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血液灌流吸附清除中分子物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从所研制的系列树脂中筛选出对中分子物质(MMS)吸附作用较好的5种吸附树脂,并将其中HP-A_3和HP-A_9用于尿毒症患者血浆体外模拟灌流和急性肾衰大鼠血液灌流。应用MMS总量测定法和Sephadex G25凝胶层析法研究树脂对MMS的吸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这两种树脂体内、外清除MMS作用显著,HP-A_9树脂体内清除效果更好,其血液相容性也更为理想,有希望应用于临床治疗某些MMS堆积的疾病。  相似文献   

2.
中分子毒素在碳纳米管上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两种不同形态的碳纳米管(随机生长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及定向生长多壁碳纳米管(ACNTs))对典型中分子毒素的吸附性能. 并与两种现有商用血液灌流吸附材料(活性炭(AC)及大孔吸附树脂(MR))进行了对比. 结果显示, 碳纳米管(CNTs)具有优异的中分子吸附能力, 其中MWCNTs对典型中分子毒素的吸附量可达47.18 mg·g-1, 为活性炭的10.8倍, 为大孔吸附树脂的5.5倍. 此外, 碳纳米管的吸附非常迅速, 中分子毒素在MWCNTs及ACNTs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仅为10 min和15 min, 而活性炭及大孔吸附树脂则分别需要60 min及120 min. 碳纳米管优异的吸附性能得益于其独特的微观结构所形成的发达的中孔. 因此, 碳纳米管可望成为高效的吸附材料, 应用于血液灌流中.  相似文献   

3.
以三氯甲烷为外交联剂,以AlCl3为催化剂,经Friedel-Crafts后交联反应将大孔低交联聚苯乙烯(PS)后交联,制备得到超高交联聚苯乙烯树脂HCPS-C1,树脂的BET比表面积从PS的19.5m2/g提高到HCPS-C1的522m2/g;再以1,2-二氯乙烷为外交联剂,以FeCl3为催化剂,将HCPS-C1后交联,制备得到了比表面积高达791m2/g的超高交联聚苯乙烯树脂HCPS-C1-C2。测定了HCPS-C1和HCPS-C1-C2对咖啡因的吸附性能,并与商用树脂XAD4及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后交联树脂HCPS-CM进行对比,结果表明,HCPS-C1有着接近于XAD4对咖啡因的吸附量,而HCPS-C1-C2对咖啡因的吸附量远高于XAD4,且略高于HCPS-...  相似文献   

4.
对超高交联聚苯乙烯树脂进行酚羟基修饰得到修饰后的超高交联聚苯乙烯树脂(JN-2),将该树脂与大孔吸附树脂(Amberlite XAD-4)和超高交联树脂(NDA-150)在水溶液中对苯酚进行吸附-脱附性能比较,经过酚羟基修饰的超高交联聚苯乙烯树脂(JN-2)对苯酚的吸附性能有所提高,同时脱附性能明显改善,该树脂可望在含酚废水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从薤(Allium chinense G. Don)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新甾体皂苷类化合物, 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析, 鉴定其分别为5α-cholano-22,16-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1)、 6-酮-5α-cholano-22,16-内酯-3-O-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 (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5α-呋喃甾烷-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3)、 (25R)-6-酮-26-O-β-D-吡喃葡萄糖基-5α-呋喃甾烷-3β,22α,26-三醇-3-O-α-L-吡喃木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4)、 (25R)-6-酮-5α-呋喃甾烷-3β,22α,24β,26-四醇-3-O-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5)和(25R)-5α-呋甾-2α,3β,22α, 26-四醇-26-O-β-D-吡喃葡萄糖苷(6). 化合物1和2的皂苷元骨架在天然产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选用H2O2诱导PC12细胞神经氧化损伤模型, 初步考察了6种新的呋甾型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 化合物3对由H2O2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有显著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用吸附树脂纯化分离中药黄芩中的黄苓甙是天然药物研究新技术。但吸附树脂交联聚苯乙烯疏水性强,水相与树脂之间的界面能较大,通过氯甲基化引入极性基团可以改善树脂的吸附性能。本文通过对氯甲基化后的交联聚苯乙烯(氯球)进行后交联以改善树脂孔结构,并通过胺化反应增加树脂的极性和亲水性,研究所合成一系列大孔吸附树脂的碱基含量对黄苓甙的静态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聚苯乙烯甲苯溶液为致孔剂,可以制得孔形较规整,孔径分布较均匀,耐高压(200kg/cm~2左右)的交联聚苯乙烯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微球。本文对交联20%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微球,用不同致孔剂致孔后的性能及其磺化前后孔结构形态的变化,以及在色谱分析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大孔交联聚苯乙烯树脂(XAD-4)、氧修饰超高交联聚苯乙烯树脂(NDA-100)和胺基修饰超高交联聚苯乙烯树脂(ND-90)对乙醇.水溶液中硫辛酸的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硫辛酸在XAD-4树脂上是单层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吸附方程。硫辛酸在NDA-100和ND-90树脂上的吸附也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但并不只是单层吸附,同时兼有毛细管凝聚和微孔填充作用,吸附过程可分为大孔和中孔区的吸附以及微孔区的吸附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都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9.
以二乙烯三胺和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微球为起始原料,通过伯胺保护、树脂胺化、脱保护等3个步骤,合成了以二(β-氨基乙基)胺为功能基的聚苯乙烯树脂,分析了该树脂的结构,研究了其对Cu2+的螯合性能。与二乙烯三胺型树脂相比,本文合成的树脂具有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大,脱附完全,易于重复使用等优点,对Cu2+吸附量达2.42mmol/g,脱附率为99.8%,吸附-脱附3次后,活性仍达95.0%。  相似文献   

