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FeCl2为原料,研究了γ-FeOOH晶种制备和晶粒生长的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及配比,碱液滴加等工艺条件,得到了比较理想的合成工艺途径,结果表明,在晶种制备过程中温度及配比是影响晶种粒子形态和产物晶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煤裂解过程中负载铁化学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应用EXAFS、XANES和XRD方法研究了褐煤中负载铁在裂解过程中化学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载FeCl3.6H2O煤中,铁与煤表面碳-氧官能团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铁化学形态以如下顺序递变:高分散Fe-O/C络合物,超细FeOOH,晶态Fe3O4,晶还原态铁(α-Fe,(Fe,C))《  相似文献   

3.
Fe^3+(Cr^3+)/Fe^2+混合离子制备铁铬中变催化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Fe^3+(Cr^3+)/Fe2+混合离子和氨水为原料,用共沉淀方法制备出r-Fe2O3(FeO4)晶型的铁络中变催化剂,在325℃,500h^-1,汽气比2:1条件下,CO转化率高达97%,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对还原后催化剂形貌的观察表明,其粒子大小分布比由a-Fe2O3还原所得FeO4列均匀。用该方法制备的铁路中变催化剂,已成功地在中小型合成氨厂使用。  相似文献   

4.
用穆斯堡尔诺及XRD技术对不同铁氧化物前驱态的相变过程进行了研究.FeCO3沉淀在空气中老化时被氧化分解生成FeO(OH),经干燥、煅烧后全部转化为α-Fe2O3Fe(OH)2沉淀物在空气中老化时则转化为FeaO4·2H2O和FeOOH,并且两者的相对含量受Fe2+的迁移速度和Fe(OH)2的氧化速度的影响.干燥、煅烧后,Fe3O4·2H2O转化生成γ-Fe2O3,FeOOH则转化生成α-Fe2O3,由此所得铁氧化物的晶型是可以调节的.  相似文献   

5.
在LiNbO3中掺入CeO2和Fe2O3,生长了Ce:Fe:LiNbO3晶体,在20 ̄120℃范围内,研究晶体的二波耦合指数增益系数r和四波混频相位共轭反射率R。随着温度的升高,r和R以及响应速度等指标都有提高,这是由于晶体内扩散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导致晶体光折变效应增强。在55、71和110℃附近,指数增益系数r和相位共轭反射率R出现异常增大,这与该温度下晶体发生结构相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纳米钙钛矿型氧化物LaF1—yAlyO3—λ制备及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钟子宜  曹学强 《分子催化》1997,11(2):95-100
采用溶胶-胶方法制备了B-位掺杂的纳米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Fe1-yAlyO3-λ,并对其催化甲烷完全氧化进行了研究,发现纳米氧化物(y=0.1)可以大幅度降低反应温度,其比活性和表面O晶/O吸较大,晶的种可能有利于甲烷的完全氧化。  相似文献   

7.
铁系无铬型CO高温变换催化剂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Mossbauer谱,XRD及TEM技术对铁系无铬型催化剂的前驱态、母体及还原态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生成及晶相结构的微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确证了水合四氧化三铁Fe3-xO4·nH2O和γ-Fe2O3晶态的形成,并探讨了晶相参数微变引起晶体结构的差异导致的催化活性的变化。在Fe3-xO4·nH2O中SB/SA比值为2,x值接近于0时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担载于ZrO2上的Ru3(CO)12-Fe(CO)9混合簇的红外光谱表明,Ru3(CO)12以Ru(CO)2O2表面络合物存在.混合族在真空中随温度升高而发生脱羰基作用,500℃左右羰基完全脱掉;以Al2O3为载体者其羰基不易脱除,升高温度出现多种羰基带.混合簇中的Fe2-(CO)9极易脱羰基.担载混合簇在Ar气中进行TPDE时,低温时以脱羰基为主,高于150℃时发生表面歧化反应而生成CO2;在H2气中,低温时仍以脱羰基为主,高于150℃时发生表面加氢反应而生成CH4.混合簇的脱羰基和表面反应能力与Ru/Fe比及载体有关.担载混合簇在CO加氢反应中以Ru(CO)2O2和分散Fe存在,还出现-CHx多种表面物种.  相似文献   

9.
铁催化剂对煤热解过程中氮元素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XRD和EXAFS技术表征了热解温度对煤中铁催化剂形态的影响,用XPS表面分析方法研究了铁催化剂对煤热解过程中氮元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元素在低温制备煤焦中的主要物相是Fe2O3和Fe3O4,而在高温制备的煤焦中,还原态α-Fe和铁碳物种(Fe,C)是铁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态。煤或焦中的氮元素以季胺盐、吡啶和吡咯等三种形态存在。铁能催化季胺盐在较低温度下分解。与吡咯类氮相比较而言,铁能优先催化  相似文献   

10.
陈敏  罗孟飞 《应用化学》1999,16(1):50-5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AgF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XRD研究了不同Ag含量催化剂的结构变化情况,利用程序升温还原技术(TPR)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对催化剂还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Ag含量催化剂的还原能力与σAgFeO2晶相生成情况有对应关系,催化剂的氧活性主要来源于分散在其表面晶粒较小的σAgFeO2物种.  相似文献   

