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获得,提高反应体系的pH值、温度和加入微量Cu(Ⅱ)离子,能加快联氨还原Ag(S_2O_3)_2~(3-)的反应速度、提高银的还原沉析率和降低联氨的耗量.通过正交试验,找出了影响联氨还原沉析银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pH、温度、Cu(Ⅱ)离子浓度及游离S_2O_3~(2-)的浓度.在起始浓度为0.0025mol·L~(-1)的联氨和0.0100mol·L~(-1)Ag(S_2O_3)_2~(3-)混合液中,联氨还原Ag(S_2O_3)_2~(3-)以沉析银的最佳反应条件是:Ag~+:S_2O_3~(2-)=1:4(摩尔比),[cu(Ⅱ)]=4.0×10~(-5)mol·L~(-1),pH=13.5,在50℃时搅拌反应60min,银的还原沉析率达99.0%以上.在此条件下,对实际废定影液进行处理,也获得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温度、银氨摩尔比,碱度及杂质金属离子对联氨还原银氨配合物以沉析银的反应,获得微量的Co(Ⅱ)、Mn(Ⅱ)、Fe(Ⅱ)特别是Cu(Ⅱ)离子,不仅能加快反应速度,且能有效地促进联氨按反应(A)进行四电子定向反应的比率,提高了银的还原沉析率,降低了联氨耗量。 N_2H_4+4Ag(NH_3)_2~++4OH~-=N_2+4Ag+8NH_3+4H_2O (A) N_2H_4+Ag(NH_3)_2~++OH~-=1/2N_2+Ag+3NH_3+H_2O (B) 通过正交试验,找出了影响联氨定向还原沉析银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NH_3],[Cu(Ⅱ)],温度,[NaOH],获得在起始浓度为0.0025mol/LN_2H_4和0.010mol/LAgNO_3的混合液中,联氨按四电子定向反应(A)的最佳条件是:Ag~+∶NH_3=1∶4(摩尔比),[Cu~(2+)]=4X10~(-5)mol/L,[NaOH]=0.010mol/L,在333K时搅拌反应10分钟,银的还原率在99.8%以上。  相似文献   

3.
用电势法研究肼N_2H_4还原Ag(NH_3)_2~ 溶液以沉析银的反应条件,获知体系中氨的含量、pH值、温度以及杂质(如Cu、Fe等)的存在,对该反应的速度都有较大的影响.在摩尔比为Cl~-:NH_3:Ag~ =3.3:15:1的体系中,获得最合适的反应条件:溶液的初始酸度pH=12.2,温度为50℃. 在上述最合适的反应条件下,将肼N_2H_4不断地加入Ag(NH_3)_2~ 溶液中,当体系电势下降至-250mV(vs SCE)时,停止加入N_2H_4,迅速中止反应,此时银的还原沉析率为99.5%,银的纯度由88.3%(系Ag在体系金属中所占的含量)提高到99.8%.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绘制出Ag-SO_3~(2-)-H_2O系电势—pH图,且对各种还原剂还原Ag(SO_3)_2~(3-)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静态法测试了甲醛、联氨、连二亚硫酸钠、抗坏血酸及硼氢化钾与Ag(SO_3)_2~(3-)溶液等当量混合以还原沉析银的得率,获得甲醛是最有效的还原剂。通过正交试验,得知甲醛和Ag(SO_3)_2~(3-)等当量反应沉析银的最佳条件是:pH=12.00,T=35℃±0.2,Ag~+∶SO_3~(2-)=1∶4(摩尔比)。经综合试验获得银的还原沉析率在98.5%以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银的不同配体配合物与NzH,的反应体系,获得微量铜(I)离子的加入,不仅能有效地加快反应速度,提高银的还原沉析串,还获得银的还原沉析率随银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增大而降低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银的不同配体配合物与N_2H_4的反应体系,获得微量铜(Ⅱ)离子的加入,不仅能有效地加快反应速度,提高银的还原沉析率,还获得银的还原沉析率随银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增大而降低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温度、浓度比、pH及Cu(I)离子对N,H。与Fe( I)定介反应的影响,得出N,H:对Fe( I)的还原以单电子反应为主‘反应1),同时存在部分四电子反应(反应2 ), N,H。