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化学会决定,将采用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的竞赛方式选拔我国参加第19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的选手,即:赛前公布预备题,参赛者按预备题的专题和内容来准备,闭卷竞赛。第18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预备题已被选定为87年二月底前完成的省、市、自治区选手赛的预备题。本刊只登载这份预备题的无机、有机、工化三部份(答案见下期),其物化和生化部分登载在《大学化学》第一卷第四期上(答案也见该刊下期)。该刊同时还发表了王夔教授的《智力的评价与培养》一文,对理解预备题与竞赛题的关系有指导意义。从下期起本刊将辟专栏介绍国际化学奥林匹克运动,分析该运动在发展学生智能方面的作用、思想及方法,以期作为我国化学教育改革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吴国庆 《化学教育》1998,19(6):41-45
在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化学竞赛跟其他几秒不同:一是有一份竞赛大纲,二是有一份预备题。竞赛大纲以举例的形式把知识点分成三个等级。一、二级水平的知识是参赛选手必须掌握的中学化学知识或参赛的优秀中学生可以通过中学课外活动掌握的知识。三级知识点则是过去历届竞赛涉及的属于大学化学甚至超过大学本科基础课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显然,每次竞赛涉及的三级知识差别是很大的,因此,国际竞赛指导委员会要求,赛前由竞赛主办单位出一份预备题,以明确大纲中哪些三级水平的知识点在即将举行的竞赛中将会涉及到。若预备题中未给出的三级水…  相似文献   

3.
全国化学竞赛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化学竞赛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来做好。赵庆生等的这篇文章分析了山西赛区 1 999年初赛试卷,并根据该省的应答,对试卷作了评价,是有益的尝试,大家从中可以得到启发。但是,必须指出,这篇文章对试卷评价的基础是山西省的应答结果,不是全国的应答结果。例如,我们有一份某省的应答结果统计 (见附件 ),与山西省的结果就有一定的差距。这说明,在全国范围内,化学竞赛的发展很不平衡,单就一个省的应答结果不一定能对试题对全国学生的难度做出客观的反映。考虑到化学竞赛不同于高考,取得竞赛获奖的学生在全体应赛学生中只占很少的比例,如果按全体应赛学生为样本,并不能客观反映竞赛试题的难度。我们认为,附件的分析是更合理的。它正确地反映了竞赛试题的性质。从该分析可见,1 999初赛第 2、4两题确实过难,第 3题则较难,连获奖学生通过率也太低,但其他各题对获奖学生来说,基本上不难的。这或许表明试题本身不合理,或许表明正需要这 3个试题使获奖学生彼此出现差距,以利于优中选优。究竟是哪种性质,请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4.
氯化氢(HCl)是在各种工业过程中释放的有毒有害气体,但气相HCl中的氯、氢资源可以用于合成许多化工产品,这对副产HCl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思路。当前,气相HCl的综合利用主要集中在制氯气和其他含氯产品。通过综述气相HCl资源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相关过程和机理,讨论了影响HCl资源化的因素,并强调了气体成分是影响副产HCl综合利用的主要因素,重点是其他气体成分对反应过程的影响。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资源化方式少、系统研究不足等问题,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开发利用方式和模拟多组分气体条件等。  相似文献   

5.
戚万友 《化学教育》2010,31(9):73-73
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选用了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部分氯化氢气体,导致部分性质实验难以完成。  相似文献   

6.
李蓉 《化学教育》1997,18(5):16
我校是一所座落在小县城的省属重点中学,学生生源主要来自本县农村初中。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我们结合探讨《化学竞赛对中学化学教改的促进作用》的教研课题,摸索化学竟赛与中学化学教学接轨的方法,达到了“狠抓基础,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从当前中学化学STS知识的教学现状出发,借鉴有效教学的理论,以化学知识竞赛为教学载体,对中学化学中STS知识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化学STS知识的有效教学的框架,并对其进行了教学实践的研究,以期能为中学化学STS知识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潘明先 《化学教育》1983,4(6):48-49
氨(或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中学化学课本已作了介绍;利用二氧化氮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的“喷泉实验”,则尚未见报道。本文将介绍这一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9.
张俊瀛 《化学教育》1988,9(6):31-31
高二化学教科书上氯化铵受热分解的实验在现象上与碘的升华完全相同:固态物质变为气态而“消失”,气态物质在低温处又变为固态原物质。实验本身并没有证明氨气和氯化氢气的产生和存在,因此就没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氯化铵受热时发生的是具有类似升华现象的分解反应。我们将这一实验进行了改进,,作到在同一实验中可以同时检验出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的产生、氨气与氯化氢重新化合成氯化铵。  相似文献   

