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要提高磁带、磁盘等磁记录材料的记录密度,“分散”问题是关键之一,而分散过程中的润湿、磁粉团的解体和粒子的凝聚都直接与磁粉的表面特性有关。本文通过各种极性或非极性液体对密堆积磁粉的渗透速度以及磁粉在这些液体中沉降体积测定,研究了液体对磁粉的润湿特性,估测了它们的接触角;文内还尝试按Fowkes理论假定进行了计算,求得γ-Fe_2O_3磁粉表面张力为:γ_s~d=24dyn/cm,γ_s~p=17dyn/cm,γ_s=γ_s~d+γ_s~p=41dyn/cm。  相似文献   

2.
要提高磁带、磁盘等磁记录材料的记录密度,"分散"问题是关键之一,而分散过程中的润湿、磁粉团的解体和粒子的凝聚都直接与磁粉的表面特性有关。本文通过各种极性或非极性液体对密堆积磁粉的渗透速度以及磁粉在这些液体中沉降体积测定,研究了液体对磁粉的润湿特性,估测了它们的接触角;文内还尝试按Fowkes理论假定进行了计算,求得γ-Fe2O3磁粉表面张力为:γsd=24dyn/cm,γsp=17dyn/cm,γssdsp=41dyn/cm。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了我国泥炭、风化煤腐植酸、褐煤硝基腐植酸及氯化腐植酸的碱金属盐在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测得最低表面张力为46.3dyn/cm。腐植酸的临界胶束浓度约为0.5—0.6%。表面张力随pH降低而增加。根据表面张力用Gibbs方程计算了腐植酸分子的最大吸附量γ_∞和横截面积A_∞。  相似文献   

4.
《电化学》2017,(4)
本文研究了液态Wood合金在氢氧化钠电解质溶液中,通过施加外电场,进而诱发液态金属电毛细变形的现象.当石墨电极伸入金属液滴内部时,通电后在金属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促使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或去除氧化膜.由于氧化膜与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存在巨大差异,通电后电极极性的变化可实现金属液滴形状的快速可逆变形.在液态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之间形成的双电子层中,当两侧聚集同极性电荷时将降低界面张力.为维持通电后体系自由能最小,将迫使液体金属增大与溶液之间的界面面积,在宏观上表现为液体金属的变形,由于液态金属与氢氧化钠反应后自身携带负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可有效地驱动液态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运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液态Wood合金在氢氧化钠电解质溶液中,通过施加外电场,进而诱发液态金属电毛细变形的现象. 当石墨电极伸入金属液滴内部时,通电后在金属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促使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或去除氧化膜. 由于氧化膜与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存在巨大差异,通电后电极极性的变化可实现金属液滴形状的快速可逆变形.在液态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之间形成的双电子层中,当两侧聚集同极性电荷时将降低界面张力.为维持通电后体系自由能最小,将迫使液体金属增大与溶液之间的界面面积,在宏观上表现为液体金属的变形,由于液态金属与氢氧化钠反应后自身携带负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可有效地驱动液态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运动.  相似文献   

6.
1-烷基-3-甲基咪唑系列室温离子液体表面张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建英  赵风云  刘玉敏  胡永琪 《化学学报》2007,65(15):1443-1448
合成了系列1-烷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C2~7mim]BF4)及六氟磷酸盐([C4~7mim]PF6)室温离子液体, 并通过核磁氢谱、红外光谱、质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采用Wilhelmy白金板法, 在293~338 K范围内测定了离子液体的表面张力, 测试结果显示, 同类离子液体表面张力γ随温度的升高而线性下降, 同种离子液体的表面张力呈现出较宽的变化范围, 如293 K下, 表面张力值从[C2mim]BF4的50.4 mJ/m2到[C7mim]BF4的36.1 mJ/m2. 最后对离子液体的表面性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吴丽  李臻  王芳  陈静  夏春谷 《分子催化》2012,26(5):456-468
离子液体是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有机阴离子构成的盐类,一般在室温或接近于室温下呈液态,因此常被称为室温离子液体(RTIL).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离子液体有多种分类方式:根据年代的不同可将离子液体分为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三代离子液体,例如:烷基咪唑和烷基吡啶的金属卤化物盐等[1];根据阳离子的不同可将离子液体分为季鏻  相似文献   