四电子反应率随pH的增高、CFe3*)o/CN,H< )o浓度比的增大,温度的升高及添加微量Cu( j)离子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银与亚硫酸盐的络合体系中,存在Ag(SO,)一和Ag(SO,);一两种络合离子的特点,采用络合离子间同时平衡的计算方法,绘出了Ag-SO聋--H,O系25℃下的E-pH图.在上述基础上结合提银试验的需要,对从银的亚硫酸盐溶液中还原沉析银的热力学条件和因素进行了分析,为该工艺过程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S-Br-PADCAP与Cu ( I)显色反应的条件及其应用.实验表明,在榕液pHB. 8士0. 5时,在常温下,Cu ( I)与S-Br-PADCAP迅速地形成稳定配合物,试剂和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于458nm和560nm,Cu( I)与S-Br-PADCAP的配位比为1"2,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1. 31 X lOSL " mol-' " cm-' ,Cu ( I)的浓度在。-12. 5}g/25m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本文用锌试剂负载树脂将Cu ( I)与其他干扰离子分离,成功地测定了人发中微量铜的含量,其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静态法研究了联氨浓度、氧气分压、碱度、温度及杂质金属离子对联氨稀溶液自氧化反应的影响,获得Cu~(2+)系联氨自氧化反应的有效催化剂,确立了无Cu~(2+)催化时,联氨自氧化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在Cu~(2+)催化条件下联氨自氧化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介环糊精(刀-CD)对Co( I)与5一Br-PADAP显色反应的增溶、增敏、增稳作用,实验表明1 } }-CD的用量为3 , 0-7. 0m1,适宜酸度范围为pH5.0-7.8 ,最大吸收波长为585nm,配合物组成为Co( I ):5-Br-PADAP=1:2,表现摩尔吸光系数8.84x10'L"mol-1"cm-1, Co( I)含量。-15}aq/25m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采用EGTA一NH, F-焦磷酸钠联合掩蔽剂可消除Fe’十、Cu二十、A1,十、Zn'“、Mn二十、Cd习十、Hg'+等离子的干扰,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稳定,并用此法直接测定人发样品中微量钻,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pH8.5~9.5的范围内,用国产P_(204)从高SO_4_=离子浓度的氨性硫酸盐溶液中萃钴,萃取率为40~70%.为提高萃取率,我们使用了N_(530)/P_(204)协萃体系,并注意到N_(530)/P_(204)是适合于上述条件的很好的协萃体系,萃钴率可达到95%以上.在pH~8.6时,协萃平衡可大致表示为:CO~(2 ) 1.5(HR)_(1.34) NH_4A=CoHR_2A H~ NH_4~ 并且发现此协萃体系对镍无协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用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毗喳酮.以悬汞电极为工作电极,在Na}B,O,-NaOH介质(pH=10)中,毗喳酮产生一尖锐的吸附还原峰,E,二一1. 29V (vs. SCE ),峰电流与毗喳酮浓度在2. 0 X 10-'-8. 0 X 10-smol "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 0 X 10-0mol " L-'(富集90s).本文对毗喳酮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探讨,对测定毗喳酮的最佳条件进行了详细的选择,利用本法测定了片剂中毗喳酮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11种辅助配位剂对铜离子与7种叶琳显色反应的影响.发现只有草酸、柠裸酸、邻菲咯琳和。,a'一联毗陡等对mes。一四((2-氨荃苯基)叶琳、meso一四((4一二甲氮荃苯荃)叶琳和mes子四(4-氨基苯基)叶琳与铜离子的显色反应有增敏作用,摩尔吸光系数达10‘一10'Lmol-' "cm-'.研究结果表明,增敏作用不仅与辅助配位剂的结构及其与铜配合物的表观稼定常数有关,而且还与叶琳中苯基上的取代荃及其位贵的不同有关,Cu ( I)在NH=OH "HCl存在下被还原成Cu ( 1),它和外琳及辅助配位剂形成多元混配配合物.  相似文献   

15.