10.
张恒  万长江 《化学教育》2015,36(1):77-80
在近几年的国际化学竞赛中,出现了涉及量子化学基础的赛题,特别是双原子体系这样比较容易被中学生理解的知识点颇受青睐.由于完整地学习双原子体系需要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知识作支撑;那么,如何简明地向高中生讲解相关知识,传授有关赛题的解题方法,便成了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1道IChO预备题和1道IChO原题的剖析,给出了化简分析双原子体系的思路,并指出物理意义上的类比迁移是使高中生理解复杂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化学竞赛是智能竞赛,不是知识竞赛。试题尽管千差万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命题的知识起点并不算高(即使起点高了,也会通过信息给予作些铺垫降下来),但是题面所创设的智能环境却很能迷惑人,要走出迷宫,不经过一番复杂有序的心智活动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学生学到阿佛加德罗定律常遇到很大的困难。这些困难可能是由于教师没有用实验证明在相同条件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同数的分子。证明阿佛加德罗定律可作下列演示实验。 (1)演示同体积气体,如氨和氯化氢的相互作用是最有说服力。 NH_3+HCl=NH_4Cl 如果使二个容积相等的容器分别盛了干燥的氨和氯化氢,把其中一个复在另一个容器的上面,在反应完了以后,既没有氨余下来,也没有氯化氢余下来。(用石蕊试剂来检验)。  相似文献   

13.
陈斌 《化学教育》2008,29(9):63-65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从探究式学习的角度,用对照实验分析并解决了乙醇和浓硫酸的最佳体积配比为1:3,反应温度控制在160˜180℃为宜等问题.并以此为例阐述了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思路与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吴国庆 《化学教育》1997,18(11):34-44
今年的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的初赛刚刚结束。我们认为这次竞赛的试题较好地体现了今年5月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工作会议上再次肯定的试题的水平要求:原理水平大致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化学读本》相当,基本上不涉及更高一级的,即大学化学的原理,但考虑到冬令营的优胜选手以及参加国际竞赛的选拔,需要补充一定量的静态立体化学的知识(包括立体异构),当然试题涉及的具体化学内容本身对中学生是陌生的,但用竞赛学生的已有知识以及适当增加的知识为基础是可以理解的。为进一步考察试题的难易,我们对试题作如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多元智力理论谈化学课堂教学的目标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继青 《化学教育》2003,24(12):23-24,33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对传统智力理论批判的基础上,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 ;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发展的,且 7种类型的智力在不同个体身上表现有所差异。研究这一理论对化学教学目标的调控作用,可促进中学化学教学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魏冰 《化学教育》1998,(11):7-9
摩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概念,在整个中学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由于摩尔概念本身较为抽象,加上涉及到物质结构、物理量、化学史等知识,因而它又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7.
MB-硬脂酸复合薄膜光波导传感器检测氯化氢气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旋转甩涂法将亚甲基蓝(MB)掺杂的硬脂酸溶液涂成薄膜固定在钾离子(K+)交换玻璃光波导表面上, 研制了MB-硬脂酸复合薄膜/K+交换玻璃光波导传感器, 并对酸性气体进行了检测. 该复合薄膜与氯化氢(HCl)气体作用时, 薄膜颜色从深蓝色变为浅蓝色, 导致薄膜对倏逝波的吸收降低, 使传感器的输出光强度增强. 结果表明, 在室温下该传感器对低浓度的氯化氢气体仍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选择性响应, 可检测到体积分数为1×10-6%的HCl气体, 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7和20 s, 相对标准偏差为±6.06%. 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 响应-恢复速度快、 可逆性好、 成本低和容易制备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夏立先 《化学教育》2013,34(12):46-49
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教给学生真实的、较为全面的化学知识,应当是最起码的要求。但现实是不容乐观的,笔者从教30年了,细细想来自己教给学生的许多知识,是按照中学化学“流行规则”修饰过、包装过的,有的甚至是虚假的。换句话说,这些知识已经不是真实的知识,而是变成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知识。这种情况绝非个案,而具有普遍性。可怕的是许多老师却浑然不知。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上指示,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任务:“第一就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系统的和巩固的化学基本知识……。”我觉得这样的要求是非常恰当的。系统的鞏固的化学基本知识,就不是零碎的、片面的、散乱的一堆化学材料,而是系统的、科学的、自然界物质变化的规律;不是无用的、累赘的、死板的知识,而是学了化学之後,能获得合乎高等学校要求的化学基础,或是直接为国家的生产建设服务。因而在正确的进行系统的、鞏固的基本化学知识的讲授  相似文献   

20.
开展化学竞赛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学化学教育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伟国 《化学教育》1997,18(3):37-39
我国自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以来,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国争光,这是有目共睹的,化学竞赛不仅仅是培养几个人,而且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学化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