10.
乳化液膜清除未结合胆红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未结合胆红素症 (Hyperbilirubinemia)是新生儿常见疾病 .胆红素在血液中的浓度过高 ,会伤害婴儿的大脑 (核黄疸 ) [1].肝昏迷患者的症状与胆红素在血液中含量过高也有直接关系 ,迅速有效地将其清除可使患者症状缓解[2 ],迄今为止 ,清除胆红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吸附剂吸附为基础的血液灌流方法 ,所用的吸附剂主要有活性炭和大孔吸附树脂 ,活性炭的吸附选择性和血液相容性都比较差 ;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选择性和血液相容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3],特别是在吸附未结合胆红素时 ,清除率低、清除速度慢 ,难以满足临床方面…  相似文献   

11.
A new base-aluminum-chloride-loaded fiber[PET-AA-NN-Al2(OH)nCl6-n]was prepared with 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 (PET) as adsorbent for fast removal of arsenic(Ⅴ) from water.This new fibrous adsorbent was characterized by using SEM and C NMR spectroscopy.Adsorption kinetic curve indicated that this new fibrous adsorbent could fast remove arsenic(Ⅴ) from water, and adsorption isotherm also indicated that PET-AA-NN-A12(OH)nC16-n had high equilibrium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arsenic(Ⅴ).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开发活性高、易回收的光催化剂,采用多步热解法制备了基于泡沫铜的多孔碳均匀负载Cu_(3)P纳米颗粒。在泡沫铜(FC)基底原位生长铜基金属-有机框架晶态材料(Cu-MOF),通过热解处理使得泡沫铜表面覆盖了均匀负载于碳材料的Cu_(2)O/Cu纳米颗粒(Cu_(2)O/Cu@NPC@FC-400)。对该材料进行磷化处理得到目标光催化剂Cu_(3)P@NPC@FC-400。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散射光谱(UV-Vis 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材料的组成和形貌。以罗丹明B(Rh B)溶液作为模拟废水,探究其光催化性能及机理。结果发现,Cu_(3)P@NPC@FC-400材料对罗丹明B染料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在3 h内染料去除率可达94%。该材料便于回收,循环利用10次后,光催化活性保持不变。此外,该材料对于含有7种染料的复杂体系也具有优异的光降解性能。该催化剂具有稳定性高、回收简便的优势,可用于处理含有多种染料的废水。  相似文献   

