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手电筒里的电池用过一段时间以后,灯泡会逐渐地变暗,这时就需要更换新电池,但由于舍不得把旧电池扔掉,就装一节新电池再搭配上一节旧电池,以为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旧电池,这样做对吗?  相似文献   

2.
陈国钧 《技术物理教学》2002,10(1):31-31,34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要告诫同学 ,新旧干电池不要混合使用 ,否则会造成新电池的浪费 .其实 ,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设新电池的电动势为E ,内电阻为r,旧电池的电动势为E′ ,内电阻为r′ ,负载电阻为R ,当两节新电池串联供电时 ,路端电压为U =IR =2ER 2rR  相似文献   

3.
在能量存储技术中,锂离子电池是高能量密度的电化学电源.以碳为负极材料,涂膜制备了负极片,以锂片为正极片制备了CR2016锂离子电池,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碳粉为锂电负极材料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1 问题的引入 用自制可调内阻电池(简称电池)做验证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实验,实验效果较好.电池的内阻特性是影响实验的关键因素,然而对电池的内阻特性方面的研究甚少.在此,笔者通过实验、建立物理模型等方法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物理通报》2006,(4):35-35
日前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我国已经掌握无汞扣式碱锰电池专利技术.由广东新利达电池实业有限公司发明的无汞扣式电池,是扣式电池无害化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除在国内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外,还在美国、法国和中国香港等地申请了发明专利.目前,该技术已在新利达电池实业有限公司成功投入产业化,并出口美国等多个发达国家.一些欧美大公司的礼品、玩具已大量采购该公司的无汞扣式电池.  相似文献   

6.
张秀芳 《物理实验》2004,24(12):42-42
在《练习用多用电表测电阻》的学生实验中,为什么两块表的电池都能使表针达到满偏,但测同一只电阻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一个阻值偏大,一个阻值偏小.)现做了以下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最广泛使用的动力源,对工作温度高度敏感,为保证其高性能和安全运行,电池热管理系统必不可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首先讨论了由高低温环境和电池温度不均匀引起的临界热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设计原则和现有的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了广泛的介绍和阐述.然后进一步分析了用于未来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热电器件和内部加热方法等新兴技术.分析表明,被动和主动冷却/加热方法的组合有望满足苛刻的热要求,特别是在功率波动剧烈的动态条件下.此外,电池在变工况下所输出的电流、电压等均不相同,因此建议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进行动态性能实时管理,从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基于电池热特性及产热行为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锂离子电池热特性及产热行为的电池性能评价方法. 通过测量一系列不同容量及电极材料的18650电池在不同充放电时间及电流下其充放电能量的变化,建立了一个包含焦耳热与极化热影响因子的表达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的模型. 利用这种模型,计算出电池总内阻R以及极化参数′,并且对R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建立一个对不同电池和不同温度都适用的普适性模型.  相似文献   

9.
陆雅翔  赵成龙  容晓晖  陈立泉  胡勇胜 《物理学报》2018,67(12):120601-120601
在众多电化学储能技术中,室温钠离子电池除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的特点外,还具有其他电池体系所不具有的资源丰富和成本低廉的优势,是一种较理想的规模储能电池体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自2011年以来致力于低成本、安全环保的钠离子电池技术的研发,在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材料开发中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并研制出Ah级钠离子软包电池.例如,首次发现Cu~(2+)/Cu~(3+)氧化还原电对高度可逆并设计了Na-Cu-Fe-Mn-O基低成本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首次通过简单的一步碳化法制备出性价比高的无烟煤基负极材料;首次将一种新型的钠盐NaFSI应用于碳酸酯非水电解质以大幅度提升电极材料的性能等.本文综述了物理所在钠离子电池材料及器件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突破,期待经过进一步不懈地努力为实现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锂离子电池中的物理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思齐  欧阳楚英  王兆翔 《物理》2004,33(3):182-185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型可充放电池已经或将要在移动通信、手提式计算机和电动汽车等诸多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 .然而与锂离子电池相关的物理问题却往往被人们忽视 .例如 ,如何从本质上来提高正极材料的体相电子电导率 ,而不是在正极活性物质中添加炭黑之类的电子导电材料 .文章将着重针对与锂离子电池相关的物理问题 ,介绍近年来的主要进展 ,以期待对锂离子电池有更深入的了解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