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性含磷萃取剂萃取贵金属已有报道.Tocher等研究了磷酸三丁酯(TBP)和三辛基氧膦(TOPO)对HAuCl_4和HAuBr_4的萃取,用分配比法测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H_3O~+·3R·yH_2O…AuX_4~-.陈景等研究了TBP和烷基氧膦(TAPO)对铂族金属萃取,发现TBP萃取HIrCl_6时,IrCl_6~(2-)萃取前后的中心离子光谱没有发生变化;萃取H_2PtCl_6时,纯TBP及萃合物红外光谱中P=O的振动频率几乎无改变.由此推断,萃取剂未与被萃离子发生配位作用,而是形成了离子缔合物2(H~+·nTBP·yH_2O)…MCl_6~(2-).可见,这类萃取剂在萃取贵金属时,首  相似文献   

2.
以对氯苯酚稀溶液为研究对象,以正辛醇为稀释剂,研究了萃取剂种类及其浓度、水相平衡pH、对氯苯酚初始浓度等因素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并用NaOH对其负载溶质的有机相进行反萃.结果表明,络合萃取对处理高浓度对氯苯酚废水具有优势;磷酸三丁酯(TBP)的浓度和体系的pH是影响络合萃取的关键因素;采用NaOH对有机相进行反萃,当NaOH浓度为0.5mol/L时反萃率达到98.5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TBP萃取对氯苯酚基于氢键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N ,N′ 二 (十二烷基 )乙二胺二乙酸 (简写为H2 R2 Y)的氯仿溶液对汞 (Ⅱ )的萃取行为。考察了酸度、萃取剂浓度、相比及温度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 ;用电导法及摩尔比法测得萃合物的摩尔比为 1∶1 ;测定了新试剂H2 R2 Y对Hg2 与Fe3 、Co2 、Ni2 、Zn2 、Cr3 、Mn2 等金属离子的分离效果 ;并根据分配比与温度的关系求出了萃取反应的ΔH0 、ΔS0 、ΔG0 和lgKex值 ,该萃取反应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恒界面池法和上升单液滴法研究了UO_2(NO_3)_2/HNO_3/TBP-环己烷体系的反萃取动力学。得出扩散控制下的反萃速率方程为R=k_1[U]_(O)[TBP]_(O)~(-1.17)[HNO_3]~(-1.70;在恒定硝酸浓度下化学反应控制的反萃速率方程为R=k_2[U]_(O)[TBP]_(O)~0,并对二种速控类型下的反萃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用斜率法研究了HPMCP与TOPO、TPPO、TBP三种协萃剂对三价稀土元素协同萃取的行为。探讨了氢离子浓度、萃取剂浓度与分配比的关系,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研究了TOPO、TBP、TPPO的协萃效应,用单浓度递变法拟定了协萃物的组成,并确定了协萃反应的形式,计算了协萃反应的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以磺化煤油为稀释剂,N,N,N′,N′-四(2-乙基己基)-3-氧戊二酰胺(T2EHDGA)从硝酸中对U(Ⅵ)的萃取性能。考察了HNO_3浓度、T2EHDGA浓度、盐析剂浓度及温度对萃取性能的影响。该萃取过程为一放热过程,在所研究的条件下没有三相的形成。给出了萃取机理,确定由2个萃取剂分子参与U(Ⅵ)配位,其萃合物组成为UO_2(NO_3)_2·2T2EHDGA。通过红外光谱确定了由羰基及醚氧键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7.
N1923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98Au示踪法研究了伯胺N1923和TBP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Ⅰ),考察了酸化率、水相pH值、萃取剂浓度等对萃取率的影响,以及NaOH对载金有机相的反萃作用。结果表明,TBP含量大于20%,酸化的N1923与KAu(CN)2摩尔比值在11时,金能够完全被萃取。载金有机相可采用0.1mol·L-1的NaOH溶液定量反萃。机理研究表明,伯胺和TBP萃取Au(CN)2-,符合BC类协同萃取机理。当金浓度大于10g·L-1时,在萃取有机相中形成纳米级的聚集体。  相似文献   

8.