13.
以苯磺酰肼和1-芘甲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可快速识别汞(Ⅱ)离子(Hg2+)的磺酰腙型荧光探针(Z)-N'-(芘-1-基亚甲基)苯磺酰腙(BSB),并通过氢核磁共振波谱仪(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BSB对Hg2+展示出高选择性、专一性和快速响应性,检测限为2.07×10-7 mol/L,响应时间仅需15 s。通过job's曲线,1H NMR滴定实验和高分辨率质谱(HRMS)对响应机理进行了探究,并且BSB可以检测不同水样中的Hg2+。有趣的是,将BSB和聚丙烯酰胺(PAM)相掺杂制备出了对Hg2+具有高去除性能的新型高分子材料(PAM?BSB),去除率达到99.63%,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PAM?BSB吸附前后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4.
利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一种以Tb3+离子为中心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Tb2(bpt)2(H2O)2]·(DMA)4.5, 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SXRD)、 粉末X射线衍射(PXRD)、 元素分析(EA)、 热重分析(TGA)、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以及荧光光谱技术(FS)表征了该材料的结构与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单晶衍射分析结果显示该材料具有包含一维直孔道的三维结构, 结构中孔道窗口尺寸约为1.23 nm×1.10 nm. 荧光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对Cr3+离子有荧光响应, 离子检测限低至0.22 mg/L, 同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在Cr3+离子的荧光检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铅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会影响生态环境以及损害人体健康,因此对铅离子的检测十分必要。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e2Zr2O7.04纳米复合材料,将其滴涂在玻碳电极上制成修饰电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别对材料的组成、形貌、价态进行了表征。使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对Pb2+进行检测,发现该修饰电极对Pb2+具有良好的电流响应,同时对缓冲溶液、除氧时间、富集电位和pH值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测试条件下,该修饰电极对Pb2+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0025~3.5 μmol/L,检测限(LOD)(3S/N)为0.198 nmol/L,回收率在97.6%~104.4%之间。应用于水样中Pb2+的检测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为水样中Pb2+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1,3,5-苯三甲酰肼和间苯二甲醛为有机单体,利用席夫碱反应原理和酰腙共价键为交联点,通过一步交联聚合法研制了一种新型酰腙键聚合物凝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固体核磁和热重分析对所制备的聚合物凝胶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物化性能。将其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建立了饲料中4种硝基呋喃类药物的分析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系统考察了吸附剂用量、上样体积、洗脱溶剂和洗脱体积对方法回收率的影响。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呋喃它酮(FTD)、呋喃西林(NFZ)、呋喃妥因(NFT)和呋喃唑酮(FZD)在1.0~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0,方法的检出限以信噪比(S/N=3)计算为0.1~0.5μg/L,定量限(S/N=10)为1.0~5.0μg/L,在3个浓度水平(10、50和100μg/L)加标下样品的回收率在78.5%~96.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9.3%。该方法的检出限低、灵敏高,可用于饲料样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的灵敏准确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成功构筑了β-环糊精修饰的三维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3D-rGO/β-CD),并对该复合材料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等一系列的表征,分析了其形貌和结构的特征。进一步将其修饰到玻碳电极(GCE)表面,构建了一种新型电化学传感器(3D-rGO/β-CD/GCE)。利用3D-rGO/β-CD/GCE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左氧氟沙星(LEV)进行了检测。其中,具有多孔结构的三维还原氧化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好等优良的性质,而修饰的β-环糊精能在其环形腔内与客体分子结合形成超分子包合物,进而可以对LEV进行有效识别。研究结果显示,在最优实验条件下,3D-rGO/β-CD/GCE对左氧氟沙星的检测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1~150μmol/L),且检测限可达0.33μmol/L,同时该修饰电极还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此外,成功将其应用于实际水样中LEV的检测,表明该传感器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以柠檬酸为碳源,通过水热合成制备N、S掺杂的蓝色荧光碳点(NS-CDs),用于实际样品中铜离子检测。采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谱、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荧光光谱对其结构、组成和光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S-CDs分散性好,尺寸分布在0.6~2.2 nm之间,具有无定形碳的结构;碳点表面含有羟基、羧基、酰胺等官能团,C、N、O和S元素质量分数别为54.01%、24.49%、19.39%及2.11%;该碳点具有良好的耐盐性、pH稳定性、光稳定性,其荧光量子产率为25%。基于Cu2+离子与碳点表面多个官能团发生相互作用形成聚集的网络结构,导致荧光猝灭的现象,建立了检测Cu2+的荧光分析新方法,本方法对Cu2+离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在0.2~10、10~50和50~100 μmol/L范围均有良好的线性响应,检出限为41 nmol/L(S/N=3)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土壤中Cu2+检测国家标准的要求(6.25 mmol/L)。测定了实际土壤中Cu2+的含量,检测结果为2.55 μmol/L,加标回收率在104.9%~105.6%之间,实现了Cu2+的快速、灵敏、高选择性检测。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一步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泡沫镍(NF)支撑的三元镍基硫属化物(Ni_(3)(Se_(x)S_(1−x))_(2))纳米棒阵列。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三元Ni_(3)(Se_(x)S_(1−x))_(2)纳米棒属于三方物相,在泡沫镍基底上形成了有序的阵列结构。由于其快速的载流子传输效率、丰富的活性位点和多阴离子的协同效应,Ni_(3)(Se_(0.3)S_(0.7))_(2)/NF纳米棒阵列具有最佳的电催化性能。在1.0 mol/L的KOH溶液中,电流密度为50 mA/cm2时,过电势仅为344 mV,塔菲尔斜率为40.17 mV/dec,同时具有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更重要的是,以商用Pt/C为阴极,Ni_(3)(Se_(0.3)S_(0.7))_(2)/NF纳米棒阵列为阳极进行全分解水实验,仅需要1.49 V的电池电位即可提供10 mA/cm2的电解电流,表现出良好的电解水效果。该研究为电解水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电催化剂,也为电化学能源技术中非贵重电催化剂的合理构建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Zn2+在Ga-位不等价掺杂的功能陶瓷材料(β-CuGa1-xZnxO2). 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表征, 通过原位高温X射线衍射(HT-XRD)和同步热分析仪(TG-DSC)对材料的热稳定性进行表征, 通过紫外-可见漫散射光谱(UV-Vis DRS)以及第一性原理计算对材料的光学性质进行研究, 并通过甲基橙(MO)的降解反应评价了Zn2+在Ga-位的引入对该功能陶瓷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 Zn2+的引入引起带隙变宽, 吸光范围变窄, 自发极化变小, 进而导致单位时间内生成的高活性物质减少, 不利于降解反应. 通过光致发光光谱(PL)对降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究. 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改进β-CuGaO2性质的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