基于Stober水解法制备得到纯二氧化硅微球, 通过以PVP为保护剂和还原剂的可控还原法制备得到银包覆二氧化硅复合微球. 该复合微球的单分散性好, 且均匀而稳定, 其中核的平均粒径在255nm, 壳层银纳米粒子粒径约为8nm. 根据银源溶液的浓度、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液pH值等3个主要因素对复合微球的生长和形貌的重要影响, 研究了该核-壳型复合微球的合成机理, 得到最优合成条件: 最佳离子浓度为2.0mmol?L-1, 主要生长温度为40~50℃, 且最适酸碱度在pH=12.12处. 该复合微球在光学和催化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在乳化剂OP存在下,银(I)与邻菲锣琳,四氯四澳荧光素(荧光桃红B,TCTBF)的显色反应试验表明乳化剂OP对此显色反应有明显增敏作用,形成配合物的适宜pH范围为3.80-- 6.00,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7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43x 100L}mnl-' }cm-1.银在。-20}g/25m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显色体系至少可稳定2b,用该法侧定了废水试样中微量的银,所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在阴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DS-TritonX-100存在下,用Cadion 2B分光光度法测定银,发现DMF介质的增溶、增敏、增稳效果均好.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60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1.23 x 105 L"mol-1 "cm-1, Ag(I)在。-18}g/25m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选择性好,可直接用于废水巾微量银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还原气氛退火对Ag-Cu纳米颗粒光学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43kV和30kV加速后的Ag、Cu离子按相同的剂量在室温下先后注入到非晶SiO2玻璃.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注入样品的价态分布,发现Ag、Cu仍以金属态形式存在.注入后光学吸收谱显示吸收峰的位置在442nm,说明在该实验条件下,SiO2玻璃表层很有可能形成了Ag--Cu纳米合金颗粒.样品在还原气氛下从300~800℃每隔100℃退火1h后,发现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位置发生了蓝移并在500℃时出现双峰,表明退火过程中Ag—Cu纳米合金颗粒开始分解成Ag和Cu纳米颗粒.随着退火温度的上升,Ag、Cu纳米颗粒生核生长,当退火温度高于600℃时Cu颗粒尺寸变小,当退火温度高于700℃时Au颗粒才开始变小.  相似文献   

19.
从桔皮中微波提取果胶及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浸提色素后的桔皮滤渣,通过微波协同酒石酸浸提、乙醇沉析得到果胶.以精制果胶浸提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实验得工艺条件为:浸提剂酒石酸pH=2.0,液料比10 mL·g-1,浸提微波功率280 W,辐射时间5 min,浸提级数3级,浓缩比4:1,乙醇浓度60%,沉析时间60 min.按优选的工艺条件实验3次,果胶平均浸提率达21.77%.通过红外光谱表征及质量检测表明产品合格.酒石酸浸提果胶产品品质好,浸提率高;微波法快速、节能、浸提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铝(I)与3.5.7,2' ,4,一五轻荃黄烯酮(桑色素,Morin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80存在下,pH3. 4-4. 4的HAC-NaAc介质中,Al ( I)与Morin形成稳定的黄绿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423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 2 X 10`L " mol-' " cm ;’配合物组成比Al ( I ) = Morin =1 = 3,其表观不稳定常数为1. 43 X 10-".Al ( I)浓度在0^-15 fig/25m1之间符合比尔定律.以硫脉、抗坏血酸和邻菲罗琳作掩蔽剂,测定了电镀废水中微量铝,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