甲基膦酸二(1—甲庚)酯萃取钪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甲基膦酸二(1-甲庚)酯(简称P350)的正庚烷溶液从盐酸溶液中萃取钪(Ⅲ)、HCl和H_2O的机理。用斜率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SoCl_3·3P350和3HCl·2H_2O·3P350。讨论了水相酸度、萃取剂浓度、温度对萃取平衡的影响,计算了反应的浓度平衡常数及热力学函数。研究了萃合物的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上升液滴法,研究了氯化铀酰在盐酸介质和磷酸三丁酯(TBP)之间的传质过程.在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中,TBP 萃取铀的速率与[U]和[TBP]_(0)~2成正比;反萃速率与[U]_(0)成正比,而与[TBP]_(0)成反比.在温度为20~40℃范围内分别测定了萃取和反萃反应的活化能,它们的差值与由萃取平衡分配比与温度关系测得的焓变相符.可以认为,萃合物 UO_2Cl_2·2TBP 的生成和离解都是分步进行的,中间产物是 UO_2Cl_2·TBP;萃取速率的控制步骤是 UO_2Cl_2·2TBP 的生成反应,而反萃速率的控制步骤是 UO_2Cl_2·TBP 的离解反应.  相似文献   

10.
磷酸三丁酯萃取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溶剂萃取法处理含酚废水一般选用醋酸丁酯.甲基异丁基酮和异丙醚等N,N,-二甲基庚基乙酰胺(N503)萃取酚已得到实际应用,但酮类水溶性较大,醋酸丁酯等萃取酚的分配系数不及取代酰胺类,常用萃取剂磷酸三丁酯(TBP)也具有良好的萃取脱酚性能,已有磷类萃取剂萃取酚的报道.本文考虑了TBP萃取苯酚的性能,通过在不同温度下分配比的测定,求得萃取反应的热力学函数.用斜率法.连续变量法研究了萃合物的组成,并根据IR和1H NMR讨论了萃取过程与萃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混合酸酐法合成了两种双二苷酰胺(bisdiglycolamide,BisDGA)萃取剂:N,N,N'',N''-四正辛基-N',N″-乙二基-双二苷酰胺(TOE-BisDGA)和N,N,N'',N''-四正辛基-N',N″-间苯二甲基-双二苷酰胺(TOXBisDGA).以磺化煤油和正辛醇混合溶液(体积比90∶10)作稀释剂,研究了它们在硝酸溶液中对Eu(Ⅲ)和Am(Ⅲ),以及自身对HNO3的萃取行为.结果表明,2种BisDGAs对HNO3均有一定萃取,当酸度不超过1.0 mol/L时,二者形成1∶1型的萃合物.随HNO3浓度增加,Eu(Ⅲ)和Am(Ⅲ)的萃取分配比增加.相同条件下,TOE-BisDGA对Eu(Ⅲ)和Am(Ⅲ)的萃取能力强于TOX-BisDGA.斜率分析表明TOE-BisDGA和TOXBisDGA与Eu(Ⅲ)和Am(Ⅲ)均形成2∶1型的萃合物.温度升高,萃取分配比下降,萃取反应是放热反应.2种BisDGAs对Eu(Ⅲ)的亲和力强于对Am(Ⅲ)的亲合力,表明BisDGAs对Eu(Ⅲ)有一定的选择性.同时,研究了BisDGAs萃取Eu(Ⅲ)和Am(Ⅲ)的机理,给出了表观萃取平衡常数和萃取反应热力学函数ΔH,ΔS和ΔG的值.此外,还对TOE-BisDGA和TOX-BisDGA与Eu(Ⅲ)形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和紫外光谱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先梓 《化学学报》1984,42(2):183-188
前言自从发现协同萃取以来,许多作者对协同萃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Reddy等人应用亚砜等中性萃取剂研究了两种中性萃取剂的协同萃取(以下简称B-B类协萃),认为在第一萃取剂(S~Ⅰ)浓度([S~Ⅰ])固定时,萃取分配比D的对数值对第二萃取剂(S~Ⅱ)的浓度([S~Ⅱ])的对数值作图是直线,其斜率为S~Ⅱ的溶剂化数n,随[S~Ⅰ]的增加直线斜率逐渐下降。似乎难以用斜率分析法来确定溶剂化数目。本文研究了二-正-辛基亚砜(以下简称DOSO),TBP和TOPO从NH_4SCN溶液中萃取Ce(Ⅲ)。分析了实验数据,提出了B-B类协萃分配比D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上升液滴法, 研究了氯化铀酰在盐酸介质和磷酸三丁酯(TBP)之间的传质过程. 在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中, TBP 萃取铀的速率与[U] 成正比; 反萃速率与[U] 成正比, 而与[TBP] 成反比. 在温度为20~40 范围内分别测测定了萃取和反萃反应的活化能, 它们的差值与由萃取平衡分配 温度关胤系测得的焓变相符,可以认为, 萃合物UO2Cl2TBP 的生成和离解都是分步进行的中间 物是CU2Cl2TBP; 萃取速率的控制步骤是UO2Cl22TBP 的生成反应, 而反萃速率  相似文献   

14.