8.
为了强化传质和反应操作,同时实现反应产物与浆液的分离,使用CuCr/CH3ONa催化体系,在鼓泡浆液反应器(BCSR)、闪蒸塔(FC)和浆液循环泵组成的反应系统(BCSR FC)中考察了低温甲醇合成的反应性能。初始浆液由铜铬催化剂、甲醇钠溶液、乳化剂OP 10和液相介质二甲苯组成。在BCSR:4.2MPa~4.6MPa,110℃~120℃(反应段)100℃~110℃(扩大段),入口气速0.35cm/s~0.40cm/s;FC:0.25MPa~0.40MPa,80℃~90℃,浆液循环量50L/h下, 100h实验期间,合成气转化率、CO转化率和H2转化率分别从最高的71.0%、79.1%和67.5%降到17.8%、35.0%和12.1%。催化体系失活的主要原因是CH3ONa 和MeF反应生成甲酸钠。液体产物由DME 1.23%、甲醇79.52%、MeF 19.25%组成。甲醇+MeF的选择性大于98%。以系统中催化剂为基准,液体产物的产率则为0.166g/gcat·h; BCSR中CuCr催化剂的液体产物的产率为0.336g/gcat·h。  相似文献   

9.
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了液态纯金属的表面张力, 在Butler 方程的基础上用C+ + 语言编制了由合金熔体热力学参数和纯组元表面张力计算液态合金表面张力的计算程序—STCBE。一批Sn 基、Ag 基和Cu 基二元合金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很好, 预测了1400 K时二元液态合金CuRE(RE:Ce,Pr,Nd)的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10.
液态金属催化甲烷热解是一种高效生产氢气且无二氧化碳排放的新兴技术.本文开发了一个液态金属裂解反应器催化甲烷热解的数值模型,在实验室自主搭建的液态金属制氢平台上得到的实验数据与模型预测结果吻合良好.该模型是基于甲烷在气液界面发生的催化热解、气泡内部发生的非催化热解过程和气泡上升过程中的流动行为,耦合了催化和非催化反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所建立的.使用气体体积流速、压力、气体成分、温度和液态金属性质(密度、黏度和表面张力)预测气泡尺寸和熔体中的气含率.该模型较好地预测了液态铜铋合金(Cu0.45Bi0.55)催化甲烷热解实验中不同温度、不同甲烷进气流量和液态金属高度下的甲烷转化率,得到了催化甲烷热解过程中的气含率、表观气体速率和压力沿液态金属高度的分布.实验数据与模型预测结果的高度吻合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该模型未来将有助于反应器优化和氢产率提高.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液态重金属Pb结构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 ,详细考察了在不同温度下液态金属Pb的结构特点。结果发现液态金属Pb的有序度随温度降低不断增强 ;液态金属Pb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原子集团 ,原子集团是以不同类型的键对存在的。利用键对分析技术 ,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的键对类型数和二十面体的两类键趋向序参数 ,从微观上分析了液体与固体的结构相关性。说明了液态金属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结构形式 ,而不象人们想象得那样杂乱无章。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功能化离子液体/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FIL/IL-DLLME)测定水中4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离子液体[C4MIMBF4]有助于难溶于水的[C6HyMIMTf2N]在水相中形成液滴.离子对[LiWf2N]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功能离子液体对分析物的提取效率,对影响萃取效率的重要因素进行选择和优化,最佳条件为:100 μL[C6HyMIMTf2N])作为提取剂,100 μL[C4MIMBF4]作为分散剂,在30℃下超声5 min,[LiTf2N]浓度为5%和样品溶液的pH=2.在最佳优化条件下,5~5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53 ~0.9996;对自来水、河水、田间水进行浓度为10和20 μg/L添加回收实验,回收率为70.2%~107.5%,相对标准偏差RSD<10%,检出限为0.05 ~0.2 μg/L,得到满意的结果,说明本方法对于实际样本的检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FCR手表防油扩散处理剂是由全氟辛酸铬高分子型络合物。它是由全氟辛酸与铬酸和甲醇反应而得: 用这类络合物配制成浓度为十万分之五到百分之一的醇溶液,或乙醚等浸渍零件,然后在80~100℃熔烘30分钟,这时表面上即形成极薄的膜层,该膜层的表面张力一般都在20达因/厘米以下,因此普通油类在其表面上能集聚成珠而附着于表面,也不发生自然扩散流失。  相似文献   

