种新思路。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晶硅镜,在净吸收功率210W,光照时间为6s时,最大热畸变达到0.76μm,由此造成的近场波面Zernike离焦系数为0.32μm,x方向和y方向彗差分别为0.13μm和0.22μm, x方向倾斜系数上升到0.12μm,光束质量因子达5.7。  相似文献   

9.
1前言两相毛细泵环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近年来其有关的研究已成为热管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迄今国内外有关两相毛细泵环中蒸发器的研究工作还较少。鉴于目前两相毛细泵环中蒸发器大都为反向弯月面蒸发式(简称反向式蒸发器),本文对反向式蒸发器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2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整个实验装置主要由开式蒸发器试验环路、加热和测量系统、以及转动和支撑装置组成,如图1(a)所示。实验中测温热电偶的分布情况和蒸发器试样的结构如图1(b)所示。实验中所用工质为蒸馏水。蒸发器试样的参数如下:加热面积70x120mm…  相似文献   

10.
1前言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路的集成化程度日益提高,芯片的热负荷也不断增大。据报道,在本世纪末,芯片表面热流密度将达106W/m‘II]。如果没有有效的冷却技术,芯片温度一旦超过设计标准,就会导致性能急剧恶化,故障率大大增加。而目前工业上普遍采用的风冷技术,无论是自然对流还是强迫对流,都由于空气热容小,流速受到噪声的限制又不可过大,因此冷却能力一般不超过10‘W/m‘[‘]。在这种情况下,冷却技术的改进对微电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射流冷却时流体法向冲击传热表面,形成很薄的速度和温度边界层,因…  相似文献   

11.
凝华结霜霜层导热系数理论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水蒸汽凝华结霜过程在冷壁上形成的霜层的导热系数,依据随机管子多孔介质霜层模型,假设霜层是由孔隙空间与冰晶骨架构成的多孔介质,其中孔隙空间由随机毛细管及连接管子的接头形成,湿空气中的水蒸汽在霜层的孔隙空间中扩散输运并凝华结霜,根据传热传质学理论,导出霜层导热系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翅片管换热器结霜时霜密度和厚度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Clapeyron-Clausius方程推导出了计算用于霜密度变化的结霜量变化率的公式。计算时同时考虑了结霜的密度和厚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用于霜密度变化的结霜量变化率、用于霜厚度变化的结霜量变化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霜的密度和厚度随时间的变化,为采取有效的除霜控制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自然对流下含纳米SiO2涂层表面抑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含有纳米SiO2的涂层作为亲水表面,并在其上进行结霜实验研究.用接触角测量仪测出涂层表面和紫铜板表面的接触角,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测量了涂层表面霜层的厚度,并与紫铜表面的霜厚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环境相对湿度较小、冷壁温度不太低的条件下,这种涂层能够较好地抑制霜层的生长.通过使用红外成像仪对不同时刻霜层表面温度测量,结果表明,这种亲水涂层具有较小的传热热阻,与具有较大传热热阻的霜层相比几乎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4.
竖直低温星形翅片管表面结霜及传热传质理论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中采用维元法建立了竖直星形翅片管表面的非稳态结霜及传热传质模型,重点考虑了霜层表面存在的对流、凝华以及辐射三种传热机理。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霜层的生长速度以及霜层表面的温度升高都是一个逐渐变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种机理的传热分量也随之变化。同时,随着霜层厚度的增加,翅片管整体传热效率降低,管内过冷区和饱和区的长度都被拉长。  相似文献   

15.
应用多孔介质和分布阻力模型对一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的壳侧层流流动与换热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与该换热器的实验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符合程度良好.证明了该方法能有效地模拟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流动和换热特性.  相似文献   

16.
抑制换热器湿空气侧结霜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1前言抑制换热器湿空气侧结霜的命题,是由传热传质学中加热面粗糙度对液体沸腾过程的影响和在低能表面上能形成珠状凝结的启示而提出的l‘-4]。随后,考虑到水蒸汽分子是强极性分子,换热器金属表面也是极性的,从而提出在换热器壁面涂以高疏水性材料(即低能表面)以阻止或减缓结霜的思路。沿着这一思路,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做了不少工作[‘,’]。采用低能表面抑制结霜的关键问题是霜将随时间推移而完全覆盖壁面,这之后低能表面因与新凝华的水蒸汽隔离而失去作用。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低能表面对实现珠状凝结(汽液相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结霜工况下R410A热泵空调器动态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选用R410A工质的热泵室外换热器表面的结霜视为准稳态过程,建立了热泵系统的分布参数模型,用有限差分法对其在结霜工况下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换热器采用分相流模型,并考虑了室外换热器表面结霜引起风量下降及换热器管排布置的影响,毛细管模型中考虑了"闪点延迟"和"壅塞流"现象。计算结果表明,在霜开始形成阶段,室外换热器表面结霜有助于改善空气源热泵性能,而在结霜循环的后期,霜层厚度快速增长,热泵的制热量、性能系数等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8.
机械冷藏车蒸发器结霜会增加传热热阻和减小换热量,必须对结霜过程进行深入了解。建立了一个机械冷藏车蒸发器结霜的数学模型,并计算了结霜量、蒸发器换热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获得了各个入口空气参数对蒸发器结霜厚度和换热量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结霜严重地影响了蒸发器换热性能。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article, studies are made on frost formation and flow over a fin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due to natural convection for various conditions of relative humidity, air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mean refrigerant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include frost deposition, steps of frost formation, and its effect on heat transfer rate fo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st is formed only on the tip of the fins with higher thickness from top to bottom due to small distance between the fins. Frost causes to trap the air which increases the thermal resistance and reduces heat transfer in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汽液界面紊流脉动受到抑制的物理基础出发,提出对近界面缓冲层的混合长理论应进行修正,通过试验得到了相应的数学表达式及速度分布,并据此发展了一个新的环状流液膜换热模型。通过与试验值的比较,本文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现有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较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