三辛基氧化膦(TOPO)萃取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三辛基氧化膦(TOPO)自盐酸溶液中萃取铟的性能,其萃取率是随酸度的增加而增加。与P_(350)和TBP相比较,萃取能力大小顺序为:TOPO>P_(350)>TBP经斜率法和化学分析法研究确定,TOPO白盐酸溶液中萃取铟的反应为:In_((a))~(3+)+H_((a))~++4Cl_((a))~-+2TOPO_((o))F(?)HInCl_4·2TOPO_((o))IR和NMR研究证明:铟是以H[InCl_4]形式被萃入TOPO有机相中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与中性磷萃取剂磷酸三丁酯(TBP),甲基瞵酸二异戊酯(DIAMP),丁基膦酸二丁酯(DBBP)和三丁基氧化膦(TBPO)的苯溶液从硝酸介质中对铀(Ⅵ)、铈(Ⅲ)、钙(Ⅱ)的萃取,发现均有程度不同的协同效应.测定了协萃络合物组成为UO2X2·B(其中B为TBP,DIAMP,DBBP,TBPO),CeX3·2B(B为DIAMP,DBBP,TBPO)和CaX2·2TBPO.分别计算了它们的萃取平衡常数.简单讨论了协同效应的机理与中性磷萃取剂的Lewis碱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不同稀释剂如苯、甲苯、正己烷、环己烷、四氯化碳、氯仿中萃取剂浓度、水相酸度以及温度对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Ni(Ⅱ)的平衡的影响,借助萃合物红外光谱,确定了萃合物组成和萃取反应机理。讨论了稀释剂的影响,利用多参数方程将萃取平衡常数以及分配比与稀释剂的物理常数和经验参数进行了定量关联。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N,N′-二(十二烷基)乙二胺(用R2en表示),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ESI及1HNMR等方法对其组成及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微酸性介质中对铬(Ⅵ)的萃取行为,考察了初始水相酸度、铬(Ⅵ)浓度、R2en浓度、相比及温度等因素对铬(Ⅵ)萃取率的影响。用等摩尔系列法确定了R2en与Cr2O72-的摩尔比为2∶1。用1.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对含铬(Ⅵ)有机相进行反萃取,一次反萃率达98.11%。经反萃后的有机相可再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水相酸度、氯离子浓度、起始Pd(Ⅱ)浓度、有机相中萃取剂浓度、添加剂正辛醇含量和体系温度等因素对N_(263)-正辛烷从盐酸介质中萃取Pd(Ⅱ)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条件下萃合物的组成,计算了萃取反应的平衡常数和ΔH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太平洋中部深海粘土HCl浸出液酸度高、成分复杂等特点,克服现有萃取剂不足,采用新型萃取剂P535从高浓度HCl浸出液中直接萃取回收Y~(3+),考察料液酸度、萃取剂浓度、萃取时间和相比对萃取的影响以及HCl,H2SO4反萃剂对反萃的影响,分别绘制萃取平衡等温线和反萃平衡等温线,确定反萃方案并完成转型。结果表明:以有机相组成为10%P535(质量分数)+磺化煤油作为萃取剂,料液酸度为1.12 mol·L-1HCl,其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5 min,相比O/A=1∶2。经过3级逆流萃取,Y~(3+)萃取率达到98%,Fe~(3+)共萃进入有机相,其他金属基本不萃取。负载有机相用2 mol·L-1的H2SO4溶液可选择性反萃Y~(3+),得到Y_2(SO_4)_3溶液,反萃Y~(3+)的有机相再用8 mol·L-1HCl溶液反萃共萃的Fe~(3+),完成转型。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TBP(磷酸三丁酯)对盐酸的萃取和反萃性能。萃取过程研究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盐酸以TBP·HCl的形式进入有机相,萃取速度很快,一分钟达萃取平衡。盐酸萃取率随萃取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对钙、镁、铝无萃取性能,可实现含钛原料酸浸液中盐酸的萃取分离。以水为反萃剂,可有效反萃萃取液中的盐酸。模拟逆流萃取,绘制了以100%TBP为萃取剂,对6 mol·L~(-1)盐酸进行萃取的萃取-反萃等温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