11.
采用XRD, 顺磁共振(ESR) , Mossbauer 和程序升温还原(TPR) 技术对负载型CuFeO( Ⅰ) ,CuFeCeO( Ⅱ) 催化剂的固相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Ⅰ) 中主要存在Fe2CuO4 ,CuO 和颗粒度小于13 nm 的Fe2O3 相。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CuO 晶相逐渐消失,Fe2CuO4 的晶相长大。( Ⅱ) 中Ce的存在, 能提高Cu2+ 的浓度, 抑制CuO 和Fe2CuO4 晶相的生成, 能消除催化剂中CuO 与FeO中氧在还原时的差异, 但抑阻Fe2O3 晶相生成的效果不明显。在800 ℃的高温环境中,Ce 的存在能有效地防止Fe2O3 颗粒的长大, 提高催化剂中活性相的热稳定性以防止烧结, 同时使催化剂的低温还原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快速混合停流技术,在实际反应条件下,考察了不同铁卟啉配合物FeⅢ(Por.)Cl(Por.=TPP、TMOPP和TFPP)与单氧给体PhIO构建的模拟酶体系中催化活性物种的生成及催化烯烃环氧化过程.在氧给体PhIO作用下,FeⅢ(Por.)Cl均生成了四价铁氧卟啉配合物,但FeⅢ(TPP)Cl和FeⅢ(TMOPP)Cl存在严重的氧化分解,而FeⅢ(TFPP)Cl则基本未发生氧化分解,且在底物DPBD存在下它的催化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纳米CeO_2/聚苯乙烯杂化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反相胶束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CeO2/聚苯乙烯杂化材料.XRD分析表明,纳米CeO2/聚苯乙烯杂化材料中,CeO2是无定形粒子.XPS分析表明,杂化材料并非简单的物理混合,CeO2纳米粒子与有机物之间存在着一定强度的化学键.FTIR分析表明,CeO2粒子的吸收存在蓝移现象.  相似文献   

14.
针状α—FeOOH微粒的成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天仪  陈隽 《应用化学》1994,11(2):53-56
通过酸性法制备了针状α-FeOOH微粒,并考察了Fe^2^+浓度,pH值,温度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α-FeOOH微粒平均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XRD,顺磁共振(ESR),Mossbauer和或温还原(TPR)技术对负截型Cu-Fe-O(Ⅰ),Cu-Fe-Co-O(Ⅱ)催化剂的固相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Ⅰ)中主要存在Fe2CuO4,CuO和颗粒度小于13nm的Fe2O3相。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CuO晶相逐渐消失,Fe2CuO4的晶相长大。(Ⅱ)中Ce的存在,能提高Cu^2+的浓度,抑制CuO和Fe2CuO4晶相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尝试用(NH4)3[Fe(C2O4)3]·XH2O的过量水溶液含浸法制备不同载体上单层型氧化铁催化剂.为了比较,也采用Fe(AcAc)3的甲苯溶液热吸附以及Fe(NO3)3溶液饱和浸渍两种方法制备样品.特别对合浸法,考察了含浸溶液的pH值、浓度及含漫时间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确定了不同载体催化剂前体的适宜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17.
通过酸性法制备了针状α-FeOOH微粒,并考察了Fe ̄(2+)浓度、pH值、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α-FeOOH微粒平均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Ce掺杂对SnO2薄膜电学及气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无机盐SnCl2.2H2O(N4)3Ce(NO3)6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纯SnO2及SnO2:Ce薄膜。研究了SnO2:Ce薄膜的热分解晶化过程和Ce掺杂和SnO2薄膜的及气敏性能的影响,发现SnO2:Ce薄膜在常温下对H2S气体具有较妇的敢敏性能,对SnO2:Ce薄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系列的Fe2O3/SiO2催化剂,并用XRD,BET,TGDTG和S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Fe负载量和焙烧温度的Fe2O3/SiO2催化剂对异辛醇氧化生成异辛酸反应的催化活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催化剂制备条件.结果表明,Fe负载量为4%,焙烧温度为500℃时,催化剂活性组分Fe2O3的在载体上分散均匀,晶粒大小基本一致,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大,催化剂活性达到最佳,异辛酸选择性最高可达55.14%,收率可达22.41%.  相似文献   

20.
氧化铁在ZnO上分散的结构状态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伟捷  沈师孔 《分子催化》1994,8(6):403-411
采用(NH_4)_3[Fe(C_2O_4)_3]·xH_2O的水溶液含浸,Fe(NO_3)_3.9H_2O水溶液饱和浸渍(含浸)以及Fe(AcAc)_3的甲苯溶液热吸附三种方法制备了在ZnO上分散的氧化铁体系。用多种物理化学手段对用不同方法制备的分散体系进行了细致的表征,氧化铁在ZnO上形成单层分散是困难的。Fe~(3+)一般进入到ZnO载体的表层,结构环境类似于ZnFe_2O_4微晶中的Fe~(3+),分散的Fe~(3+)通常处于高自旋态,配位对称性并不是正交畸变。在ZnO上形成尖晶石的趋势最强。在亚单层铁含量范围内,通常形成表面ZnxFe_yO_z。当铁含量超过单层阈值时,既生成ZnFe_2O_4簇也有FeO_x簇存在。无论是FeO_x或ZnFe_2O4簇还是表面的Zn_xFe_yOz,其Fe_(3+)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很难被还原为零价铁,FeO_x较之Zn_xFe_yO_z物种难以还原且比体相a-Fe_2O_3中Fe~(3+)要难还原得多。由热吸附法制得的FeO_x和ZnFe_2O_4簇具有很低的催化活性,而由含浸法制得的表面Zn_xFe_yOz的反应性能有明显的改善。ZnO载体上不同含铁物种的反应性由Fe~(3+)的还原性及是否存在活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