14.
表面张力是衡量水合物动力学促进剂促进效果的主要参数,为了探究离子液体应用于水合物生成促进的可行性,实验合成了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离子液体[HMIPS]DBSA、[MIMPS]DBSA、[PIPS]DBSA和[PYPS]DBSA,并分别测定了在不同浓度及温度条件下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四种离子液体的最低表面张力相较于纯水均降低了一半以上,其中[MIMPS]DBSA的降幅最小;各离子液体的表面张力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并达到一定值,其中[MIMPS]DBSA的CMC浓度为700 ppm左右,其余三种离子液体的CMC浓度则均在900 ppm以上;此外,各离子液体的表面张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但相较于浓度对其的影响,降幅要小得多。这说明浓度是影响水合物反应液表面张力的主要控制因素。可以发现所合成的离子液体与当前最好的促进剂SDS相比,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但离子液体的高度可设计性及生物可降解性给水合物促进剂的研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液体的滴数问题是化学实验等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界面问题.液滴体积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因此一定体积的液体所具有的液滴数也与表面张力有关.但若仅考虑表面张力的影响而忽视密度的作用,则有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论.本文从一道考题入手,讨论了表面张力、密度等因素对液滴大小的影响,对考题答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届会议于2011年8月22日至24日在联合王国Belfast市召开。会议由美国Arizona大学A Angel教授致开幕词,指出:鉴于离子液体(特别是室温离子液体,<100℃时为液态盐类)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低至可一般忽略的蒸气压力、热稳定性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对环境的友好和谐,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因而成为当代研究的聚集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离子液体BMIBF4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杨家振  桂劲松  吕兴梅  张庆国  李华为 《化学学报》2005,63(7):577-580,F006
用最大气泡法和韦氏天平法,在278.15~343.15K范围内测定了离子液体BMIBF4的表面张力和密度;讨论了这个离子液体的体积性质和表面性质;根据离子个头大又极不对称的特点,提出了离子液体的空隙模型.根据空隙模型计算的离子液体恒压热膨胀系数与实验值相比,偏差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聚(4-乙烯基吡啶)(P4VP),并用于制备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凝胶电介质.研究了P4VP含量对电解质和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4VP为骨架通过化学交联固化液态电解质制备的有机胶体电解质体系有机相可溶剂化Li ,当其含量为7.5wt%时体系离子电导率可达5.77mS/cm与液态电解质相当.利用这种准固态电解质制备的敏化太阳电池在100mW/cm2,25℃下获得光电转换效率2.3%.  相似文献   

19.
镁钇合金质轻耐热,在镁电解槽中加适量的YCl_3,随着钇在液态阴极上的析出,密度逐渐增加而下沉,生产镁钇合金。 关于KCl·NaCl-MgCl_2-YCl_3体系物化性质的研究未见报导。我们对YCl_3,MgCl_2和碱金属氯化物体系的不同组份的密度和表面张力进行了测定。 熔盐电解中,多数是采用氯化钾做为支持电解质,但降低电解温度,有利于减少金属  相似文献   

20.
关于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方向的问题,有些教科书解释不尽统一,有的解释甚至是错误的,本文提供一种看法供参考。用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目前仍然是实验室最常用的方法,为弄清计算公式σ=r/2 p。的来龙去脉,本文从教学上作了简单推证。一、表面张力概念许多物理化学和表面化学方面的教科书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