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1]作者对此题多方探索未得到数学解法,最后借助于物理知识求解,文[2]则利用一引理给出其纯数学解法,本文从不同的新角度给出此题的两个纯数学解法.  相似文献   

2.
叶新年 《数学通讯》2013,(11):111-112
这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试题,命题组给出的解答非常漂亮、自然.在考试过程中,很多考生给出了相同的错误答案Eo,20].本文将给出此题的其他三种解法,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并谈谈此题的数学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3.
侯典峰 《数学通讯》2011,(5):119-120
此题是2010年第一届陈省身杯全国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第6题,文[1]已给出其三种证法,本文拟从不同的角度给出六种证法,并进行一般推广.  相似文献   

4.
吕辉 《中学生数学》2010,(11):31-31
题目已知α为锐角,求证:1/sinα+(3~(1/3))/cosα≥8.此题是刚刚结束的第五届联盟杯数学竞赛第9题,下面给出其背景及解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2008年伞斟高中数学联赛吉林省预赛第17题是一道求最小值问题,本文给出此题一个简解.  相似文献   

6.
文[1]给出了一道德国奥林匹克试题的解法,本人觉得其解法不常规,下面给出此题的另一种简解,同时阐明多元函数最值的一般求法,与读者共勉.  相似文献   

7.
为何少了一条切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道题都是巩固和考查切线与导数知识的好题,十分可惜的是课本的解答及高考试题的答案都少了一条切线,对学生学习切线概念上容易引起误导,在此给出辨析.  相似文献   

8.
2009年上海市秋季高考数学卷(理)第22题考查了抽象函数的反函数以及考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对考生学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笔者在解答此题时,自己的思路也不断被激发出来。为便于叙述,先给出如下原题目。  相似文献   

9.
王增强 《中学生数学》2011,(1):33+32-33,32
很多刊物给出了第31届西班牙赛题(即例1)的不同解法,并给出了此题的很多变式与推广,笔者发现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可以构造相应的等比数列来解决此题及其它的变式与推广,下面举例说明,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1上海理科数学21题(2)是一道思维很发散的题,笔者尝试用七种不同的方法给出解答.  相似文献   

11.
简解一道联赛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辉 《数学通讯》2010,(9):56-56
最近遇见一道“陈题”,笔者发现此题蕴含的数学思想不一般,是一道可圈可点的好题,现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例1(第31届西班牙数学奥林匹克试题)已知(x+√x^2+1)(y+√y^2+1)=1,求证:x+y=0。 笔者也曾关注过这道西班牙竞赛题,并查阅了关于此题的一些解法,最近又看到贵刊也谈及此题,更激起了笔者的兴趣,经过研究,笔者发现用三角代换可证明此竞赛题及其变式,现给出解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3.
唐强 《数学之友》2022,(3):14-16
数学阅读题包括材料阅读和内容考察两个部分,其题目设置具有逻辑性、思维层次性和表达性,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给出了数学阅读题的三个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题目 已知:α,β∈0,π/2,且sinα+β=sin2α+sin2β,求证:α+β=π/2. 此题是1983年第17届前苏数学竞赛十年级试题,比较常见的方法是应用三角函数单调性用反证法证明,文[1]想到此题一个比较简单的直接证明,文[2]又给出了一个更加简洁的直接证明,最近,笔者通过构造法得到此题的又一个直接证明.  相似文献   

15.
张佳  姚先伟 《数学通讯》2011,(11):117-118
华东师大《数学教学》“数学问题”栏目的814题、815题的解答构造巧妙(见《数学教学〉〉2011年第2期),让人看后觉得其解法可望而不可及,但稍加思考易知两题的解法较繁且思路不自然.下面给出这两道题的简单易想的解法,为方便说明问题,将原解答一并抄上.  相似文献   

16.
<正>题目如图1,已知锐角△ABC满足AB>AC,O、H分别为△ABC的外心、垂心,直线BH与AC交于点B1,直线CH与AB交于点C1.若OH∥B1C1,证明:cos2B+cos2C+1=0.此题是第五届(2014年)陈省身杯全国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第1题,这是一道不落俗套,内涵丰富,解法多样的好题.文[1]中给出了组委会所提供的参考答案,经笔者探究,再给出下面有别于参考答案的新证法.  相似文献   

17.
《数学通讯》2 0 0 2年第 1期P2 4刊登了一道据报刊信息而设计的应用题 :题 洪山镇改革开放后 ,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该镇拥有洗衣机、冰箱、彩电的农户分别占全镇农户总数的77% ,80 % ,91 % ,又知已拥有冰箱和洗衣机、彩电和洗衣机、彩电和冰箱的分别占 59% ,70 % ,72 % ;“三大件”都没有的农户仅占1 % ,从这条消息中你能否给出家中恰有“三大件”、“两大件”的农户在全体农户中各占百分之几 ?该题的设计人胡理华老师是用集合计数的方法求解此题的 ,高中数学新教材添加初等概率论的内容 ,不妨尝试用概率方法处理此问题 .…  相似文献   

18.
<数学通报>2010年第3期刊登的第1845号问题是: 已知a>0,b>0,√3/a+1/b=2,求a+b-√a2+b2的最大值. 供题人给出的解法用了增量法、三角代换,过程比较曲折.笔者看到此题时,发现其具有几何背景,探究后发现是中学数学解析几何中的一个常见题的变式.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保加利亚国家数学奥林匹克(决赛)的第2题是:设H是锐角△ABC的高线CP上的任一点,直线AH、BH分别交BC、AC于点M、N.(1)证明:∠NPC=∠MPC.(2)设O是MN与CP的交点,一条通过O的任意的直线交四边形CNHM的边于D、E两点.证明:∠EPC=∠DPC.此题的证明可见文[1],给出的是一种三角证法,本文这里再给出该题的另一种解析证法,供赏析参考.  相似文献   

20.
《数学通报》2007年第7期第64页给出了数学问题1677及其解答,这道题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